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文揚:全球疫情“政治曲線”中的文明因素
點擊:  作者:文揚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0-03-20 10:13:29

 

1.webp (17).jpg 

【當地時間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出席新聞發布會。圖據路透社】

中國以外COVID-19累計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雙雙超過了中國之后,客觀上形成了中國湖北疫情、中國湖北以外疫情和中國以外疫情三個不同疫情發展曲線的對比。
1.webp (18).jpg
1.webp (19).jpg
【上圖是每日新增確診數,下圖是每日死亡人數,黃色曲線是中國湖北,紅色曲線是中國湖北以外,藍色曲線是中國以外。】

看圖說話。

第一、峰值的時間,中國全國每日新增確診在2月4日前后,全國每日死亡人數在2月15日前后,之后兩張圖代表中國湖北和湖北以外的黃色和紅色曲線都開始下降。但是兩張圖中代表中國以外的藍色曲線還遠遠沒有到達峰值。

第二、峰值的高度,中國全國新增確診病例2月4日達到峰值3887例,新增疑似病例2月5日達到峰值5328例,單日死亡峰值254例。但是兩張圖中代表中國以外的藍色曲線還根本無法估計峰值是多少。

第三、下降的速度,中國全國每日新增確診自2月4日的峰值下降到兩位數以下,湖北以外是在2月20日,湖北是在3月6日。但是兩張圖中代表中國以外的藍色曲線的下降部分還根本不知道何時才能出現。

很容易理解,峰值出現的時間、峰值的高度以及峰值之后的下降速度,這三個指標都是人為干預的結果,峰值時間越早、峰值越低、下降速度越快,說明人為干預的效果越好。

在中國,這次全民共同抗疫被稱為總體戰、阻擊戰,而上述這三個指標,也就是這場總體戰、阻擊戰的量化戰果。每一個都來之不易,都是中國付出巨大代價贏來的。

到目前為止,正如上述兩張圖所顯示的,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國,絕大多數都還沒有到達疫情發展曲線的峰值,當然也談不上曲線的下降速度,無法與中國做對比。

換句話說,無論各國采取的是何種戰法,阻擊戰、拖延戰、退卻戰,還是根本不知道怎么戰,現在也都沒有走出曲線的后半段。所以,中國疫情發展曲線已經完成的這后半段,實際上成為了各國的一個參照樣板。

同樣很容易理解,疫情發展曲線的前半段,各國都差不太多,因為曲線的走向主要是病毒驅動的,所以基本上是一條“醫學曲線”;但半段的三個指標——峰值時間、峰值高度、下降速度——則完全事在人為,不同的干預方式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所以它基本上是一條“政治曲線”

現在的問題就是:全球大流行已是現實,中國提前所有國家走完了本國的“政治曲線”,那么各國各自的“政治曲線”如何形成?由各國“政治曲線”疊加而成的全球“政治曲線”如何形成?能不能走出一條類似于中國通過阻擊戰打出來的拐點早、峰值低、下降快的曲線?如果不能,那么會是一條什么樣的曲線?代價會有多大?結局會有多壞?

“政治曲線”的決定因素

假設一個極端情況:世界各國都可以采取與中國類似的應對措施,都可以打一場類似的阻擊戰,那么從理論上講,利用提前預警的這一個月,各國的疫情發展曲線至少都應該比中國湖北以外的曲線更好,即如下圖所示,新增確診在達到1000之前即開始連續下降,并在一個月之內進入個位數區間,然后是連續多日零新增。

1.webp (20).jpg

這個假設當然是空想,現實是:只有“大中華圈”的少數國家和地區表現出來這個規律,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這一個月的預警時間里,不僅沒有向中國湖北以外曲線靠近,甚至朝著比中國武漢曲線還要惡化的方向迅跑。

就目前的公開信息,截至到當地時間3月18日18時,意大利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35713例,較3月17日18時新增4207例,新增475例死亡病例,已經遠超中國最高單日新增死亡數254例,病亡率也升高到了驚人的7.3%。

意大利的信息是公開的和當前的,有沒有信息并未完全公開的國家和地區實際情況比意大利還要嚴重?不好說;有沒有現在情況似乎不太嚴重的國家和地區但一兩周后情況比意大利還要嚴重,也不好說。

總之,到目前為止可以確定的實際情況就是:在中國以外,不僅沒有出現普遍接近中國湖北以外的情況,恰恰相反,即使封了城甚至封了國,也照樣出現了比武漢疫情還要嚴重的情況。

這也就意味著,全球疫情發展的“醫學曲線”很可能會比中國更嚴重,但全球抗疫大戰的“政治曲線”卻很可能要比中國總體戰、阻擊戰的效果差得多。

 

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中國在獨自面對疫情、沒有任何參照的情況下就打贏了一場抗疫總體戰、阻擊戰,走出了一條完整的“政治曲線”;而大多數國家不要說先天就知道,后天學習比照著中國的樣子做也做不成?中國早早給出了自己的“全國非湖北”這條成功路徑也不沿著它走?

