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鄉村振興 > 閱讀信息
孫秀德 | 學習毛澤東的大農業思想
點擊:  作者:孫秀德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2-01-17 20:43:53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看到毛澤東在實現農業現代化有一條紅線貫徹其中,這就是必須建立大農業。大農業的概念,是指小農業而言。這是中國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一條道路。

 

1.webp (8).jpg

 

我讀過毛澤東傳,還用詩歌的形式寫了學習毛澤東傳的心得,定名為《感悟記》。毛澤東立志改造中國,就是要改變中國窮苦人民的社會地位。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根本問題。中國農民問題包括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中國農村、農業和農民是我們國家的基礎。他是毛澤東在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關注的重點。

 

一、毛澤東出生于農民,他對農民有深厚的感情

 

他在讀小學的時候就開始關注農民問題。在韶山跟李漱清老師半耕半讀時。一天他向李老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李先生,我看了一些小說和故事書,所有人物為什么都是文官、武將、書生,從來沒有一個農民做主人公?…”

 

李老師沒想到這個小學生就能提出這樣大的問題,而且有這樣深的見解,他不僅暗暗的感到幾分驚訝!少傾,他點頭稱贊說:“是的,潤之,你的看法很有道理!”

 

毛澤東表示,“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專門寫農夫和工匠的書,我甚至想,假如我長大能夠寫書的話,我一定要寫農民的書。寫受苦人的書。我一定把種田的,打鐵的,挖煤的,都寫成英雄豪杰。”(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部圖書館編印的《毛澤東人生紀實》鳳凰出版社第41頁)

 

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接受馬列主義后,最偉大的創造就是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中國的實際是什么?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大國,農民占全國百分之八十。這就告訴我們中國革命必須依靠農民,只有把農民織組織起來革命才能成功。

 

他對農民問題曾做過深入調查研究,對農民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說:“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并參加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毛澤東文集》一卷第37頁,人民出版社)

 

他非常重視農農運動,但是當時黨的總書記陳獨秀就反對搞農民運動。1925年12月1日在國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司令部編印的《革命》雜志上發表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的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而后創建了農民運動講習所教育農民,組織農會、建立農民武裝。

 

在中國建立農民武裝,進行農民戰爭的不少,但都失敗了。而毛澤東為什么能成功?他由馬列主義做指導,他認識到農村基層是土豪劣紳霸占 “土豪”是封建社會的基礎,必須打土豪分田地。主張得到農民的擁護。

 

他的大戰略是”農村包圍城武裝奪取政權“取得成功,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三座大山”。

 

三、建立新中國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看到毛澤東在實現農業現代化有一條紅線貫徹其中,這就是必須建立大農業。大農業的概念,是指小農業而言。這是中國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一條道路。

 

毛澤東的大農業思想怎樣實現呢?他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民主革命當中要解決“耕者有其田”,進行土地改革。消滅封建主義。

 

毛澤東說:“中國的土地私有深入人心,農民一寸土地也是得來不易。我國很早以來就有土地買賣。《紅樓夢》里有這樣一段話:陋室空堂,當年芴滿床。哀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這段話說明了在封建社會里,社會關系的興衰變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潰。這種變化造成了土地所有的不斷轉移,也助長了農民留戀土地的心理。農民的小私有觀念很厲害,認為侵犯別人私有土地是一種很不好的事情,甚至在土地改革中,還有些農民說拿人家的祖業是沒有良心。因此在土地改革,我們必須把絕大部分土地分給農民,滿足他們對土地的要求。只有在他們完全自愿的條件下才把極少一部分土地建立國營農場。”(《談話和批注》上巻,第102頁)

 

對于土地改革,著名作家周立波創作了小說《暴風驟雨》并拍成了電影。

 

人民公社是農村組織的發展。人民公社初始時期的土地、工具、產品和勞動還都是基本隊有。

 

“我們的任務是在條件成熟時首先實現社有,然后再實現國有。隨著這種所有制的改變,農民對土地的私有觀念也必然發生變化,問題在于我們的政策是不是正確。只要正確對待,中國農民樸實是好講話的,他們并不是那么保守的。當然如果政策錯了,就一定要受到農民的抵抗。例如1953年河南長葛縣要修飛機場,由于對被占用土地,農民生活沒有進行安排,結果農民就三線布防第一線是小孩、第二線是婦女、第三線是男人,來反對修機場。他們說,麻雀被掏了窩,還要叫幾聲,何況人乎?可是后來政府承認了錯誤,對他們的生活進行了安排,他們也就沒有意見了,機場也修成了。”(《批注和談話》上卷第103頁-104頁)。

 

這一步走完了,下一步怎么走呢?

