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一般人的想象相反,如果學術大師形成了威權領導,對學術創新的進步來說,不但沒有好處,甚至可能產生極大的害處。”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近日在清華大學的一場公開演講中反復強調,要發揮年輕人的作用,不要搞學術崇拜,不要搞學術圈的造神運動。
他舉例說,牛頓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幾乎無人比擬,但他死后一百多年,英國沒有出物理學和數學大師,這個局面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開始改變。“實際上,年輕學者,二十多歲就應該是無法無天的年紀;挑戰延續多年的傳統,往往就能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子,正如愛因斯坦當年挑戰牛頓力學一樣。”
強調“讓年輕人敢于挑戰權威”,并非空穴來風之說,而是一番肺腑之語。科技的歷史,即使不是全由年輕人書寫,但他們的創造,還是有機會占據重要位置。說到底,科技事業的發展,基礎在年輕人,后勁也在年輕人,希望更在年輕人,我們須臾不可忽視。否則,離開了年輕人,我們的科技事業就會后繼無人;缺失了年輕人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和銳氣,我們的科技發展就會失去動力和活力。
我們當然不能否定學術大師、科技權威們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不過凡事物極必反,在科學上過度迷信權威,不敢挑戰權威,進步與發展也就無從談起。科學本身的規律也決定了,很多方面創造力最強、最可能出成果的,就是那么黃金的幾年。而如丘成桐教授所言,“和一般人的想象相反,如果學術大師形成了威權領導,對學術創新的進步來說,不但沒有好處,甚至可能產生極大的害處。”
寬容、呵護和激勵年輕人挑戰權威,并不是為了讓權威低頭,更不是為了讓權威難堪,而是為了給科技創造和科技學術研究引進必要的“源頭活水”,是為了讓各種真知灼見在民主和諧的氛圍里實現正常的交流交鋒,進而碰撞出科學的洞見、智慧的火花。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中就提到:要崇尚學術民主。鼓勵不同學術觀點交流碰撞,反對門戶偏見和“學閥”作風,不得利用行政職務或學術地位壓制不同學術觀點;要鼓勵年輕人大膽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積極與學術權威交流對話。
“科學上的真理,并不由某個科學家或者領導說了算”,這應當是一個常識。而當這一條落到實處的時候,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才能擁有更適宜創造的寬松環境,才能迸發出更多創新的火花。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什么東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獨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其實,一代代學術權威的形成,本身就是通過挑戰過去的學術權威而實現的。站在“老一輩”的角度,對年輕人,自應放平心態、放下架子,主動亮出自己的“巨人肩膀”。
當然,寬容、呵護和激勵挑戰權威,絕不意味著年輕人可以因此而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更不可以不尊重前輩、不敬畏前輩留下的科技成果。對一個有志于從事科技事業的年輕人來說,則必須向前輩看齊,自覺做到不忘初心,久久為功,不為名、不為利而將濃濃的家國情懷傾注到推動科技事業發展中,不浮滑、不虛妄而將滿滿的報國之志鐫刻在共和國的科技基座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