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這個時節,我軍在第三次戰役打到了漢江南,后勤運輸線已延長到550到700公里,加上敵人飛機的封鎖破壞。后勤補給更加困難。毛主席和彭總決定在完成第三次戰役以后,用兩個月的時間進行休整,于3月間協同人民軍發動春季攻勢。
美帝國主義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在中朝軍隊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中丟失漢城,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深。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威為了挽回去失敗的影響,緩和內部矛盾,迅速調整部署,乘中朝軍隊疲勞及后方補給困難之際,全力北犯。我軍被迫進行第四次戰役。我軍這次戰役總的意圖是“西頂東放”,這次戰役布勢分東西兩線:西線由50軍、38軍112師和人民軍一軍團。對敵進攻兵團予以堅決的阻擊防御,由韓先楚統一指揮;在東線將敵人放至橫城、砥平里一帶,由鄧華統一指揮39軍、40軍、42軍和66軍。形成兵力優勢分割包圍敵人,爭取殲敵一部。制止西線敵人進攻。當時第38軍。屬炮兵第27團兩個連。主力集結在磨石隅里以南的地區進行作戰準備,112師在北漢江以南,利川以北構筑第一防線陣地。我們軍后勤進駐了磨石隅里。邸懷珍部長及時傳達上級作戰決心和軍的部署。第四次戰役,我們軍后勤從富坪里出發,到漢城市郊區一個叫磨石隅里的村莊,這里村庒老百姓都是磚瓦房,有的院墻都是彩畫,不少人家都修建高大的門樓。部隊連續進行四次戰役,運輸線延長,后方供應困難,糧食嚴重缺乏,軍、師都組成籌糧隊。在南朝鮮群眾有糧,由于對志愿軍不了解,籌糧也很困難。籌集的好糧食都送到一線作戰部隊。后方人員吃籌集來發霉的玉米。我寫了一首小詩歌:
磨石隅里
漢江水東注,南韓草木枯。
磨石隅里村,多有富裕戶。
房高屋明亮,院墻繪彩圖。
初見志愿軍,觀望不接觸。
南進到此地,軍糧早已無。
就地籌糧草,有糧借不出。
籌點陳玉米,鍋中用水煮。
水綠霉味大,充饑強下肚。
第四次戰役38軍承擔最硬的任務,最大的壓力,在此前的三次戰役中,38軍減員已經超過萬人,全軍僅剩34000余人,而且傷亡減員的多是一線步兵,因此步兵連普遍不滿編。更嚴重的是武器、彈藥和糧食也不足,后勤千方百計的向錢送物資和彈藥。
當時的情況卻并不樂觀。38軍最初在漢江南岸防守的是112師,隨后113師和114師也全部過江,全軍展開后的防御正面是45公里、防御縱深為13公里。
邸部長不愧為是軍事干部出身,及時向我們傳達的戰況: 1月25日(臘月十八),美聯軍正式發起代號為“霹靂行動”的大規模攻勢,集中16個師又3個旅、1個空降團及全部炮兵、裝甲部隊共計25萬余人,在航空兵掩護下開始齊頭并進,穩扎猛打。自西向東依次部署為美1軍、美9軍、美10軍、韓軍的2個軍團,進攻重點是美1軍和美9軍所在的西線,我軍的代號是平山部、50軍梁山部。因為敵人知道50軍是原來國民黨的60軍在長春由曾澤生軍長率領起義的部隊,妄圖瓦解我軍。敵人的飛機在空中宣傳“打垮38軍、解放50軍”,而50軍同仇敵愾,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抗擊敵人打得非常出色,受到彭老總的表揚。同樣,我軍打的也極其頑強,112師三個團先后投入戰斗,沒有工事作依托,沒有炮火支援,缺糧少彈,舍生忘死,浴血奮戰,反復爭奪,堅守陣地。在陣地前敵人尸橫遍野。軍決定將113師調上來協助112師作戰。114師集結于楊平、玉泉里機動。指揮所于2月1日進至漢江南南三日谷,靠近前沿指揮,軍后勤從磨石隅里轉移到馬背巖。部隊在戰斗中迎來了一個春節。我們軍后勤在馬背巖過了春節,改善一下伙食。每逢佳節倍思親!吃過早飯,我一個人跑到山上,極目向北望,回到駐地掏出小本兒寫下這首詩歌:
站在高山望故鄉
天高地闊江之分,出國離家炮聲聞。
兩地風光難相似,戰爭和平不同音。
南到漢江高山立,北望祖國雁幾群。
兩國相距幾千里,何時能見故鄉人!
