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開國后的第15天,也就是1949年10月15日,毛主席在家里為長子毛岸英、兒媳劉思齊舉行了婚禮。
婚禮前,毛主席就對這對新人說:“不擺宴席,不收禮金,由本人出錢,請幾個人吃頓飯,你們想請誰就請誰。”其時,毛岸英已26周歲,劉思齊剛滿18周歲。1年前,毛岸英就想結婚,被父親毛主席擋住了,理由是:解放區婚姻法規定,女子滿18歲才能結婚,劉思齊才17歲,不夠條件。太可敬了!一代偉人,開國領袖,就是這樣在家事方面帶頭遵守法規的。劉思齊的父親是劉謙初,生于1897年,山東省平度人,畢業于北京的燕京大學,曾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后不幸被捕,于1931年4月5日被軍閥韓復榘槍殺。
張文秋是湖北省京山縣人,1917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當時,陳潭秋在這所學校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董必武教國文和歷史。在這兩位后為“中共一大”代表的老師之啟蒙與教育下,張文秋堅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1月,張文秋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任了湖北京山縣委婦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1927年2月,張文秋奉中共京山縣委之委派,去武漢找董必武和省委代購槍支彈藥。她到武漢時,恰逢毛主席創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舉行開學典禮,于是就認識了毛主席,和楊開慧也處成了好朋友。劉思齊生于1930年3月2日,她的這個名字,是父親劉謙初起的,思念父母戰斗過的齊魯大地之意。劉謙初犧牲后,張文秋繼續做地下工作,歷盡艱難。1937年9月,張文秋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擔任延安抗屬學校總務工作兼文化教員,八路軍115師留守處政治處民運股股長兼《生活星期刊》主編,八路軍榮譽軍人學校后方留守處主任、黨總支書記。在此期間,與湖南常德石門籍老紅軍陳振亞結為夫妻。陳振亞在戰爭中傷了一條腿,靠雙拐才能走路,但張文秋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1938年春節,毛主席在延安觀看話劇《棄兒》。當他知悉扮演小主角的女孩便是劉謙初與張文秋的女兒時,立即將張文秋和她的丈夫陳振亞叫來,鄭重其事地交代說:“思齊是烈士的后代,我們都有責任好好培養她。”1938年10月,張文秋與陳振亞生下了女兒張少華(隨母姓,后改名邵華,1961年初與毛主席的第二個兒子毛岸青結婚了。)當毛主席再次見到劉思齊時,已是1946年了,劉思齊已經16歲了。她和母親張文秋以及妹妹邵華剛從新疆軍閥盛世才的牢獄中被黨組織營救出來,陳振亞已犧牲了(與他一同犧牲的還有陳潭秋、毛澤民)。毛主席對張文秋說:“你安心工作,思齊就交給我管吧!” 從此,劉思齊與毛岸英便以“干兄妹”相稱。毛主席的兩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兩個兒媳劉思齊、邵華,都在年齡很小時就坐過國民黨的牢房,受盡了折磨,想來不由得讓人掉淚。1948年5月,毛岸英與劉思齊在平山縣西柏坡村確立了戀愛關系。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與劉思齊結婚時,婚禮十分簡樸。作為父親的毛主席,送給這對新人的禮物很特別——自己穿過的一件舊大衣。新婚一年后的1950年11月25日上午,在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毛岸英因回指揮部取作戰圖被凝固汽油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8歲。
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里,一塊1米高的花崗巖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著“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著:“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長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毛主席強忍著喪子的巨大悲痛,一邊一刻不停地處理國家大事,一邊以極大的愛心和耐心,先是對劉思齊隱瞞了這個噩耗,后又是安慰和勸導,顯示出一份深不見底的親情。為讓劉思齊盡快走出生活的陰影,毛主席決定給她換一換環境,于1954年送她去蘇聯莫斯科大學數理系深造。盡管遠隔萬里,兩代人之間的聯系卻一直不斷,劉思齊經常寫信向毛主席匯報學習和思想,毛主席每信必回,對她的成長也十分關心。1957年10月,身體一直不太好的劉思齊轉入北京大學俄語系學習。1959年,劉思齊生了一場大病。毛主席得知后,在廬山會議期間的8月6日寄來一信:
“娃:你身體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學校沒有?我還算好,比在北京時好些。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這是李白的幾句詩。你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久不見甚念。爸爸。”
毛主席信中的這4句詩,出自李白的長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1961年秋,劉思齊畢業了,被分配到解放軍工程兵的科研部門從事翻譯工作。對此,毛主席非常焦急,多次勸劉思齊再成個家。數月前的6月13日,毛主席就給劉思齊寫了這樣一封信:
“女兒:你好!……腦痛要注意。是學習太多的原因。還有總是要結婚,你為什么老勸不聽呢?下決心結婚吧,是時候了。五心不定,輸得干干凈凈。高不成低不就,是你們這一類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給我為盼!”
毛主席還多次讓二兒媳邵華去開導姐姐劉思齊,說花有重開日,人也可再嫁。毛主席為劉思齊的再婚大事確實花了不少心思,托過不少人。最后還是在開國上將、時任空軍副司令兼空軍學院院長的劉震介紹下,一個較為合適的對象出現了,他就是從蘇聯留學歸來的空軍學院教員楊茂之。毛主席經過了解得知,楊茂之的父母都是漁民,其本人也忠厚實在,三觀很正,是劉思齊再婚的理想人選。隨后,毛主席寫信給親家母張文秋,說:我托人給思齊介紹了一個朋友。我看此人不錯,不知你的意見如何。如你認為滿意,可介紹思齊見面,讓他們自己去發展感情。如兩人感情成熟,委托你為他們舉行婚禮。
失去親人后我曾一度陷入絕望境地,正是在他老人家特別的關愛下,我才又鼓起了生活的風帆。
1962年2月,劉思齊和楊茂之的婚禮在京舉行。終于了卻了心愿的毛主席,手書一幅自己剛剛創作的《卜算子·詠梅》,作為他們新婚的賀禮,并給了300元錢叫劉思齊購置些結婚所用物品。
【從左至右:毛岸青、張少林(邵華之妹)、毛澤東、劉思齊、邵華、楊茂之(劉思齊丈夫)】
婚后不久,劉思齊和楊茂之一起到中南海去見毛主席。那次,毛主席和楊茂之談得很投機。再婚后,劉思齊改名劉松林。她和楊茂之養育了4個子女,皆學有所成。他們夫婦給長子取名“小英”,以紀念為國犧牲的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