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上午,劉鶴應約與萊特希澤、姆努欽通電話。中方發出的消息稱,雙方同意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此前雙方將保持密切溝通。工作層將于9月中旬開展認真磋商,為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進展做好充分準備。
消息還說,雙方一致認為應共同努力,采取實際行動,為磋商創造良好條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時報”(ID:hqsbwx),原文首發于2019年9月5日,原標題為《中美經貿磋商重啟,值得世界期待》
▲劉鶴資料圖 新華社
中美元首6月達成大阪共識后,雙方于7月份在上海舉行第十二輪高級別磋商。之后美方忽然宣布加征新的關稅,導致中方采取反制措施,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中美緊張的經貿關系不斷攪動全球市場,美國股市已出現劇烈動蕩。正如劉鶴3日會見美國客人時所說,貿易戰不利于中國,不利于美國,也不利于整個世界。
我們注意到,這一次的消息除了宣布雙方將在10月初舉行新的高級別磋商,還強調雙方之前將做認真、充分的準備,為的是10月初的第十三輪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在磋商舉行之前就提出“實質性進展”的努力方向,這是極為罕見的。
中美都有達成經貿協議的意愿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但是雙方迄今仍有較大的立場差距。以往的幾番劇烈周折顯示出,雙方的問題更多不是出在具體細節的討價還價方面,而是基本態度未能實現彼此對接。美方相信它的實力優勢足以支持它哪怕不合理的要求,而中方則堅持談判必須以相互尊重為基礎,過程須是平等的,結果應是雙贏。
一年多的貿易戰使得雙方都蒙受了損失,中國對此直言不諱,美方不愿承認貿易戰對它自身的傷害,但高關稅給美國經濟帶來好處這種反常識的敘事畢竟無法自圓其說,很難維持下去,所以雙方面臨是延續雙輸的彼此消耗還是相互妥協達成協議的抉擇。
前段時間雙方關稅一再加碼,接下來要維系貿易戰、尤其是如果進一步加碼就要投入更多資源。美方雖然是發動貿易戰的主動方,實力上有一定優勢,但為了延續貿易戰而犧牲執政者的政治利益,這在美國的體制中是勉為其難的。
貿易戰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僵持,美方的經濟優勢多一些,中方的政治優勢則更明顯。有一種預期越來越令人不安:如果雙方都不讓步,貿易戰很可能長期打下去,直至雙方無力走出日益形成的復雜雷區,形成對雙方持久的戰略損害。隨著美國指向經濟衰退的前期征兆逐漸增多,問題的嚴峻性無疑在強化。
中美達成協議的意愿看來都在增加。中國愿意達成協議的態度一直以來比較穩定,美方的搖擺性大一些,為追求美方利益最大化有過一些放開手腳測試中方底線的時候。然而幾個重大回合下來,想必中方的承受力給美方留下了深刻印象,雙方對彼此的態度和底線有了更多了解。
中美有了認真開展談判的更充分條件,但并不意味著雙方就真的能在第十三輪經貿高級別磋商中實現重大突破,取得實質性進展。決定中美談判效率的還有諸多因素,大格局漸漸清晰,但臨時性事態的介入能力依然很強。包括美國的一個具體經濟數據、政治性緊迫議題的更替都可能產生。
相信中方團隊會認真、積極談判,也會始終堅持原則底線。中國公眾算得上“千錘百煉”了,需要繼續保持一顆平常心。新的磋商能夠取得成果,當然好,但取得不了也沒關系。中國經濟正在加快形成專門針對貿易戰的適應力和調整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這個道理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我們越是增加經濟的活躍度,越是擴大自己的市場規模,中美經貿協議越有可能早一些向我們走來。
延伸閱讀1:
彭博經濟學家:70萬個數據點揭示中國在貿易戰中的優勢
彭博經濟學家Maeva Cousin、Jamie Rush及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撰文稱,貿易戰沒有贏家。對于美國和中國而言,重要的是誰會輸得少一點。彭博經濟研究對70萬個貿易數據點的分析結果表明,從其中一個重要層面來看,美國是最大的輸家。在納入加征關稅范圍的產品中,有很多中國在供應上占據支配性地位,那也就意味著美國進口商很難或者說根本找不到替代。中國進口產品則來自很多不同的國家,因此中國進口商所面臨的供應中斷壓力相對較小。
