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錢昌明: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俄國十月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危機的加深
點擊:  作者:錢昌明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發布時間:2018-07-28 07:25:26

 

 1.webp.jpg

 

  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認為,資本主義在它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前期為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后期為壟斷資本主義。兩者的分界,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標志性的事件,是1898年的美西戰爭(美國同西班牙爭奪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等殖民地的戰爭)和1899-1902年的英布戰爭(英國同荷蘭移民后裔爭奪南非的戰爭)。因為這兩場戰爭,都是資本主義大國之間為爭奪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戰爭。列寧根據當時學界流行觀點,把所謂“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稱之為帝國主義,即壟斷階段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地“大魚吃小魚”的競爭過程。19世紀70年代后,資本主義經歷了一個和平發展時期。期間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強化了資本之間的競爭。在這一劇烈的競爭過程中,世界上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形成了一批大企業,組成了辛迪加(統一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料的壟斷組織)、卡特爾(同業聯盟性質的壟斷組織)和托拉斯(同類商品或在生產上有密切聯系的壟斷組織)等壟斷組織,世界資本主義發展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

 

  帝國主義是現代戰爭的根源

 

  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除了壟斷這一基本特征以外,同時還具有:銀行資本與工商業資本結合,形成金融寡頭(資本實力壯大);變商品輸出為資本輸出(對殖民地掠奪的深化);國際壟斷同盟形成(帝國主義國家拉幫結派);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畢(殖民地資源枯竭)等特征。帝國主義這五大特征充分證明:

 

  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包括國際范圍資本的競爭進一步加劇。這使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三大矛盾(國內的階級矛盾,宗主國與殖民地的民族矛盾,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日趨尖銳,更大大地激化了其中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與斗爭。

 

  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還客觀地存在著一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早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如意大利曾是歐洲最早產生資本主義關系的國家,后被葡萄牙、西班牙超過;17世紀時,荷蘭又超過葡、西,成為第一個商業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中期,英國再后來居上成為當時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時代,這一不平衡規律不僅沒有消失,相反,反而進一步加劇了!

 

  19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德國,率先采用最新技術,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很快便超過了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法國和英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已躍居世界第一;20世紀初,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也超越英國,排名世界第二。

 

  帝國主義時代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必然導致政治乃至軍事力量的不平衡。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不但在經濟上,連政治、軍事力量也都超過英、法等國,打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舊有平衡。其時,“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畢”,后起的帝國主義產生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強烈欲望。德皇威廉二世公開叫囂:德國也要有“一個太陽下的位置”(a place in the sun)!“泛德意志同盟”等民族沙文主義組織,大肆鼓吹向外擴張“理論”——德國民族文化“優秀”論,要求同“盎格魯——撒克森帝國”一決雌雄。

 

  歐洲帝國主義大國之間的矛盾與斗爭,加上復雜的歷史恩仇與現實的政治算計,環繞法德矛盾、爭奪巴爾干和英德競爭而展開(其中英德國競爭又具有爭奪全球霸權的性質),逐漸形成兩大軍事集團:1882年德、奧、意三國形成了“三國同盟”(1879年德、奧簽訂同盟條約,1882年意大利加入);1907年英、法、俄組成“三國協約”(1904年簽英法協約,1907年簽英俄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為實現自己的野心,雙方積極擴軍備戰,在世界各地制造緊張局勢,帝國主義的爭霸戰爭一觸即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

 

  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市場和原料基地,為了爭奪、控制地區與整個世界的霸權,帝國主義國家與國家集團之間的矛盾,日趨白熱化,終于不可逆轉地發動了大規模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爆大戰的火藥桶是“巴爾干問題”。

 

  巴爾干半島,長期處在奧斯曼土耳帝國的統治之下。經過長期斗爭,半島上的各被統治民族,像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紛紛爭得了獨立。然而,歐洲各帝國主義乘機插手半島事務,力圖擴張各自的勢力。20世紀初期,這一爭奪進一步加劇,尤以俄國同奧匈帝國之間的爭奪為最。1908年,奧匈帝國公然吞并了——與塞爾維亞同一民族、并希望與其結合的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納,極大地激化奧、俄矛盾(俄國以“支持斯拉夫兄弟”為名成為塞爾維亞的后臺,竭力在半島擴大影響),雙方劍拔弩張。

