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興事件后續:禁止購買中國通信設備
中興被美國封殺事件在持續發酵,有消息稱,美國此次對中興進行的7年制裁將直接影響中國5G發展進程。有媒體評論認為,美國方面封殺中興通訊,目標直指通信高科技領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4月18日美國監管機構又采取一項措施,禁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通訊設備。
這項舉措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獲得全票通過。FCC高級官員證實,該提案中明確涉及中興和華為兩家公司。
美國此舉無疑是將“制裁”的大火從中興燒到了所有中國通訊企業身上。
/1/
5G進程將受影響
3月初,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總部位于新加坡的芯片生產商博通公司收購其美國競爭對手高通。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警告說,這項交易將影響高通公司開發5G的能力,并讓中國率先推進5G技術。
目前,中國的5G試驗也已經進入到第三階段,“標準、研發與試驗”三項工作同步開展,并將在2018年推動5G進入到預商用階段。而在四家全球性的4G/5G設備供應商中,中國企業占據兩席,其中就包括中興通訊。中興通訊掌握了5G端到端的產品技術,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率先推出預商用5G解決方案。
但2017年3月,美國商務部決定重罰中興通訊,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相關出口禁令”;處罰的內容是:美國零部件制造商和軟件公司將不得與中興開展業務往來,隨后,中興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意支付總計8.92億美元罰款,以及3億美元的暫緩罰款。
這次美國再次制裁中興通訊,是因為中興之前曾向美國商務部提供了虛假陳述。目前,中興通訊官方并未回應這一說法。中金報告稱,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加出口權限禁止令,若不能在1-2月內達成和解,會影響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同時對當前全球和中國的運營商網絡建設帶來一定影響,并有可能影響未來5G網絡的推進。
/2/
通信市場的阻擊戰
如果說懲罰中興可算事出有因,那么4月18日,美國監管機構發出的這則“禁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通訊設備。” 禁令則更加明確了他們此次打擊的目標就是中國的通信高科技產業。
《華爾街日報》指出,如果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上述措施最終實施(目前,尚未處于征求意見階段),美國的小運營商將更加難以支付未來采購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通訊設備的交易,中國企業將失去一個重要的市場。
最直接的是,美國政府此次對華為的打擊,將給瑞典的愛立信有限公司和芬蘭的諾基亞公司帶來利好,同時也保護了硅谷的思科系統等美國公司,他們都為有線電視和互聯網提供商生產路由器等電子產品。
目前,全球市場中,中國通訊設備制造商正在不斷攻城略地,蠶食愛立信、諾基亞等老牌公司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報告顯示,華為在去年擊敗了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制造商,移動基礎設施業務去年的市場份額為28%,較2016年的25%增長了三個百分點。愛立信在全球移動基礎設施設備市場的份額從2016年的28%下滑至2017年的27%。雖然諾基亞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但在全球移動基礎設施市場的份額仍只有23%。
在美國政府看來,中國是極具威脅的競爭對手,中國政府積極投入科技產業技術研究研發,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迅猛崛起,都可能給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主導性優勢帶來挑戰。
/3/
中國對進口芯片依賴程度高于石油
在此次事件中,芯片是關鍵——有媒體指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中國每年進口2300億美元芯片,而且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其中54%芯片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而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
在全球芯片芯片中,仍以美日歐企業為主,高端市場幾乎被這三大主力地區壟斷。
2018年3月23日,IC Insights公布全球2017年Fabless(無廠半導體公司)情況——美國企業占全球份額約53%,加上即將遷回美國的新博通,美國占比約69%。中國大陸2017年占全球比約11%,排名第三。
國產替代芯片大部分集中在電源,邏輯,存儲,MCU,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中低端產品。在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核心領域,還完全依賴美國供應商。
中國芯片自給率之低,甚至遠低于石油:
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在業內,集成電路被譽是電子工業的糧食,除了對國家和行業安全有著巨大的意義,在商業價值上同樣是予取予求。美國Linear,ADI等企業的綜合毛利率接近70%,而我們A股的芯片公司,平均毛利僅約30%。
2017年開始,存儲芯片漲價超過100%,MLCC漲價超過10倍,中國制造業成本整體上漲5%-15%,但無力反抗。
部分內容和圖片來自鈦媒體“精選”,《每日經濟新聞》,《騰訊深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長期忽視基礎研究,忽視技術創新的惡果,終于在中興通訊事件上得到了痛苦的驗證
2018-04-1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