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讓“黑科技”一詞深入人心。目不暇接的各種前沿技術,一再刷新人們的認知世界。所謂“黑科技”,不僅僅要夠炫酷,更要有足夠的“生活溫度”,實現真正的人性化。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發布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些“黑科技”的魅力吧。
01 ET工業大腦
(阿里云)
突破傳統專家型機理模型的認知局限性,將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嫁接到生產線,為制造企業打造智能解決中樞。在不改變生產線設施的前提下,發現運行參數之間的內在關系與特征,幫助工業企業實現生產流、數據流和控制流的協同,從而進行工業優化,提高良品率、降低能耗、提升生產效率。
02
L4級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
(長安汽車)
實現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和共享化“四化融合”的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方面:實現L4級自動駕駛,APA6.0待客泊車和車內語音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網聯化”方面:通過車與車、車與路的實時互通,擴大車的感知范圍,進一步提高車輛安全性和行車效率。“新能源化”方面:雙向充電技術,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給家內設備供電。“共享化”方面:通過長安出行互聯網平臺,實現手機一鍵約自動駕駛車、上車人臉識別、下車自動還車等功能。
03
癌癥早篩AI——騰訊覓影
(騰訊)
騰訊覓影是一款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 。該產品將圖像識別、大數據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先的技術與醫學跨界相融合,輔助醫生對食管癌早期、肺癌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乳腺癌早期、結直腸癌早期、宮頸癌早期等疾病進行篩查,有效提高篩查準確度,促進準確治療。同時提供智能導診技術、病案智能化管理、診療風險監控等AI輔助診療。
04
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
(浙江大學)
產品利用純天然雞蛋白(Egg Albumen)材料和可降解金屬研制出生物兼容的可降解非揮發性儲存器--憶阻器。該儲存器的核心材料是一層30納米厚的蛋白,上下電極分別由鎂和鎢薄膜金屬構成。改變電極上的電壓可以將器件由高阻抗變成低阻抗狀態,或反之,達到儲存信息的目的。研究表明,此憶阻器可讀寫數百次,在干燥情況下信息儲存三個月而不變。當器件放入水中時,整個器件在3天時間內幾乎完全溶解于水,僅留下少許的痕跡。這項研究為未來植入人體的各類電子系統提供了技術基礎。
訊飛翻譯機2.0
(科大訊飛)
訊飛翻譯機 2.0 是科大訊飛繼具備離線翻譯功能的“曉譯”翻譯機之后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翻譯產品,產品便攜易用且穩定性高,對于解決語言交流障礙,提供了極大幫助。技術上采用了神經網絡機器翻譯、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像識別、離線翻譯以及四麥克風陣列等多項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實現中文與三十多種語言即時互譯,覆蓋全球大多數國家,同時也包括了我們的方言,像粵語、四川話、河南話等等。訊飛翻譯機 2.0 支持對話翻譯、拍照翻譯、人工翻譯等翻譯模式,滿足消費者多種場景下的翻譯需求。
06
石墨烯人工喉
(清華大學)
項目基于激光直寫多孔石墨烯實現聲音收發一體化,器件具有平坦寬廣的發聲頻譜,靈敏的聲音振動識別能力。佩戴方式便捷,不會給患者帶來負擔;制備工藝簡單、可批量化制備。未來進行聾啞人語言庫的豐富,優化音頻輸出的功放系統,配合機器學習算法提高識別率早日實現臨床應用、做種將會成為喉頭切除患者的福音。
07
行人跨鏡追蹤技術
(云從科技)
云從科技的行人跨鏡追蹤技術通過多支路網絡結構的設計,利用三粒度圖片分割方法整合圖片的全局信息以及局部顯著特征信息,結合獨SoftmaxLoss與TripletLoss聯合訓練結構與方法,實現對行人衣著、姿態、配飾等語意信息的提取,克服缺少人臉、圖片模糊、光線變化、姿態多變等行人識別中的客觀困難,該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視頻監控、智能安保、智能商業等領域。
08
多功能集成電子皮膚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柔性可拉伸擴展的多功能集成傳感器陣列,成功地將電子皮膚的探測能力擴展到7種,實現了溫度、濕度、紫外光、磁、應變、壓力和接近等多種外界刺激的實時同步監測。同時,這種電子皮膚可用于制造了一種具有定制化功能集成的智能假肢,既能賦予假肢觸覺功能,同時也使其具備溫度感知能力,這將有利于改善殘疾患者的康復及生活條件。多功能集成電子皮膚還將有助于開發新型人機接口、智能機器人、仿生假肢、人體健康監測等智能化系統。
09
意念可控假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肢體運動功能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人類獨立生活和正常參與社會活動的保障。對于上肢截肢者,佩戴使用靈活、性能可靠的假肢是幫助他們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的重要途徑。因此,“意念可控假肢”是針對上肢截肢者的多自由度肌電上肢控制系統,滿足上肢截肢者恢復基本手、腕部的運動功能需求,可輔助截肢者自主完成多個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腕部與手部動作,例如喝水、吃東西等。
10
醫用納米機器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驅動更高效的磁場驅動微納機器人,并搭建微納機器人的智能自主導航系統,首次實現了微納機器人的智能化控制。用磁驅納米機器人可以每秒60個身長的速度快速運動,速度是海洋最快魚類的6倍;在自主導航系統控制下,醫用納米機器人可裝載藥物在血液、細胞液和晶狀體等生物環境中自主躲避障礙向病灶區域運動,實現腫瘤的靶向治療。并且,納米機器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在完成治療后,可最終降解融入血液中,對腫瘤靶向治療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