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劍英元帥之子葉選平于9月17日逝世,享年95歲。
在諸多的媒體報道中,都提到了他生前深感遺憾的一件事:他擔任廣東省領導11年(1980年至1991年),盡管帶領全省人民取
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給后任廣東省長留下不少包袱難題”。
他是在參加黨的十八大會議期間,談到這個“包袱”和“難題”的。他說:
【“那時候我們對環境保護依然重視不夠,為了‘先把經濟搞上去’,不知不覺地付出了沉重的環境、資源代價。以前出門經常坐火車,回到廣東境內,就看到河涌里沒有清水,全是黑的。后來也逐步意識到這是個問題,但還沒有那么有力的科學發展指導思想,還沒有強調‘不能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而且廣東的成就最耀眼奪目,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付出的代價也相當沉重。比如葉選平提到的環境污染問題。現在回想起來,出現這樣的情況,說明我們在某段時間某種程度上,偏離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制定的方針政策。
關于環境保護思想。“綠化祖國”這個人們熟悉的口號是毛澤東在1956年3月提出來的,其內含包括:“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要做出森林覆蓋面積規劃”;“真正綠化,要在飛機上看見一片綠”;“用二百年綠化了,就是馬克思主義”。1958年8月,毛澤東又強調,“要使我們祖國的河山全部綠化起來,要達到園林化,到處都很美麗,自然面貌要改變過來”。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西方發達國家的環境公害事件不斷發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也引起了我國政府、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周恩來的重視。同時,周恩來注意到國內的不甚樂觀的環保形勢:由于在經濟建設中片面追求產值,忽視了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浪費問題。為此,他嚴肅指出:
【“我們一定要重視環境保護問題,我們是工業化剛剛起步的一個國家,我們不能走工業發達國家的一些老路,避免出現西方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環境污染的情況,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怎么體現出來?還怎么能稱得上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應該從建設一開始,從產品的選擇、廠址的選擇、技術設備的選擇等開始,就要注意環境保護的要求,要考慮到建起來之后,對環境不要造成什么大的污染和破壞。我們搞建設,一定要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子孫后代,不要做對不起子孫后代的事情。”】
1969年6月26日,周恩來在與衛生部軍管人員談話中指出:毛主席講“預防為主”,要包括空氣和水;如果污水、污氣解決了,人民的身體健康了,就什么財富都可以創造,這是最大的財富。據統計,從1969年到l974年,周恩來先后就環境保護作過31次講話。在這些講話中,他告誡要吸取倫敦煙霧的教訓,不能再走資本主義工業化的老路,等造成禍害后再去消除。他提出要搞綜合利用,要請教工人,發動群眾,抓出樣板,大家來學,等等。
1972年2月,在周恩來的支持下,我國應邀參加了聯合國第一次環境會議。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他的指導下,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9月8日,他邀集國家計委和各省、市、自治區負責人召開會議,再次強調要治理工業“三廢”問題。隨后,我國第一批關于環保的法規陸續出臺,各省環保機構陸續設立。1974年10月,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環保機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開始步入正軌。
葉選平在回顧了他在廣東工作的那段經歷后說指出,提出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個意義是根本性的。
這個科學發展觀,說全了就是科學發展為人民。就是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來的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后,黨和政府在堅持科學發展為人民方面進入了新時代。我們相信,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一定會在各方面,包括環保事業方面,取得更多的更好的成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