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exels
浙江日增100萬感染者,青島日增50萬,東莞日增25萬……
疫情海嘯呼嘯而至,北京、湖北、河南、天津、四川、浙江等多地醫生都在鏖戰新冠病毒,重癥高峰正沖擊其中一些地區,臨床一線告急,醫療資源的擠兌隨之而來。
醫務人員大量感染加劇了醫療資源的緊張,多家醫院醫生稱,最多的時候,醫護減員超過一半。
泌尿外科、胸外科、心外科等科室的醫生都在支援急診和重癥;沒有床位,醫院調用其他科室的病床,一些外科手術暫停;北方一家呼吸科規模排名全國前列的醫院,急診接待量是平時的5-6倍,重癥床位擴容到平常的三倍。
但就算是這樣,“急診科門口天天排著120,好多病人都沒地兒下車,因為里邊沒有地方;病人都呼吸衰竭了,氣管插管插上了,都沒床可收,只能在急診等著。”
一位呼吸科醫生告訴《知識分子》,在很多地方,整個醫院被投入收治新冠病人。
不只是缺人手,還缺儀器和設備。北京多家三甲醫院呼吸機緊張,一位北京的急診醫生稱,源源不斷的病人被送來,躺著、坐著、站著,大廳、樓道全是人。被送來的大多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一些人血氧飽和度大多在百分之八十多,有人甚至僅有六七十,但急診留觀室、搶救室、ICU、輸液室全是人,呼吸機沒有了,氧氣袋很快用完了,患者家屬圍在醫生身邊喊,“你怎么不救命啊。”
“我甚至會建議他們去網上下單買制氧機,”這位年輕的醫生近乎崩潰,“但我又知道,這個時候要么可能沒有貨,要么貨發不出來。”
北京一家大三甲醫院的外科醫生告訴《知識分子》,急診和發熱門診的樓道都擠滿了人,連氧氣都得輪流用。
大規模感染讓醫護人員們猝不及防,同時,臨床上出現大量肺炎病例,甚至再現“白肺”——這意味著患者出現嚴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救治難度大。中部地區一家三甲醫院的呼吸內科醫生告訴《知識分子》,他所在的科室每天都有人病危需要搶救。
種種令醫護人員和公眾一再發出疑問,我們此前對奧密克戎引發的大流行是否有些輕視?
1
挪不出呼吸機,
我捏了一晚上球囊
“相比12月上旬,現在更明顯的是重癥增多。”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的醫生說,她如今在急診見到的病人,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符合重癥的標準。目前,她在的急診診室分白班和夜班,白班三個大夫,每天可能看150個病人,但仍有四五十個病人輪候不上。最多時,她工作了15個小時,不吃不喝,站起來就被患者家屬圍了回去。
這位醫生工作6年多,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況。急診一般會按照秋冬季病人增多,對氧氣、呼吸機需求增多進行儲備,此前也極少出現氧氣或者呼吸機不夠用的情況,但如今的儲備遠遠無法滿足涌來的急重癥患者。
“目前唯一有條件讓病人吸氧的是輸液室,也要排隊,當輪到病人輸液時,兩三個小時里,患者坐在這個位置,就能用到與座位相對應的氧源。輸完液之后,患者立刻給下一個人讓位置,因為后面還有二三十個人等著去吸氧。”
她所在的醫院不斷在急診加床,“但加的也只是有一張床位,躺在大廳里的人沒有吸氧,沒有心電監護,沒有呼吸機。”日前,醫院又新開了臨時重癥監護室,新增40多張床,新開了三個內科病房收治新冠感染者。但還是不夠,新開的重癥病房里,呼吸機也全部用完了。
“挪不出呼吸機,我捏了一晚上球囊,”浙江一位醫生講。
河南一家三甲醫院 ICU 醫生告訴我們,平時,ICU里最多有5臺ECMO同時工作,但如今,15臺ECMO每天同時滿負荷運轉,以供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盡管這樣,還有新的病人在等待上機。
人手短缺是考驗這家醫院的其中一個難題。這位醫生所在的科室有40位醫生,120多位護士,大部分醫護人員感染,一些人因為體溫過高休息,其他人帶病工作。
日前,他所在的科室收到信息,要求準備一支醫療團隊,包括4名醫生、53名護士,隨時準備支援北京。
城市如此,部分縣鄉也感覺到了壓力。河南東北部的一個縣城,人口77.6萬,縣城有三家醫院有ICU,其中一家醫院的ICU醫生說,自己從業17年,從事重癥9年,從來沒遇到過重癥資源不夠的時候:往常,10張病床都沒滿過,如今已經在滿負荷運轉。
農村的病人源源不斷送來,但他們收不了,也轉不上去,市里和省里的ICU全都收滿。
當下,病毒以極快的速度擴散,重癥比例不斷增加,醫生們不得不發出警示,“一些地方的局部醫療擠兌已經發生。”
由于重癥資源短缺,醫院不斷擴大呼吸科和ICU的規模,征調其他科室的病房、人手。一些醫院的部分外科手術被暫停擇期,往年,在冬季容易出現急性加重的病人,比如呼吸科常見的慢阻肺患者,此時可能面臨無處可去的局面。
有限的資源還將一些醫生置于選擇困境。不止一位年輕醫生提到,他們很多時候都處于“只有一臺呼吸機或一張床位,都是比較重的病人,應該給誰用”的難題。
“有時候,護士跟我說,那個地方空出一張床,你讓誰去,我看到一個比較重的病人,我說你快去吸氧,但后面我看到比他還重的病人時,會后悔為什么沒有留給他。”北京三甲醫院的急診醫生表達自己的無力,“最近一度很崩潰,我看見了那么多人,但能救多少?”
