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獨居青年:你一個人住的房間里,裝著孤獨還是自由?
點擊:  作者:袁秀月、王新月    來源:“中國新聞網”微信公號  發布時間:2019-08-27 17:14:32

 

      遠離家鄉,在大城市打拼,這樣的年輕人正成為流動人口的主要群體。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4億人,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動人口占比為65.1%。而這種人口遷移多多少少也帶來了獨居青年現象。“家鄉不想回了,最后定居的城市還在考慮中,可能會看之后另一半的打算吧”。

 

1.webp (2).jpg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李霈韻 李駿攝 圖文不相關

 

“兩室一廳一廚一衛一書房”是劉楊對自己在北京月租2000元的獨居空間的戲稱。

 

實際上,去過她家的人都知道,那只是個放著兩張床、有獨立衛浴的小單間。一張床挪向墻邊,擺上碗筷、電鍋、烤箱,就成了廚房,炊具一收,放上電腦、紙筆就是書房。

 

早在2016年,獨居青年現象就曾引起熱議。他們年齡大多在20歲到40歲之間,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單身且獨自租房,過著“冷暖自知”的生活。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8》,在2017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中,一人戶占比為15.6%,而在十年前,這一數據僅有8.9%。其中,廣東一人戶占比最高,為26.6%,大約每四戶里就有一戶。緊隨其后的是浙江、上海和北京。

 

最近,還有一組數據引發熱議——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7700萬獨居成年人。作為一人戶的主力軍,獨居青年正在用行動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認為,這正代表著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但也有人認為,獨居并非是好事,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而言。

 

在獨居的趨勢之下,那些身在其中的青年們,他們又過得怎么樣?

 

我為啥選擇獨居?

 

來北京實習工作三年,李想一直租住在朝陽區管莊地鐵站附近,合租人換了一批又一批,相互之間的交流大多僅限于“交水電費”,在群聊中相互@一下。

 

他從青海老家考到天津上大學,興趣點是互聯網和旅游,大四找實習沒發現合適的,才選擇來了北京。因為他發現,有一些想法只有北京這樣的地方才能實現。

 

遠離家鄉,在大城市打拼,像李想這樣的年輕人正成為流動人口的主要群體。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4億人,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動人口占比為65.1%。

 

而這種人口遷移多多少少也帶來了獨居青年現象。李想的父母特別希望他回到青海,但是他沒有這個想法。他也不打算一直待在北京,“青海不想回了,最后定居的城市還在考慮中,可能會看之后另一半的打算吧”。

 

畢業兩年的王陽也是一個獨居青年,她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從北京到廣州又回到了北京。“畢業前就想著在外面闖一闖,壓根沒想過回家這個選項。”

 

或主動或被動,年輕人選擇著自己的生活。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認為,當前社會流動性日益增強,青年日漸顯現的獨立發展意識造成了這一現象。

 

此外,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生活越來越便利,能夠滿足獨居青年日常需求。

 

目前獨居備考的吳可可,除了倒垃圾外,一般不會出門。買菜可以打開手機APP,在生鮮超市上挑選。“我現在的狀態更多依賴于網絡,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能解決,一天也不用怎么說話,最多偶爾會有快遞電話打過來,我說一句‘是’”。

 

2017年,淘寶發布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鑒》中,到家服務就排在了消費排行榜的第五位。

 

吳可可覺得這是一種很舒服的狀態,“一個人在家穿衣可以隨便,早起晚睡,音樂開再大聲,都不用在意”。

 

我會孤獨,難道你不會嗎?