 

  1913年,新一輪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再露端倪。這一年,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4%,其中汽車產量減少一半以上,煤產量下降50%,鋼鐵產量削減了1/3。正在積極備戰的德國和英國也不例外,德國的鋼鐵銷售量減少了16%,建筑業削減了20%,小汽車和摩托車的產量分別減少了11%和22%。英國的工業產量下降了10~20%。法國和日本同樣不能幸免。面對危機來臨,帝國主義國家力圖通過挑動戰爭來逃避危機。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去新被吞并的波斯尼亞檢閱軍事演習,并訪問首府薩拉熱窩。這次軍演明確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引起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憤怒。結果,皇儲的車隊在薩拉熱窩街頭遭受襲擊,皇儲夫婦雙雙斃命。上演了一場薩拉熱窩刺殺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薩拉熱窩刺殺案發生后,德奧集團決心利用這一事件挑起戰爭。奧匈帝國立即宣布總動員,認為“現在是解決塞爾維亞問題的時候了!”德皇威廉二世,則把此一事件當作是發動戰爭“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堅決主張對塞爾維亞采取軍事行動。英國表面上主張盡一切可能防止“暴風雨”發生,背地里卻挑動、慫恿俄國對德進行戰爭。

 

  7月23日,奧匈對塞爾維亞發出最后通牒,限令在48小時內接受下列條件:制止一切反奧宣傳和行動,懲辦進行反奧宣傳的官民;由奧匈帝國派員會審刺殺事件兇手等喪權辱國苛刻條件。25日,塞爾維亞復文,接受了除奧國派員參加會審一條之外的全部條款;但戰爭仍不可逆轉地爆發了。

 

  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30日,俄國進行總動員。隨后德國要求俄國取消總動員并以戰爭相威脅,遭拒。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3日,德再對法國宣戰。8月4日,英國(包括南非聯邦、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4個自治領)對德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對俄國宣戰。8月23日,日本為了奪取德國在東亞的殖民地,對德宣戰。其后,土耳其、保加利亞參加同盟國方面作戰。

 

  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進行,分西線、東線和南線:西線在德、法邊境,由英法軍隊對抗德軍的進攻;東線戰場從波羅的海南岸直到羅馬尼亞,由俄軍對德奧軍隊作戰;南線為巴爾干戰場,由奧匈帝國軍隊對俄、塞軍隊作戰。西線戰場戰斗最為激烈,先后發生過大規模的馬恩河會戰、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雙方均死傷慘重。僅凡爾登會戰,法、德傷亡數就達100萬人(法55萬,德45萬),有“凡爾登絞肉機”之稱。

 

  戰爭規模不斷地擴大,漸次從歐洲擴大到亞洲、非洲和美洲。意大利原屬同盟國陣營,1915年出于利益投機,轉為協約國陣營作戰。美國開始以“中立”名義,做軍火生意,大發戰爭財,在勝負基本定局形勢下,1917年加入協約國陣營對德作戰。到1918年,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約13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75%,卷入了這場戰爭。

 

  “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是帝國主義為爭奪世界霸權、重新瓜分殖民地而發動的一場大屠殺,是一場非正義之戰。盡管塞爾維亞和比利時卷入戰爭是被動的,具有捍衛國家主權的正義性質,然而它改變不了整個戰爭的性質。

 

  大戰歷時4年多,1918年11月,奧匈帝國和德國先后投降,戰爭以協約國集團的勝利、同盟國集團的失敗告終。整個戰爭雙方動員了約7,000萬人參戰,有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消耗直接軍費1800多億美元,間接費用1500億美元,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估算。

 

  帝國主義戰爭給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巨大的災難也促進了世界人民的覺醒。世界歷史上演了一場活生生的“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的悲喜劇。除了災難,“一戰”的另一個重要結果就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范圍內極大地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列寧主義的誕生

 

  1861年的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俄國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到80年代,俄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并形成了一批資本主義大工業。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也完成了向壟斷階段的過渡。由于俄國的農奴制改革很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這又嚴重阻礙了它的發展步伐。壟斷資本與沙皇制度、農奴制殘余相結合,最終成為一個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

 

