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里郭蘭英演唱的《歌唱南泥灣》膾炙人口,數十年傳唱不衰。八路軍在陜北南泥灣邊打仗邊生產,奮力開荒種地,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壯舉早已載入革命史冊,廣為流傳。但成功運用長篇小說形式再現這一偉大創舉,活龍活現地塑造出各色典型人物,謳歌這場壯麗的革命史詩,作家詠慷難能可貴。他是我的戰友。還未與詠慷相識時,他就已是空軍的先進典型。說來或許頗有“緣分”,他的先進事跡材料竟然是我奉北京軍區空軍直屬政治部領導之命抄寫后上報的。詠慷長于寫作,從當兵伊始,就在工作之余時有許多新聞報道、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和小說等作品發表。《文學概論》認為,在作家創作的諸多文體中,小說應說是其創作的最高成就。詠慷恰恰是這樣,近年來接連不斷有長篇小說問世。他的新作《南泥灣》,我認真恭讀了多遍,深深為其浩然正氣所感染,久久不能忘懷。南泥灣大生產是意義深遠的歷史真實——1936年末,由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但其反共野心不死,調集40萬大軍對八路軍所在的陜甘寧邊區等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叫囂決不讓“一粒糧食,一尺布”進入,妄圖置邊區于死地。當時邊區人口不足150萬,要擔負數萬名干部、戰士和奔赴延安的青年學生之吃、穿、住、用談何容易?因此1939年2月,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朱總司令提議屯田軍墾,帶領359旅王旅長視察南泥灣,隨之該旅717團和719團先后開進南泥灣,經過兩年多艱苦奮戰和勞作,把將近7千公頃土地的”爛泥灣“改造成”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米糧川,不但解決了大批八路軍指戰員的吃、穿、住、用,還每年上交公糧數萬斤,極大地減輕了邊區人民負擔,為八路軍和邊區的生存、成長、發展、壯大提供了物質保證,也為抗戰勝利、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小說《南泥灣》從八路軍連長雷達明率隊到甘肅慶陽接蕭司令員回延安的隴東戰斗寫起,接著又到山西參加了震驚后世的”百團大戰“,他和教導員姚玉清身先士卒,奮不顧身,英勇善戰,帶出的部屬亦不甘落后,個個以殺敵報國為榮。可就在此時,卻接到上級命令,要他們組成先遣隊,進軍南泥灣開荒。他們勇于在戰場殺敵,卻不愿當”莊稼兵“。在王旅長等上級領導諄諄教導下,逐步提高認識,大部分成為大生產的先鋒,用汗水和生命奏出一曲不朽的革命交響樂。接著,他們又先后挺進新疆、北大荒,開創發展了新中國的農墾事業。在開墾南泥灣時,先遣隊人員構成紛繁復雜,敵我明暗交織,作家詠慷尊重歷史,運用縝密的藝術手法,把眾多人物巧妙恰當地放入一個個極為惡劣的環境中,演繹出一幕幕豐富多彩的歷史活劇。具體來說,有以下突出特點——彰顯了南泥灣是個典型初創的復雜戰場。其有正面戰場:國民黨胡宗南反動軍隊的武力封鎖、敵軍散兵游勇和多股土匪的經常襲擾;有隱蔽戰場:多股敵特(包括國民黨軍統特務、中統特務、日偽間諜、偽滿洲國漢奸等)乘大批愛國青年奔赴邊區而伺機潛入,混跡其中,使得生存環境復雜險惡,斗爭縱橫交錯。昭示了南泥灣是個驚心動魄的革命熔爐。她一方面熔煉了眾多八路軍指戰員。如先遣隊長雷達明、四連長章君曼等英勇善戰,從不甘到南泥灣開荒種地,到帶頭勞作,邊組織生產邊指揮隨時發生的戰斗,成為開辟南泥灣的模范;如獨臂政委姚玉清,在領導生產和戰斗的同時,還要隨時處理部隊遇到的各種難題,和部屬一起戰斗,消滅或改造了一些土匪頭目,率部支援聯系村民、密切軍民關系,促進了我軍在南泥灣這不毛占地的立足和穩固發展。另一方面是熔變了敵特。如國民黨軍統特務斯庭、日偽間諜柯娜都在八路軍先遣隊的浩然正氣感召下,分別坦白自新。