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中國政治學會科學發展與政治和諧專業委員會在京舉辦李希凡同志追思會。
來自首都文化界的18名學者出席會議。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李準、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丁振海、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忽培元、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原主編涂武生、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列文論研究所原所長陳飛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董學文、文學評論雜志原副主編曾鎮南、北京市東城區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胡澄、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文學研究室原主任鄭恩波作重點發言。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艾斐提交書面發言。李希凡同志的女婿李景超、外孫女李慧可代表親屬出席會議。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李準。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丁振海。
與會同志認為,李希凡同志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文藝批評家、紅學家。忠誠于馬克思主義,是其人生的最大亮點。他自青年時代接受馬克思主義以后,歷經70多年的風風雨雨,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觀察世界,而從來沒有任何的猶豫、彷徨和動搖。這是一位學者在大徹大悟之后形成的理論自覺和自信,是一位人民文藝工作者最可寶貴的性格。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近代以來我國發展歷程賦予的規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
李希凡同志的批評、研究實踐,充分證明了總書記這一論斷的科學性。可以無愧地說,李希凡同志就是在文藝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面旗幟。他的學術成就的重要意義,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越來越廣闊的天地里凸顯。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忽培元。
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原主編涂武生。
與會同志強調,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有很多標準,但最主要的是要看在他涉足的領域中有多少新的創造,正如列寧所說:“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有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列寧《評經濟浪漫主義》)。李希凡同志在紅學研究中的最大貢獻,就是沖破胡適唯心主義對這個領域的禁錮,開創了歷史唯物主義批評的一代新風。
批判胡適的唯心主義,絕非簡單的學術之爭,而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革命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繼續,是人民立國的必然要求,是在意識形態領域確立馬克思主義領導權和主導地位的重要舉措。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稱贊他和藍翎批評俞平伯的文章是“三十年來對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第一次認真的開火”。
從此以后,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開始占主導地位,而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問題則在一代青年中蔚然成風。“做一個李希凡式的文藝批評家”,成了當年許多文藝青年的熱烈追求。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列文論研究所原所長陳飛龍。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董學文。
與會同志指出,李希凡同志絕非只會政治批判的“棍子”,而是一位真正懂藝術的批評家。
他既有共產黨人的堅定政治立場、徹底的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又有廣博深厚的文史修養,對于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歷史、中國藝術史,都有廣泛的涉獵和深入的研究。他所主編的十三卷《中華藝術通史》,是迄今為止資料最為翔實、脈絡最為清晰、把握最為精到的藝術史著作。
他的文藝評論,既有思想內容的深入分析,又有藝術上的獨到見解,而且把思想分析和藝術分析統一到水乳交融、渾然天成的地步。他的語言深文隱秀,余味曲包,厚實、委婉而流暢,極富藝術的感染力。讀他的文藝評論,既能得到思想上的啟迪,又能得到美的享受。
什么叫中華美學精神,什么叫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從李希凡那里我們都可以得到明確的回答。
文學評論雜志原副主編曾鎮南。
北京市東城區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胡澄。
與會同志談到,在李希凡同志身上,沒有絲毫的庸人作風和市儈習氣。
60多年潮起潮落,他有過不少“顯達”的機會,比如在“文革”期間可以追隨四人幫,在新時期可以反戈一擊,像李銳那樣來反對毛澤東,但是他從不隨波逐流,從不阿諛奉承,從不曲道媚時,從不詭行邀名,從不賣身投靠,而是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抱定初心、恪守本分心而“九死其猶未悔”!
李希凡同志用他的一生實踐了毛澤東對共產黨人提出的精神標準,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文學研究室原主任鄭恩波作重點發言。
李希凡同志的女婿李景超。
李希凡同志的外孫女李慧可。
與會同志表示,我們緬懷李希凡同志,追思李希凡同志的高尚品格和杰出貢獻,就是要像他那樣,不改實現共產主義的初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不動搖;
就是要像他那樣,敢于向錯誤思潮亮劍,繼續與文藝領域的種種錯誤傾向做毫不妥協的斗爭;
就是要像他那樣,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導向貫徹到底,遵循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
就是要像他那樣,活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做一個有品格、有文化的人民文藝工作者。
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
會議由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主持。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