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中國人收割水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萬多年前。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2月8日報道,水稻是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一些新研究正在揭示人類對這種糧食的喜愛可以追溯到多久以前。7日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志上的一份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來自中國南方的石制工具,這些工具提供了最早的水稻收割證據。這些工具表明,收獲糧食可能早在1萬年前就開始了。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確定了兩種不同的水稻收割方法,這有助于啟動長達幾個世紀的水稻馴化。
野生稻的成熟種子會自然脫落,種子成熟后就會掉落在地上。而種植的水稻成熟后,種子會留在植株上。
收割稻米需要某種工具,而工具的使用意味著早期的水稻種植者會選擇留在植株上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在植株上的種子比例增加了,從而導致了水稻馴化。
達特茅斯學院人類學助理教授、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王佳靜(音)在一項聲明中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一個困惑是,在中國南方沒有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或新石器時代(公元前1萬至7000年)的收割工具,也就是我們知道水稻開始被馴化的那個時期。然而,當考古學家在長江下游流域的幾個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進行考古研究時,他們發現了許多小石塊,這些石塊鋒利的邊緣可能被用來收割農作物。”
研究小組的初步猜測是,其中一些小石塊是用來收割水稻的工具,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點。
在中國長江下游流域,最早的兩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群分別是上山和跨湖橋文化。研究小組在研究報告中對從上山和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片狀石頭工具進行了研究。
石片有著鋒利的邊緣,但外觀總的來說粗糙,制作不夠精細。這些片狀工具也大多小到可以一只手拿著,長寬約1.7英寸(約合4.3厘米)。
研究小組進行了痕跡和植硅體殘留物分析,以確定石片是否被用來收割水稻。
在痕跡分析中,利用顯微鏡對工具表面的微小刮痕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中30片石片的痕跡模式與收獲可能包括水稻在內富含二氧化硅的農作物所產生的痕跡相似。另外,圓滑的邊緣和微小的溝槽更具有用于切割植物的工具的特點,而不是用來切割動物組織或刮削木材的工具。
研究小組還分析了石片上被稱為植硅體的微小殘留物。植硅體是植物的二氧化硅骨架,其中28個工具上有這些古代植物的化石。
王佳靜說:“水稻植硅體的有趣之處在于,稻殼和葉子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植硅體,這使得我們能夠確定水稻是如何收獲的。”
通過這兩項試驗,研究小組發現了兩種水稻收割方法的證據:指刀和鐮刀收割技術。如今亞洲仍在使用這兩種方法收割水稻。
在指刀法中,位于水稻植株頂部的稻穗被收割。來自早期階段(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前8200年)的石片顯示,這種方法是收割水稻的主要方式。這個時期使用的工具上的小溝槽與工具的邊緣垂直或呈對角。研究小組說,這是切割或刮擦運動的證據,這些石片有來自種子或稻殼的植硅體,這表明稻米是從水稻植株的頂部收獲的。
鐮刀收割法利用了作物的下部。后期階段(公元前8000到公元前7000年)的石片有著這種方法的更多證據。這個時期工具上的溝槽與工具的邊緣平行,這意味著削割運動很可能已經被使用。
文章稱,還需要對這些工具進行更多研究,以進一步評估作物收割技術、刀片如何固定在工具上以及公元前7000年以后農業轉型后期階段水稻種植的強度。
來源:參考消息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