 

“獨居青年”演化為一種現象被關注,甚至被貼上“空巢青年”的標簽,很大程度是對他們心理狀態的擔憂。

 

春節八天假期結束,劉楊從內蒙回到北京,從熱鬧的老家回到自己冷清的小屋,她有點反應不過來。她說,自己會漫無目的地騎上共享單車,穿過有小龍蝦味的簋街,路過北海、路過鼓樓、路過故宮,再坐上公交車,晃悠一個多小時,緩解了孤寂的情緒,再回去。

 

此前,網上曾流傳一張孤獨等級表,一級到十級,從一個人逛超市到一個人做手術。

 

1.webp (3).jpg

網絡截圖:國際孤獨等級表

 

“這十種孤獨都經歷過啊。我今年就一個人做過一次手術,急性闌尾炎。”李想不急不慢地說,仿佛對這種具象的“孤獨鑒定”并不在意。

 

但他也逃不過突如其來的一瞬的孤寂感。“手中的事忙完,突然空閑下來就感覺怪怪的。有時在猶豫點外賣還是喊別人一起吃的瞬間,也會有這種感覺。”

 

他也很排斥第二等級的孤獨,一個人去餐廳。“那種地方特別熱鬧,有人聊天有人喝酒,自己一人點幾個菜在那里吃,這算什么呢?”

 

“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是網上對獨居生活的文藝范描述,不過這可能形容的不僅僅是遠離家鄉,在大城市奮斗的獨居青年。

 

或許這是每個成年人的“通病”,就在前不久“成年人的孤獨癥狀”還登上微博熱搜,比如無法享用第二杯半價、有好事無人可分享、生病無人可傾訴獨自看病……

 

去年,某社交平臺曾發布《孤獨經濟年度白皮書》,其中顯示超六成在家鄉生活的職場人仍感到孤獨,而因為缺乏朋友而感到孤獨的比例僅為14.1%。

 

在任運看來:“孤獨并不是由獨居造成的,不會因為居住在一起就減少。獨居和社交程度也不一定存在多大的關聯。減少青年的孤獨最主要的辦法是擴充他們的社會交往,增加他們的社會活動。”

 

去年三月,李想養了貓,“貌似生活有一點改變,心里感覺它在等我回家,就有了牽掛。”

 

做飯、擼貓……

獨居生活中的調味劑

 

知乎上,在“‘空巢青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問題下,關于衣食住行的心酸細節被一一列出,但也不乏評論說“沒有這么矯情啊”。

 

在“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的問題下,有人說:“每個人都總歸是個體,沒有誰會一直依附或者依賴誰生活。”

 

還有網友對“空巢青年”這個詞表示反對——“我們是異地的奮斗者”。

 

劉楊盡量想讓自己充實一些,做飯就是她獨居生活里的調味劑。在一個理論上不能做飯的環境里,她烤餅干、做泡菜、烤排骨、做面條。

 

后來換了新的房子,有獨立臥室、廚房和好用的無線網。但她依舊獨居,下班日常還是逛超市和菜店,有時也網購食材,不斷研發新菜品,幾乎九、十點之前不會進臥室。“我甚至想不如住廚房里,把臥室租出去……”

 

和劉楊不一樣,王陽獨居生活的調味劑是主動社交,比如線下約飯。

 

“突然覺得好像需要和朋友聊天,那我隔天就坐高鐵去天津找朋友約飯。”這是獨居帶給她的改變,“線上交流一直都有,但是我發現真正的出門社交對我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她之前曾有長時間的低谷期,基本每晚都要通過喝酒來排解情緒,后來在朋友的鼓勵下才慢慢好轉。

 

劉楊的生活沒有太多社交,她說也不太需要。“上班有同事,下班有家人和男朋友。”不過,獨居讓她更加明白家和家人的珍貴。

 

“或許年輕人選擇獨居并不是什么大的社會現象或者問題,是現階段的觀念或者條件還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加適宜的生活土壤。”王舒竊在論文中總結道。

 

梅·薩藤在獨居時記下日常瑣事,細致觀察變化的四季,尋找著生活的滋味,寫下公認的經典之作《獨居日記》;日本漫畫家高木直子,以“一個人”系列漫畫而出名,她最新的一本書是《兩個人的頭兩年》;

 

1847年9月6日,梭羅最終離開了瓦爾登湖,結束語里寫道:倘若一個人信心滿懷地朝他夢想的方向前進,努力過上他想象的那種生活,那他會在平常的時光里獲得意外的成功。

 

(劉楊、李想、王陽、吳可可均為化名)

 

2.webp (1).jpg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微信公號) 

 

2.webp.jpg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