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應廣大華為和5G支持者及張宇平老師精彩講座的期盼,現繼續整理技術大拿張宇平的聊天記錄,這次聊的主題是《5G的社會應用》,銜接上次整理的第二篇《技術大拿張宇平聊華為的主航道——高通死不死要看任正非動不動殺機》。
張宇平簡介:88級北大畢業,其他暫無。
以下為張宇平的部分聊天記錄整理:
6月4號
5G它到底怎么“改變社會”呢?5G跟云,跟人工智能,有什么關系?
咱們還是從物物兄的描述那里入手好了。
物物兄是這么說的:“華為的攝像頭是基于安卓操作系統自帶芯片的,完全顛覆現在攝像頭的工作模式。”
華為的攝像頭到底是什么模式?它是怎么顛覆現在攝像頭的工作模式的?
我的自行車丟了。
我呢,自己從沒想開車,也就不會開車。不管到哪里,我都騎我的小自行車。要是太遠,就叫首汽,又方便又好。
一個折疊的小車車,不大。每次到家,我都把它弄到電梯里,放到房門口的樓梯間里。樓梯間很寬大,放一輛小車,毫無阻力。很多年了,一直都這樣。沒想到,對門保姆也買了輛自行車,她也學我,把自行車放樓梯間。這一下,樓梯間就吃力了。
我一看,這也不好呀,人都過不去,就把小車放樓下的車棚里了。昨天中午我還騎來的,今天早上想出去買菜,我發現,小車不見了。
小區里360度監控,反正也丟不了。我也不著急,買完菜,我拎著菜拐進物業,跟管樓的小劉說,我車不見了。小劉說哥你別著急,肯定丟不了,我把監控調出來,幫您看看,下午給您回信兒。
我不急。
下午,我剛午睡起來,小劉來敲門了。“我看到了,昨天您11點43分,把車放車棚里的。可惜,車棚是監控盲區,我看不到后來怎么樣了。不過,咱們小區的兩個大門,我都看過了,車沒出去過,應該還在小區里。我再幫您找。車就是您經常放門口的那輛藍色的吧?”小劉跟我溝通說。我說是。
小區里的攝像頭上就寫著“海康威視”,他們的監控體系是這么干的:
到處布著的攝像頭,每個尾巴上都拖著兩根線:一根是信號線,一根是電源線。信號線連去中控室,把監控信號傳到中控機,錄制到硬盤上。
一塊攝像頭一個硬盤。中控室就成了一個硬盤架子,N多的硬盤在那里一天24小時不停地錄像,熱得要命。
硬盤是循環擦寫的。根據硬盤容量不同,硬盤上可以查到三個月到六個月不等的監控視頻。再早的,就查不到,已經被新錄像給遮蓋掉了。
它的工作模式簡單粗暴:就是24*7,不停地錄,不停地記錄。出了事情,人工到硬盤上調出錄像來看。我們小區幸好只有兩個總出入口,要是十個,小劉就瘋了。
看不過來。
“華為基于安卓系統自帶芯片的攝像頭”是怎么工作的呢?它不是這么干的。
根據華為的設想,它的攝像頭,未來要這么用:
這是前兩天我拍的照片。就一孤零零的桿子,上面架著攝像頭,戴著塊太陽能電池的帽子。
只要有5G信號就可以,不需要那兩根線。
有兩根線跟沒兩根線,那差別可大了去了。在實際使用中,有兩根線就意味著要“布兩張網”...想想當年裝固定電話,有多困難。主要難點和成本就在“布網”上。
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因為人口分布稀疏,他們的家庭寬帶就只能借用已經布好的電話線的網,速度慢得很。國內由于人口多,居住密集,每個小區都是光纖入小區,上網速度秒美國普通家庭幾條街。
美國不是不能布光纖,而是再布一張網,實在太貴了。
布不起,財主家也不富裕。
現在華為弄的這個東西,布網?免了。哪里有需要,立起一根桿子就可以了。除了5G,別的啥都不要。
華為設計的這個“攝像頭”,工作模式也跟傳統的不一樣。傳統是說,我就一個星期七天,每天24個小時,勤勤懇懇地把鏡頭里的景象都保存下來。這很浪費,
同學們想啊,
后半夜一點到清晨五點,人們都睡覺了,鏡頭里連只耗子都沒有,四五個小時,全都是空鏡頭,它也照錄不誤。白天的時候,人們活動密集,有可能發生各種事件,它也同樣的方式錄。
監控最好高清,出了事,當事者的面貌能看得清楚。可是高清有高清的缺點,它記錄下來的文件特別巨大。傳統的那種模式,錄不了幾個小時,硬盤就滿了。那種方式,勉強記錄標清的視頻還行。
所以呢,同學們在網上看到的監控錄下來的短視頻,都模模糊糊的。
清晰度不行。
華為的那個東西,沒這個毛病。它能用8K來監控!