  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大量地依賴外國(主要為法、英)資本,這就使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西方。對東方來講,俄國是個侵略成性的帝國主義國家;對西方來說,它又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與附庸。

 

  不徹底的農奴制改革,使沙皇俄國在舊矛盾基礎上增添了新矛盾。俄國勞動人民身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雙重剝削與壓迫,更遭受沙皇專制制度的嚴酷的政治迫害,這使社會矛盾顯得特別復雜與尖銳。在俄國,有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有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有沙俄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有沙俄帝國主義與其他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早從19世紀70年代起,俄國就掀起了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民粹主義運動(后蛻化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80年代起,俄國工人運動興起。1883年,普列漢諾夫在日內牙創立了第一個俄國馬克思主義組織——勞動解放社。在俄國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普列漢諾夫發揮過重要的作用。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把20多個馬克思主義小組,聯合為“工人階級勞工斗爭協會”,為俄共的創建準備了條件。1898年3月,俄國社會民主主義組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明斯克召開,來自全國的9名代表出席(列寧因在西伯利亞遭流放未能出席),宣告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建立。但實際上既未制訂黨綱、黨章,也未確立統一的領導,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很快被沙皇政府破壞。所以實際并未完成建黨任務。

 

  1903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布魯塞爾(后又移至倫敦)召開,會議圍繞“要建立一個怎樣的革命政黨?”問題(要不要有嚴格組織紀律?要不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形成兩派:布爾什維克(多數派)與孟什維克(少數派)。最后,以列寧領導的多數派——布爾什維克黨獲勝,完成了建黨的任務。同時,標志列寧主義的誕生。

 

  1895年恩格斯逝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喪失了一位把握革命航向的導師,以伯恩斯坦為首的修正主義分子,掌控了第二國際的領導權,修正主義思潮隨即泛濫起來。伯恩斯坦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權威”自居,鼓吹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需要“修正”。他否定資本主義崩潰的必然性,反對階級斗爭學說,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宣揚階級調和,主張“和平長入社會主義”。

 

  修正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是資產階級思潮在工人運動內部的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壟斷資產階級為了瓦解無產階級的斗爭,改變策略,以一部分超額利潤收買了一批“工人貴族”和“工人官僚”,以及工人運動隊伍中的一些小資產階級分子,讓這些人成為它們的代理人,從內部破壞工人運動。這些人也就成了修正主義泛濫的社會基礎。

 

  列寧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聯合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同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思潮進行了不調和的斗爭。除了理論上對修正主義進行批判以外,這一斗爭還特別體現在斯圖加特大會上。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形成。雙方劍拔弩張,眼看帝國主義大戰迫在眉睫。1907年,第二國際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召開代表大會(由參加第二國際活動的各國工人政黨派代表參加)。中心議題是:國際工人階級應該怎樣對待未來的帝國主義戰爭?列寧率領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黨代表團,出席了這次大會。在列寧的努力下,聯合德國黨的左派領袖倍倍爾、盧森堡等人,這次大會通過了決議草案和修正案。明確指出:

 

  當今在帝國主義戰爭威脅的情況下,工人階級要用合適的手段阻止戰爭的爆發。如果戰爭終于爆發,工人階級有責任盡快結束戰爭,并盡一切力量利用戰爭引起戰爭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去推翻資本家的統治。“斯圖加特大會決議”是工人階級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重要文獻,成為其后檢驗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

 

  1914年,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終于爆發。在修正主義思潮的腐蝕下,第二國際各國黨的大多數領導人,墮落為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他們在“保衛祖國”的幌子下,紛紛背棄了“斯圖加特大會決議”,公開支持帝國主義戰爭,要求各國無產階級為本國的資產階級利益去相互廝殺。唯有列寧領導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采取了正確的立場,響亮地提出“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革命戰爭”的口號,并為實現這一口號而斗爭。

 

  俄國十月革命

 

  俄國原是帝國主義鎖鏈中最薄弱的一環。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1400萬青壯勞力脫離生產上前線當兵,大片土地荒蕪,許多工廠關閉。戰爭很快把資源耗竭,引發物價飛漲,食品奇缺,黑市橫行。資產階級和地主乘機投機倒把、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廣大工農群眾饑寒交迫,苦不堪言。前線,軍需品嚴重不足,士兵們連步槍也配不齊;后方,燃料嚴重不足,運輸困難,工廠減產,國家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戰爭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反戰運動不斷高漲。