2月6日下午劉安民副部長把我叫去他說:我們后勤在漢江北岸有一個轉運站,韓站長和后勤參謀處的張參謀在那里負責。今天晚上你乘送物資的車把張參謀換回來他有新的任務,你協助韓占元部長工作。吃完晚飯后。就乘一輛前送炒面的車出發,在一條通往漢城的公路上離漢城不遠拐個山頭很快就到了。
這一張圖畫黃點的地方就是后勤轉運站。
見到了韓站長和張參謀,我說劉副部長要我換張參謀回去,我和張參謀也很熟,我參軍后他就在參謀處和鮑參謀一起工作,京胡拉的很好。他簡單向我交代一下情況就乘車回后勤了。他們住的在公路下邊一個老百姓的房子,白天都上山的防空。韓占元站長說:“這里有一個警衛班,一個民工小隊不到30人,前些天我們保障工兵連架水下橋,接收并分發后方用運來過春節的一些物資。本來漢江是有一座大橋,我們通過這座橋部隊進入漢江南的陣地,前送物資、后送傷員。美國鬼子把這個橋炸斷了,上級決定這在這比較窄的地方架起水下橋。你可知道架這種橋有多難啊!零下30多度,江邊上的冰一尺多厚,在水中要打橋墩,然后架上鐵軌,再鋪上一些比較厚的木板,冒嚴寒,頂激流,雙手抓鐵軌手和鐵軌凍在一起,一抬手掉了一層皮,工兵連的干部戰士舍生忘死架了一條水下橋。后方運了一些小瓶60度的白酒,我們把瓶蓋開開,放到江邊兒,傳遞給在江中工作的戰士喝上幾口暖暖身子。好在這離漢城很近,籌集材料,用雨布做水衣、水褲,都能辦到。剩下的酒,連同后方送來過春節用的物資一起發到部隊,這里還剩下10瓶,張參謀走前告訴我留給韓站長喝,他是一個老寒腿。韓站長說:老天爺都長眼,漢江多少年也沒有結冰,今年封江了,結了厚厚一層冰。不僅人可以行走,而且來回跑汽車都可以。第二天早晨警衛班長和民工小隊的隊長陪同我看看地形。先看著水下橋,我當時順口。說:“天佑萬歲軍,漢江結厚冰。寬廣冰上路,任由車馬行”。然后爬上了公路,公路上邊有一條鐵路,從漢城、經楊平到砥平里。這條鐵路經過一座山有兩個隧道,其中有一個隧道里是我們一個醫療所,接收江南部隊的傷員。
這是在陣地上衛生員為傷員進行包扎的照片。當我看到這張照片,聽到戰友的介紹事后寫了一首小詩歌:
殺敵敢舍命,陣地雪染紅。
重傷無畏懼,敵人都震驚。
我進了隧道看到醫療所的領導,他告訴我有100多名傷員還沒有轉走,一些傷員在隧道里,身下鋪著稻草接收治療。用白布圍起來一個手術組在為傷員做手術。為了防寒隧道里用木柴點起了幾堆火,醫生和護士都像小灶王爺一樣穿著白大褂臉是黑的,在忙碌著醫治傷員。醫療所領導告訴我如果有什么辦法告訴后勤快來把這些傷員轉走,我答應他,當時的通訊聯絡太差。又到鐵路北儲存彈藥的倉庫看了看,這時韓站長也過來了,這里挖了一些防空洞。白天都在這里防空,儲存的炒面就存在鐵路和公路之間的一條溝里頭。江南炮聲隆隆,每到黃昏,擔架隊從江南后送傷員,回去帶一些炒面。向后撤的部隊,都要經過這里,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到這幾個地方看一看。鐵路下面有很長一個坡,長了一些樹,撤下來的部隊就在這個山坡向陽的地方休息。我常到這里了解江南的情況。遇到了幾個師撤下來的部隊。他們說:我們是野戰陣地防御,在冬天構筑工事難度很大。
部隊武器主要是步槍、沖鋒槍、輕重機槍,手榴彈。而敵人是飛機、大炮和集群坦克,一個步兵師內即有140多輛坦克、各種口徑的榴彈炮、迫擊炮在火力上與敵人差距很大。我們部隊的傷亡很大但是打得很頑強。過去常聽說“浴血奮戰”、“舍生忘死”、“血染疆場”。看看血戰漢江南就知道了。我在漢江北岸這10天看到我們三個師,從江南撤下的部隊和傷員,把聽到的告訴朋友們:114師342團1營打退敵人七次進攻,敵人包圍了營部,鋼鐵營長曹玉海在電話里高喊“團長,我跟你告別了!”團長在電話里說:“放棄陣地,天黑反擊”,“來不及了,再見了我的好團長!”與敵人血戰,犧牲在陣地上僅28歲。一連連長趙連山蹲在戰壕里,把駁克槍子彈壓的足足的,激烈的槍聲又響起來了,他提著兩顆手榴彈大喊一聲,“再見了教導員”,與敵人同歸于盡。 方新教導員,沖上陣地。打完了槍里的子彈。他撿起一顆拔掉引信的迫擊炮彈沖入敵群里一砸,狀烈犧牲。這時陣地上只剩下兩個人。這個營衛生員孫殿英腿被炮彈炸斷,自己舍不得急救包,咬著牙,忍受劇烈的疼痛。拖著一條斷腿為同志包扎,包扎完。因失血過多而犧牲。當場的傷員,忍不住痛哭失聲。這個營消滅了680多名美國兵。是志愿軍營級建制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后三連被記特等功,并授予二級英雄連的光榮稱號,一營則被總部授予“抗美援朝英雄營”的光榮稱號。這個團是最后一個撤出漢江南的!像這樣的戰例113師、112師都不是一個。
