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社會調查 > 專題調查 > 閱讀信息
延梅:河清海晏話黃河 ——黃土高原七十年的變遷
點擊:  作者:延梅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11-18 07:08:02

 

1.webp (28).jpg

【黃河與黃土高原相依相伴】

 

洶涌澎湃的黃河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滄桑厚重的黃土高原是父親寬廣的胸懷。有水的侵潤,土的滋養,共同守護這片深沉的土地。在這里繁衍生息,演繹著人生,文明科技的興盛和自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獲得綠色惠民的理念,健康、幸福、安全是立國之本。
 
黃土高原在幾十萬年前地表植被覆蓋率較高,上古時,榆林曾是“沃野千里,谷稼殷積,水草豐美,牛馬銜尾,群羊塞道”的叢林草原地帶。而延安則是“森林茂盛,野獸成群,遍地郁蔥,綠蔭冉冉”。從秦漢到清歷朝歷代更替“移民實邊”和“屯田、修長城”的破壞,戰爭的摧殘,人為的墾植,開發、亂砍亂伐,外力的侵蝕等?;哪莼?,氣候變化,沙塵暴虐,長期黃土的覆蓋,逐漸形成了溝壑縱橫,支離破碎的自然景觀。厚重的地層反映出古氣候的標志,土壤的沉古,河流、湖沼沉積,由于長期干旱、枯澀、荒涼、貧瘠,毫無生機的土地產生了不同的外觀顏色,漸進的歷史過程。但它孕育著獨特的文化,漢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這片土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炎帝的故里,是黃帝的葬地。是中華古代文化的搖籃,是新石器時期遺址遍布廣泛,是農民革命的策源地,是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圣地。尤其在汾渭河谷和豫西地區人居稠密,以漁獵、采集為生,黃土高原南部自然生態較好。

榆林的母親河榆溪河,發源于榆陽區小壕兔鄉刀兔海子西水掌泉,匯入無定河,最后注入黃河。延安的母親河,發源于榆林靖邊縣無賜彎鄉的周山,最后流入黃河。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山水同根,歷史同源,融合了二十多個游牧民族,先后在這塊土地上拼搏廝殺。竟然長達300年的動亂和鄉治,史稱“五胡十六國”以血腥戰勝者走上了主宰歷史的舞臺。這個多民族的融合區域,有歷史文化的烙印,也有中華民族燦爛的多元素體,形成了文化的精髓——陜北文化。 
 
1.webp (29).jpg
【奔騰的黃河水】 
 
1.webp (30).jpg
【延安攝影家常隨喜 攝】

這里的人們以自然經濟為主,面靠黃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飯,“刀耕火種”,以樹木、雜草為燃料的傳統生活方式,也感受和演繹著悲壯可歌可泣的故事。
 
陜北土壤屬堿性,土質貧瘠、脆弱,沙塵堆積的土體,綿軟疏松,極易滲水。遇到山洪,迅速崩塌、分解,沖刷恣意侵蝕、奔涌,帶著大量的泥沙匯入黃河,形成了“黃河斗水,泥居其七”的奇觀。千百年來,黃河頻繁改道,攜帶泥沙在下游不斷地堆積,形成廣闊的華北平原。嚴重的水土流失給黃土高原造成了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洪水的切割,風堆的高山,形成了塬、梁、茆、河谷、土川,呈現出奇特的地貌景觀。
 
延安市總面積37000平方公里,北連榆林,南與渭南、銅川、咸陽為鄰,東與山西呂梁隔河相望,西與子午嶺、甘肅慶陽接壤。極目遠眺,荒山禿嶺,風沙彌漫,河流干涸,樹少鳥稀,生態惡化。就是這片封閉貧窮的土地迎來了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抵達陜北。當地百姓在艱苦歲月里千方百計籌集糧食,縫制棉衣,收容傷員支持紅軍。歷史中的偶然和必然成為紅軍的“落腳點”。從此,開啟了在陜北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程。
 
初抵陜北的3萬紅軍發展到30萬人,為了鞏固革命大本營,為了紅軍扎根陜北提供軍事保障,無數志士仁人和愛國青年的生活,推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落地生根”。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以富有全局性的戰略眼光,打造成民族抗戰勁旅的搖籃,考量中國革命的未來,保存紅色的火種,積蓄紅色的力量。
 
1941年,由于日軍瘋狂進攻和殘酷“掃蕩”,國民黨25萬軍隊對延安包圍和經濟封鎖,以及自然災害的侵襲,根據地的財政、經濟遭到極為嚴重的困難,軍隊供給瀕臨斷絕。1942年抗日根據地軍民在中共中央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號召下,開展大規模的生產運動,提出“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口號。 
 
