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列寧有多強?看看他這10句話!
1、在這樣的資本主義制度下,競爭意味著空前殘暴地壓制廣大的、占絕大多數的居民,即百分之九十九的勞動者的進取心、毅力和大膽首創精神,而且還意味著排斥競賽,而代之以社會階梯上層的金融詐騙、任人唯親和阿諛逢迎。
這是少數人的進取心、毅力和創新精神,還是大多數人的進取心、毅力和創新精神的區別,資本主義把這種競爭縮小到一個很小的范圍。
社會主義把這種競爭放大到一個很大的范圍。
進取心、毅力和創新,這些都是好的,但也可以一分為二為少數人的和多數人的,在這種一分為二之下,就看出了兩者的區別。
在少數人的范圍,就會產生壟斷,進而產生詐騙、任人唯親和阿諛逢迎。這也是群眾路線和精英路線的區別。
2、思想一旦掌握群眾,就變成力量。
理論和實踐的正反面,群眾是實踐的,思想是理論的,這是理論走向了實踐,就會變成力量。
3、如果革命黨在各個革命階級的先進隊伍內和在全國范圍內沒有爭得多數,那就談不到什么起義。
這句話看起來似乎和局部優勢走向全局優勢相矛盾,但其實是革命黨自身不斷的和多數相一致的過程,在這種一致的過程中,就使自己發展起來了。
比如,一開始是工人階級的,然后是和最大多數的農民階級相一致,然后又通過三三制團結了民主人士和小資產階級。
通過擴大活動范圍的方式、也調校自己一致的對象,來實現自己的發展。比如,蔣校長就是這么一個過程。
4、趁敵軍分散的時候轉入進攻,出其不意地襲擊他們。
列寧也是這個思想——以集中對分散——偉人也是這個思想——在敵人分散的時候,己方轉入進攻。
所以,要千方百計的形成對手的分散,我軍如此,但敵軍不如此——因其侵略方、因其強大,于是想聚而殲之。
集中對分散的關鍵,是群眾(即第三方)站在哪一邊。
5、我不作報告,但我要講一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這就是在黨取得政權的時候突然發生的黨內危機的問題。
當一個目標實現的時候,分裂的時候就迫近了,這個目標原來可以團結99%的人,但目標實現了,就到了更換目標的時候,就會發生分化、甚至分裂。
所以,就會有一個突然的危機。
6、社會主義不僅不窒息競賽,反而第一次造成真正廣泛地、真正大規模地運用競賽的可能,把真正大多數勞動者吸引到這樣一個工作舞臺上來,在這個舞臺上,他們能夠大顯身手,施展自己的本領,發現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在人民中間是無窮無盡的,可是資本主義卻把他們成千上萬乃至成百萬地摧殘、壓制和窒息了。
實踐論:列寧、斯大林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除了他們的天才條件之外,主要地是他們親自參加了當時的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沒有這后一個條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列寧這句話和偉人的這句話是同一個意思,這就是群眾路線的魅力。
一縣之才可以打天下,可見有才能的人在人民中間是無窮無盡的。而才能又只能在實踐中展現,所以群眾路線,是涌現人才、培養人才的一種路線。
而精英路線,則會在后面——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窘境——形成了人才的同質化,思維的同質化。
7、現在當社會主義政府執政時,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組織競賽。
組織競賽,是自力更生的一個辦法。這是一種先進和落后的正反面,先進和落后形成競爭,從而使落后向先進轉化,先進可能向落后轉化、也可能向更先進轉化。
先進和落后這組正反面,相對應的有淘汰和選擇這組正反面(這是斯大林采用的),似乎不如淘汰和選擇這組正反面。
因為淘汰和選擇這組正反面,除了包括先進和落后這組正反面,還包括生和死這組正反面,所以,淘汰和選擇這組正反面,更有效力。
所以,由此得到一個假設,一組正反面,和生死這組正反面合并,可以爆發出更驚人的力量。
或者說,在一組正反面中,加入了生死這組正反面,那么這組正反面就會成為一組更大的正反面。
比如,立于不敗之地和勝利構成了一組正反面,失敗和勝利也構成了一組正反面。那是因為立于不敗之地又加入了這樣一組正反面——正面的自己遠遠超過那個反面(失敗)的自己——自勝者強。
所以,由此得到一個假設,一組正反面,和以正面為終點的自己合并,可以爆發出更驚人的力量。
8、現在我們策略的基礎,不應當是這樣的原則,即現在幫助兩個帝國主義中的哪一個較為有利,而應當是這樣的原則,即如何才能更加穩妥可靠地保證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個國家能夠鞏固起來,或者至少可以支持到其他國家也起來響應。
即是以實現先立于不敗之地為策略目標。而不是利益的大小。利益和風險構成了一組正反面,有利益就有對應的風險,所以,通過衡量其對先立于不敗之地的效果來進行決策,就平衡了風險。
比如,
偉人:這一路線由于對軍閥混戰估量不正確,不了解爭取一省勝利是階級決戰的工作,因而走到離開群眾,不注意爭取群眾,建立群眾工作,不注意擴大紅軍與加強紅軍力量。在軍事技術上仍專門使用游擊方式,不懂得階級決戰時所必須準備的條件。
偉人對攻打長沙的思維,和列寧的這個思維是相似的。都是要建立起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即階級力量。
以先立于不敗之地的策略、用階級分析法的階級決戰觀點,就可以克服機會主義里的利益帶來的誘惑。
來自對手的給予的利益,一定不是決定性的,因為決定性的利益,對手是決不會給的。既然不是決定性的,那就要尤其關注它背后的風險——以立于不敗之地的策略來剝離這種風險。
9、在這個問題上,忽略階級力量的這種客觀對比將是致命的錯誤。
這是階級分析法,革命是階級力量的決戰,決定性的是在后備隊方面——這也是辯證法的從反面來評價的原則的體現。
10、拿俄國已經開始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命運孤注一擲,這是完全不能容許的策略。這種策略將是一種冒險。我們沒有權利這樣去冒險。
孤注一擲,是一種冒險主義,因為先手和后手構成了正反面,如果沒有了后手了,也即只有一面,根據辯證法,只有一面的東西是不健康的、是不長久的。
所以,永遠不要孤注一擲,而要保留后手和余地。
真正卓越的領導者,是沒有權力孤注一擲的,他必須要先立足于不敗之地——即能對付兩種相反的可能性。
來源:虎妞兒讀書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朱旦華接受采訪時說1991年蘇聯解體,列寧親手締造的蘇聯共產黨就這樣垮掉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就這樣崩潰了。
2023-09-2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