這次打的是真苦啊!38軍在第4次戰役承擔最硬的任務,面對最大的壓力。最初在漢江南岸防守的是112師,隨后113師和114師也全部過江,全軍展開后的防御正面是45公里、防御縱深為13公里。據后來統計,38軍在第四次戰役中犧牲3359人、負傷8279人,是參戰各軍中減員最大的,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一線戰斗兵。第四次戰役結束后,38軍全軍步兵連的平均人數是37人,基本只相當于是一個排了,而且這還是補充勤雜兵之后的結果,機關的一些通訊員都抽調補充到部隊,我們科的小潘就補到了112師。可見當時的傷亡之大。很多戰士在過春節時說,這可能就是自己一生過的最后一個春節了!
志愿軍為此通報稱:我38軍堅守漢江南岸陣地,已歷時17晝夜(此后又堅守數天),美敵雖在大量飛機、坦克和大炮配合下,晝夜輪番攻擊,均被該軍英勇頑強守備和不斷反擊予敵沉重打擊。迄今漢江南岸基本陣地,屹然未動。分割隔離東西線敵軍,有利我軍主力向敵反擊,特予通報表揚,并望該軍指戰員,繼續奮斗,爭取戰役的勝利。
炮火連天阻擊戰,
鋼鐵部隊意志堅。
只要陣地英雄在,
鬼子別想到江邊。
2月17日晚飯后我到公路上看看有沒有后邊來的車,了解一下情況。看到一個小車隊直奔我開來。突然停下,車上下了一位高高個子的人,這不是軍長嗎?我趕緊跑上去敬了一個軍禮,軍長認識我,因為我在財務科,分管預決算的編制和上報并掌握供給實力。全軍的預決算上報必須知經軍里的主官請審查蓋章。在信陽,我有三次見到他,其中有兩次是單獨見的給他留下了比較好的印象,他問我:“小孫你在這兒干什么?”我說后勤這里有一個轉運站,有一些炒面和彈藥。他問還有什么人我說一兵站的韓站長、一個警衛班和一個民工小隊,他又問我韓站長到哪去了?我說:他到山溝里的彈藥庫那里去了,這時其他一些首長也都下車了,我用手指著說在火車隧道里有一個野戰醫療所有100多名傷員。軍長一聽頓時發火,你們后勤怎么搞的?怎么還有這么多傷員呢?這時政委劉西元過來告訴我:江南還有兩個團我們回去立即通知后勤,首先要把傷員接走溝里的炒面就不要了,江副軍長說彈藥運不走。就把它炸掉,軍長又說明天早上5點以前你們要撤離這里,我答應“是”。軍首長走后我立即去報告韓站長。韓站長其實沒有到彈藥庫那里去他喝醉了,正在睡大覺,我們和民兵民工小隊長、警衛班長布置撤退前的工作,我和警衛班長一起跑到火車隧洞向醫療所的領導傳達了軍首長的指示,讓他們立即做好撤退的準備。午夜,軍后勤的汽車、擔架隊由分管衛生的副部長指揮轉移傷病員和醫療所;軍械科李華堂科員帶四輛馬車運送彈藥,我們從鄉間小路向北撤退。走到文湖里敵人的炮彈已經在我們后邊爆炸。韓站長當即決定由李科員和民工小隊把彈藥卸下車炸掉。我們順利的回到了馬背巖。我們的部隊采取機動防御,遲滯敵人的進攻掩護二線兵團進入集結位置以利再戰。到4月22日第4次戰役結束。這次戰役打了87天,殲滅敵人7.8萬,我軍傷亡5.3萬,其中我38軍傷全軍有45,000人,第4次戰役后,只剩了一半多一點。這是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血戰漢江南距前線最近的一次。戰役結束后我軍轉移到朝北肅川、順傳一帶擔負西海岸的防御。軍后勤住到肅川反龍里。
(作者系38軍老前輩,原國防大學后勤教研室主任、少將軍銜;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