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1日,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上表示,中國企業當前面臨的最嚴重問題是轉型升級,過去中國企業家心目中的英雄是地產商,現在已經變成任正非。
7月1日,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上表示,中國企業當前面臨的最嚴重問題是轉型升級,過去中國企業家心目中的英雄是地產商,現在已經變成任正非。
“這次中美貿易摩擦給了中國企業家歷史上從沒有過的最好的教育和警醒,過去中國企業家心目中的英雄是地產商,現在變成任正非了,中國的企業家變得更重視技術、有長遠規劃。”寧高寧說。
寧高寧表示,2019年,經濟方面的不確定性將減小而變為確定性,“貿易困難肯定會存在,企業目前都是以之為前提布局的。”
過去30年預測中國經濟不好的人都錯了
“我對中國經濟一直比較樂觀。過去三十年,嘗試預測經濟表現不好的人都錯了。中國經濟政策的大趨勢,還是非常強的。”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國經濟前景”分論壇上,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作了以上表述。
對于自己的觀點,寧高寧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第一,中國的經濟數據非常好。“談論GDP增速6.4%、6.5%這個意義不是很大,GDP數據應該服務于就業的。只要中國就業是比較充分的話,GDP是多少都可以的。”寧高寧表示。
第二,從個人消費表現看,雖然現在這一表現比較低,但是已經在整個GDP增長中成為最大的貢獻者。反過來講,從政府角度來說,雖然要扶貧、要治理環境、要防范金融風險,政府現在基本上沒有任何刺激經濟的措施,沒有強刺激反而是三去一降一補、三大攻堅戰。
此外,從中國企業表現看,他認為,未來十年中國企業的素質大幅度提升。“因為現在中國企業注重長遠規劃,注重研發,注重企業內部治理,包括注重在國際市場上重新的布局,投資更謹慎了,對發展的方式更理性了,這是中國企業非常好的一個階段。”寧高寧說,中國企業真正進入到一個理性發展的階段。“所以我是很有信心的,不管今年GDP增長是多少,但企業一定會好的。”
中國可能已經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寧高寧表示,中國可能已經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同時他補充“可能我太樂觀了”。寧高寧認為,目前中國很多企業的發展已經同技術聯系在一起了,相較以往同勞動力、資源等因素的聯系是一種提升。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不可阻擋。
寧高寧認為,中國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是中國發展必然帶來的改變。要盡快實現全面開放,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中國推動深入改革和深入開放是非常好的。中國真正融入國際才能引領國際,相信今天中國已經準備好了。
寧高寧稱學者對經濟容易過度解讀
朱民回應:學者是客觀的
7月1日,大連夏季達沃斯會場,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與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進行了一場輕松的互動。談及對宏觀經濟的展望,寧高寧表示學者往往容易過度解讀,企業家不能聽太多。朱民則解釋稱,他支持這種樂觀情緒,但是學者是客觀的。
經手過中糧、華潤等4個千億級央企的寧高寧表示,2019年宏觀經濟方面的不確定性將降低,反而是確定性增強,“貿易困難肯定會存在,企業目前都是以之為前提布局的。中國企業目前真正面臨的問題是轉型升級。
曾任中國央行副行長的朱民則表示,“寧總是一位我特別尊重的老總,身經百戰、視野開闊,他說的我基本都是同意的。但是今天還真是不太敢茍同。我認為2019年風險是上升的。”
寧高寧馬上解釋稱,“我說的是不確定性下降,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不是說的風險。我是說2019年風險不是小是大,是確定的。”
朱民表示,他認為風險上升的原因有三點:英國硬脫歐、中美貿易摩擦以及金融和經濟的周期性下滑。
寧高寧隨后表示,他對中國經濟比較樂觀,因為在過去30年內所有嘗試預測中國經濟將走向反面的人都錯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大趨勢依舊強勁。“學者往往把經濟說壞,過度解讀,企業本身不能聽過度解讀,企業要干活的。”他說。”今天臺上嘉賓除了我全是學者,我要再不樂觀一點,今天全悲觀了。“
朱民隨即回應稱,“我支持寧總的樂觀情緒,但是我想學者是客觀的。”
