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自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 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勛澤人間。 ——張愛萍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這一天中華民族挺起了堅強的脊梁。
當大漠的蒼茫點綴了蘑菇云的硝煙,
當五星紅旗升起在聯合國的上空,
他終于笑了,
他用的汗水和智慧,
譜寫了一曲用生命鑄就的英雄贊歌!
但是很少人知道他,
默默無聞的是他,以身許國的是他,
無私奉獻的是他,鞠躬盡瘁的是他……
1986年7月29日,他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旅程,離開了他畢生熱愛的祖國---
他就是兩彈元勛——鄧稼先
遠渡重洋,棄優歸國
1948年,24歲的他在美國大學留學,學習刻苦的他不足兩年便修的博士畢業,被稱為“娃娃博士”,獲得博士學位剛9天便毅然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物質及生活條件,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進行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舍小家,顧大家,為的是民族大義
整整28年,鄧稼先同妻子、同一雙兒女,過著若即若離的生活。許鹿希信守著相互囑咐的諾言,就這樣無怨無悔,癡情等待。
1958年,鄧稼先接到調往九院的密令,不愛拍照的他主動走進照相館和妻子、兒女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全家福。
他走時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就算讓我去死也是值得的”
隱姓埋名28年,生死置之度外
1979年,在新疆戈壁灘的一次試驗失敗。他主動地走進了試驗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高度的責任感使他變成了一個“傻子”,他分明知道核輻射的危害,他不顧自己已經五十多歲,他忘記了死亡本身的恐懼,他竟用雙手捧起核彈碎片查看,最后終于長舒一口氣:平安無事……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話評價鄧稼先不足為過,1986年他在北京301住院期間,仍然心系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在病床上奮筆疾書寫下了一份《十年建議書》。正是得益于這封珍貴的建議書,我國才有底氣在十年后向世界宣布“中國暫停核試驗”。
今天雖然鄧稼先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以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的精神留在我們心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