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特朗普當場宣布,將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就此打響了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槍。3天后,胡錫進先生發了一條微博:
【“仗還沒有真正開打,雙方在擂鼓布陣,就有人主張割地求和了。沒出息。”】
隨后,某公知在這條微博下評論道:
【“希望打仗有出息?還是希望和平有出息?”】
這個評論讓一向頗受爭議的胡錫進都氣笑了,他直接正面硬懟道:
【“用投降換和平沒出息,在遭到入侵時敢于迎戰,以戰止戰有出息。”】
雖然胡錫進“以戰止戰”的說法如同一加一等于二,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可是,在當時依然贏得了很多人的高度認可,相反,某公知“希望打仗有出息?還是希望和平有出息”的說法則引來一片嘲笑之聲。竟然有人能將投降偷換概念成“希望和平”,在佩服之余,不得不說這些人的腦回路真夠清奇的,竟能將投降說得那么清新脫俗。話說,如果投降等于“希望和平”的話,那秦檜和汪精衛豈不都成了“和平愛好者”?
公知“愛好和平”是眾所周知的,可惜,傻子都知道,公知要的和平絕非真正意義上的和平,而是靠搖尾乞憐換來的虛假的和平,而且這種和平往往是要付出“割地賠款”的代價的。
真正的和平從來不是靠屈膝投降就能得到的。88年前的“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和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表面上確實換來了“和平”,可是這樣的“和平”能長久嗎?這樣的退讓能讓日本鬼子收手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一步退,步步退,直至退無可退。
去年8月份,網上出現了一篇名為《中國到了200年來的重要關口,我焦慮得睡不著……》的“奇文”,適逢“九·一八”,這篇文章被人重新扒了出來。坦白說,如果只看標題,有人竟為中國的未來“焦慮得睡不著”,赤子之心躍然紙上,多么讓人感動啊。可是,看了文章卻發現,這哪是什么赤子之心,分明是狼子野心。
在文章中,這篇文章的作者回顧了蘇聯和日本慘輸給日本的歷史,言外之意無非是說歷史上和美國作對的都沒有好下場,很顯然,這位作者在暗示中美貿易戰中國如果“一意孤行”極有可能會步蘇聯和日本的后塵,如此,難怪會“焦慮得睡不著”了。不得不說,這位作者的歷史知識是有片面性的,為什么就不想想抗美援朝戰爭和越南戰爭呢?這么一想豈不是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一覺了?
當然,那位先生未必真不知道抗美援朝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歷史,只是選擇性忽視掉了而已。論據是為論點服務的,如果都說美國是如何輸的,還怎么得出中美貿易戰我們必須投降的結論呢?
《中國到了200年來的重要關口,我焦慮得睡不著……》一文充斥著投降的味道,妙就妙在,這位作者幾乎通篇沒有提到投降兩個字,就算說了,也不忘了貼心的給投降加個雙引號。我不知道這位作者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大概是因為直接說投降比較麻煩吧,就像汪精衛當年也是用了“曲線救國”為自己的投降打掩護一樣,現在的公知也要為他們的投降論調涂脂抹粉一番。比如,某公知將投降偷換成“希望和平”,又比如,這位作者將投降偷換成“務實”。
最近關于中美貿易戰,民間的聲音一邊是主戰派,一邊是求和派或者說“投降派”。我腦海中忽然回到了當年李鴻章和翁同龢的爭論。翁同龢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李鴻章,大意是說,“你怎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朝廷給你那么多錢,建立強大的北洋水師,必須打!”
李鴻章則比較務實,反問翁:
【“你知道我們主力艦的航速、射程和日本的差距嗎?”】
翁同龢是“道德治國”的典型代表,對工具參數沒有概念,日本軍艦一分鐘打3炮,我們一分鐘打1炮,打慢點不就是了。
為了說明投降的必要性,這位先生以甲午海戰前李鴻章和翁同龢的爭論為例,試圖證明在中美貿易戰中“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民間的主戰派是多么的無知和錯誤。甲午戰爭早已塵埃落定,洋務運動的最大成果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是,這位先生沒有將甲午戰爭的失利歸因于賣國的李鴻章,而是歸罪于主戰的翁同龢。一褒一貶,這位作者的立場已經一目了然了。
聽話聽音,這位作者顯然是想說中美貿易戰必須聽這位作者那樣的“務實的聲音”,而不應該民間“主戰的聲音”,否則甲午海戰就是“榜樣”。赤裸裸的恐嚇啊。
需要糾正的是,這位先生說甲午海戰中日本軍艦射速比中國軍艦快確實是事實,可是,這位先生是否知道當時中國軍艦比日本軍艦的大炮的口徑更大、射程更遠呢?這明顯是雙方互有優勢才對啊。那么,到底誰才“對工具參數沒有概念”呢?
實話實說,我對李鴻章和翁同龢到底誰對誰錯根本沒有興趣,我有興趣的是這位作者為何要將主戰的翁同龢的“道德治國”打上雙引號,看來這位作者大概也知道投降論調是見不得人的,是沒有道德的下三濫吧。
順便說一句,這位作者是位“經濟學家”、“教授”。
毛主席有句名言:
【“中國人是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爭也不怕”。】
這才是對待戰爭與和平辯證的態度。反觀某些公知戰爭還沒開打呢,就開始哭哭啼啼找出各種不能打的借口,與民國時期的“低調俱樂部”何其相像?只是,民國時期的投降派至少還知道投降論調見不得人而選擇了“低調”,哪像今天某些公知那樣宣揚投降還宣揚的理直氣壯趾高氣昂?坦白說,真的是活久見。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如果和平方式能夠達到目的,那確實是能不戰爭就不戰爭,可是,如果敵人才喊兩嗓子嚇唬嚇唬你,你就恨不得馬上跪地求饒,那你是不是有點太賤了?
中華文明是惟一延續五千年沒有斷絕的文明,能夠延續至今顯然不是靠投降投出來的,而是打出來、拼出來的。我們可以看到,每到歷史關頭,總會有英雄站出來帶著民眾負重前行,他們從不服軟,更不服輸,這些人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而不是那些屈膝投降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軟骨頭。
又是一年“九·一八”,每年這個時候,恐怕很多人都會想:如果當初蔣介石和張學良沒有不抵抗,那還會有后來日本鬼子的全面侵華嗎?歷史無法假設,可是,起碼我們知道了,“九·一八”那樣靠“不抵抗“換來的茍且偷安絕不是真正的和平。投降任何時候都是沒有出路的,正如民族英雄楊靖宇所說的那樣:
【“老鄉,中國人要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林愛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