朱民表示,高質量增長對企業至關重要,中國今天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體量、有世界上最齊全的制造業產業鏈,這是中國最主要的核心競爭力。現在面臨的核心挑戰是把制造業的質量提高往產業鏈上游走。
朱民表示,“現在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人工智能橫空出世,一下子在根本上改變了制造業升級的路徑,把制造業推向了全面的自動化、智能化過程,這對中國是巨大利好空間,是機會也是挑戰。舉例來說,每萬名工人中的機器人含量,韓國最高是520個,中國是22個,中國自動化還有很大趕超空間。”
寧高寧則表示,加入WTO以來,中國有20多年左右比較友善的國際環境,目前情況有所轉變,是中國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中國應改變自己的心態。“我們都希望中國有更友善的國際環境和更長的戰略機遇期,但如果今天國際環境改變了,沒有了,也沒問題,稍微早了一點,但是也沒問題。”
寧高寧稱,中國應該快速調整自己,真正地全面開放,“是否能做到零關稅,服務貿易、投資、貨幣兌換、人員進出都要更加開放,真正地融入國際才能引領國際,中國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我相信今天的中國已經準備好了。”
本文來源:騰訊財經綜合自澎湃新聞、新京報、證券時報等
延伸閱讀
寧高寧震撼評價任正非
在2018年中化集團經理人年會上,央企掌門人中的“異類”,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發表了內部演講。寧高寧之所以被稱為“異類”央企掌門,是因為其是中國央企掌門中最前瞻,最市場化,最懂管理,也最沒有官僚作風的領導人。在演講中,寧高寧令人震撼地評價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說:“在中國真正用研發引領持續發展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以下為寧高寧精彩演講內容摘要:
一、企業家科技引領任正非是唯一
經濟大環境是由四種循環交織在一起的,我們要從四個循環認識大環境。如果我們只知道其中一種循環,就不是一個全面的認識。四個循環分別是世界經濟的循環、國家經濟的循環、產業經濟的循環以及企業自身產品的循環。這四個循環交織在一起,每個人都在這個循環過程中。比如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寫了一篇很有名的分析文章《制造烏托邦》。
當前世界形勢正處在一個大變化之中,貿易方式、產業投資方式等等都發生了改變。從全球經濟來看,經濟增長正處在一個逐步放緩的過程。在此背景下,技術將在未來的進步和創新中起到更大的作用。過去講一句話:經濟好,公司好;經濟不好,公司不好。現在真不一樣了,經濟差的時候,有的公司股票也能升好幾倍。公司本身的個性化、創新性脫離了經濟的循環,中國、美國都有很多這樣例子。比如騰訊股價已經升了幾十倍、上百倍。現在創新型的公司在新經濟價值創造的中比重越來越大、越來越多,進入了一個新的財富分配階段。
過去三、四十年,中國的財富差距主要來自于資產行為的區別,比如買不買房子、買不買地。但未來,資產行為的作用不能說沒有,但是一定會慢慢降低,產業行為、創新行為、價值創造行為的作用會越來越高,這種現象在美國、日本已經發生好多年,現在中國也開始了,這是因為世界經濟已經走到這個階段。未來企業自身真正的創造力會變成一個更重要的競爭因素,而且很快會有區別。
在中國,真正用研發引領持續發展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30多年未有間斷。我20年前去過他們公司,當時的情況很困難。但是今天我們再看華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走到今天,可以說中國真正進入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期,真正在調控金融風險,真正進入了用環境因素來倒逼經濟發展的時期。今天的GDP速度也好、經濟環境也好,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產業經濟和企業產品具體到產業來說,化工產業本身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在煉油行業里,沿海四五個大型煉廠都在建,不光對我們,對其他能源巨頭的影響也很大。巴斯夫最近在廣東投資100億美元搞產業園區,在中國進行升級版的大投資。可以看到,競爭環境開始變化,在這種變化中,我們能不能走得出來?這個狀況我們能不能應對?我們是變好了還是被別人超過去了?這對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任何公司的戰略、預算,任何經濟學家的預計,如果不能用這四個循環放在一起來指導,只是憑空說怎么定位、怎么做產業,都是在講笑話罷了。