1.webp (31).jpg
【三五九旅的戰士在南泥灣開荒】
 
1.webp (32).jpg
【北京知青在陜北開荒修梯田】

陜北這片土地“貢獻給歷史的是森林和草地,貢獻給革命的是生命和鮮血”。解放區軍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持抗戰,保存革命力量,掀起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開荒種地,創造一天一人6畝的好成績,并推廣全國許多根據地擴大耕地面積。
 
1941年王震率領三五九旅7000多官兵唱著“開荒好似上火線,要使陜北出江南”的戰歌開進南泥灣。“一手拿槍,一手握鋤”,三年開荒30萬畝的荒山、荒坡,到1944年種植面積已達26萬畝。把野狼成群,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變成五谷豐登,牛羊成群的“陜北好江南”。吃、穿、用全部自給,并每年向邊區政府繳納1萬石公糧,創造了古今中外建軍史上的奇跡。為了生存和壯大根據地,犧牲了自然生態,解決了老區物質匱乏,守住了“南大門”為奪取新中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28000名知青奔赴到延安4萬平方公里,14個縣,203個公社,3188個大隊,10556個生產隊插隊鍛煉。農業學大寨修田打壩,擴大開荒面積,為養活人口避免挨餓,地越種越多,山越耕越荒,腰包越來越癟。辛苦一年才分得不到20元,連回家的路費都不夠。陷入了“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怪圈,土地利用不合理,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林草嚴重流失和林業資源的破壞。
 
八十年代中,陜北資源嚴重浪費的亂采亂挖,掠奪式的開發造成自然生態的破壞。土壤侵蝕、酸化,養分流失,荒漠化,土壤生產能力降低;改變了地表徑流的形態,破壞了自然狀態和對地下水質產生了影響;開采油礦過程造成大氣的污染,直接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發育。同時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1999年延安在全國率先實施以退耕還林(草)為主的生態建設,實行封山禁牧,統籌解決農戶的長遠生計問題。誓言要“讓赤地變青山,讓黃河流碧水”,二十多年延安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開展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土高原上改造河山,在火熱的紅色圣地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黃土地開始逐漸修復。截止2018年全市退耕還林面積完成1077.47萬畝。退耕還林使延安森林覆蓋率由33.5%,提高53%,從陜西省農業遙感中心提供數據顯示2000年全市植被覆蓋率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
 
1.webp (33).jpg
【雨后山青水秀的延安】 
 
1.webp (34).jpg
【湖光山色的河川  攝影家常隨喜 攝】
 
延安沙塵天氣明顯減少,城區空氣優良,2001年238天增加到2018年的315天。黃河泥沙在退耕還林前與2010年以來7年相比,由每年2.58億噸降為0.31億噸,降幅88%,土壤侵蝕模數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噸降為1077噸。2018年全市退耕還林生態效益價值總量218.8億元,隨著生態環境的逐年改善,2018年在子午嶺林區發現許多瀕危野生動物群的出現。
 
退耕還林帶來了“青山綠水”徹底扭轉了延安的生態環境和人居。全市80%的農戶受益,截止2018年退耕戶均獲補貼3.9萬元,人均9038元。農業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快速調整,農業生產方式逐步走向現代化。2020年營造林達到300萬畝,2019年全市播種糧食面積217萬畝,總產量70.57萬噸,種植蘋果面積324萬畝,總產量35萬噸,各種蔬菜110萬噸等。延安市GDP總量高達1663.89億噸。黃土高原由黃變綠,由綠變美,由美變富,悄然變了模樣,創造了歷史奇跡。
 
榆林地處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地交界,是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東與山西隔河相望,西連寧夏和甘肅,南接延安,土地荒漠化嚴重。主要是自然現象:榆林深處內陸,屬干旱區,氣候干燥,蒸發量大,容易出現旱災和風災,受到風蝕,植被開始衰退,形成各類的沙丘。其次是社會現象,歷代王朝只注重軍事控制,開荒種田擴大馬羊生存的空間,驅逐農戶,破壞莊稼,把農田變成牧場。為了擴大耕地面積不惜砍伐森林,破壞植被,不注重經濟和多種經營,把宜林宜牧區域變成農業區而濫墾濫牧。毀林和粗放耕作方式直接影響榆林土地荒漠化起著決定性作用,致使大片天然植被也隨之相繼消亡。 
 
1.webp (35).jpg
【榆林一望無際的毛烏素沙漠】 
 
1.webp (36).jpg
【榆林開展治沙淤地】

由于荒漠化嚴重威脅,榆林建國初期僅殘存60萬畝天然林,林木覆蓋率只有0.9%,流沙已越過長城南侵50多公里。吞沒農田牧場120萬畝,沙區6個鄉鎮和412個村落被侵襲、壓埋,僅存165萬畝農田也處于沙丘包圍之中,同樣威脅榆綏、榆包兩條公路。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毛烏素沙地四十年面積增加47%,林地面積減少76%,受到了嚴重影響。土地荒漠化與全球氣候變化有一種自然過程,但它本身有調試功能,自然環境可以恢復它的生態系統。而人類活動是加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夠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樹立保護生態意識,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人與自然處于和諧發展的狀態,就可避免和減少荒漠化的發展。
 
