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了最后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這標志著蘇聯正式解體。
消息一出,舉世震驚!
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戰勝了納粹德國的戰斗民族,這個一度與美國并稱“世界兩極”的龐大聯盟,在全世界人民的一片驚嘆聲中轟然倒塌,自此掃入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這一天,正是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誕辰98周年的日子。
當然,毛主席已在15年前的1976年逝世,“毛澤東時代”已經遠去,蘇聯解體的事件貌似與那個時代沒有什么關系。
只是,真的沒關系嗎?
很少有人注意到,早在1958年7月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華時,他與毛主席的一段談話,就隱藏了未來蘇聯解體的秘密......
按理說,中蘇兩國最高領導人會晤,他們的談話內容會吸引全世界的關注,可為什么這段隱藏了未來蘇聯解體秘密的談話,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呢?
第一個原因,是這段對話在當時看來,更像是一次沒啥亮點的閑聊。
這就好比路邊一棵普普通通的小草,就那么平淡無奇的生長在那里,來來往往的路人誰會去看?
第二個原因,是人們把注意力焦點放在了其他方面。
正是這一次會晤,毛主席和赫魯曉夫之間在“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方面產生了重大分歧,甚至產生了激烈的爭吵,它成為了中蘇關系惡化的轉折點。
正是因為這次重大分歧過于抓人眼球,所以二人的其他談話內容反而容易讓人忽略。
這就好比小草旁邊有一朵嬌艷無比的鮮花,小草不是反而更加被忽略了嗎?
幸運的是,這段被絕大多數人忽略的重要談話,在黨史文獻中有過記載。如此以來,我們才能去探尋隱藏在歷史細節里的秘密。
當時,毛主席是這么對赫魯曉夫說的:
“中共中央現在要求干部參加體力勞動,并規定中央委員每年要有4個月到各地搞調查研究。”
毛主席所言非虛,從井岡山時期開始,中國共產黨就形成了“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傳統,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建國之后。
為了發揮表率作用,包括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劉少奇副主席、朱德總司令在內的所有領導干部,都會遵守規定,帶頭參加體力勞動。
對此,赫魯曉夫很不以為然:
“我們蘇聯不會這么干。”
隨后,赫魯曉夫舉了例子:
“拿我們費德林來說吧,他是外交部副部長,他每天需要了解世界上發生的各種事情。如果讓他脫離外交部的工作,讓他下放勞動半年,他回來后就會感到落后了,因此需要拿出相當長的時間來補課。”
此時的赫魯曉夫,如果知道中國民間有句歇后語叫“張飛繡花”的話,估計真會說出這句話了。
張飛是戰場上的猛將,他真正該做的是“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打仗時就該派他上。
若是不打仗,那就讓他歇著唄,還逼著張飛繡什么花啊?
直到20世紀60年代,愛說閑話的赫魯曉夫還在阿爾巴尼亞領導人謝胡面前說:
“中國人當干部,把時間浪費在體力勞動里,得不償失啊。”
你看,毛主席和赫魯曉夫這段“干部是否參加體力勞動”的談話,看起來確實平平無奇,相比起二人關于“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的爭吵來說,實在是不起眼,沒啥猛料可挖,可為啥說這段對話里隱藏了未來蘇聯解體的秘密呢?
就因為中國有句成語叫“見微知著”,意思就是通過事物冒出來的一點點細微苗頭,就能料到它未來的發展趨勢。
2
一年后,這點細微的苗頭就逐漸擴大了。
1959年9月,赫魯曉夫應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邀請訪美。
在訪問期間,赫魯曉夫特地參觀了加斯特農場,在目睹了這里玉米豐收的景象之后,他的心中發出了一連串的疑問:
咦?這是個什么東東,吃起來還挺美味?
我在蘇聯咋沒見過?若是在蘇聯種植這個東東,那該多好啊?
然后,赫魯曉夫一拍腦門,決定學習美國,在蘇聯大面積種植玉米。在想到這個點子之后,他不禁洋洋得意,心想著“我可真是個大聰明啊”!