8K是這樣的:咱們能夠看到的藍光碟,是1K清晰度的。那已經很清楚了,對吧?
8K的清晰度,是藍光碟的64倍!
一般光照條件下,距離六米,人們手背上的汗毛都看得見!
從8k上取下來的嫌疑人的照片,清晰度堪比他身份證上的大頭照。
華為的攝像頭,也是24*7地工作,但是,它可不24*7地記錄。它是按照“場景模式”來決定記不記錄的。
在這里,“場景模式”很重要,是一個重點概念,咱們要多花些力氣,理解它是怎么回事。
舉例子來說明哈....
丟車這個例子不是很好,我們換一個。
馬路上,十字路口,交通監控。拿這個做例子好了。
十字路口,交通違章,在交警看來,是“有規律可尋”的。它就那么幾類:追尾,闖紅燈,行人強行猛拐,超速等等。
這里邊每一類,就是一種“場景模式”。咱們以最簡單的“闖紅燈”為例,看華為是怎么工作的。
紅燈一亮,一個路口布放的12臺攝像頭,就同時收到信號。它們每一個都在一刻不停的工作著的,現在,它們要合作判斷,東西向有無行人闖紅燈。這個很簡單,斑馬線的第一節,有沒有行人在紅燈亮起那一剎那之后踩上去。
馬路西邊正東向布放的攝像頭,感知到有那么一個傻瓜違規了,它馬上給其余的11個攝像頭發信號,12個攝像頭就全部啟動,把剛才15秒前的視頻,全部上傳到云上保存。什么時候停止上傳呢?聽那個主攝像頭的。主攝像頭判斷,那個傻瓜停下來,等紅燈了,就讓大家全都停止上傳。
他可以點開,從12個角度,看自個兒剛才是怎么違章的。
誰還不無意中犯點兒小錯兒呢?也沒造成任何損失,給個提醒就完了。以后注意。可是,要是遇著一個大傻瓜,他非要在車流中闖過去,那還沒等他踩到對面,手機里已經收到一個“處罰通知”了:“某年某月某分某秒,你在某路口嚴重違背交通規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你做出罰款人民幣20元的處罰,特此通知!具體情形,可以點擊這里查看。你可以在五個工作日內提起申訴,但必須在10個工作日內繳納罰款。----某某區交通管理局”
這是怎么發生的,接著還會發生什么呢?回頭接著說哈。
6月5號
接著說哈....昨天說到哪兒了?我先看看。
其實呢,一個通知,還遠遠沒完。如果大傻瓜在自己的支付寶的“免密支付/自動扣款”里面,開啟了“交通違章自動扣款”項的話,20塊錢,已經被扣走了。
這種路口的交通違章,斷沒有絲毫申訴成功的可能的。收到它的通知,最好馬上付掉,要不然,還想不想乘高鐵了?還想不想做飛機了?甚至,連電影院,可以都不給他進:背負著大量的交通違章罰款的人,本質就是說,他無法適應公共環境規則,不適合進入公共環境活動。
不交罰款?那只好在家趴著了,哪兒都去不了。
咱們開車的同學,最痛恨的是什么?那個行人啊,也不管什么燈,上來就伸一腳到你的車頭前面去....他違章,但你也不敢撞他不是?氣得人沒轍沒轍的。
這個系統,不需要“所有路口”都裝,一個城市,只需要在最主要的幾個路口架起來,整個城市的交通秩序,立馬就改觀。好家伙,一伸腿,自己的支付寶馬上就“滴”的一聲,20元沒了;一伸腿,,自己的支付寶馬上就“滴”的一聲,20元沒了....誰還敢亂伸腿?有多少錢也架不住哇,那個。每次,再出門,道路路口,都戰戰兢兢,生怕邁錯腿,生怕“滴”。
開車的同學長出一口氣:“解恨!”