榆林市總面積43578平方公里,是土壤侵蝕規模最大,輸沙量最多,洪水含量最高,泥沙粒最粗,12個縣都是水土流失的重點縣,全市每畝坡、耕地年平均流失8噸表土。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煤炭采空已達499平方公里,每年新增80多平方公里,已塌陷118平方公里。水位逐漸下降,地表下陷,植被枯死,導致生態惡化。 
 
1.webp (37).jpg
【榆林苗圃基地】 
 
1.png
【榆林在沙丘荒漠上種防護林】
 
榆林市政府看到土地荒漠化已到了崩潰的邊緣,從實際出發系統地制定解決治理荒漠化存在的具體問題,因地制宜全面規劃,爭取徹底逆轉土地荒漠化,構建生態安全體系。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榆林在長城沿線設立20個國營林場和10多個國營苗圃,反復實驗摸索,最終確立生物和機械措施相結合的治沙方法。總結“前高檔,后短拉”、“四面圍攻,拉平沙丘”一套技術措施。并開始大面積種樹種草,用人工和飛播兩種。人工措施主要是在流動的沙丘上設置沙障、條、灌、草相結合,合理布局,層層推進,種植各類樹種。草種主要是沙蒿、沙打旺等來固沙,防沙流動。離村落遠的地方,在大沙漠中用飛機播撒花棒,草籽。
 
榆林市境內黃河干流389公里,注入黃河支流17條。六十年代采取筑壩淤地造良田,已建淤地壩16614座,七十年代平均每年建淤壩達1100多座。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全市共建淤地壩20555座。從源頭封堵了向下游流送泥沙的通道。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從治理小流域著手“就地攔蓄,就地入滲”的原則。平川道里種植上千畝的芋葉,山上、坡地、梯田成行,果樹成林,植被進行綠化治理,已形成綜合系統治理模式,治理面積2.03萬平方公里。對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上山光禿禿,山下黃水流,年年遭災害,十年九不收”的惡劣自然生態。采取淤地、打壩、修梯田并總結聞名全國的“三三制”的經驗:即林地、草地、耕地各占三分之一,實現“泥不下山,洪水不出溝,不向黃河輸送泥沙”的治理目標,恢復生態環境。
 
近幾十年榆林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全市林木保存面積達2007.5萬畝,林木覆蓋率由1977年的12.5%提高30.7%。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總面積81.2%,流動沙地占沙化土地5.7%,沙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2.9%。率先在全國實現由“整體惡化”向“整體好轉,沙退人進,局部良性循環”的歷史性轉變。治沙造林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荒漠化治理典范。年流入黃河泥沙由新中國成立初期5.13億噸,減少到目前的2.12億噸,全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多平方公里?,F已發展由分散治理走向規模、重點轉變;一般治理向高效開發、精品示范轉變;由單一治理向綜合治理,生態效益轉變。 
 
1.webp (38).jpg
【榆林沙漠崛起的森林城】 
           
1.webp (39).jpg
【綠色青春,筑夢榆林】
 
 “十三五”期間,防沙治沙投入880萬元,榆林累計完成面積511.15萬畝,占目標任務510萬畝的100.2%。其中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10.9萬畝,退耕還林100.5萬畝,天然林保護工程6.2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122.8萬畝,規模化防沙治沙25.2萬畝,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綜合治理49.73萬畝,沙區流動沙地已全部得到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93.24%,沙區植被覆蓋率達60%,極大改善沙區的生態狀況。
 
 “十四五”繼續做好防沙治沙的總體布局和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注重樹林選擇和模式配置,實現喬灌草主體式發展;充分發揮防沙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推動沙區經濟發展,帶動百姓致富增收。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用系統思維推進以小流域為單位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綜合治理,向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1.webp (40).jpg
【如此傲嬌的大美延安新城】
 
1.webp (41).jpg
【綠意盎然的大美榆林城】
 
今天的黃土高原雄偉壯觀,長河落日,磅礴逶迤,云霧繚繞,滿眼蒼翠欲滴,層林盡染,給絡繹不絕的游客帶來贊嘆和驚喜。席卷紅色大地的這場“天藍、山綠、水清、人富”的綠色革命徹底顛覆了人們對黃土地傳統的印象。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道路,一個多彩、美麗、騰飛的新陜北,一個富裕、民主、文明、生態、開放、幸福的黃土高原展現在世人面前。陜北綠色邊界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生態修復”的成功樣本。

2021年11月11日

(作者系北京知青;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