就目前受到美國加征關稅影響的2,500億美元中國產品而言,美國的進口量已較一年前下降了28%,來自其他國家的替代性進口不及減量的三分之一。
中國所擁有的支配性供應國地位意味著美國買家根本無法從其他地方買到同樣的產品。在受到美國加征進口關稅影響的中國產品中,大約40%是中國出口量占據全球出口總量半數以上的產品。
而對于中國而言,進口產品來源地相對更加多樣化,在被中國納入加征進口關稅的美國產品中,美國占據支配性供應國地位的只有12%。因此對中國公司來說,找到其他替代相對比較容易。
當然,貿易戰帶來的其他層面的影響也會使中國付出巨大的代價。作為一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出口下降會使其遭遇更大的傷害。另外,技術轉讓方面的障礙也會影響到它的長遠發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彭博Bloomberg”(ID:Bloomberg_China),原文首發于2019年8月28日,標題為《彭博經濟學家:70萬個數據點揭示中國在貿易戰中的優勢》。
1
對于美國買家而言中國產品很難替代
當然,減少進口中國產品是美國貿易戰策略的一部分,亦即推高中國出口商的出口成本。然而這也是有代價的:美國進口商必須找到替代供應商或者干脆不再進口。我們的分析結果表明,他們很多選擇了后者。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同類產品并未起而填補中國產品留下的空白,美國從這些地區進口的與被列入加稅范圍的中國產品類似的產品總量總體保持穩定。
2
幾無替代跡象
看看細分進口數據便知個中原因。下圖將今年上半年相對于去年上半年美國自華進口的加稅清單中前400類產品的數量增幅進行了細分,X軸顯示的是自華進口量變化,Y軸顯示的是自其他地區進口量的變化。
3
圖解加稅清單中前400類商品的美國進口量變化
圖中第二象限是要重點關注的部分。它所顯示的,是美國自華進口減少而自其他地區進口不足以彌補這一減幅的產品種類。這些產品是美國進口商發現最難替代的部分。
原因很簡單:中國是此類產品的支配性全球供應國。橙色圓點表示的是2017年美國自華進口占比超過50%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加稅清單前400類產品中占到36%,該象限涵蓋了其中的四分之三。
根據我們的計算,總體而言,美國2017年自華進口的所有目前被納入加稅范圍的產品中,中國是支配性供應國的產品占到了39%。而就那些目前暫未被納入加征關稅清單的產品而言,中國在供應上所占據的支配性地位更強。美國進口商所面臨的供應風險可能是美國決定延緩最新一輪加征關稅措施中部分產品稅率生效時間的重要原因。
4
對于中國買家而言多元化供應可以緩和關稅沖擊
中國進口商也面臨挑戰。去年中國自美涉稅產品進口下降了38%。關鍵的不同是,中國的進口渠道相對更加多元化。總體而言,只有12%的涉稅產品美國在供應上占據支配地位。
5
中國在大多數美國進口產品上占據支配地位
在中國進口散點圖上,我們可以發現橙色圓點較少(因為自美進口占比超過50%的產品種類較少)而且相對更加分散(因為在很多產品上中國企業成功找到了替代)。
6
圖解加稅清單中前400類商品的中國進口量變化
更加多元化的進口渠道使得中國進口商較易克服關稅帶來的供應中斷問題。
我們的計算結果顯示,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使得中國進口需求普遍受到了抑制,但是中國前400類涉稅產品的進口平均增長了5.2%,進口出現下降的產品類別占比只有45%。相比之下,類似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表明,美國涉稅產品進口平均下降4.1%,進口下降產品類別占比達到了62%。
也有例外。某些種類的美國農產品是中國難以替代的。美國針對電信設備巨頭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也會使中國遭受沉重打擊。不過總體而言,鑒于中國的進口渠道相對更加多元化,面對貿易戰帶來的進口供應中斷,中國經濟應該會顯現出更大的韌性。
延伸閱讀2:
消費者才是硬道理,有沒有貿易戰美企都要來中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彭博Bloomberg”(ID:Bloomberg_China),原文首發于2019年8月29日,標題為《消費者才是硬道理,有沒有貿易戰美企都要來中國》。
貿易戰動蕩局勢下,全球化美資企業有著共同的行動方向,那就是有消費者的地方:中國。
