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人在一段視頻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抗戰初期,日本從淞滬戰場直逼南京。南京中央大學要撤離,遷往重慶。當時,圖書館里的書,實驗室里的儀器都搬走了。但是中央大學還有一個農學院,農學院里養了不少家禽家畜。這些動物數量太多,根本無法跟中央大學同時遷往重慶。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來到農學院的農場,看到一個校工老王。羅家倫對老王說,這些家禽家畜都都無法帶走。現在日本人馬上就要打過來了,你收拾收拾也趕緊撤離吧。這些動物也就不用再管它們了。羅家倫的意思很明白,這些農學院的家禽家畜只能放棄了。過了一年,中央大學在重慶重新開課了,有一天,重慶的一條大街上突然喧鬧起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中年男人走在街上,后面跟著一群浩浩蕩蕩的隊伍。這支隊伍不是軍隊,也不是學生,而是一群家禽家畜。那個男人就是老王。他把中央大學的動物全部帶到了重慶。動物的數量不僅沒有減少,而且由于在一路沿途之上,動物們也沒斷了繁殖,所以動物的總數量還略有增加。講故事的人說,重慶市民都跑出來,既是觀看,也是迎接。很多人聽到這些動物來到重慶的故事由來,也不由得落下了眼淚。據說,羅家倫在重慶見到老王,也是激動不已。后來,臺灣的一個電影導演聽到了這個故事,就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但是由于這位導演身患重病,直到臨終,也一直在籌措拍攝電影的事,卻最終未能如愿。講故事的人說,我要找到馮小剛,請他來把這個電影拍出來。故事講到這里就截止了,沒有下文了。馮小剛會不會拍這部電影,并沒有多重要。只是我聽到這個故事后,心里產生了一些感悟。這個故事表達出普通中國人在抗日戰爭期間所展現出來一種堅定的民族氣節,還有堅持不懈要完成自己使命的高尚精神。老王把動物都趕到了重慶,就表示這些動物一只都不能留給日本人。講故事的人用了“雞犬不留”這個詞。這個詞本來的意思是全部殺光,現在的意思是一只都不能留給日本人。老王認為,這個事再苦再難,我也要把動物趕到重慶。這是老王非常敬業的一個表現。沒有人要求他必須這樣做,但他還是堅持把這件事做下來了。這對一個普通人來說,確實可敬可佩。雖然一個普通的中年男人,未必有能力參軍參戰,直接在戰場上去打敗侵略者。但是他能做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愛國熱血,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好公家的財產,這也是非常難得的。在中國的歷史上,這一類具有家國情懷,忍辱負重的故事好像非常多,也經常被人傳頌。然而,在感動之余,我也產生了一種疑惑。我們在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時候,如果只是用這樣的故事來感動我們的人民,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似乎缺少一種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勇于殺敵的血性。這個故事講的是人們的忍辱負重。不過,辱是忍了,重是負了,可是如果還要消滅和打敗敵人的民族血性呢? 在這一類故事中似乎提到的不是太多。我們過去在講民族氣節的時候,總是講蘇武牧羊,還要講與蘇武對比之下,他的好朋友李陵因為戰場失利,投降了匈奴。以其喪失氣節,來與蘇武的高風亮節做比較。蘇武很高尚,李陵則很低下。但是我們很少講衛青、霍去病英勇殺敵,打敗匈奴侵犯中原的故事。我們講岳飛抗金,經常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也講了岳飛蒙冤,被害風波亭,還講了岳飛著名的詩詞《滿江紅》。當然,在有關岳飛的傳奇和評書中,也有不少岳飛打擊侵略者金兵的故事。但好像這類戰勝敵人、打了勝仗的故事,似乎遠不如前面那些非直接參加戰爭故事更感人,被傳頌得更多。前些年,我們的影視講過謝晉元帶領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故事。但這里沒有激烈的戰斗,只是被日軍困在四行倉庫。