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高考改革才剛剛上路,2020年正式感受新高考,目前正在摸索,應該說老師們對此心里沒底,孩子們心里更沒底。由于我的孩子也參與其中,故多次與老師交流,多次上網看政策解讀,也曾在最先開始實驗的上海、浙江做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有些孩子肯定受益新高考,有些孩子則肯定倒霉。選拔方式改變了,風水肯定跟著變。
據說有這么一件事。某甲和某乙從小就是玩伴,同一天出生,一起入園,一起讀小學,一起讀初中,這學年他們還都在一個班,直到讀高中才分開。某甲從來就是優等生,中考成績過700,在重點中學的重點班就讀,高一期末考試發成績,全線飄紅,九門課,每門都是90多分,總分超過830,全市排名約3000名左右;某乙從來都中等以上,中考成績550,在普通中學的普通班就讀,與某甲同一次期末考試總成績680,全市排名一萬多,一門20來分,一門30來分,三門勉強及格,可他語數外全部爆棚、歷史第一,這個成績很穩定。
卻也就是這一次考試,考后選課,某甲顯得很沉重,某乙卻輕松極了。他們兩家住的不遠,家長相互熟稔,談起來,很不理解,就相約一起問老師,老師一看成績很震驚,就直言道:依這個成績,按傳統高考的考法,甲肯定進重點大學,乙最多進一本,甚至二本;可現在實行新高考,甲難以選課,壞就壞在總體平衡,沒長項;乙恰恰相反,他是四門課大致定江山,輕松超過450!如果再把勉強及格的三門選好了兩門攻上去,那么名牌大學,基本已收入囊中,但我對孩子提醒一點:最差的兩門,學業水平考試一定過,否則沒高考資格!
聽過老師一番話,家長對孩子囑咐再祝福、叮嚀再叮嚀,某甲發奮,成績有所提升,提升空間卻不大;某乙注重補缺,短線突擊,勉強通過學業水平考試,且語數外史依然穩定,依然都是前三,這時他對自己的人生做了大膽規劃!次日,倆媽媽帶孩子一起見老師,老師首先表揚孩子們,肯定他們努力了,都進步了;接下來非常直接下判斷:甲考不過乙,之間有不少差距。之后乙直接拿出美術國一、作文國二以及物理領域兩個發明專利的相關證書遞上去,表明自己已鎖定清華考美術,老師打開電腦一搜說:你能考上,重點轉入專業課!
現在已經出結果,乙考到清華讀設計,甲考入上海理工讀編程。
這件事充分說明高考制度的變革,能給孩子將來命運帶來巨大變化,因為選拔方式改變了,教育一定要跟著變。這種變化體現在:
第一, 先前要求無短項,現在要求有長項。
第二, 由于實行賦分制,選課的極端重要性,已高度呈現。拼的多不如選的好,選的好不如感興趣,除非某一科你是尖子的尖子。
第三, 所謂“兩依據、一參考”,只有在極端特殊的情況下才有用處;對99.9999%的孩子,基本還是“一依據”,就依據高考成績。
第四, 新高考取消了特長加分,必然把特招口子扒的更大。
第五, 新高考主要靠語數英拉開差距,但這三門,具有高度穩定性,沒入門,沒天賦,早期沒打好基礎,最后極難往前趕。
第六, 語數外三門中,由于教育部明確要求英語考多次、對數學大幅度降低難度、反而對語文增加深度廣度,實際上學好語文的重要性已高度體現。有人說“得語文者得高考”,并不是沒有道理。須知:最初的改革方案是語文總分180,后來改了,補救必然加大區分度,也就是考試難度,這很明顯。但是話又說回來,英語考不好就不能比較好的大學錄取,數學考不好就不能被相關專業錄取。
第七, 語文那么好趕嗎?既好趕,也不好趕,就因為學習語文有竅門,學語文竅門在哪里?作文。作文上去,能把閱讀理解帶上去。
其道理是:
命題題旨——寫作提綱——文稿,這是作文過程。
文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這是閱讀過程。
兩者互逆,兩個過程二而一,所以能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而作文和閱讀可是語文考試的大塊頭,把這兩塊拿上去,整體上成績才能上去。其余語文常識靠積累,至于單項選擇與多項選擇兩大題型,一靠踏實,二有竅門。能做好這些,考110應該沒問題。
第八, 考語文若決心考高分中的高分,當注意積累、增加閱歷。
以上從新高考本身分析學業改變,事關孩子的日常學習,除此還有新高考帶來的教育改變。這方面改變也不小,我本人的體會是:
第一,重點中學被打亂重新排序。以前是知名老校為首選,今后是大學附中走紅,理由:高二就要走班,六科副課能變幻出20種選課組合,這需要大量的師資與教室,普通中學顯然沒相應條件,但大學附中肯定有,要多少,有多少,促成一個顯著的變化。
第二,重點中學被打亂排序,重點班、優等生也肯定被換規則重新界定,對此,前文所說的某甲、某乙,就是典型。這一點早已往中考延伸,我聽說濟南對中考只靠語數外以及體育與健康,語數外各占150,體育與健康占分50,其他只作參考;我還聽說山西某市中考后雖以總分入學,卻唯獨僅以語文成績分班,這種做法很極端,卻有道理。以后選班主要選班主任,其次選語文老師,然后再比其他項。
第三,由于高考制度改革根本體現了人文素質提升和興趣特長的形成,它主要包括對見識廣度、情感深度、思想厚度的培養和職業能力的提升,所以就不能不對教育孩子的方式從小到大產生影響,這種影響首先要求孩子不被書齋困住,去接觸社會,去增加閱讀量,其次要求對孩子從小訓練,培育興趣和特長。這肯定又要花錢,催生許多特長班。總體上看,我認為這是最根本的改變,即:促成教育變革。
第四、新高考制度實行后,由于對學校的硬件和軟件都產生了較高要求,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注定將進一步拉大。
第五、地獄式的“衡水模式”將壽終正寢。
為什么這么搞呢?因為自大學擴招后我國現在的大學生真是太多了,擴招后,進大學門檻降低了,讀大學成本下降了,于是很多大學生對于上大學的珍惜程度下降了,所以大學教育的總體教學質量就下降了,加之在傳統高考模式下讀死書、死讀書,躲進書齋憑不與社會的孩子大有人在,把自己養成了豆芽菜,其結果:一部分孩子高分低能,水平不高,脾氣不小,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一部分孩子在大學啥都沒學到,懷揣著大學文憑卻無法就業,成為高不成、低不就卻覺得自己很牛叉、便只好依賴啃老的“多余知識分子”。這兩種孩子在當今絕不是少數,就匯集成對高考制度進行改革的巨大動力。
總起來說,對新高考我是歡迎的,正如有一利必有一弊,經過一段時期的摸索,方能養成弊端,代價是必須承受的,但要減少代價。
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梅子公眾號,歡迎一起探討。
在此還要說明:我讀過師大,卻不是老師。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