 

  1917年初,首都彼得格勒首先爆發反戰示威游行,緊接著擴展到莫斯科、巴庫和其他一些大城市。3月10日(俄歷2月25日),根據列寧指示,布爾什維克黨彼得格勒委員會發出傳單,號召起義,打倒沙皇專制政權。第二天彼得格勒工人首先響應,發動起義;隨后沙皇從前線調來鎮壓起義的軍隊,也轉到了起義方面。3月12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逮捕了沙皇將軍和大臣,釋放政治犯,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首都起義推動了全國各地革命,二月革命取得了勝利。

 

  正當布什維克黨人在街頭領導群眾進行革命斗爭,乘著許多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尚被關在監獄之機,孟爾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在蘇維埃中竊取了領導權;隨后又勾結原杜馬(沙俄國會)代表一起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俄國形成了兩個政權并存局面:中央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地方的工兵蘇維埃政權。

 

  二月革命是列寧“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革命戰爭”思想的勝利,但這只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羅曼諾夫王朝垮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資產階級政府。4月16日夜,列寧從瑞士回國,在彼得格勒廣場受到成千上萬工人、士兵的熱烈歡迎。列寧站在裝甲車上發表演說,號召人民為爭取社會主義革命而斗爭。第二天,列寧在黨的會議上作了《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報告(即《四月提綱》)。明確提出:

 

  沙皇制度推翻,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完成。現在的任務是:革命必須由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即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建立新型的蘇維埃共和國,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提綱特別指出,臨時政府繼續進行的戰爭,還是掠奪性的帝國主義戰爭。只有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才能擺脫戰爭、求得和平。提出“一切政權歸蘇維埃”這一革命發展的和平策略方針。主張沒收地主階級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由蘇維埃監督社會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列寧的《四月提綱》,為俄國革命的發展指定了明確的方向。

 

  布爾什維克耐心地在群眾中進行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群眾運動不斷高漲。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妄圖通過在前線發動新的軍事冒險,來提高自己的“威望”,結果制造了又一場慘敗。當彼得格勒50萬群眾上街抗議示威時,臨時政府居然公然武力鎮壓,當場死傷群眾400余人!一手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

 

  七月流血事件后,布爾什維克再次被打入“地下”,列寧再一次暫時隱匿起來。列寧在拉茲里夫湖畔寫下了《國家與革命》一書,提出:只有采用暴力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才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8月,布爾什維克黨召開六大,正式制訂武裝起義總方針。會后,全黨全力投入武裝起義的艱苦準備。

 

  9月,布爾什維克黨又通過發動革命群眾,粉碎了科爾尼洛夫叛亂,革命與反革命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10月下旬,列寧秘密由芬蘭返回彼得格勒,黨中央正式作出武裝起義的決議。會后成立了起義領導機構——革命軍事委員會,后又選出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任斯基等人組成的領導起義總部。

 

  就在布爾什維克全黨積極準備起義之際,反對起義的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竟在孟什維克的報紙上公開發表反對起義的文章,泄露了武裝起義的機密。在這關鍵時刻,面對臨時政府的鎮壓,列寧果斷地建議黨提前實施起義計劃。

 

  1917年11月6日,列寧來到了斯莫爾尼宮,直接領導起義。從當天晚上到第二天清晨,一支支起義隊伍,占領了除冬宮以外首都的所有重要戰略目標。7日晚上,在“阿芙樂爾”號軍艦的炮聲中,工人、革命士兵攻克了臨時政府的最后窠穴——冬宮,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從此,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日而永載史冊。

 

  就在攻打冬宮同時,全俄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開幕。大會首先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全部政權一律轉歸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天,大會又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譴責了帝國主義戰爭,建議一切交戰國簽訂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土地法令》規定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制,把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大會還選舉成立了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產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工農政府。隨后,又經歷了三年的國內戰爭,徹底粉碎了國內外敵人的聯合進攻。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建立,新生的社會主義力量不斷地壯大。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它把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從此,人類文明社會開始進入它的第二階段(高級階段)——理性自覺的發展階段。成為變“金”字塔式的不平等的私有制社會結構,為“柱”式的平等的公有制社會結構的開端。這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