于是,在赫魯曉夫的發起下,蘇聯開啟了浩浩蕩蕩的“玉米運動”。
誰知,“玉米運動”在蘇聯普及了幾年之后就宣告失敗,不僅很多種植玉米的地區顆粒無收,而且玉米種植擠占了耕地,導致其他糧食作物減產,蘇聯發生了嚴重的“糧食危機”。
為啥“玉米運動”會失敗呢?
其實原因也不難找,蘇聯絕大部分國土都處于嚴寒地區,沒有充足的氣溫和光照,玉米來到這里根本就水土不服,這也就解釋了為啥赫魯曉夫過去沒在蘇聯見過玉米。
在蘇聯大面積種植玉米?你咋不去火爐里大批量制作冰塊呢?虧你想得出來,還真是個“大聰明”啊!
這個常識并不難懂,那些天天下地干活的農民都知道。
按理說,如此荒謬、低級的錯誤不應該犯啊,可為啥偏偏釀成了一個超級大國的悲劇?
答案就在一年前,赫魯曉夫與毛主席的談話中:“我們蘇聯的干部不會去干體力勞動。”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一個人把時間花在哪里,他的認知就在哪里。
我曾看過《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之類的影視劇,發現和珅的生活可真是排場:吃飯不用拿筷子,仆人會喂飯吃;起床不用穿衣服,仆人會給他穿;甚至連上廁所都不用自己動手,仆人會給他擦XX。
久而久之,和大人簡直成了“生活不能自理”。
有次他跟著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身邊沒帶仆人,一覺醒來拿著衣服比劃了半天,硬是穿不進去。
當然,影視劇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但它反映了一個現實:
那些基層勞動人民司空見慣的事,也許高層官僚壓根就沒見過。
正是因為蘇聯的干部都不去干體力勞動,所以不只是赫魯曉夫,而是整個干部集體都不懂玉米的種植條件,于是就大量出現了“外行指導內行”的事兒。
有些現象看起來很可笑,但仔細想想,它并不可笑。
若換成是毛主席,他絕不可能犯“玉米運動”這樣的錯誤。因為毛主席從小都在跟土地打交道,又花過很長時間去做農村調查,他非常熟悉農活。
毛主席不僅要求老一輩共產黨人要干體力勞動,他更是要求新一輩共產黨人也要干體力勞動。
1946年,24歲的毛岸英從蘇聯回到中國延安后,毛主席就曾考過兒子兩個問題:
“陜北的一畝地,一年能打多少小米?”
“一頭豬崽多重算是出欄?喂到出欄需要多長時間?”
見毛岸英無法回答后,毛主席就決定把兒子送到“農民大學”當農民。
他對兒子的要求是:皮膚就要像農民一樣黑,手上要有農民手上一樣的老繭,如果學不成,就不能回延安。
試問,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干部集體,怎么可能犯“玉米運動”這樣的常識性錯誤?
一個領導干部,若不深入一線切身實踐,不與基層群眾打成一片,只是坐在辦公室里“拍腦門”,那么拍出來的政策怎么可能符合實際呢?
那么問題來了:就算赫魯曉夫不懂玉米的生長條件,那蘇聯廣大的基層農民還不懂嗎?他們為啥不提建議、做反饋呢?
因為,這是現實版“皇帝的新衣”。
小時候我們看這個童話故事時,覺得特別好笑:皇帝明明沒穿衣服,就這么赤裸裸的在大街上舉行游行大典,其實街上的平民都知道,可為啥沒人說真話呢?
長大后,才明白:不能說,不能說,真的不能說!
在當時蘇聯的特權制度下,誰又敢去阻攔赫魯曉夫的決策呢?在各級官員看來,玉米是否適合在蘇聯種植并不重要,赫魯曉夫是不是“大聰明”才真正重要。
甚至,每當赫魯曉夫到各地視察時,當地官員們都會花重金從國外購進“大棒子”來展示“大豐收”,那段時期甚至還有很多宣傳畫,都展現出了玉米種植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大權在握的官員不懂現實情況,懂現實情況的勞動人民沒有對話的渠道,更沒有決策的空間,這就是當時蘇聯的病態現象,特權階層已經完全脫離了勞動人民!
