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通過對王震牽掛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建設的點點滴滴的回憶與記錄,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對人民深深的愛和無限的情懷。今天,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回顧和重溫這些灼灼生輝、仍有溫度的“點點滴滴”,可能能給我們一些啟迪。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曾任王震同志秘書,原刊于《百年潮》2020年第12期。現經作者授權,全文轉發如下。
1982年4月14日下午,王震住所黨支部召開會議,參加者除王震本人外,還有他的夫人王季青和秘書、警衛參謀、管理員、司機等。王震談了六點意見,其中第四點是:“請同志們注意,我打過仗,工作過的地方多,老部下多,來找我的人也多。見見他們,這也是我聯系群眾、了解民情的一個途徑。希望警衛和其他工作人員對他們,特別是老區、貧困地區來的同志要有階級感情,要熱情一點、客氣一點。老區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過很大犧牲和貢獻,我們不能忘了他們。”王震的住處——北京市六部口翠花灣9號的確經常是門鈴“叮當”不斷。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來人時,只要工作人員向王震報告,他都要擠出時間接見。1983年6月,貴州省畢節地區的代表周平一來了。1936年2月,蕭克、王震率紅六軍團長征時曾路過畢節。周平一是辛亥革命元老、后隨紅六軍團長征到達延安、解放后曾任貴州省副省長的周素園的女兒。周平一向王震匯報了當年與他在一起合影的大方縣八堡鄉六寨苗族九名游擊隊員的情況。當聽說其中有七人早已犧牲時,王震的眼睛有些濕潤。兩名幸存者這時都已超過70歲,他們在帶給王震的信中說:“我們除盼望首長能給我們回信外,還希望見到您一面。”王震當即委托與周平一同來的時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顧問、當年的中共貴州省工委書記鄧止戈先代表他前去看望兩位老人,并說:“收到他們的來信,我很高興。但由于工作忙,暫時不能去看望他們。今后我有機會到貴州時,一定會請他們到貴陽見面。”囑咐完這件事,王震便急切地問:“現在畢節地區各族群眾的生活如何?”周平一遲疑了一下說:“有所改善。”王震說:“具體一點講。”周平一“口將言而囁嚅”。王震見狀,笑著對她說:“當年我與你父親可是無話不談。你要說真話,我就是要聽真實情況。我這里是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周平一這才說:“報上宣傳、向上匯報,都是成績很大、變化很大。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有一多半的農戶年人均收入僅幾十元,一天僅能喝兩頓照人影的面稀糊糊。很多人家連鹽巴都吃不起。”周平一匯報完,王震便激動地說:“改革開放,我們不能忘記老區、貧困地區人民。我準備向總書記胡耀邦匯報,請他到畢節地區看看。在北京,我要大聲疾呼,要注意向老區、貧困地區投資、傾斜。你回去告訴當地政府,那里水力資源十分豐富,要大辦電站,還要把當地的生漆、烤煙、藥材這三件寶的生產抓好,把糧食生產搞上去,把計劃生育工作做好。也請當地政府考慮一下,若有真正的好項目,可以給我打報告,我批給有關部門,請他們論證支持,使老區人民盡快過上好日子!”當年12月31日,胡耀邦到畢節視察。此后,中央統戰部智力支邊領導小組、全國八個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把畢節地區列為老區、貧困地區重點扶助對象。1991年,周平一又來看王震。她說:“我最近到了一趟納雍縣,看了九戶人家,僅有兩床棉被,其中一床還是把女兒賣給湖北人做媳婦后,女兒給寄來的。他們住山洞、蓋稻草,連張床都沒有。上級撥的扶貧款被挪作他用,撥的修路款被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幾次轉手承包,層層偷工減料,橋剛要通車便塌了,還砸死了幾個人,路沒跑幾天便坑坑洼洼。黨風、社會風氣不好,社會治安狀況也很不好!”這一次,周平一匯報完后,王震左手摩挲著前額,沉默了很久才說:“你所說的納雍縣的貧困狀況,不是別無分店。黨風、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狀況不好,這在全國已帶有普遍性。關鍵是一些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沒有了,農村基層組織癱瘓。現在全國農村正在進行社會主義教育,只要認真抓下去,就大有希望。”畢節地區的發展雖然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在中央和王震親切關懷下,貧困面貌逐漸有所改變。