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別人恭維你時,偷偷高興一下就行了。 最好不要當真,因為那十有八九是哄你的; 別人批評你時,稍稍不開心一下就可以了。 但不要生氣,因為那十有八九是真的。 演員張譯在拍完《攀登者》后,說過這樣一番話:
“人在年輕的時候,臉皮薄。我20來歲的時候,人家說我演戲有什么問題,我覺得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現在想想,那些否定的話,對我都特別有好處。越到年齡大的時候,越會珍惜那些幫你說問題的人……”
深以為然。 想當初在學校,被老師管著,隔三差五就被狠批一頓; 因此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是對的。 后來到了社會,離開了老師; 誰還能推心置腹地、冒著得罪你的風險,給你講你的問題? 年紀越大,批評的聲音越少,未必是件好事。
1
華為內部有個“心聲社區”,任何員工可以在這里,寫下批評建議甚至吐槽。 最關鍵的是,大家可以匿名發布,所以有些批評特別刺耳。 任正非把“心聲社區”叫做“羅馬廣場”。 公元1-5世紀,每個人都可以到羅馬廣場上闡述自己的觀點; 因此召集了大批天才智者,造就了人類文明一段寶貴的繁榮。 任正非特別看重這一點,早就說過: “要感謝罵我們的人!他們不拿華為的工資和獎金,還罵我們,是幫助我們進步。” 說的并非空話,2018年華為發布內部文件,對管理不善的人通報批評; 在被重罰的明細里,第一行就寫著: “任正非罰款100萬。”
他不僅沒惱,還積極地交上了罰款,承認了錯誤。 看過《人性弱點》,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會接受別人的批評;喜歡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為自己辯解。” 因為他們總是怕被說穿事實,丟了面子。 任正非懂得,比起為了面子走向失敗,他寧愿丟掉面子迎頭改善。 真正強大的人,不怕自尊被放在太陽底下曬著。 因為他們懂得,和提升自己、進步比起來,自尊心一文不值。
2
我記得第一季《中國好歌曲》,歌手霍尊摘得了冠軍。 很多網友質疑最后的投票逆轉,覺得霍尊是靠著父親火風的名氣,才反敗為勝。 霍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我要首先感謝那些質疑、批評的人,有了他們的督促,我才能成長得最快。”
真相是,人生中的很多批評,并不是客觀的。 但如何應對這些聲音,最能顯露一個人的格局。 雷軍當年在印度開小米發布會,因為英文不好,惹得全場大笑。 后來很多人拿這件事笑話他,還把發布會演講做成了搞笑視頻。 但是雷軍呢,他并沒有往心里去,還站出來自我調侃說: “我英文水平比較差,讓我母校蒙羞了。” 用自嘲回應了那些不懷好意的聲音,高下立見。 工科出身,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的他,沒時間用來吵架。 自己有缺點,就承認,哪里不足,就改、就學、就進步。 我爸常跟我說:不要把精力,放在揣測別人的“惡意”和“成見”上。 真有本事,就走到聽不見他們噪音的地方去; 就做出讓他們無話可說的成績來。 把批評當戒尺,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順。
3
小時候交朋友,誰對我好,我就跟誰玩; 長大后,則更加看重:誰能讓我變好。
我發小在上海工作,每次回來,我都會先請他吃飯。
吃過了大半個中國的他,嘴不是一般的刁。
有時候,我剛推出的新菜,他皺皺眉就是一句:“不怎么樣。” 我也不惱,笑笑問他:“依你看,怎么改進?” 是咸了還是膩了,缺了哪種食材、調料搭配,他總能說個二三。 按照他的方法重新烹調,果然大家都說口感提升了好多。
成年后我逐漸意識到,建立一段長久親密的關系,光是夸贊和付出是不夠的; 還需要適當的拒絕,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和有效的監督。
敢批評你的人,未必比你強,卻是真心希望你變強。
如果你也喜歡敢說真話的關系,可以在文末點個“在看”。
比起阿諛的甜言,批評的“惡語”,可以再多一些。
來源:末那大叔 作者:末那大叔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