 

第二步: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馬克思說:“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上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社會的物質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他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要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會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82-83頁。

 

為實現社會主義,毛澤東為實現他的大農業思想,提出一個過渡時期總路線。毛澤東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理論依據就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說的改變生產關系。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完整表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與改造基本完成,這一期是一個過渡時期。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化三改”。

 

從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發展為公有制經濟,包括兩個方面: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制。接受國民黨的和沒收官僚資本主義的一些企業是全民所有制。農民的在土地改革以后分的土地一家一戶的耕種。如果不采取一種辦法還會出現地主、富農、貧農和雇農,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鄧力群曾在東北吉林榆樹縣搞過土地改革。他說:“在實際工作中我個人的體會,土改以后搞互合作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鄧力群自述》第256頁)。

 

毛澤東說我國的工農聯盟已經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建立在土地改革的基礎上;第二個階段是建立在合作化的基礎上,不搞合作化,農民必然向兩極分化,工農聯盟就無法鞏固,統購統銷也無法堅持,就在合作化的基礎上,統購統銷的政策才能繼續才能徹底施行。

 

毛澤東提出搞農業合作化。這是他大農業思想的第二步。讓農民邁進了社會主義,毛澤東認為農村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真正解決農民共同富裕問題。

 

早在1943年他就認為在中國的農村中,“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入永遠痛苦。克服這種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逐漸具體化而達到集體化的唯一道路,依據列寧所說,就是經過合作社。”(《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931頁)

 

發展農業可以有兩條道路。一條是資本主義道路:讓農民的命運掌握在地主、富農和投機商人的手里,極少數人發財,一條道路是社會主義道路,要農民在以工人階級領導下掌握自己的命運,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這兩條道路在我國過渡時期一直存在著。但是毛澤東與那些反對走合作化道路人的言論和想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主張發展富農路線的思想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并下大力氣抓農業合作化。最早成立互助組和變工隊,再到初級社、高級社并制定了農業發展綱要40條。完成了他大農業思想的第二步。

 

著名作家浩然為此寫了一部小說艷陽天。

 

1956年召開的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認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的之間的矛盾。所以必須發展生產力。”

 

在這之前毛澤東有一個判斷,對建設社會主義我們沒有經驗,完全向蘇聯學習。但是遇到了很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毛澤東通過調查研究寫出了《論十大關系》這部光輝著作。

 

在黨的八大會議上充分肯定了《論十大關系》。這是八大的指導思想。突出講了:農業是基礎,工業是主導,特別提出了以工業為主導,實行工農業并舉。在國民經濟計劃中按農輕重排序。可見毛澤東對農業發展的重視。

 

為了調動社會主義積極性提出了黨內整風,并要求民主黨派幫助黨整風。有的黨利用幫助我黨整黨的機會提出了要“輪著坐莊”。為此,展開了反右派斗爭。反右派斗爭具體是由書記處來領導。造成了反右擴大化。

 

毛澤東分析國內形勢,做出第二個判斷:提出當前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被打倒的階級的人還在,心不死。他們時刻都想變天,我們絕不能忘記階級斗爭。毛澤東這個判斷早在1952年就已經提出來了。以后為另一個主要矛盾所代替。

 

第三步:為了發展生產力,探討走自己的路,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


條總路線是全黨的共識。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簡稱之為三面紅旗。

 

毛澤東認為農村生產資料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容易促使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越有利于保證農民共同富裕,所以他1958年發動了人民公社運動,并為探索人民公社具體運行機制付出了無盡的心血,制定了人民公社條例。

 

他在談到為什么要從高級社過渡到人民公社時說:人民公社化,有很多地方都暴露了這類問題,合作社的規模小,土地不能統一使用,要修大中型水庫得益于在下游受害的要淹掉一部分土地在上游明明應該建設這樣的水庫,但由于這些利害關系無法進行建設。所以為了統一使用土地,應該建立人民公社。

