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鬢秋霜憶當年,空間舌戰敵偽頑。
紅色電波傳軍令,大軍歡騰敵膽寒。
三座大山腳下踩,五洲同慶盡開顏。
滿目青山山爛漫,北京廣播全球傳。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最早的播音員是四名女性,她們分別是:麥風、姚雯、蕭巖、孫茜。這首獻給人民廣播事業詩篇的作者,正是其中的蕭巖。
2010年,在人民廣播即將迎來70年華誕的時候,我們曾經采訪過時年91歲的蕭巖老人,而今距離那次采訪也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我們再次翻檢出那次采訪時的資料,重新聆聽這位耄耋老人講述那個年代的清涼山、王皮灣……
【2010年11月16日蕭巖在家中接受采訪】
到達設在鹽店子的中央軍委三局機關報到時,正值開午飯的時候,秘書把這個剛二十出頭的姑娘介紹給三局局長王諍。王諍同志熱情地招呼她:“來,我們一起吃飯,邊吃邊聊。”王諍仔細地詢問了蕭巖的經歷,親切地和她聊著。慢慢地,蕭巖對播音工作的偏見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王諍溫和地笑笑,說道:“播音工作可不是什么單純的技術工作呀!而應該是一件頭等重要的政治工作呀。你知道,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正在對邊區實行封鎖,延安出版的報紙運出去很困難。新聞封鎖的結果就意味著我們黨失去了自己的喉舌。為了使抗日根據地、國民黨統治區和敵占區的人民盡快聽到黨的聲音,打擊敵偽和國民黨反動派,黨中央才開辟了這條廣播戰線,決定在延安建立廣播電臺呀。你可能還不知道,廣播電臺用的發射機,是共產國際援助的,是周恩來副主席費盡千辛萬苦,沖破敵人的重重阻礙從蘇聯運回來的。我們就是要通過廣播和敵偽展開空間宣傳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組織群眾對敵斗爭,爭取抗戰勝利呀。你是女大培養出來的干部,又是一名即將出征走上空間戰場打擊敵人的戰士。黨期待你在這個戰場立戰功啊!”
【根據老同志回憶繪制的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機房工作情景(左為發電機房,右為發射機房)】
電臺的漢語播音稿,由新華社編輯部供稿,日語廣播稿則是由王家坪敵工部提供。每天上午,新華社廣播科的編輯人員把新聞稿編輯完成,由通訊員把稿件送到三局,九分隊的通訊員每天下午從三局取回來交到電臺。這條傳遞稿件的路,山水交錯,通訊員每天都要跋山涉水,最怕的是遇到暴雨,延河水漲。那時,通訊員就只好用一塊油布把稿件包好,頂在頭上,泅水過河。日復一日,風雨無阻,通訊員總能在下午四點左右按時把稿件送到電臺,其稿件大約為七八千字,可以滿足每天晚上八點到九點播音一個小時的需要。稿件中有黨中央軍委的決定、我軍軍事戰報、解放區情況等內容。
從拿到稿子的時候開始,蕭巖等播音員就開始備稿了。原本沒有播音經驗的蕭巖,逐漸摸索出一套工作規律。那時候,電臺沒有什么錄音設備,只能是對著話筒直接播出,因此一旦有了差錯是無可挽回的。蕭巖嚴肅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播音,在兩年多的播音工作中,竟從來沒有讀錯過字。
除了新聞稿件外,電臺還播放一些文藝節目。作為播音員,蕭巖也根據宣傳的需要,配合著演一些文藝節目。她曾經在廣播電臺演唱過《延安頌》等不少反映抗日斗爭的進步歌曲。在一些愛好文藝的青年的幫助下,蕭巖還參與播送過郭沫若寫的話劇《屈原》《裳棣之花》的片段。還用電唱機播放過梅蘭芳、馬連良的京劇唱片。
當時,收聽廣播成為各解放區首長每天不可缺少的工作。人民廣播在敵占區也發揮了宣傳我們黨的方針政策的重要作用。1942年,黨中央接到西南聯大寄來的群眾來信,信中說聽到了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播送的新聞和社論,并把延安的廣播比作“黑暗里的一盞明燈”。
“這里是延安新華廣播電臺,X-N-C-R,現在開始廣播……”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呼號是XNCR,X是國際上規定的中國電臺的呼號,NCR是New Chinese Radio,是新華廣播電臺的意思。每天開播時,首先都要呼臺號。在日本侵華的歲月里,中華大地陷入沉沉的黑暗,而每天晚上,敵占區、國統區、解放區,都會有人守在收音機旁,搜索著這個XNCR,不間斷地尋找黑暗里的這盞明燈……
耄耋回首,那就是她的青春歲月
蕭巖回憶,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重要特點是堅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由于延安在國民黨和日軍的圍攻、封鎖之下,生活十分困難,全隊每天只有一兩多油,全月是一斤半油,伙食很簡單。當時延安各地都在搞大生產,三局九分隊自然也不例外,他們就在場地內外種蔬菜,種土豆。為了給菜地上肥,他們有時會到山路上去撿糞。沒有鏟子,就用手去撿。每次看到路邊有驢糞蛋,就高興得很,趕緊撿到筐里再放到田里。
盡管生活艱苦,不過當時全隊親如一家,過得生活類似于軍事共產主義。傅英豪夫婦因為是大學生,可以每月補貼十五斤面粉,技術員每月每人有一塊肥皂。而像蕭巖這樣的單身青年,什么補貼也沒有。她就經常去“蹭飯”,被他們稱為“打牙祭”,看到哪個隊員家蒸饅頭,就去吃一個。洗衣服沒有肥皂,就借人家的肥皂用。當然,由于大家都不富裕,更多的時候是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比如女同志們洗頭發,就用灶膛里掏出來的木炭灰水洗。這種水堿性高,可以去臟,洗出來的頭發很干凈的。年輕的女同志當然愛美,但又不可能有雪花膏之類的東西,就用小米湯來洗臉,洗過的皮膚很滋潤。
九分隊在政治生活上也抓得很緊,每周到三局去聽報告,根據當時的形勢進行政治討論,開展組織生活,相互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
也就是在兩年最美的青春歲月里,蕭巖結識了后來聞名新聞界的吳冷西,并最終和他攜手一生。和蕭巖同歲的吳冷西,當時是新華社國際部的年輕編輯。兩人談戀愛的時候,每到休息日,吳冷西都要步行四十里地從清涼山到王皮灣來看望蕭巖,當時同志們拿他倆兒開玩笑說這是“愛情長征”。后來,在延安,兩個人建立了革命家庭。吳冷西,后來歷任新華社社長、廣東省省委書記、廣播電視部部長。上世紀80年代初,吳冷西部長提出的廣播“揚獨家之優勢,匯天下之精華”,影響了一代代廣播人,至今仍發揮著指導作用。這也更加深了蕭巖與廣播的緣分。
惜別廣播,她依然在宣講延安學到的真理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