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懋仁教授為紀念李大釗烈士犧牲94周年所作,作者回顧了李大釗烈士犧牲的那段歷史,并從出身背景的角度闡釋了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先、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先的偉大精神,現經作者授權“昆侖策研究院”頭條號原創發布,以供研究參考。
今天是李大釗烈士犧牲的日子。94年前,李大釗烈士被軍閥張作霖送到絞刑架上,壯烈犧牲。
李大釗作為最早把馬克思主義介紹到中國的知識分子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中的領導人之一,他對中國革命的貢獻是偉大的。今天我們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當然不能忘記這位偉大的共產黨員。
李大釗被捕時,是1927年4月6日。那時,還沒有發生“四·一二”事件,蔣介石的丑惡嘴臉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李大釗遇害是4月28日,作為北洋軍閥之一的張作霖與作為叛變了革命的蔣介石倒是心有靈犀,似乎很有默契地來屠殺共產黨人。
李大釗犧牲時年僅38歲。這個年紀當時在中國就已經是個中年人了。而在今天的中國,38歲看起來還像是一個年輕人,甚至可以說還可以算是小伙子。今天的中國人,無論男女,到了40歲也都還像是年輕人。時代真的很不一樣了。
當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黨鬧革命的年輕人是很多的,這些年輕人既有著愛國的熱情,也有著橫溢的才華。在紅軍隊伍里,擔任師長和軍團長的很多將領,都只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們之中,同樣有很早就犧牲了的。犧牲時也不過二十多歲。這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能夠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榨,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絕無反悔。這些中華民族堅強的脊梁,留給我們的也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意志的豐富寶庫。
這些革命先烈,有不少人出身于富裕家庭,然而,他們不僅視金錢如糞土,也視所謂榮華為糞土。他們只想做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要救中國。李大釗當年做北大的教授,月薪至少在200塊銀元以上。當時普通百姓每月收入也不超過10塊銀元。所以,李大釗作為北大的教授,生活上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如果北洋政府如期足額發放工資,那么北大教授的生活也是相當富足的。
面對這樣的生活水平,面對這樣的社會地位,李大釗卻完全不予考慮,一定要拼著命地去鬧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這是為什么?或許在今天,有些人對于這些生活上并沒有太多困難而且家庭也是相當富有的人,居然會不顧性命,一門心思鬧革命很不理解。如果換做他們,他們肯定不會放著好日子不過,去做那些隨時可能掉腦袋的危險的事情。
然而,這就是共產黨人與那些懷疑和嘲笑共產黨人的人們之間極大的不同。雖然有些共產黨人,家庭富有,但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在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下,即使是像他們這樣的富家子弟,也不會免遭帝國主義的欺負和壓迫。那種所謂富足的日子不過在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下,他們就像是外國有錢人家里養的寵物狗,主人生活不錯,寵物也能吃到肉。但這樣的寵物不過是主人的玩物,而且主人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拿寵物撒氣實在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
當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除了買辦之外,很多中國人,甚至包括中國的一些富人,也并不是什么列強的寵物。他們要么會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要么也會成為帝國主義的出氣筒。他們在這樣的狀態下生活,或許物質上沒有什么問題,但在精神上,凡是有著正義感的人,都是難以容忍的。
我讀過一本書,是美國人周錫瑞寫的,周錫瑞是地地道道的美國白人,不是華裔。他本名叫Joseph. W. Esherick,是個漢學家。他娶了個中國女性做太太。他太太娘家姓葉,葉家是安慶一個著名的大家族。那時葉家也是很有錢的家族了。葉家老太爺有不少姨太太,也生了不少兒子。葉家這些姨太太們生的兒子中,后來有不少參加了革命,成為了共產黨員。周錫瑞寫的這本書里就提到,這些少爺們在小時候,或者年紀并不算太小,已經到了青春期了。他們看到一位爺爺帶著孫女到他們家乞討。爺爺沖著少爺們磕頭,希望能給點吃的。那孫女看到后,對爺爺說:“甭磕,磕了他們也不給。”多年后,當幾位已經成了共產黨領導干部的當年的少爺們重聚時,提到當年這件事,他們幾乎都能一字不差地述說起當年那個小女孩說過的這句話。這個小女孩給他們的震撼太大了。他們后來都參加了革命,很難說,其中就沒有當年那個小女孩說過的這句話的影響。
葉家的少爺們多是庶出,他們各自的母親在家族是地位極為低下,這也是成為他們后來參加革命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雖然他們是少爺,吃穿不愁。但他們母親在家庭中的遭遇讓他們很難接受。他們要打碎這樣的封建家庭,唯有打碎這個舊的社會。
革命烈士方志敏也是出身于富貴人家。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方志敏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直到最后壯烈犧牲。革命烈士彭湃,家里是大地主,他參加革命后,主動把家里的土地分給農民,自己把自己的家庭弄得破了產。在這些共產黨人的心里,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是第一位的。個人的富有,個人的安逸生活,比起國家來,根本就什么都不是。那樣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他們是很不屑的。
今天,我們的總書記同志一再倡導革命精神,這其中就包括這樣的意思,中國共產黨人要為全國絕大多數人民群眾謀利益、謀幸福,而并不應該把個人的生活享受放在第一位。要革命,就要不斷地艱苦奮斗。要艱苦奮斗,就要講艱苦樸素,就不能貪圖享受。這是革命者的根本要求。當然,革命者并不要做苦行僧,不需要刻意過那種一看就是做作的所謂苦難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曾有人當了官了,還故作儉樸,上朝穿的朝服補丁落補丁。那是給皇帝看的,那是一種虛偽。作為共產黨人不需要把個人的生活標準擺得那么高,更不能追求所謂奢華。凡是追求這些奢華生活的人,一定不可能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因為在真正共產黨人的心目中,永遠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工作放在第一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放在第一位。因此,沒有什么個人的東西能夠取代上面那些東西,更不會讓個人的利益超越人民的利益。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北航老胡之閑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