為什么明明意大利和伊朗等國的疫情發展都已經昭示出各國疫情超出武漢疫情這個現實前景,而英國、德國和瑞典等國還在計劃實行拖延戰、退避戰的戰法,坐等本國成為下一個意大利?

以“群體免疫”論一夜成名的“英德模式”,含義是讓60%以上數以億計的歐洲人口先用自己純天然免疫系統迎接病毒感染,靠自然產生的免疫阻斷瘟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不要說這在科學上是否成立,即使這條途徑有可能走通,但意大利接近8%病亡率的實例已經擺在面前,整個歐洲準備接受相當于世界大戰規模的人口損失嗎?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左右著各國“政治曲線”的形成?人命關天的重大時刻,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動著各國排隊成為下一個意大利,而不是排隊成為中國的“全國非湖北”?

在出現了鮮明的中外對比尤其是中美對比、中歐對比之后,輿論場上出現了很多從政治體制上給出的解釋。如西方政府只承擔有限責任,中國政府接近于無限責任;西方是體制不對結果負責,中國是體制對結果負全責;西方默認公民社會自行解決問題,中國默認政府應該管好所有事情……等等。看起來很像是兩個“平行世界”里被兩種制度原則所決定的兩套東西。

不能說不對,但現實還是要比這種工整對稱的形而上學解釋更復雜性一些。
再通過一個極端假設來看看這個問題:試想中國和西方對調一下政府,讓英國或德國政府到中國來在中國人民當中推行他們的“群體免疫”策略,讓中國政府到歐洲去指揮歐洲人民打一場總體戰、阻擊戰,那么情況會怎么樣呢?不難想象,不僅是得不到各自所要的結果,兩邊的“假政府”還都會提前倒臺。

1.webp (21).jpg

 

世衛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在中國進行了為期九天的考察調研之后很感慨地說,考察組“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展現出高度的應對疫情的熱情、決心和責任感。”“與我們交談的每個人都有一種動員起來的感覺,好像在跟病毒進行一場戰爭。”不用說,具有這樣高水平集體行動能力的人民,歐洲是沒有的。

有一位名叫布魯諾·馬孔斯(Bruno Maçães)的智庫學者在3月10日的《國家評論》雜志(National Review)發表文章說,這兩個月他一直在亞洲旅行,根據他的現場觀察,“亞洲國家應對疫情有著自己的方式”,而“目前,關于我們擁有戰勝疫情能力的最振奮人心的消息,來自于我們大致可以稱之為‘儒家世界’的地方。”這與歐洲和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所說的“儒家世界”里也包括多個實行西方民主制的國家,但是卻也表現出很典型的亞洲特色。這說明在應對疫情的方式中顯然還有比政治體制更深層的因素在起作用。

在發現了“儒家世界”中強調義務優先于權利的道德體系、由社區所定義的習俗、措施和規則等方面的特色之后,作者得出結論,“這場疫情為新一輪的文明沖突充當了近乎完美的背景板”。

艾爾沃德發現:“在進行疫情應對時,他們必須管理大量數據和大量的接觸者。他們正在試圖查找每一個病例,并在廣闊的地區追蹤7萬個病例的每一個接觸者,而且要知道他們在哪里,跟蹤他們,并管理所有這些數據。”這看起來是一場名副其實的“人民戰爭”,在大數據高科技時代的官民一體、眾志成城,在其他文明中不太可能。

所以,單純的政治制度或意識形態解釋不能成立,決定“政治曲線”的真實因素深深植根在文明的土壤中,取決于那些同時決定了政府和人民各自特性的文明特性。

文明因素的凸顯

這不是小題大做,從歷史上看,瘟疫大流行自古以來就是文明問題的一部分。

回溯歷史,人類認識微生物并學會采取科學的防御措施,不過是近兩百年的事。在此之前人類社會與瘟疫之間無休止的戰爭正如漢斯•辛瑟爾博士在他的著作《老鼠、虱子和歷史》中所描寫的:

“瘟疫可謂所向披靡,它們橫掃整個世界,就如同干柴遇到烈火一般,只要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身影。在陸地上,它們跟隨著貿易通道四處傳播;在海上,它們通過船只到處擴散。只有在火焰自行熄滅的時候,它們蔓延的速度才會放慢。”


烈火燎原,那些弱小孤立的文明,很多都在一場瘟疫之后就滅絕了,連只言片語的記錄都沒留下;即使沒有滅絕,人口損失大半之后文明就此步入衰落。斐濟群島約15萬人口被一場麻疹消滅了4萬人,這不過是1875年一個近在眼前的事。