 

他還說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于領導。在毛澤東看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既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秩序”,又可以培養農民集體主義精神,共產主義思想,從長遠看這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形式。

 

建立人民公社是毛澤東大農業思想的第三步。他說:“現在我們的工農聯盟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就是鞏固人民公社和實現機械化基礎上的階段。但有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而沒有機械化,工農聯盟還是不能鞏固的。有了合作化,又有了機械化,在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礎上建立工農聯盟才能在現代技術基礎上得到進一步鞏固。就合作化來說只是建立在小合作社的基礎上,聯盟也是不鞏固的,必須從合作社發展到人民公社,“現在農村的土地、工具、產品和勞動還是基本隊有。我們的任務是在條件成熟時,首先實現社有。然后再實現國有。隨著所有制的改變,農民對土地私有觀念也必然發生變化。問題在于我們的政策是不是正確。只要政策對頭,中國的農民是好講話的,他們并不那么保守。”(《批注和談話》上卷第103頁)

 

為了發展大農業在組織形式:美國是農場,農場主私有制。蘇聯是集休農莊有管理委員會。而中國除了新疆和黑龍江是農場而外,其他全國各地都是人民公社。

 

我們組織形式發展有三個階段。所有制變化人民公社也有三個變化即從隊有、到社有、再到國有。要實現大農業還必須經過“三化”即集體化、水利化、機械化。并不斷總結人民公社的經驗。制定了人民公社條例。

 

毛澤東大農業思想首先解決所有制實行集體化,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水利化。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建設,開始治理大江大河,進而建設水庫修建水渠。一共建設了8萬多座水庫。在北京郊區就有4座水庫密云水庫、十三陵水庫、官廳水庫和懷柔水庫并從密云水庫修到北京一條京密飲水工程。在干旱地區還打了大量的機井。

 

最后實行農業機械化。中國當時的農業機械還是比較落后的。提出了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創造條件。因為機械不夠,要提倡半機械化和改良農具。蘇北發明一種挖泥的新技術,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應該大力提倡。(《批注和談話。》第309頁)

 

毛澤東的大農業思想就是以人民公社為中心發展的思想。實現集體化、水利化、機械化。人民公社如果不撤銷的話,現在早已經實現了毛澤東的大農業思想,并會建設成星羅棋布的小城鎮。

  

毛澤東建設大農業的過程中說;嚴重的問題在于教育農民。在工作方法上他重視試點,抓了各方面的典型,看到農業社會主義高潮這部著作,就是引導農民走向大農業。大農業是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

 

筆者雖然一直在軍隊工作,但也有幾次接觸了農業。參軍前家鄉解放后,參加了城鄉工作隊宣傳二五減租、組建農會。在讀師范的時候利用暑假在五常縣八區王家屯參加兩個月的土改。1967年到1972年有6年時間,先在北京郊區大興縣榆垡公社參加支農,后調到北京市革命委員會農林組,還抓了紅星公社金星大隊,大白樓生產隊隊長王國福的典型。

 

這個典型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堅持走合作化道路。這個典型經北京市革命委員會批準。并做出了《關于學習王國府同志的決定》。新華社對這篇通訊,發了通稿,在全國進行宣傳。

 

著名作家浩然,依據這個典型為基礎寫了他第二部著名的金光大道。這是我支農期間貫徹毛主席大農業思想做的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

 

人民公社從1958年成立到1984年撤銷經歷了26年。在農村中有一些堅持人民公社制度,發展的都比較好。如河南的南街村。

 

張愛萍老將軍親自去參觀,并親自題詞,“山窮水盡焉無路,柳綠花紅南街村”。

 

魏巍寫了一篇《南街村歸來》他說:“我們一直沉浸在興奮愉悅之中。現在一座為全體居民所共同享有的,真正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城鎮,已經貨真價實的聳立在我們的面前。能不使人驚嘆嗎?能不使人感慨、折服嗎?如果全國的鄉村都能像南街村一樣該有多好啊,這就是我們幾個朋友的心聲,也是我的心聲。”

 

中國的農業從個體到集體,最后又從集體轉回到個體。這就像溫鐵軍教授所說的第二次土改。把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再分配給農民。瓦解了集體所有。

 