考慮到赴美旅游的中國游客較少,蒂芙尼(Tiffany&Co。)上個季度將部分最昂貴的珠寶搬到了設在北京和上海的商店,在那里限量銷售特款Tiffany Keys系列鉆石吊墜和Tiffany Love Bugs系列產品。這家總部設在紐約的零售商同時也在進行包括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地區所有三家旗艦店的升級。
福特汽車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將會成為其林肯品牌汽車的最大市場。該公司表示,它計劃最終使在華銷售的大部分林肯品牌車型實現本地化生產,以此規避關稅。特斯拉眼下的重點是要讓其上海工廠年底正式投產。取決于投產的具體時間,這家汽車制造商或可躲過定于12月生效的中國最新一輪關稅措施。
中國上周宣布了針對美國的最新一輪關稅反制措施,作為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即發表推文,“就此下令”美國企業立即著眼尋找中國以外的替代。實際上,盡管眼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依然是許多面臨本土市場飽和的全球化公司的未來增長所在,中國也因此成為了它們的長遠投資地。
以星巴克為例。本土業務收縮之際,該公司正在將重心轉向中國。隨著慣于飲茶的中國中等收入人群逐漸開始對咖啡情有所鐘,眼下中國正在日益成為咖啡零售商的一個重要市場。已經占有逾50%市場份額的星巴克,為了在與當地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如今正在以每15個小時一家的速度在中國開設新店。
建設中的特斯拉上海工廠 拍攝于7月16日
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飛機市場,波音公司在那里建成的首個737完工和交付中心去年底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籠罩下正式投入了運營。與中國一家國有飛機制造商共同興建的這一合資項目是波音在美國本土以外的一次罕見嘗試。
從奢侈品到大路貨,中國人對美國產品的胃口絲毫未見有任何消退的跡象。就在本周,開市客(Costco Wholesale Corp.)中國大陸首家門店開業首日便遭遇洶涌人潮,購物者瘋搶折扣商品,不惜排隊數小時結賬,最終致使這家開在上海的門店不得不決定暫停營業。
眼下在中國僅有兩家店的海鮮連鎖餐館Red Lobster也從中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中國很有可能成為我們最大的國際市場,假以時日可能會擁有相當大的領先地位,”該公司首席執行官Kim Lopdrup上周接受采訪時說。
延伸閱讀3:
美國制造業“警報”拉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原文首發于2019年9月5日,標題為《美國制造業“警報”拉響……》。
境外媒體報道,美國制造業指數8月降至49.1,這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萎縮。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9月4日報道,美國供應管理學會公布,8月制造業指數為49.1,低于7月的51.2,并且低于調查經濟學家的全部預測值。50以下的數字表明制造業總體而言陷入萎縮。
數據顯示,該指標中的新訂單指數跌至七年多以來的低位,而生產指數則降至2015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
投資組合經理唐納德-愛倫伯格表示,“指數一旦跌破50,就說明制造業開始萎縮”。
《聯合早報》網站稱,制造業指數下滑加劇了對美國經濟將陷入更大范圍衰退的擔憂,而且可能使美國總統特朗普連任幾率變得復雜,他對于重振制造業的承諾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報道還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措施升級是制造業疲軟背后的一個主要原因,而且這種疲軟態勢可能會蔓延至消費者支出,而消費在美國經濟中占據著約三分之二的比重。
報道認為,美國3日公布的其他數據也加劇了人們對正處于最長擴張時期的美國經濟的擔憂。數據顯示,7月建筑支出幾乎沒有增長。美國經濟的頹勢被歸咎于白宮與中國長達一年的貿易戰。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