外界有聲音認為,自2020年開始,重癥醫學科和呼吸科被大力重視。但多地重癥醫學科的醫生表示,他們所在的綜合醫院的重癥科室床位并沒有擴容,“投入得并不明顯,可能主要投入在定點醫院”。
11月底,一份工作函在網上流傳,要求調查各地除部隊醫院以外全部二級以上醫院的開放床位數、ICU床位數、ICU醫護人員數、重癥搶救設備數等信息。要求在12月2日之前填寫完成。一些重癥醫學科的醫生向《知識分子》證實確有統計其事。
一家北方城市的專科醫院重癥科醫生提到,2020年,他所在的城市總體規劃了5000張病床,用于重癥病人救治。但直到今年11 月的疫情動員會上才要求各個醫院實打實把重癥床位準備出來,“有些醫院院領導還不清楚這事兒”。
近日,一份12月21日的文件流出,北京衛健委發布重癥醫療救治準備設備應急采購項目的招標需求,設備包括彩超、有創呼吸機、ECMO等。
11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稱,我國每10萬人口的重癥醫療床位不足4張。12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全國重癥醫學床位總數是13.81萬張,重癥醫學床位接近10張/10萬人的水平。床位不斷擴容,近日,焦雅輝稱,截止到12月25日,全國重癥醫學床位總數是18.1萬張,10萬人有12.8張床位。
2
引起肺炎的概率遠高于流感,
我們輕視奧密克戎了嗎?
臨床醫生察覺到,事情是從11月開始變化的。
以北京為例,“在此前,當發現新冠感染者時,會把他們送往定點醫院,”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一線醫生稱,“但從11月中旬到下旬開始,方艙已經滿員,定點醫院已經無法接收在普通醫院發現的新冠感染者了,從那時候開始,我們醫院的急診暫時關停,自己應對這部分感染者。”
12月8日,她所在的醫院重新開放急診,第一周,涌來的病人大都是輕癥,二三十歲或四五十歲的人,發燒咽痛,胸片都不需做,僅用開一些藥。
又過一周,急診出現的重癥明顯增多,大都是老年人,發燒三四天甚至一周以上,喘得極快,甚至家人已經無法喚醒,許多人的血氧飽和度百分之八十多,甚至有人低至六七十。
“即使肺部CT顯示病變的面積沒有那么大,但對于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年人來說,這些可能足以讓他出現呼吸衰竭。”
在臨床上,多地醫生發現越來越多的患者出現了肺炎癥狀。一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的一位副主任醫師在社交媒體上提到,一天上午在門診看了60個病人,幾乎都是新冠陽性,其中80%都有不同程度的肺炎。
這是此前極少被提及的,奧密克戎流行以來,大眾更多被告知,這是一種上呼吸道疾病,就在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宣布,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余昌平告訴《知識分子》,我們對奧密克戎還是認識不太足,還是有一些輕視它。
“以前有專家說,比流感都輕,但從放開之后感染的情況來看是有誤解的,新冠病毒感染引起肺炎的概率遠高于流感”。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監護室副主任醫師張黎在接受澎湃采訪時說,大概20%的患者存在普通型肺炎。
“我們實驗室的數據也是這樣,它更偏向上呼吸道,但不是完全不感染下呼吸道。”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病毒學專家劉善慮告訴《知識分子》。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曹彬在呼吸界直播時透露,“各個醫院呼吸科感染科醫生都很清楚,奧密克戎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也非常多,有的病情還非常嚴重……大量病人的重癥確實是由于病毒性肺炎造成,多發生在脆弱人群,比如65歲以上老人、肥胖、合并基礎疾病、腫瘤、免疫缺陷等,但最可怕的是,沒有明顯基礎病的病人,也可以引起奧密克戎病毒性肺炎。”
雖然目前比例并不高,但一些患者確實出現了“大白肺”。前央視主持人樊登的父親去世時,胸部CT顯示,肺部已經大面積變白。醫學影像上,健康的肺部是黑色的,當肺部被炎癥大量浸潤,影像上顯示出大片的白色時,則被稱為“白肺”,重癥的“白肺”患者,死亡率40%以上,部分患者會留下肺部纖維化的后遺癥。
3
巨大的落差何以發生?