你先別美。
“前面八十米處有超速監控,請減速慢行!”“前面八十米處有超速監控,請減速慢行!”那種東西,一旦上線,導航的提示,就好用了。因為導航也不知道,哪個是“交通監控”。現在“天網”計劃早已經布好了,大城市,整個兒的360度無死角監控。之所以導航還管用,是因為城管的監控跟交管的監控,它不是一套;公安的監控跟交管,也不同。它們不是通著的。就華為們規劃的那個東西,監視有沒有小偷的攝像頭,只要往里面灌裝一個軟件,立刻就可以變成交通超速監控了。這樣的話,導航還提示個啥,隨便哪里都是監控。
如果出了交通事故,他的處罰通知單,也是瞬間就到了。這個跟行人違章,沒有任何不同。N多角度的現場高清攝像,責任判定所依據的交規,條晰縷清地列寫在通知單上,申訴不?要是申訴,交警現場給他講解,那里違章了。講解完,他認罰自不在話下,還要再加上一個星期的交規學習:明顯的事情么,他的交規沒掌握。
申訴個屁,那不是“自投羅網”么。
誒....這個事情,好像,還應該有意味深長的引申在的....
請問,還要交警干什么?
道路是公共設施,給大家所有人用的。道路的資源,永遠是不足夠的,修多少都是如此。在資源不足的情形下,就需要有一套規則,保證人們可以有序地共享公共資源。交規就是這套“規則”。交規可以制定,但不一定所有人都遵守。交警就是確保所有人都遵守交規,進而有序使用公共資源的人。
現在,“系統”來了。鐵面無私,處置迅速;處理精準,不折不扣。當系統布放到位之后,你就可以走到警察面前,敬個禮說:“警察熟蜀,您,可以下崗了!”
這可是件大事情!我們的城市管理中,交通警察,那該是有多少人啊!那么多人,被解除工作,那會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交通管理系統,是城市中最復雜的“現場管理”系統了。這個都可以被替代,那別的,自然都不在話下:高速公路,還需要收費站的收費員嗎?“滴”地一下,從駕駛員的支付寶賬戶中扣除15元高速費,這事情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不用收費亭,不用減速,不用任何手續,高速出口上架著的一排攝像頭,把這事兒輕松就辦了;公安警察 ,還需要那么多嗎?怕是也不需要。偷竊、搶劫這類案件,只要是發生在公共場所,跟交通管理一樣處理。同樣辦理即是。
5G它將怎么“改變社會”?它會這么弄。
任正非在訪談里邊兒說:“5G...它將帶來社會的巨大變革,很多事情會自動化,很多工作崗位會消失。”
將來,具體會怎么樣,留給咱們社會學系的同學們去思考好了。咱們來一條飄逸的分割線。不想這個了。回到主題上。
我們得捋一捋,要實現這些,在科技上,要做哪些準備。
首先,得有5G網。12個角度的8k高清視頻片段,要能毫無阻礙地從攝像頭傳輸出去保存。保存去哪里?保存到“云”上去。我們可以想象,“云”上將會發生海量的數據交換,存吶,取呀的;云還需要根據視頻片段,判斷行人車輛哪里違了章,把具體處罰措施判給責任人;要做到這一點,云首先需要斷定當事人是誰,身份證號是什么,查到他的微信號是什么,進而把判罰通知推送到當事人的手機上,云還需要管理,誰繳罰款了,誰沒有......
5G身后,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在“云”上發生。當然可以想見,哪家公司擁有了“云”,提供“云”的服務,那它的前景大大滴。
亞馬遜的那個老板,叫什么來的,前些日子離婚的那個。他當了些日子的首富。不止是因為他的Amazon電子商務平臺,他手上,有世界上最大的一片云;微軟的市值好像過萬億美元了吧?比爾·蓋茨可不是靠Windows操作系統做到的這個市值,他手上有世界上第二大的一片云。馬云也還可以,阿里云也很客觀。
華為也有一片云,只不過,跟這些巨頭比起來,小小的,孤零零地飄著。華為的云目前主要給華為的手機來使用。
5G的使用,將會讓云爆發式地膨脹。
攝像頭傳過來的是行人的視頻,對吧?云怎么知道他是誰,怎么準確地識別出他的身份的呢?