我過去為什么不提中化要成為游戲規則的改變者?因為時機和能力不夠,提了也是白提。但面對新的機遇,我們掌握的資源,從規模、覆蓋的市場、技術可能性,到對市場發展趨勢的理解,是可以做到的。我們要換一種做法,轉變目前的經營方式。能源方面,煉化一體化的、新材料的、互聯網的、新型技術的進步,我們必須去探索。比如新材料,必須把產品定義得足夠清楚,在什么地方我們是第一?中國企業不往下游延伸,因為可以守著加油站賣油,但現在國外的化工產品都賣進來了。
農業方面,現在化肥、農藥、種子包括MAP結合起來以后,全國除了中化沒有具備這個資源的,我們做不好對不起國家。如果中國農業現在沒有一個革命性的提升,不把效率趕上美國,質量趕上日本,品牌趕上歐洲,拿出真正好的農產品給國人,那是不行的。農產品養家糊口也能過,但是境界不夠,產業技術的先進性應該是我們追求的一個方向。當然,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很多資源沒有用好,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我們有很多競爭對手,我們還不是很強。但是,今天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到這個偉大的、激動人心的產業創造過程,改變這個格局。
二、企業文化像空氣一樣影響著每個人
昨天我們公布了中化企業文化系統,大家回去好好學習。這個系統討論了多次,應該說是很好的。但是99%企業的企業文化沒用,別人記不住,更沒有發揮作用去影響員工。企業文化像空氣一樣影響著每個人,但誰也改變不了它,改變必須是整體的;企業文化又是非常細膩的,它會形成行為準則、行為規范,而且是不需要要求、提醒,更不用紀律強迫的規范;企業文化基于公司本身的訴求,是公司長期以來各種行為、教育和價值觀累積的結果,它對我們太重要了。
企業文化不是一個起點,而是一個結果。我們講求真、求實、求變、求進,講科學至上,還有很多很好的提法,其他企業也一樣在墻上貼了類似的標語口號,但做到了多少?做的跟墻上掛的還差多少?有多少企業形成了文化?企業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建造、共同守護。有人講,企業文化就是一把手文化,對不對?應該說,一把手或二把手或者其他負有領導責任的人,一定是有比較大的能量釋放出來。但也不一定,如果釋放得不對,就會走向負面。比如工卡文化,如果一個企業工作時間都要限制得很死,還想去創新創造,可能真的不行。
文化需要內心認同,不是紀律服從。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要看領導行為的公開公正透明、對同一目標的追求、執行的科學和效率等大家是否認同。反過來講,員工對領導的要求和督促,也對領導帶來一種反向的文化影響。我更在意這個文化系統和我們是不是一致、公司會不會變成這樣。每一個員工都應該豁達、樂觀、正向,對自己和組織關系有比較恰當的認識,定位符合實際,同時這個定位是正能量的,這樣就會形成比較優秀的企業文化。
我到瑞士出差,老外并沒有來接我,送我也是為了和我交流工作。老外不像中國這么注重身份,直接溝通、效率很高。不迎送,并不代表沒有感情,也不代表這個人不尊重你,這就是一種文化,這個文化最終是有目標的,目標是要把企業做好,直接、高效有利于把企業做好。中化企業文化的發布,對我們來說,是我們有意識地去提倡什么、去塑造什么,公司有意識地往哪兒去凝聚大家的力量。
企業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態度,要看我們自身。很多年前我曾經和萬科討論過他們的企業文化。當時我舉了一個例子什么叫企業文化:有客戶到萬科城市花園小區來看房,地上有一張廢紙,有位員工經過時踢到邊上,把客戶帶過去;另外一位員工帶客戶經過時撿起來放在兜里,第二位員工被提拔了。這就是形式帶來的自然的東西。我還記得一個面試場景的故事:兩個面試官面試,在面試者進來的路上放了一個小垃圾桶,好幾位面試者進來,繞過垃圾桶坐下,不及格。最后一位進來,把垃圾桶挪到旁邊再坐下,被錄取了。
我們往往會通過面試來觀察應聘者是否與公司企業文化匹配。這種觀察有時候是看很小的細節,有時候甚至是靠直覺,很難描述,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行為要順著這個東西來塑造。把企業塑造得非常友善、向上、積極、樂觀,能夠去創造創新,對客戶熱情周到,改變企業的內部環境。
三、業績的根本也是文化優秀的表現
公司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排名中進入到前100,同時,上半年公司利潤總額超過了100億元,這對我們來講都是好消息。公司經營運行情況很好,沒有人在工作上討價還價,大家非常投入和敬業,這是中化業績的根本,也是文化優秀的表現。在此,感謝大家的努力、敬業和投入!
業績對我們很重要,如果業績不好,一切都是零。企業虧損,就沒有第二步了。我們面臨這么一個被評價的環境,這個環境過去強有力地推動了我們業績的改善和成長。今天再次強調,我們所有的工作,包括服務性的、管理性的,不管是戰略、財務還是黨建、紀檢的所有工作,都要最終服務于企業中心工作,服務于整體業績提升。說我們其他什么都搞得很好就是業績不行,說優秀的黨委書記業績很差,說公司風險管理非常好就是不掙錢,這行嗎?!