在12月大流行之前,無論是醫生、科學家還是還是公眾,普遍認為奧密克戎的致病力已經大大降低,但當下在臨床一線發生的,打了我們措手不及。
甚至有網絡傳言稱,目前在中國流行的并非奧密克戎毒株。
這種巨大的預期落差何以發生?
病毒學家和醫生們普遍認為,跟當前的季節、人群的免疫水平較低和醫療擠兌的發生都不無關系。
“冬季天冷,尤其在北方,呼吸道預防病毒侵入的的能力被削弱”,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向《知識分子》解釋。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病毒學專家劉善慮則表示,冬天不僅有新冠病毒,還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今年流感提前到來,流感可能合并新冠。重癥的高發,有一部分季節的原因。”
臨床上新冠合并流感的病例并不少,但因為二者臨床表現相似,鑒別診斷困難。合并感染后發生的急性腎損傷、急性心力衰竭、繼發性細菌感染、多葉浸潤和進入ICU的幾率增加。
當下,由于重癥病人增多,坊間流傳當下毒株是德爾塔變異株甚至是原始毒株的猜測。
但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許文波在12月26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稱,根據實時動態監測,國內沒有發現德爾塔變異株正在流行,也沒有發現德爾塔變異株與奧密克戎變異株重組。自12月初至今,國內監測到的9個流行新冠病毒亞分支,都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且奧密克戎“總體變成致病性明顯增加的可能性比較小。出現傳染性和致死率更高的毒株,可能性就更小。”
然而,一位不具名的病毒學家表示,評估新冠病毒的毒力,不僅僅看病毒本身的致病性,還要看人群免疫能力。“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的人群免疫力屬于較低的水平。在歐美和新加坡等地區,人群通過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獲得了較高的免疫屏障;而非洲地區則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自然感染。所以即便是同一個突變株,在這些地區造成的‘殺傷力’,也要低于剛剛面臨第一波感染潮的中國。”
疫苗被普遍認為能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專家們指出,在中國,當前,許多人距離接種最后一針疫苗已經過去了很久,這意味著保護力的衰減。
2022年10月,香港大學醫學院在《柳葉刀》刊發了一篇復必泰疫苗與科興疫苗有效性對比研究,文章納入了香港第五輪疫情約100萬名新冠感染者。研究中“重癥”和“死亡”病例,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中位時間超過4個月,復必泰中位數為167天,科興的中位數為125天。
研究稱,三針科興疫苗在三個月內能夠有效預防重癥和死亡,三個月后保護力出現大幅下降,預防感染能力較弱,而兩針科興已遠不足以對抗奧密克戎變種。
“根據我們9月份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研究,第三針mRNA的有效率每30天降低17%~20%。就此算來,一年至少需要接種一次疫苗,”劉善慮說。
當前,奧密克戎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感染人群呈指數增長。臨床醫生們觀察到,臨床上一些重癥的出現,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從輕癥發展而來的。因此,加強基層救治能力,及時接診輕癥病人被認為刻不容緩。
臨床醫生們很難說清“重癥比例是否有所增加”的問題,對于當前暴露出來的重癥高峰,一個共識是“感染人群基數太大,導致在每一家醫院,重癥看起來很多。”
但在當下,中國感染者有多少,重癥有多少,重癥比例有多少,重癥患者中是否合并別的病毒感染,接種了幾針疫苗,這些數據暫時還不明晰。
作者: 蘇惟楚 宋安娜 ;來源:知識分子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