當然,并不是說“玉米運動”就導致了后來的蘇聯解體。
但剛才不是說“見微知著”了嗎?通過一件事,我們看到蘇聯當時的社會百態,并預料它未來的發展趨勢。
3
其實蘇聯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特權階層的,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由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它在成立初期一直代表著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
十月革命勝利后,為了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下保衛這個新生政權,列寧提出了“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并號召所有蘇共黨員參加,包括列寧自己也參加了勞動。
在列寧看來,既然這個新生政權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那么任何黨員干部都不能脫離體力勞動,否則就會脫離群眾,成為新貴、新的剝削者。
列寧逝世后,斯大林掌握了蘇聯的最高權力。
為了迅速壯大蘇聯的實力,實施大規模的經濟計劃,斯大林意識到必須要加強對國家資源的集中控制。要做到這些,就必須獲得廣大干部的支持。
為此,斯大林首創了“官僚等級名錄制”,自此蘇聯的特權階層開始成型。讓我們看看都有啥:
一、宅地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干部均有一處和幾處別墅,在風景區、旅游區、海濱和避暑勝地都有一套或幾套房子,這些房產的建立都不用自己掏腰包,都是國家免費供給。
二、特供權。從中央到地方,按官職大小均有特供商店,官員手拿“特供券”就可以享受最廉價的商品,有的幾乎低于成本價,差價由國家給予補貼,而廣大老百姓只能望“券”興嘆。
三、特教權。凡是官員的兒女,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均有特教學校,而軍人的子女直接可以升入軍事院校學習。
四、特衛權。花在高級干部身上的費用,比如警衛、保姆以及其他服務費用多達幾十萬盧布,有的甚至高達幾百萬盧布。
五、特支權。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在國家銀行可以開列戶頭,可以任意提取其中的現金而不受限制。
這些干部絕大多數都是貧苦出身,曾幾何時,他們都懷著一份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為底層人民發聲。
只是后來,這份初心越來越少,他們搖身一變成了特權階層,打著“人民公仆”的旗號,卻擁有了沒有人民監督的權力。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一段往事。
1935年6月,他應蘇聯作家高爾基的邀請訪問蘇聯,在到了高爾基的住所之后,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羅曼·羅蘭在《莫斯科日記》中寫道:
“他的家就像一座宮殿,有40多個只為他服務的專屬仆人,一張11米長的大餐桌,一個食品加工廠大小的廚房,高貴的待遇和一間華麗的臥室。”
高爾基出身貧困,有著艱苦的生活經歷,在親眼目睹了無產階級的困境和剝削之后,深刻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公。
曾幾何時,高爾基一直致力于文學創作,刻畫工人和貧民的生活,揭示工人階級的命運和掙扎,號召人們推翻這個不公的世界。
高爾基創作過一首著名散文詩《海燕》,里面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每當勞動人民處于革命的黑暗之中時,這句話總能為他們注入無盡的精神力量!
在無產階級文學界,高爾基享有著崇高的聲望和影響力,于是就成為了斯大林的文化顧問和形象代言人。
在高爾基完成了多部贊美斯大林和蘇聯的作品之后,斯大林也給予了他一系列回報。
從此,這個曾經為窮苦人民發聲的人搖身一變,成了特權階層中的一員。
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他也曾著手打擊蘇聯的特權腐敗現象。
然而,這些改革措施引發了特權階層的抱團抵抗,赫魯曉夫不但沒有實現預期的改革效果,反而被灰溜溜的趕下了臺。
到了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的特權階層到達了巔峰狀態,這些人不但可以大肆斂財、極致享受,擁有著普通人民無法想象的奢華生活,而且可以通過“干部終身制”合法化、制度化的享受特權,徹底把“公有制”變成了“官有制”。
換句話說,只要干部不犯大錯,就可以在位置上一直坐下去。
不但是干部這一輩,而且他們的子女可以相互聯姻、相互扶持,形成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繼續享受著國家資源和權力壟斷。
如此以來,蘇聯社會出現了嚴重的階層固化,普通勞動人民無論怎么奮斗都只能停留在社會底層,政府只會為特權階層歌功頌德,不會為底層人民的利益發聲,一系列現實導致了人們的不滿、無奈和抵觸。
既然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改變生活,那么人民漸漸的不愿再奮斗。
在蘇聯后期,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降到了冰點,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當一個社會不能再代表人民的利益,不再相信“共產主義”信仰時,當人民群眾對執政黨的性質,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正當性產生懷疑時,這個國家還能存在多久呢?