1983年,畢節的人均收入僅有102元,財政收入位列貴州省倒數第一;到了1995年,人均收入已增加到526元,財政收入也躍居全省第三名。江西省永新縣是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王震曾在這里戰斗和生活了近四年。全國解放后,1961年6月,他專程回到永新,看望這里的父老鄉親。1984年至1991年,他在北京五次接見永新縣的代表。幾次受到王震接見的縣黨史辦主任左招祥回憶說:“盡管王老離開永新50多年,但他仍記得我們的不少方言。一見面,他便親切地說‘咕啦’(‘咕啦’是永新方言中最具特色的一個詞,用法廣泛,大體上是‘什么’的意思——編者注)。這是我們當地的習慣,使我們感到很親切、無拘無束。接著他便讓公務員給我們沏茶、拿水果,然后便詢問老區人民的生活、經濟建設,為我們老區盡快富裕出謀劃策。有幾次,他還特意安排我們和他們全家一起吃飯。”
【王震(前排左一)率紅六軍團長征路過畢節時與大定(今大方)苗族同胞合影】
1984年7月12日晚,王震聽完永新縣代表匯報后,叮囑他們說:“你們回去后,要轉告永新、蓮花縣領導,要教育老表們不要急于蓋房子,先存在銀行可以生利息,或集股用來發展生產。永新缺煤,要向上級匯報,那一帶有煤,應抓緊勘察,早日以煤代柴。永新也十分缺電,沒電,群眾生活不方便,工業也上不去。井岡山斗爭時期,毛主席指揮打了一個大勝仗的龍源口那里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可以用‘省里要一點,縣里擠一點,群眾集一點’的辦法修電站。東門禾水河上的橋得修了,否則在汛期,東部六個鄉的交通便無法解決。”王震還親自寫信給水利電力部和江西省,希望他們支持永新等老區的建設。此后,王震又先后兩次聽取匯報、解決問題。1990年11月前后,龍源口水電站和東門橋先后竣工。龍源口水電站年發電1000多萬度,直接經濟效益180多萬元,不僅解決了南部六個鄉的生產生活用電,而且可以灌溉1.8萬畝土地,同時對5000多畝土地有防洪作用,1995年還產魚近10萬斤。東門橋打通了東部六個鄉與全縣的交通,縮短了永新到泰和、井岡山的路程。1984年,永新縣有近3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占全縣人口70%以上。1995年,沒有解決溫飽的人口下降到7萬多。每當談起永新的變化,老區人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王震。他們激動地說:“王老是湘贛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建者之一,他不讓我們蓋紀念館,卻讓我們把錢用在生產上。雖然沒有紀念館來展示他的光輝業績,但是這些業績都裝在我們腦子里,刻在了我們的心上。”王震關心著整個江西老區。1986年10月,在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的日子里,《江西日報》特地派記者來北京采訪王震。半個多世紀的時光并未沖淡王震對江西人民不屈不撓、開拓前進精神的深刻記憶,他說:“在革命戰爭年代,江西人民犧牲了很多優秀的兒女,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死難的烈士就有23萬多人。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老表們不怕流血犧牲,他們前赴后繼,送男送女,送郎送子,當紅軍的熱情很高!”“那時,根據地是很苦的,沒有糧食,老表籌集糧食擁護紅軍……江西人民從人力、物力上對紅軍支援很大,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微笑著對記者說:“在今天的‘四化’大業中,老表可要繼續奮斗啊!要開創新的局面,要有新的作為、新的更大貢獻,才無愧于光榮的歷史,無愧于先烈的英靈嘛!”王震對江西的山山水水,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懷有深厚感情。他曾說:“除了我的家鄉湖南,江西是我去得最多的省份。江西是我的第二故鄉。”當談到江西政治、經濟形勢都很好,但與先進省份相比還有不少差距時,王震一邊拍著記者的頭,一邊風趣地問:“人家姑娘找對象,有癩痢頭的不要,是不是?”記者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給問懵了。江西的頭癬病舊時比較流行,曾有“江西的頭,湖南的腳”的說法。不待記者明白過來,王震就認真地說:“有癩痢頭不好,人家姑娘不喜歡;貧困落后也不好,不光彩,那就下決心把它徹底根治掉嘛!”記者恍然大悟,原來王震是把貧困落后比作頭癬病,勉勵江西人民奮發有為、治窮致富!“江西人民要成為‘四化’大業的先鋒,中央批給幾個項目固然重要,但關鍵要有很強的進取心,”王震揮了揮手臂,激動地說,“江西人民要勇于開拓,要保持過去那種不屈不撓、開拓進取的精神嘛!紅軍時期,江西人民不是什么苦也不怕,什么風險都挺過來了嗎?連流血犧牲都不怕,還有什么能難倒江西人民呢?!江西基礎比較薄弱,在前進的路上,會遇到更多的‘雪山’‘草地’,這就需要江西人民更加努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艱辛。”