靠人工智能。
這個技術,在沒有的時候,想起來很雷人,天方夜譚樣子的。但是,有了,用上了,大家就早已經熟視無睹了:你的手機不就是刷臉開機的么。
14億人,照片都在公安部門的戶籍管理系統里面存著;任何一個路口上送來的視頻,依靠人工智能,云可以迅速地從這14億張臉中,確定是哪一個。這需要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傳統的處理方式,根本無法支撐。
東單路口攝像頭送過來的視頻片段,里邊都是交通違章的人,對吧?它不是去從14億人里面一個一個對比著找,而是從已經違過章的人里面去找。違章的總喜歡違章,遵守交規的總是遵守交規,對吧?要是找不著,他也不會去動那14億人的數據庫,他先要在東城區的人里邊去比對......瞬間判斷,男的女的,要是男的,女的的照片,就不用去比對了....14億,沒有的,只剩下7億了.....
這涉及到大數據的處理。
這些是什么呀?這些全都是數學,全都是統計。所以任正非說,高科技,就是數學,就是統計,一切的系,后邊都加上“統計學”,還吹牛皮說,要是自己退休了,也去學個統計學。
這個也有了。還有就是,怎么確定罰則呢?
靠人工智能的自主學習。
警察蜀黍把行人各種闖紅燈的視頻片段,“喂”給人工智能使能的“罰款判定系統”,它處理一遍,就可以上崗了。如果遇到新的它沒見過的闖紅燈,他把視頻交給警察蜀黍,警察蜀黍進行人工判斷之后,再喂給系統。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形,系統自己就可以判斷了。數據越多,系統它判斷得越準確......我們可以從美國進口空白的人工智能判定系統;中國人多,數據海量,可以輕松地把空系統“培養”成人工智能“交通判例專家”系統,再出口到美國去用。
云,已經有了;人臉識別,已經有了;電子支付,已經有了;人工智能自主學習系統,已經有了。萬事具備,只欠5G。
大家全在等5G。
昨天,工信部放風兒說,馬上就要發放5G牌照了。本來說好,2020年才干的事情,現在提前了一年,今年就做。
各個國家,在靜悄悄地進行著一場角力。這是一場“殊死較量”。
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如果贏了,“彩頭”那實在是太大了。要是輸了,未來幾十年,在經濟上翻身,就比較難了。
這涉及到這么個事情,他們叫做“技術轉移”。
昨天有報道說,日本人根據他們的判定規則,研究了世界主要國家,從事人工智能的專家數量。意料之中,美國最多,有11000多人,中國次之,有2500多人。
啊?中國那么少!
日本更少,只有300多人。
一共不到15000人。現在的情形是這樣:如果中國率先在試點城市,推出大規模商用的話,這15000人的研究成果,瞬間就會全部轉移到中國來用!