4
1991年12月25日19時38分,全世界的媒體都在播放著一段視頻: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上空,印有鐮刀和鐵錘圖案的蘇聯國旗降下,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升上了旗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無數次的量變不斷積累,最終匯聚成了一次無可阻擋的巨大質變時,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一夜之間,蘇聯沒了,那個曾經讓無數無產者為之奮斗的紅色帝國倒下了,就像他就沒有來過一樣,只留下了一堆曾經追隨過他的人在原地悵然神傷。
蘇聯的國家格言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它確實也曾經做到過,它讓全世界的勞動者看到了希望,給了工人最大的尊嚴。
然而,屠龍少年終成惡龍,曾經被歌頌為英雄的人在戰勝了惡龍之后,又在欲望的驅使下成了新的惡龍,成了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官僚。
在那一刻,老一代人又想起了列寧的一句警示名言:
“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然而,新一代人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悄然變化,他們開始質疑歷史,根治在人民心中的信仰體系已經崩塌。與蘇聯一起消失的,是到處拆除的列寧像,到處都是廢墟!
蘇聯在不公的社會環境下誕生,又在不公的社會環境下落幕,歷史仿佛陷入了一種無可奈何的“虛無”之中......
既然起點和終點都一樣,那么奮斗的意義是什么?
那些為了保衛蘇聯而不畏艱難的英雄們,難道是白白流血犧牲了?
就在蘇聯解體前夕,元帥阿赫羅梅耶夫因對時局深感失望,這位從18歲開始就與德國法西斯戰斗的民族英雄見證了蘇聯的輝煌,也在蘇聯消失時選擇了自盡。
在阿赫羅梅耶夫的便條上,他如此寫道:“祖國毀滅,我和戰友們奮斗一生的意義蕩然無存......”
阿赫羅梅耶夫的這種孤獨,《讓子彈飛》里的張麻子也能感受的到:鵝城解放了,群眾戰勝黃四郎了,可曾經的兄弟們都離開了他。
夕陽之下,他看著老三、老四、老五、老七帶著花姐在火車上歡聲笑語,不斷呼喊著:“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
那一刻,張麻子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孤獨!
黃四郎一直以為張麻子想先成為他,然后擁有錢,但張麻子曾對他說:“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那么,如何讓世界上沒有黃四郎呢?
就在“蘇聯解體”的消息傳遍世界時,已經八十多歲的王震將軍一連幾天吃不下飯,他反復感嘆的一句話就是“毛主席比我們早看了50年啊!”
事實上,毛主席早在幾十年前就對蘇聯未來的結局有所預見。
若是把毛主席對蘇聯一系列的評價、行為串起來,形成一條清晰的主線,你就會驚訝于這位歷史巨人穿越時空的洞察力!
5
新中國成立后剛剛2個月,毛主席第一個出訪的國家便是蘇聯,直到1950年2月下旬才動身回國。
史書上并沒有記載在訪蘇期間,毛主席有什么內心活動,但我們可以看看之后發生的事。
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訪蘇歸來途徑哈爾濱,并來到這里視察。在發現招待的宴席過于豐盛之后,毛主席非常不高興,私下批評時任哈爾濱市長饒斌:
“我們國家還很窮,不能浪費,不能搞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吃米飯就可以了。”
當天晚上,應中共松江省委(1954年6月松江省撤銷建制,合并為黑龍江省)負責人的請求,毛主席為松江省委進行了題詞,其中一條就是“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
2月28日中午,毛主席一行人到達長春。
在和周總理等人視察長春市區時,毛主席發現大街小巷都不見行人,于是就問當地一位負責人“這是為什么”。
在弄清楚當地是在“搞戒嚴”后,毛主席非常不悅,批評說:
“搞戒嚴,不讓老百姓出來,這樣太脫離群眾了。”
隨后,吉林省和長春市的負責人隨即解除了戒嚴。
3月1日,當毛主席一行人到達沈陽時,怒不可遏的他終于發了脾氣:“我在哈爾濱提過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陽一看比哈爾濱還厲害。”
說著把吸完的煙頭往煙罐里一捻,憤憤地說:
“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啊!中央三令五申,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艱苦奮斗,你們應做表率!”
