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陷入“呼吁中國接受難民”的輿論風波數天之后,姚晨微博發文稱,她從未在任何場合表達過這種觀點,作為聯合國難民署中國親善大使,她的職責是通過實地探訪,分享難民故事,呼吁人們關注難民群體。
全文如下:
這段文字里,姚晨開始稱自己的祖國是“和平安定的國家”而不再是“惡之花綻放的土地”了,這是一個變化,也是一個進步。希望這也是她在耳聞目睹了許多難民慘狀之后發自內心的想法,更希望她能夠從此珍惜祖國的“和平安定”。
祖國的“和平安定”對平民百姓來說,比對姚晨這樣身家億萬的明星更重要。因為姚晨可以做“國際自由人”或“世界公民”,到安全的地方繼續自己的好日子,但平民百姓卻只能在“祖國”和“難民”之間進行選擇。
不過,在姚晨的聲明里,我們看到她雖然已為聯合國難民署工作多年,但關于難民的看法,仍然是非常膚淺的,或者是非常西方的——即只陳述難民的苦難,陳述他們遇到的“無法想象的絕望和恐懼”,但對難民產生的原因卻絕口不提,充其量籠統的譴責一下“戰爭”。這個“戰爭”無名無姓,不知道是誰發動的,也不知道應該向誰去追究責任。
這種對難民的“關愛”,無助于根本解決難民問題,反而使制造難民的西方戰爭政策合理化、溫情化了。
姚晨作為聯合國難民署中國親善大使,在難民問題上卻沒有表述出中國立場,這是不正常的。當然,這也很難責怪姚晨。姚晨以西方立場為立場的背后,正是中國立場的缺位。中國在難民問題上也缺乏顯著區別于西方的明確立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多年之后,難民再次成為一個舉世關注的問題,原因有兩個:一是“顏色革命”導致難民輸出國原有的社會秩序瓦解;再一個就是西方對非西方國家的武裝侵略。
這兩個原因其實可以也歸結為一個:西方作為一個強大的外部力量用輸出“顏色革命”或戰爭的手段摧毀了難民輸出國的有效治理結構,使之陷入無政府狀態,大量國民因此成為難民。
在伊拉克、阿富汗,美國用莫須有的罪名直接摧毀了這兩個國家;在敘利亞、利比亞,西方以顏色革命遭到鎮壓為借口,通過轟炸或武器援助的方式間接摧毀了這兩個國家,結果就是——它們都向外部世界輸出了大量難民。
西方摧毀這些國家時,使用了“獨裁VS民主”的敘述框架,迷惑了許多人。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一開始說伊拉克有“大殺器”,后來又說要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歐洲干預敘利亞、利比亞,主要理由則是“推翻獨裁政權”。
其實,在“獨裁VS民主”的框架之外,如果用“有效治理VS無效治理”的敘述框架,可以更清晰的分析難民產生的原因。
什么是有效治理?一個政府能夠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維護社會和生產、生活秩序,庶幾就可以稱為有效治理。當然,如果這個政府能夠帶領國家走向繁榮,并逐步擴大人民的民主權利,就更值得稱贊了。
在一個國家里,能夠進行有效治理政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往往需要國內各派政治力量的長期博弈、整合,通常還需要經過內戰;但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從外部摧毀這個治理結構,卻并不需要太長時間,伊拉克、利比亞都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被美、歐摧毀了。
戰前的利比亞,卡扎菲的治理是基本有效的,他利用石油美元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人類發展指數幾乎達到了西方水平。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后,“民主的”有效治理結構并沒有建立起來,以部落為基本效忠對象的利比亞人無法把利比亞有效整合成一個統一的現代民主國家。利比亞已經碎片化了,曾作為反對派大本營的班加西則成了ISIS的大本營。
在利比亞,有效政府被推翻后留下的真空導致社會秩序喪失,當地民眾形容利比亞成了“狂野西部”,幾乎人人有搶,街頭槍戰取代了法庭。戰亂給利比亞的經濟造成沉重打擊,戰前利比亞的人均GDP為9494美元,戰爭爆發當年萎縮至3562美元,至今也才4000美元。動蕩與貧困之下的當地民眾壓力巨大,據丹麥一家人權組織最新調查發現,自2011年卡扎菲政權倒臺以來,將近三分之一的利比亞人患有焦慮、抑郁等精神疾病。
“有效治理VS無效治理”的框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國革命為什么必須是內生的:只有內生的、成熟的革命,才意味著用一個新的有效治理來取代已經瓦解的、舊的無效治理,才意味著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解放大軍進入上海秋毫無犯。
比如,在毛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勝利之前,蔣介石政府對中國的治理已經完全失敗,對外不能御侮,靠出賣主權來維持,對內連“安全”這一最基本的公共產品也提供不了,更不要說就業、福利和社會保障了,至于發展經濟和工業化,更是連影子也沒有。
新中國取代舊中國之前,早已在根據地建立了一個“有效治理”結構(即知名學者劉海波所稱的“延安體系”)。如果從井岡山開始算起,毛主席已經有了22年治理根據地的經驗。所以,解放軍解放了哪里,嶄新的、遠遠優越于國民黨統治的新秩序就出現在那里——舊中國的千年痼疾:賣淫嫖娼、吸毒販毒、土匪橫行、黑社會欺壓良善百姓、高利貸盤剝等等丑惡現象,均一掃而空。
即便準備的極為充分,毛主席、共產黨對新舊政權交接之間可能出現的混亂仍然保持了極為謹慎的態度。孔慶東教授就在自己的微博上披露過這樣一則有趣的歷史軼聞——
因此,類似毛主席領導的用優良新秩序取代失效舊秩序的中國革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而西方主導的“顏色革命”,基本不過是“破壞”的代名詞罷了。
事實上,被西方摧毀的中東國家,往往是一些極力模仿西方的現代民族主義、世俗主義國家,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都是如此,他們的現代化建設也曾取得過不俗的成就。比如伊拉克就一度有能力開發核武器,對西方在中東的橋頭堡以色列構成威脅,薩達姆甚至有重新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雄心壯志(這決定了西方必致其于死地的命運),卡扎菲則夢想整合非洲為“非盟”。
西方專門挑選這樣國家用各種理由予以摧毀,但對那些與以色列隱秘結盟的海灣君主國(從政體上它們至少比伊拉克等國落后一代,還處于中世紀)卻呵護有加,暴露了西方的真實企圖:打倒快要追上自己的中東國家,確保西方對中東的地區的“現代化優勢”,使之永遠只能做西方的外圍和附庸,靠向西方輸出廉價能源而生存。
至于難民問題,只是西方這一政策的副產品。
西方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目的:伊拉克、利比亞都被從現代打回到了前現代,在這些國家占統治地位的不再是民族主義、世俗主義,而是宗教蒙昧主義。若不是俄羅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敘利亞也回到了前現代。
西方炒作難民問題,并將難民妖魔化,有洗清他們罪孽的企圖。中國輿論本應對這個問題洞若觀火,但遺憾的是主流輿論也跟著炒,反而讓西方有了指責中國“不接受難民”的機會。
根本解決難民問題,需要西方停止武裝干涉別國內政,需要西方停止用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西方是難民問題的主要制造者,因此需要承擔最主要的國際責任——這才是聯合國難民署中國親善大使所應該反復表述的立場,只是姚晨能聽得進去嗎?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