他提高了嗓門說:“江西是有艱苦奮斗的傳統的!50年代江西開發山區、建設山區在全國也很有影響。農墾職工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在荒丘野地、光山禿嶺上植樹造林、開荒種糧,發展畜牧業、興辦工廠,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物質財富,靠的也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嘛!江西人民要發揚這個傳統,用自己的力量來振興江西。”王震還時時關心著湖南省的建設。1983年9月20日,他讓秘書給湖南省政府辦公廳打電話說:“請派幾位懂經濟綜合工作的同志到北京,我有些想法與他們談談,讓他們回去后再給毛致用書記、劉正省長匯報。”9月25日晚,王震在家里接見了湖南省政府派來的四位同志。從晚上8時10分開始,一直談到深夜11時 5分,長達近三個小時。王震仔細詢問了湖南各方面的情況,談話內容非常廣泛,中心是如何搞好湖南經濟。王震說:“湖南有不少老區,也有不少貧困地區。把整個湖南的經濟工作搞好,讓老區、貧困地區的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不僅有經濟意義,更有政治意義。不能一講改革開放,就是盯著沿海。現在提出翻兩番,湖南怎樣翻兩番?湖南應該把陶瓷、絲綢、茶葉搞好。瓷土、陶土是湖南的優勢,要很好地發展湖南的陶瓷生產。湖南應成立陶瓷總公司。”王震詢問了銅官陶土開采的情況,當聽到是由大隊、生產隊開采時,王震說:“光這樣不行,要搞國營的,對陶土資源要愛惜。現在國際市場興做陶器。瓷器中含有鉛毒,而陶器沒有鉛毒。”王震詳細談了陶器的花色品種。他說:“花色品種要更新。陶器要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工藝美術特點……要在國際市場有競爭性。有的要仿古,有點花紋,不要上釉,還要有成套的茶具、酒具、中餐具、西餐具。工藝要細一些,要講究質量。產品要有高檔的,也有中檔的,中檔的要老百姓買得起。要降低成本,價廉、實惠。”
【湖南是王震的家鄉和他戰斗過的地方,王震特別關心湖南老區建設。圖為長征途中,紅六軍團第十七師解放湖南新化縣后,團以上干部合影,前排左三為王震。】
王震對發展湖南的食品工業也十分關心。他說:“現在湖南的食品沒有什么名產。過去湖南食品有許多名產,九如齋有許多東西。現在九如齋丟掉了,臘肉也沒有過去的味,現在就只剩下一個臭豆腐。日本現在很需要蒜、姜、辣椒、花椒、胡椒,你們要研究小包裝,研成粉末。要精加工,搞高檔產品、名牌產品。湖南要發展茶葉。毛主席過去喜歡喝湖南茶,連茶葉都吃了。茶葉可提神,有營養價值。要做到價廉實惠。內銷外銷都要搞,內銷市場也很廣。”王震詳細問了湖南水產的發展情況。他說:“湖南是魚米之鄉,有湘、沅、資、澧、洞庭湖,要發展水產。”王震仔細問了桂魚、螃蟹、烏龜養殖業的發展情況。他說:“光是鰱子魚不行,要發展優良品種,要多養點青魚、鯉魚。”王震還說:“現在搞體制改革,就是要成立公司,有的可以搞跨省公司,設經理、董事長。今后省長就領導公司,黨委抓政治思想教育,掌握方針政策。”最后,王震說:“要貨暢其流。光靠小商小販長途販運是不行的,政府部門應該組織。現在有的人只講私人的,不講公,這是不行的。要講社會主義,要公私兼顧、先公后私,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都要兼顧。”湖南省委、省政府被王震的精神深深感動。將軍為湖南經濟發展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提出了不少符合湖南實際的中肯意見。省委、省政府立即開會,研究落實辦法。王震的意見對湖南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1984年7月,王震聽說當年5月的《人民日報》登載了離休干部喻杰回家鄉帶頭集資辦小水電站的消息,便讓秘書找來報紙細看。消息中說,1970年喻杰離休后回到家鄉——革命老區湖南省平江縣嘉義鄉,幫助當地群眾建起一座小水電站。隨著山區經濟的發展,他又提出國家、集體、個人投資辦水電股份公司的建議,并帶頭把自己多年積蓄的11000多元投資給公司。當初在湘贛根據地,王震任湘贛省軍區代理司令員時,喻杰是省軍區后勤部長。看了這則消息,王震很是高興。他立即口述,讓秘書記錄,并親自修改,給喻杰寫了一封信。信的全文如下:當我從1984年5月30日《人民日報》上讀到你帶頭集資辦小水電站的消息后,甚為高興。我從1932年就認識了你。那時先通過湘贛蘇區紅十八師師長徐洪的介紹,后經過直接接觸,逐漸對你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艱苦的武裝斗爭環境里,你一直做后勤供應工作。你克己奉公,關心同志,關心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保障前方指戰員的生活必需,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解放后,就任糧食部副部長期間,你也一直保持和發揚這一精神。