不是說美國科學家的成果,鎖在保險柜里,等著美國5G落地能用了,才打開保險柜來用。
沒這回事。
等不及。
因為5G的預期,至少在七八年前,風險投資就已經深度介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等領域的研究、開發了。
上述相關領域的產品化開發,是商業驅動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典型5G場景中,其實人們是把已經有的、成熟的技術,“組合”到一起,來使用的。
云、人臉識別、機器學習、電子支付那些,可以看做“零部件”。
零部件先行,各自獨立,先做好。只要5G一上,就可以開始“組裝”了。
對于零部件“廠家”而言,如果在第一撥組裝過程中被落下了,他以后,就再沒有機會了。
同學們可以看到,5G典型場景的應用,符合典型的“高沉沒成本,低邊際成本”特征。它整個解決方案里邊,硬件的東西并不多,全都是“軟件”的。這個軟件,一旦做好,以后Copy就是了。
這本邊際成本低得以后誰也別想再進來。
以中.共執行效率方面的口碑,加上華為中興在技術上的加持,美國人都認為,中國將是大規模商用的國家。
只要5G中國率先大規模商用,全世界15000個人工智能專家的成果,就“全來了”。
先到這里哈....基礎性的描述差不多了,接下來,我跟同學們一起看,任正非口里的“主航道”到底是什么“航道”,理解華為的“備胎”到底是怎么回事
6月6號
先不談SOC。咱們先接觸一下Iot。Iot,Internet of Things。
萬物互聯。
我們都知道,交管是管“廟”的,他很難管和尚。
他管車。每輛車都詳細登記,每年都得去“簽到”。年檢么,要年年點卯。
每輛車,要登記一個持有人,就是“住持”。車子誰都能開,對不對?如果住持把車子借給別人開,出了事,交管只要找到車子,住持總是跑不了。順藤摸瓜,就可以找到肇事者。
住持可能要去云游,把廟短期借/交給朋友打理。這是難免的。
同學們想啊,那個代替高速收費站的一大排攝像頭,它們看到的,是“廟”,不曉得里邊的住持是誰,對吧?他總不能“”“”“”地不分青紅皂白,遇到收高速費,就打住持的支付寶賬號里扣錢。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5G時代,那輛車的車牌后邊,給嵌進去一個小芯片。每個駕駛員,那張塑料卡片的駕駛證也不用要了,直接手機里安裝一個駕照ID程序即可。
任何一個司機,他只要想發動車子,他手機里的駕照ID程序,先跟車牌上的小芯片聯系。小芯片是連在Internet上的,迅即可以到交管數據庫中,核查電子駕照ID的合法性。要是這個駕照已經被扣了12分兒,那他怎么也打不著車。
那小芯片怎么知道有人要啟動汽車呢?小芯片是跟發動機連著的。發動機只要已啟動,發動機上帶著的小芯片,就告訴車牌上的小芯片:趕緊查查,是誰要啟動汽車。
那小芯片怎么知道有人要啟動汽車呢?小芯片是跟發動機連著的。發動機只要一啟動,發動機上帶著的小芯片,就告訴車牌上的小芯片:趕緊查查,是誰要啟動汽車。
兩個芯片之間,不需要電線連著通訊,它們各自連在Internet上,信號打空氣里邊走。
快到攝像頭了,車牌芯片先跟攝像頭聯系,告訴攝像頭,車子里的臨時和尚是誰,攝像頭就打這和尚的支付寶里邊“”。
同學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前兩個各自獨立的“死東西”,發動機和車牌,現在連到一起了;獨立的車子跟收費系統,也連到一起了;手機跟汽車,跟收費系統,也連到一起了。人操控手機。
當前的情形是這樣的:人只能操控手機,跟攝像頭說不上話。5G的情形是,所有的“東西”,不管活的死的,全都連在一塊兒,成為一個整體。
只要“死東西”跟“死東西”能連在一塊兒,成為一個“體系”,那人只要設法把自己融入這個體系,整個世界,就變成了一個統一運作的“整體”了。
在萬物互聯的世界里,死東西跟死東西非常親洽:它們操同一種語言,漢語,相互對話很容易。反倒是人,變成了一個外來入侵物種了。人只能說死東西們聽不懂的英語。
那怎么辦呢?
搞一個Google翻譯,把漢語翻譯成英語給人明白;把英語翻譯成漢語,給“死東西們”明白。
好啦。
到這里,同學們就能明白,那個東西——鴻蒙,是個什么東西了。
它就是那個“Google翻譯”。
比方說,一個人,他著急忙慌地出門,手機落家里了。
電子駕照沒帶,汽車車牌上的小芯片,想要核查司機的身份,不知道該找“誰”去聯系了,對吧?
那怎么辦呢?