但故事還有另一面,悠久文明歷經千百年滄海桑田延續至今,則必定是與瘟疫進行了千百次生死博弈之后的勝出者,非如此不會有今天。所以,當下的世界本不必對于這場2020年突發瘟疫大驚小怪,在歷史老人眼中,每個現存文明歷史上都曾身經百戰,無論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還是紅種人,都干過到處傳播瘟疫的事,也都遭受過無妄之災,沒有誰是唯一禍根,也沒有誰歷史上一直清白。

掃蕩了歐洲的黑死病,是蒙古騎兵帶來的;毀滅了美洲原住民的天花和肺結核,是白人殖民者帶來的。18世紀末黃熱病的疫源地也許是西非,卻是奴隸貿易造成的;20世紀初舊金山和檀香山鼠疫大流行,當地華人成了被攻擊的對象,但歷史上最早的鼠疫流行記載卻是在希臘。

 

今日世界與古代世界之不同,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科學的全面介入,COVID-19雖然是一場覆蓋了大半個世界的瘟疫,但所有國家和文化都在用同一種醫學知識來應對疫情,接受同一個衛生機構WHO的專家意見,這是前現代歷史中不曾有過的事。

但也僅此而已,除了科學的部分,各個國家應對瘟疫的總體行為表現,背后還是各自所屬文明的影子。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宣稱“群體免疫”策略是“遵循科學”,具體的做法其實是什么都不做,讓英國社會按自古以來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邏輯延續自身。而中國的總體戰、阻擊戰名正言順依照“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原則進行,具體做法則是不惜投入巨大的資源進行人為干預,強行阻斷病毒的流行病學自然發展。

雖然都宣稱自己的應對策略才是符合現代科學原理的,但實際上兩者的做法都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各自前現代、前科學時代的文明傳統。

本人在剛剛出版的新書《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中提出,中華文明最大的獨特性在于它在同一片原居土地長達數千年連續不斷的定居。正是因為連續不斷的定居,這個文明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護家園并保存人口,而不是像其它游居文明那樣在連續不斷的遷徙中鵲巢鳩占他人土地,劫掠搶奪他人財富。

所以,這個唯一的“天下型定居文明”,唯一能夠發展出世界上最大原住民群體的文明,必定天然具有通過高水平的集體行動團結一致抵御外來威脅的能力,包括抵御外敵入侵和對抗瘟疫流行。

換言之,這一次中國以總體戰、阻擊戰的應對方式抗擊疫情,雖然發生在公元21世紀,卻也體現了5000年中華文明本身的一種天然反應,源自于悠久定居文明守護家園保存人口的深層本能。

根據鄧拓在其著作《中國救荒史》中的統計,自殷商到民國的三千多年歷史上,中國有記錄的大規模瘟疫就多達261次。而根據歷史記錄,在抗疫時期地方官會將醫治疾病作為行政的第一要務。早在東漢時期史書上就有朝廷“遣光祿大夫將太醫循行疾病”的記載,此后歷代史書上在記載某地大疫之后,也可見“使郡縣及營屬部司,普加履行,給以醫藥”、“遣醫施藥”等記載。比較起來,這種頻繁的官民共同抗疫在其他文明中是沒有的。

還有中華文明中獨有的中醫中藥傳統,由扁鵲、華佗、張仲景、葛洪、皇甫謐、孫思邈、李時珍等名醫構成的人才傳統,由《康濟錄》、《荒政輯要》、《籌濟編》、《保生余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等名著構成的學術傳統,其他文明也都難以與之相比。

只有這樣來看,才會明白為什么這一次中國政府在確定了疫情的嚴重程度之后,便幾乎是出于本能地啟動了全民共同抗疫的總體戰、阻擊戰,全國人民也幾乎是出于本能地進入了各自的角色分工開展抗疫。這種近于“天然”的反應,不需要拿美國或其他國家作參照,不需要與英國德國等國另類“科學”應對方式作比較,甚至不需要學習和演練。在外人眼里,中國似乎看起來天生就會,這種“天生”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文明因素。

這就是文明的獨特性,到了COVID-19全球大流行這個非常時期,就凸顯了出來。截止到目前,中國通過抗擊疫情總體戰、阻擊戰而形成的那一條獨特的“政治曲線”,背后正是獨特文明的因素在起作用。

看到這一點,也就不奇怪為什么中國能夠率先走出一條堪為模板的“政治曲線”,為什么目前也只有新加坡、韓國、日本、臺灣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疫情發展接近中國的“全國非湖北”,為什么多數西方國家會大概率地追隨意大利的疫情發展而不大會成為中國的“全國非湖北”。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3月16日的文章預測,如果英國和美國政府繼續其不干預的政策,最糟糕的后果,英國會有51萬人死亡,美國會有220萬人死亡,死亡的高峰在7月份到來。

如果真是這個恐怖前景,那么瘟疫與文明的歷史劇真的又要重演了。

(作者系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觀察者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