為了業績,要集聚所有的力量。大家都要知道目標是什么,有些不在業務一線沖鋒的人,對業績關注性不夠,會自顧自地工作。如果沒有公司的發展、沒有業績,你的工作不叫工作叫搗蛋。企業要創造價值,如果沒有業績,那就是社會資源的浪費。人類與社會活動最終是要講效率、講產出的,所謂效率和產出最終要用盈利來說話。業績文化、業績驅動在中化必須是非常堅固的文化。
我們的經理如果真正把壞企業做好了、把小企業做大了、把困難企業脫困了,創造性就出來了。當然,下一步我們的創造創新更難了,要平衡好業績和投入、技術和產品、市場接受度和自身前瞻性。第一,不能沒有業績;第二,業績要有科學評價。華為公司一年賺400多億元的利潤,有過幾次很困難的階段,今天又走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也希望成為一個宏大的、創新的、既有盈利又有創造性的公司。
四、除了獎勵損益數字還要獎勵戰略方向
人有兩類,有的人很看重物質,有的人很看重精神,但是大部分人是在中間,偏物質一點。對組織來說,要把組織的目標和個人的表現,把精神和物質的聯系起來。今天為什么說獎勵?因為獎勵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這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就是要不斷釋放這樣的信號:誰是公司推崇的?誰是公司的英雄?做到什么,公司給你什么。公司對所有的貢獻,要更科學、更個性化地評價,更能適合公司的戰略目標。
不單單是損益表里數字的獎勵,戰略方向的獎勵也要有。數字的獎勵是一個基礎,沒有這個很難評價。但從公司評價方式來說,繼續改革體制、改革獎勵方法、改革評價方式,使之更適合公司的實際,也更能激勵每一個員工潛力的發揮。我相信公司的文化、公司的目標、公司對每個人公平公正平臺和機會的提供,會逐步減低員工對具體金錢數字的關注度,因為他在組織里逐步被升華了。但是,我們必須把升華以后的精神因素、文化因素和物質因素綜合在一起。
我喜歡給別人發獎,為什么?因為每個人得獎了、每個人成功了,公司就成功了。每年年會的獎勵很重要,形式很重要,但說清楚原因更重要,為什么?因為這實際是再一次把公司的文化、公司的訴求清楚地表達。每個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連在一起的,長期的、短期的連在一起,創造性的、業績性的、未來股權性的收益都連在一起。
下一步公司能不能成為一個世界領先的化工企業?哪有那么簡單,巴斯夫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再看華為,短短三四十年,通過不斷積累和發展,現在遠遠超過思科。在這個過程中,所有華為員工都得益了。對我們公司來講,未來的評價、激勵等系統改革,隨著業務的整合和公司的發展,要沿著這個方向深入地繼續加大力度。
五、圍繞科學至上推動和落實改革創新
這次經理人年會去華為交流,啟發很大。我們在整個創新過程中還是有相當差距的,我們學習以后應該反思一下我們自身,在創新的路上、在創新的做法上有多大差距。下一步該怎么走?真正做一個創新型的組織,真正去轉型,真正再出發,不是那么簡單。
下一步圍繞科學至上的落實和推動,我們還得有一些突破性的進展。以后我們不需要再談創新的重要意義,而是應該說創新需要什么條件,有什么政策,怎么達到,需要什么投入,冒什么風險,問題在哪兒。同時,我們把評價分開、投入分開,重新創造,這是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否則我們做不出一個創新型企業。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怎么能夠變成一個真正創新型的組織,這需要眼界、氣魄和擔當。真正能跟上世界化工行業最領先公司的步伐,這個要靠大家。今天我們必須瞄著這個目標走,最起碼在中國市場上要瞄著這個目標,必須在三年、五年出現苗頭,十年之內真正變成一個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
做任何事天時最重要,今天是我們最好的天時。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一個行業做一個行業的事。今天國家發展的大勢、行業發展的大勢、企業發展的趨勢,把這個責任放在我們肩上,我們要真正創造一個全球領先、綜合型的、創新能力強的化工企業。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講,都是非常大的一個機會和榮耀,是人生的一個平臺,可以說千載難逢。
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開這次會,豐富自己,樹立目標,了解戰略,瞄準方向。將來發展越大,對每個人能力的考驗越大。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去迎接新的大的發展機會,創造一個真正偉大的企業!
本文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本文作者:寧高寧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