為什么毛主席在訪蘇歸來之后,連續在哈爾濱、長春和沈陽強調“不要浪費”、“不要搞官僚主義”、“不要脫離群眾”呢?當我們把這些事件串聯起來時,才能發現在蘇聯的所見所聞實在太刺激他了!
1957年正是蘇聯處于鼎盛狀態的時期,正是這一年的10月4日,由赫魯曉夫執政的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一成就讓蘇聯坐穩了世界超級大國的位置。
消息傳來之時,毛主席非常淡然,他說了一句預見了未來的話:“衛星上天,紅旗落地。”
正是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蘇聯已經背離了社會主義路線,變成了“修正主義”。
毛主席認為“修正主義”危害極大,真實的蘇聯社會已經特權階層橫行,他們打著“共產主義”的旗號,卻任由著資本主義復辟,這是最壞的資本主義,是大國沙文主義。
還記得文章開頭,毛主席和赫魯曉夫關于“干部是否參加體力勞動”的談話嗎?赫魯曉夫認為這是“張飛繡花”,得不償失,而毛主席的深意何止如此?
在他看來,讓干部參與體力勞動,意味著我們的政黨是否能貼近群眾,是否能掌握實際情況,是否能始終堅守初心。
1953年2月7日,毛澤東在政協會議上批評了“脫離群眾靠拍腦袋做決策”的現象,認為這是嚴重的官僚主義:
“現在我們的黨政機關中間,存在著一部分很不健康的現象,這就是嚴重的官僚主義……
他們脫離群眾,脫離下面的實際情況,關在房子里寫決議案,寫指示。決議案、指示像雪片一樣地飛出去,下面的情況究竟怎么樣,能不能執行,不去管。
就是坐在房子里頭,不下去檢查,只是注意所謂布置工作,卻沒有注意檢查工作。”
1957年1月27日,毛主席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講話:
“官做大了也可以利令智昏。當了第一書記,也是一種利,也容易使頭腦發昏。昏得厲害的時候,就得用一種什么辦法去臭罵他一頓。”
1958年5月20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講話說:
“我們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資格吃飯,做了官,特別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這是一種很惡劣的現象......
要破除官氣,要掃掉官氣,要在干部當中掃掉這種官氣......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擺架子、擺資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這是最低級的趣味,這不是高尚的共產主義精神。
以普通勞動者姿態出現,則是一種高級趣味,是高尚的共產主義精神。能夠做到這一點,防止大國沙文主義,就有可能了。”
1961年3月13日,在南三區(中南局、西南局、華東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毛主席說:
“大家做官了,不做調查研究了。我做了一些調查研究,但大多也是浮在上面看報告。現在,我要搞幾個點,幾個調查的基地,下去交一些朋友……
我看不要看那些表格,報表我是不看的,實在沒有味道……今天通知明天就要,這只能是假報告。我們要接受教訓。”
1967年10月3日,毛澤東在會見剛果(布)政府代表團時說:
“就是有一條,你不要擺官僚架子。我只求你一條,把官僚架子放下,跟老百姓、工人、農民、學生、戰士、下級一起,平等待人。
不要動不動就訓人,有道理為什么要訓人,可以解釋嘛。”
在多次公開講話中,毛主席都在重復一句話:
下去,下去,干部要到體力勞動的一線去!
......
1991年12月26日,當“蘇聯解體”的消息傳遍全世界時,人們再回看毛主席對蘇聯結局的預見性,再去回憶毛主席對黨風建設的重視,對領導干部的要求,對“不忘初心”的堅持,一切都恍然大悟!
在那一刻,無數中國人都淚流滿面,心中默默地唱起了一首歌:“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文:趙清;來源:栩然說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1991年蘇聯解體的秘密,隱藏在了毛澤東與赫魯曉夫的一段談話中......
2024-05-27張志敏:為何抗戰勝利是蔣介石、蘇聯解體是美國跌入谷底的開始?
2024-02-03朱旦華接受采訪時說1991年蘇聯解體,列寧親手締造的蘇聯共產黨就這樣垮掉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就這樣崩潰了。
2023-09-2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