沒關系,司機沒帶手機,手指總是帶了吧?司機只要把自己的手指往汽車上的指紋讀取器上按一下,車牌上的小芯片就知道是誰了。
Google翻譯就是一個“界面”,讓界面兩邊的世界能夠相互溝通交流。車子上的指紋讀取器,也是這個界面的一部分。
在5G時代,這種人機“界面”,會無處不在。
鴻蒙,就是分割陽界和陰界的那座奈何橋。只要把這橋占領了,卡住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是華為勢在必得的一處戰略要地,重中之重點。
圍繞著這座橋,將會是一場空前慘烈的爭奪戰役。戰役結束,戰場上將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戰役的贏家集團未來將通吃陰陽兩界。
現在,微軟和通用,已經作為后補皇協軍,排隊等著華為了。這可是兩個巨頭。第一戰,前哨戰贏了。現在,我自己,最大的看點就是:還有哪些巨頭,會來站隊。看最后決戰的雙方陣營,到底是怎么樣的。
現在凡是有點兒斤兩的“戰士”,都在緊張地評估著:站誰。如果站對了,那將贏得盆滿缽滿,如果站錯了,會血本無歸。
理解鴻蒙哈,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它是未來時代的操作系統。它不是手機的操作系統。
未來世界的操作系統,要涵蓋“萬物”,手機,只是作為“萬物”之一,被覆蓋到罷了。
接下來,要想再進一步,我們還是要回到基本點,對SOC再理解。
咱們拿手機做例子好了。
同學們開始想象:想象一個框圖。左下角是一個叫做“基帶”的子系統。這個基帶,就是前邊談到過的5G貓。然后呢,把相機支持子系統,計算機的中心運算單元子系統,人工智能子系統,指紋識別子系統,面部識別子系統.....
這些子系統,全都想象成一個小方塊,貼到框圖上去。手機所有的基礎性支撐功能,都在框圖上。
這就是現在手機的SOC原理框圖。
呃....今早開始的時候,想說什么來的?讓我理一下思路哈
先到這兒,回頭理好思路,再接著說哈
6月7號
化學。
人類的一部化學史,我們可以把它看做一部尋找基元的歷史。
早在2500年前的軸心時代,地中海邊上的那些人,就產生了一個想法:我們面對的這個紛繁復雜的物質世界,它到底是怎么構成的?
于整個人類而言,這是一個石破天驚的念頭。
自打產生了這個念頭,人類就開始孜孜不倦去尋求,有哪些基元組成了這個世界;孜孜不倦地探索,自己苦苦尋找的“基元”,到底是什么東西?
稍晚,在地理上完全與地中海隔絕的黃河流域,那里的人們,也產生了同樣的念頭,并且認為,物質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組成。
古希臘人認為,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水、木、火和空氣四種基元,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構成的。
兩千四百年之后,人類的探索終于到了終點:整個世界是由108種元素所構成。元素不可以再分;對元素的理解,也進入了本質階段:元素是為原子中質子的個數所決定。
最遲,在二十一世紀開始后的第九年,“基元”的思路,又重新出現在一個中國人的腦海中。
這次,他面對的不是尋找“整個物質世界”的基元,而是芯片的基元。
沒有人知道,我們現在已經制作出來的芯片,到底有多少種。太多了,功能各異,五花八門。那怎么樣對于芯片進行把握,進而把“整個芯片界”一網打盡呢?
不管有多少“種”,所有的芯片的功能,都是對信號進行處理。這是芯片的本質。
不管什么芯片,都是輸入一組信號,經過芯片內部處理之后,再輸出另一種信號。
我們回想一下,昨天我們在頭腦中畫的那副SOC框圖。它的右下角是一個小方塊,是“基帶”單元;往上,往左,還有“相機支持單元”,“中心運算單元”,“指紋識別單元”......
從最低的應用層面看,“基帶”“相機支持”“中心運算”“指紋識別”,這些都是單元。
這些單元,可以看成是芯片的“基元”了。
有了“基元”這個突破性的想法,任正非就可以讓何庭波去看那個攝像頭了。
要實現5G路口的那個攝像頭功能,需要哪些“基元”?
它需要“基帶”,否則,它無法聯網;它需要8k視頻編碼功能,否則,鏡頭收進來的圖像,無法處理,無法傳輸;它需要有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否則,它無法跟路口的其它11個攝像頭協同工作;他需要自己的“自主識別”單元,依據從云上下載來的闖紅燈模式,沒有辦法自己進行判斷,挑出違章視頻片段入云。它總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把8k視頻全都扔到云上去,由云來識別之后,再告訴它怎么辦。5G盡管傳輸速度快,容量大,可這么干,5G也是會被塞死,傳輸容量耗盡的。它得自主判斷,把需要傳的甄別出來,不傳無用的視頻....