你為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更珍惜革命的晚節。離休后,你本可以在大城市安享歡樂,但仍葆革命之銳氣,1970年返鄉,與家鄉人民一道開發建設山區,不僅把自己多年的積蓄無私投資于家鄉建設,而且不顧80歲高齡,策杖奔走在青山綠水間,為辦好家鄉的水電盡心竭力。這種為人民謀利益、鞠躬盡瘁的精神,更是難能可貴。前幾天我見到胡耀邦同志,在交談中,耀邦同志非常贊賞你。最近,我們許多已經離休和即將離休的老同志談起你帶頭集資辦水電的事情,他們表示要向你學習,善始善終寫好自己歷史的最后篇章。孔夫子主張“老有所終”,我贊成老有所為。人雖然離休了,但為人民服務的工作領域還相當寬廣。愿一切老同志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革命意志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減,為四化建設貢獻余熱。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在蓬勃發展,但由于國家的財力、物力仍有限,所以我贊成你提出的國家、集體、個人投資辦水電公司的方針。就是個體集資合股辦,我們也大力支持。辦水電是這樣,辦其它事情也是這樣。
【離休干部喻杰(前一)回到家鄉興辦農村小水電的事跡讓王震深受觸動。】
信寫好后,王震又在信的前面親筆寫道:“毛致用、劉政同志:我給喻杰同志的信請考慮可否在《湖南日報》上刊出?王震”。
1984年8月9日,湖南省委書記毛致用給王震回信說:“您給喻杰同志的信寄給我們后,我們和宣傳部、湖南日報社的負責同志一起認真進行了學習,并于7月21日全文刊載在《湖南日報》第一版上。早在7月14日,我們還在《湖南日報》第一版頭條以‘只愿明珠遍山鄉’為題,報道了喻杰同志帶領群眾辦水電的事跡。您的信和喻杰同志事跡發表后,各方面反映很好,許多同志都表示要以喻杰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努力把小水電和其它各項工作搞上去……努力振興湖南經濟。”1990年7月5日,湖南省副省長陳彬藩和岳陽市副市長葉樹松前來看望王震。聽他們匯報了湖南的經濟情況后,王震說:“湖南沒干勁,搞不贏人家。”陳彬藩馬上說:“不是沒干勁,是政策不如人家優惠。我們沒有外貿出口權,肥豬、山貨等都得運到廣東去,大頭讓人家賺走了。”接著,他對王震說:“岳陽有水、有電,交通便利,勞動力便宜,在靠近長江城陵磯港口的芭蕉湖,有20平方公里,沒有多少人家,省委、省政府意見,先在那里搞四平方公里開發區,一不要中央的錢,二不減上交中央財政的任務,我們決心搞好。湖南過去是為革命、為國家作了貢獻的,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過現在有些地方還很窮,先憂了還沒有后樂,請王老支持老區富起來、樂起來。”王震說:“支持湖南搞對外開放,我不做保守派!你們所講的一不向中央要錢、二不減少對國家貢獻外,我再加一條,不能污染環境。你們向中央寫出正式報告,我給總書記、總理報告。湖南是毛主席和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鄉,要富裕起來,才能在國際上起個好的影響,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和老區人民。”岳陽城陵磯開發區于1991年1月獲批設立,截至1996年,投資金額達到20多億元,其中一億元以上的項目有四個。
【毛主席身后的是王震。王震心系延安,晚年一直想重返延安,與當地政府和群眾一起商討加速發展延安經濟的方針大計。】
王震還十分關心湖北省羅田縣、山西省雁北地區和革命圣地延安等老區的建設。1972年,他曾回到延安和南泥灣,看望當年的老房東和留在當地的三五九旅戰士。1991年6月26日,《經濟日報》記者拿著“今日延安”和“今日南泥灣”兩組照片讓王震審看時,王震向前去采訪的記者仔細而又關切地詢問了延安和南泥灣群眾的生活情況。王震說:“快20年沒有到那里去了,非常想念陜甘寧邊區的人民。”應記者請求,王震很瀟灑地寫下了“向延安人民問候”的字句。王震審看的照片和問候一同刊登在6月28日的《經濟日報》上。同年8月,王震決定帶領當年在延安戰斗和生活過的各位老同志的夫人重返延安,與當地政府和群眾一起商討加速發展延安經濟的方針大計。這一計劃已通報各位老大姐和陜西省委、省政府及延安市委、市政府。老大姐們歡欣鼓舞,陜西省和延安地區翹首以待。后因工作繁忙,不得不推遲計劃。11月,王震患病住院,從此再未離開病床,回延安的計劃終未成行。王震在病床上幾次談到此事,深感遺憾。1992年3月的一天早晨6時,病重之際的王震將值班秘書叫到病床前,滿臉喜悅,仿佛巨大的病痛都被驅走了。他問道:“剛才我做了個夢,你猜夢見了什么?”沒等秘書回答,王震就高興地說:“我夢見自己回延安了!”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刊于《百年潮》2020年第12期)【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