謝晉元和八百壯士,沒有屈服,沒有投降,固然可歌可泣。但是這里更缺乏一種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壯舉,缺少展示中華兒女誓死與侵略者搏殺的精神。這不能責怪他們,因為指揮這戰役的國民黨高層,在戰略和戰術上是完全失敗的。用八百壯士來掩蓋國民黨的失敗,這也是國民黨一貫的做法。還有一個所謂中條山的故事,幾百國軍戰士在最后的絕境之下,紛紛跳下黃河,以示中華民族的不屈和頑強。后來有人說,歷史上并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這是有人為國民黨涂脂抹粉所編造出來的。所以,以此來展示中華民族的反抗精神實在不足為憑。假設,這件事如果是真實的話,那也不過是在說明,國民黨的所謂抗戰真是無能到家了,他們為了宣揚國民黨在抗戰中的所謂勇敢和堅決,用犧牲數百戰士生命的方式來表達,只能令人嘆息不止。虛假的中條山故事,與八路軍的狼牙山五壯士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狼牙山五壯士是為了掩護大部隊的撤退,與日本鬼子戰斗了很長時間,最后因為彈盡糧絕,他們都不愿意投降敵人,所以決定跳下懸崖,宏揚我們的民族氣節,展現英勇不屈的精神。狼牙山五壯士阻擊敵人的戰役目的已經達到了,大部隊已經安全撤離了,五壯士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在這里,頑強的戰斗精神與不屈的民族氣節就天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而虛假的中條山,只是為戰役的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幌子來加以掩飾國民黨的無能。忍辱負重,固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之一。但是在對入侵外敵的斗爭中,只強調這一個方面,只宣揚這一個方面,顯然是有欠缺的,是有片面性的。光靠忍辱負重,是無法戰勝敵人的。與此相聯系的,更需要我們那種堅決的、英勇無畏的,有著強大戰斗力的戰斗精神與戰爭藝術。南宋末年,蒙古大軍大兵壓境。南宋最后一個丞相陸秀夫,背著七歲的小皇帝,跳進茫茫大海。這個殉國的舉動,曾為后世儒生們所贊佩,但最終蒙元帝國的覆滅,還是要靠元末大量的義軍起事,與蒙元軍隊進行面對面的戰爭,最終把蒙元軍隊和朝廷趕到漠北。在抗日戰爭期間,國統區的戲曲舞臺上,沒少演出諸如岳飛抗金、岳母刺字,以及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戲曲,這些演出對于鼓舞國統區人民的抗戰精神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這些抗戰的戲曲對于國民黨的軍隊提升戰斗力似乎沒有什么作用。在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已經被美國用先進武器裝備起來的國民黨軍隊,在日本軍隊的進攻面前,依然像抗戰初期時一樣,一敗涂地,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在十四年的抗戰歷史中,國民黨沒有收復過哪怕一寸國土。還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敵后的對敵戰斗中,不斷擴大著根據地的范圍,一點一點地收復著祖國的土地。在抗日根據地的藝術舞臺上,演唱的是《八路軍大合唱》、《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兄妹開荒》、《延安頌》、《太行山上》等表現根據地軍民高昂的抗戰精神的歌曲。這些歌曲與其他的文藝節目成為在抗日戰爭中鼓舞人民斗志、提高人民群眾愛國精神的強大而有力的文藝上的戰斗武器。中央大學的老王確實很了不起。但是臺灣的導演還要用影片再現這個故事,卻很像再次表現一個類似于四行倉庫的八百戰士的故事一樣。只有忍辱負重的精神,而缺乏英勇戰斗的意志。當然,我們不能對老王要求他無法做到的事,但是影視導演用老王的事跡卻在依然表現一種以往國民黨一貫所要表現的因為無能而導致戰爭的失敗,再用什么一個悲壯的故事來為他們的無能和腐敗打掩護的陳舊戲碼。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