接下來,事情在邏輯上就簡單了,基帶,華為有嗎?沒有;8k視頻編碼,華為有嗎?沒有;輕量級的簡單操作系統,華為有嗎?沒有;“自主識別”單元,華為有嗎?沒有.......
再接下來,華為在實操上,就地獄了。既然沒有,去,做出來!
這是十年前發生的事情!
按照以何庭波的名義發表的“內部”全員信,是這么說的:“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
那個時候,5G八字還沒一撇,任正非就已經要求華為,按照將來5G的典型場景,“會用到什么基元,就做什么基元”。
這種戰略規劃能力,戰略執行能力....實在是讓人感慨不已。
從目前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5G的典型應用場景:智慧城市、車聯網、智能制造....這些場景所需要用到的芯片“基元”,華為都已經做出來了。
具體而詳細的場景清單,可以參見:
https://www.sohu.com/a/241176744_473190
這么多場景所需要的芯片,華為應該都“有”。
這個“有”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一個黑黑的集成電路塊兒,華為現在是拿不出來的;但是,構成這個集成電路塊兒里的每個基元,華為都已經“盡在掌握”。
如果有需要,給華為半年到兩年不等的時間,他自己就可以把需要的基元堆在一起,去流片出能用的黑黑的集成電路塊兒了。
這就是華為所說的“備胎”。不要忘了,對于華為來講,有一個最最重要的“應用場景”,就是他們現在所有核心產品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華為已經反復核查,所需要的基元,都在他們“盡在掌握”的基元庫中。
華為每年打美國買回來110億美元的芯片,對吧?如果,美國人逼著華為,把這110億美元的芯片,全部流片成真實的集成電路的話....還記得集成電路的低邊際特點嗎?還記得這些高科技公司的阿克琉斯之踵嗎?華為只要用“仿制品”的價格,回頭去沖擊他們的其他市場的話.....那將是一場大洪水,整個美國的電信行業,就被沖的干干凈凈,片甲不留了!
這個就是威懾。戰略威懾。我們的原子彈從來沒用過,但不等于它沒用。
任正非談笑風生地喊話:合作,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否則,你封我什么,我沖你什么!
我可是一直合作的:“即便是華為自己有的芯片,我也叫他們只用一半,跟美國買一半。”
這個話,分誰聽。在那些“用他們一半”的供應商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趕緊去跟國防部那些老爺們講清楚,讓他們取消制裁,否自.....武器都已經在手邊了,嘿嘿....
美國軍方的那些老爺們頭腦一熱,“封鎖”。沒封幾天,芯片商們的專業知識過來了,告訴老爺們事情的情況是怎么回事,老爺們心虛了:“好吧,給我九十天緩緩。”
任正非真的是深得毛澤東的真傳啊:這些爛事兒,都是那些政客搞出來的。要恨,就去恨那些政客。至于友商,“感動得我落淚”啊!你們都是好人,大大的好人。但是,你們得去說服那些可恨的政客。要是說服不了的話,那你們被沖了,那也只能恨那些政客....
分化敵人,混不講理的路數
這個....備胎哈,理解它究竟是怎么回事。
同學們別光賣呆兒哈,聽故事,傻傻地....你要仔細看一看上邊我給出的那個白皮書:
你是那些領域里的企業嗎?
你有那些領域的客戶資源嗎?
你有那些領域的銷售渠道嗎?
你能找來“流片”的資本嗎?
如果“是”,如果“能”,你要馬上行動,去找華為!
盡管你可能不是什么“高科技”企業,但是,“高科技”部分,華為都已經給你準備好基元了。你只要跟華為合作,讓華為幫你把必要的“基元”組合成SOC,你加個殼子,就可以去市場上賣了!
從什么都不知道,到科創板敲鐘,你比那個什么咖啡的上市速度都快!
大風起兮云飛揚!你只要站在風口,站到巨人華為的肩膀上,就行了。
為什么你肯定行呢?我們接下來,我們只要理解任正非口里的“主航道”是怎么個意思就知道了。
先說到這兒哈
連美國都打不死的華為是不是就可以千秋萬代長生不死了? 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