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球狀星團的“逃逸之星”藝術想象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我國科研團隊日前發現M15球狀星團的一顆“逃逸之星”J0731+3717。研究表明,J0731+3717是被黑洞的引力彈弓機制從M15彈射而出,為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證據。
此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團隊聯合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完成。
“人類目前已發現大量由大質量恒星死亡形成的恒星級黑洞,以及存在于大型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中等質量黑洞的質量介于兩者之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教授黃樣介紹。
科學界普遍認為,中等質量黑洞是恒星級黑洞成長為超大質量黑洞的關鍵中間環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但目前人類只發現了少數存在爭議的候選體,中等質量黑洞是否存在?一直缺乏關鍵證據。
此前的科學觀測和研究表明,M15球狀星團的中心可能存在一個重達1700至3200太陽質量的中等質量黑洞,但科學界長期以來無法確認,因為無法排除M15的中心為一群致密星的可能性。
此項研究中,團隊基于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探測器和我國郭守敬望遠鏡等的觀測數據,發現在約2000萬年前,J0731+3717以接近每秒550公里的超高速度從M15中彈射而出,這顆星還有著與M15高度一致的化學豐度和年齡。
▲J0731+3717與M15的軌道關聯、化學關聯與年齡關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自球狀星團中彈射出如此高速的恒星,就需要一對密近雙星從中等質量黑洞的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附近經過時被強大的潮汐力撕開,雙星中的一顆星被黑洞捕獲,而另外一顆星則被高速彈出。”黃樣說,這一發現為M15中心存在中等質量黑洞提供了有力的動力學證據。
“隨著人類大規模光譜巡天數據的不斷積累,我們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發現更多從球狀星團彈射出來的高速星,這將有力推動我們對‘神秘’的中等質量黑洞的理解。”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繼峰說。
來源:新華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