從沈浩日記中可以看到小崗村就是開始是集體的,遇到一些問題,主要是領導問題。從集體轉回到個體,并被樹為農業發展的典型。在全國大肆宣傳,并硬性規定全國都要走這條路。也就是從集體,再走向個體。隨之撤銷人民公社。也有一些生產隊堅持走集體化道路。

 

小崗村在走向個體這幾年發展不下去了。派省財政廳干部沈浩到小崗村當支部書記。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最后又帶領農民轉入集體化。成了全國的笑柄。

 

對于從集體轉到個體,不論你給他起什么名字,包產到戶,聯產承包他實際都是個體。經過幾十年的實驗,它是不可持續的。

 

鄧小平經過幾十年探索、實踐以后說:“關于農村政策,包產到戶和取消公社對于調動農民積極性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新的農業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耕作小塊土地的農戶單靠自身財力無法提升技術,到一定時候仍然需要大的集體組織。鄧小平建議領導人在這件事上不要操之過急,要等待農戶主動要求改變體。”(傅高義《鄧小平時代》第631頁)

 

可惜他認識的晚了一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對農業政策的檢驗,證明毛澤東的大農業思想是正確的。毛澤東的大農業思想,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在組織形式上不斷的發展一直到人民公社,經過了26年的探索、實踐它是社會主義的一條金光大道。

 

四、毛澤東對新農村的建設

 

張文木教授在《戰略學札記》中說“1958年8月24日毛澤東在北戴河的政治局會議上說:“我看將來有些大城市要分散,二萬人到三萬人的居民點,什么都會有,鄉村就是小城市,哲學家、科學家都要出在那里,每個大社都將公路修通。”

 

1959年底毛澤東在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批注道: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人口會減少。如果讓減少下來的農業人口都擁到城市里來,使在城市人口過分膨脹,那就不好。從現在起,我們要注意這個問題。要防止這一點,就要使農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生活水平大題一樣或者還好一些。有了公社,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每個公社將來都有經濟中心,有那種統一計劃,大辦工業,使農民就地成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學校,培養自己所需要的高級知識分子,做到了這些,農村人口就不會再向城市盲目流動。這就是在農村實行政社合一發展,成為工、農、商、學、兵。

 

毛主席看到了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這就是我們要建設中國的新農村。完全走社會主義道路。

 

讀了這些,使人聯想到2015年5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關于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講話,習近平說:“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也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我們一定要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統籌城鄉關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毛澤東和習近平兩次講話雖然時隔57年,但其縮小“三大差別”和城鄉共同富裕的思想內核仍一脈相承。(張文木《戰略學札記》138至139頁)

 

五、振興農村的前景

 

我們黨中央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就是要振興農村。我們人民大學,研究三農的專家陸溫鐵軍,在網上專門開辟了一個大講堂,我幾乎每天都聽。他對農村振興有許多高見,其中講了10條理論問題。

 

他非常稱贊黨中央對振興農村的決心和重大決策。過去農業積累支援工業化建設,現在工業發展起來了,應該反哺農業。振興農村要以人為本,調動農民積極性。他研究了農村建設100多年以前的歷史。提出社會組織應該轉型為社會企業的觀點。提高農民組織化的程度。這個企業應該跟村級組織化程度提高相結合。他大力倡導鄉土文化。要實現農業社會化,他說鄉村振興不能只有農民種地。

 

我想農村還是應該按照毛澤東主席說的,工農商學兵,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才能使農村共同富裕。并把農村建設成小城鎮。這是我們社會主義的基礎,也就是溫教授說的壓艙石。農業的發展靠機械化,不能光“靠天吃飯”。

 

他還強調農村振興要允許城鄉自由流動。他說憑什么只有農村出來的人才應該回去,憑什么?只有農村的人才應該種地,這其實是不公平的,因此農村空心化,沒有年輕人,某種程度上是人為的,如果開通城鄉,也許城鄉自由流動,許多城里人是愿意下鄉的。小孩可以到農村去受教育。老年人也可以到農村去養老。只要把農村的各種設施建設好,是大有可為的。

 

這是我對溫鐵軍教授理論的理解。他的理論是毛澤東的大農業思想接軌的。如果理解錯了,還請指正。

 

(作者系軍事后勤教育專家、教授、少將;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孫秀德 | 學習毛澤東的大農業思想

    2022-01-17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