國民黨軍統特務頭子戴笠派進八路軍的親信桑敏,亦被革命大勢整肅,成爲”棄子“,喪失了間諜作用。至于混進我軍領導層的國民黨中統特務漆浣西、金萇龍等,雖然狡猾毒辣,也終被我軍指戰員識破并受到應有的懲處。陳述了南泥灣是一種革命精神傳承。小說以南泥灣墾荒為開端和重點,緊接著還描述了挺進新疆軍墾、開發北大荒及建設南海邊防等戰斗。其中南泥灣戰場最為艱辛。八路軍經歷了極其惡劣復雜的生產環境和險惡多側面的斗爭環境,。他們不愧是先進生產力在代表,在南泥灣大生產的起始關頭就重視農業科學,先后接受農學家樂慕之、留學蘇聯的苗巧萍來到延安,委以重任,為大生產運動發揮了極好作用。挺進新疆的戰場亦極為艱險,焉耆、迪化(現烏魯木齊)、阿克蘇,多是黃沙漫漫,風卷遮天,并有國軍殘匪盤踞作亂。我軍轉戰此地,酷似唐僧西游取經多歷苦難。為使沙漠變成綠洲,多少來自南泥灣的指戰員傾力奮命,又有多少勇士永息荒漠!開發東北三江平原的北大荒之戰驚天動地。那里曾經一片荒涼,人跡罕至,只有各種飛禽走獸。南泥灣拓荒的開創者、時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的王老將軍發現了這片黑土地,派遣來自南泥灣的老兵率領、眾多轉業指戰員參加,頂著高寒,面對野獸侵擾,愣是把一片荒原變成大半個中國人的“金飯碗”。極其催人淚下的是,轉戰過三大戰場的南泥灣先遣隊老戰士修月不幸陷入泥沼犧牲;老政委姚玉清也積勞成疾不幸離世。他們是無數墾荒英雄的化身,值得國人永遠懷念。從南泥灣到新疆,再到北大荒,作家詠慷把三大戰場接連描述,無疑是極好的歷史傳承。但他還沒以此滿足,在小說后面部分又妙筆生花,寫到雷達明和苗巧萍的孫女南南,留學期間與香港男孩兒阿良相識相戀,歷經曲折得到爺爺奶奶的認可。南南給阿良講述兩位老人經歷墾荒三大戰場的過往,并對三大戰場故地尋游;對照老一輩的革命精神深思現實,鞭撻時弊,直批金錢至上、貪污腐敗、理想丟失、忘卻初心等不良現象。對比老革命的過往經歷就是對南泥灣精神的歌頌與傳承。特別是他倆在尋訪南泥灣時聽到八路軍老藝人那蒼涼的演唱;并參加了“老南泥灣”戰友們的聚會,更加激情燃燒,生發出年輕一代的革命情愫。因此阿良立志留在大陸,要做爺爺奶奶那樣的人。這堪稱是作者的精巧之筆,不光是對“南泥灣精神”的回顧、懷念、總結,更彰顯了年輕一代對革命精神的向往、研學、矢志傳承。總而言之,長篇小說《南泥灣》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一個中國人,只要你讀過這部作品,當你輕松愉快、自由自在地走在城市或鄉村的街頭、曠野,一定會想到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多虧有王旅長、雷達明團長、姚玉清政委、苗巧萍等農業專家,以及辛苦墾荒、英勇戰斗、為人民謀取福祇的眾多先烈和英雄!他們多么值得后人尊重!當你吃到陜西的石頭饃、涼米皮等西北特色美食,是否想到了當年的南泥灣,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幸福的今天,好多人卻一口也未曾嘗過。他們無不“先天下之憂而憂,為后天下樂而樂”,多么值得永遠懷念!當你吃著甜蜜的哈密瓜、可口的新疆大紅棗,是否會想到曾經冒著生死奮戰,把荒漠變成綠洲的勇士們,是他們屯墾戍邊,建設新疆、造福中華大地的崇高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每天能吃上東北黑土地的珍珠米和滿口留香的蘿卜、土豆等新鮮蔬菜,是否想到了曾在北大荒冒著極度嚴寒和野獸侵擾的一代代墾荒人?他們開墾的良田,盛產的白面、稻米充實了人們的飯碗,至今仍在養活大半個中國的老百姓,福滿華夏呀!被列入“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南泥灣精神“必須世代弘揚!史詩性的長篇小説《南泥灣》值得閱讀傳頌!盛贊作家詠慷及其佳作!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