“一旦可以榨出的剩余勞動量對象化在商品中,剩余價值就生產出來了。但是,這樣生產出剩余價值,只是結束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第一個行為,即直接的生產過程。資本已經吮吸了這么多無酬勞動。隨著表現為利潤率下降的過程的發展,這樣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的總量會驚人地膨脹起來。現在開始了過程的第二個行為。總商品量,即總產品,無論是補償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部分,還是代表剩余價值的部分,都必須賣掉。如果賣不掉,或者只賣掉一部分,或者賣掉時價格低于生產價格,那么,工人固然被剝削了,但是對資本家來說,這種剝削沒有原樣實現,這時,榨取的剩余價值就完全不能實現,或者只是部分地實現,資本就可能部分或全部地損失掉。進行直接剝削的條件和實現這種剝削的條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僅在時間和地點上是分開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開的。前者只受社會生產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產部門的比例關系和社會消費力的限制。但是社會消費力既不是取決于絕對的生產力,也不是取決于絕對的消費力,而是取決于以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力,這種分配關系,使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消費縮小到只能在相當狹小的界限以內變動的最低限度。其次,這個消費力還受到追求積累的欲望,擴大資本和擴大剩余價值生產規模的欲望的限制。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規律,它是由生產方法本身的不斷革命,由總是和這種革命聯系在一起的現有資本的貶值,由普遍的競爭斗爭以及僅僅為了保存自身和避免滅亡而改進生產和擴大生產規模的必要性決定的。因此,市場必須不斷擴大,以致市場的聯系和調節這種聯系的條件,越來越取得一種不以生產者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的形式,越來越無法控制。這個內部矛盾力圖通過擴大生產的外部范圍求得解決。但是生產力越發展,它就越和消費關系的狹隘基礎發生沖突。在這個充滿矛盾的基礎上,資本過剩和日益增加的人口過剩結合在一起是完全不矛盾的;因為在二者相結合的情況下,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的量雖然會增加,但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條件和實現這個剩余價值的條件之間的矛盾,恰好也會隨之而增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273頁)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