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中國糧食安全”憂思錄
說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恐怕不少人認為這是“癡人說夢話”,偌大一個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還差飯吃不成?請各位不必太樂觀,聽筆者慢慢道來。
一,先從西方人的“醒世呼喚”說起
對于關心中國糧食生產的人來說,布朗的名字并不陌生。“誰來養活中國”的命題就是他提出來的,曾被稱之為布朗的“醒世呼喚”。他認為,一旦中國出現糧荒,“誰也養活不了中國”、“只有中國自已才能養活中國”。但中國人對他的“醒世呼唉”似乎并不領情。1994年下半年的《中國日報》最先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小組研究員胡鞍銅博士的反駁文章;1995年2月布朗在挪威召開的各國環境部長會議上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有可能成為“糧食進口大國”,并以此提醒各國要加大人口控制和農業投入。中國的環保部長解振華作即席發言時,認為布朗對中國糧食問題的分析毫無根據,聲明中國優先發展農業,計劃生育也極其成功,中國人能夠養活自已。這年春,針對布朗對中國糧食的消極言論,新華社對外部又組織記者采訪中科院長周光召和農業部長劉江等,播發了一組中國能夠自主解決糧食問題的稿件,在海內外引起很大反響。(參黃學清著文《中國質量萬里行》1996年第10期)。
當時,中國人說話可能還有底氣。而現在呢,不是每年中國都從美國大量進口糧食么?怎么就沒有底氣了呢!事實上,布朗發出“醒世呼喚”的當年(1994),我國糧食種植面積僅16.4億畝,就已經低于《九十年代衣業發展綱要》要求的最低標準,(參傅昌志著文《統計與決策》1995年第三期)。
二,我國糧食安全的三大隱憂剖析
在筆者看來,我國糧食安全存在諸多隱憂,但要者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過度的工業化瓦解了農業勞動力,導致了農村土地荒蕪化嚴重趨勢。勿容質言,中國想極早實現從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想法并沒有錯。但是中國的農業國根基深厚,有著五千多年的傳統歷史,一下想改變這種農耕條件,并非易事。而且,解決幾億人甚或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中國國策的根本之道。很顯然,黨和政府在考量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化的安排時,沖動是有的,一味想趕上或超過西方工業強國。于是乎,不顧中國這個農耕國家之實際,致使農業主力軍幾億人涌入工廠和城市,瓦解了農業勞動力,最終使廣大農村的土地無人耕種,肥沃的土地成了荒地。
其二,過激的城市化改變了農村農民的農耕命運,農業失守,城市生活艱辛,兩頭難。曾幾何時,中央和地方大力鼓動農民進城,由村民變成市民。僅重慶言,政府要求要有一千萬農民進城定居。試想,重慶總人口才三千多萬,城市人口已占有千多萬,這就意味著全市人口中農村僅有三分之一,而且青壯年又都打工在外,試問還有多少人搞農業生產?筆者當時感覺:這又是58年浮夸風來了。為什么制定政策的人們脫離實際,竟如此瘋狂呢?
其三,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卻長期進口糧食,豈有此理,嚴重失策。據美國官方稱,2015年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近5000萬噸,為歷史之最,2017年中國又購買了美國大豆3000萬噸。這使人難理解的是:中國原本是一個廣出大豆的國家,比如東北數省的大豆自古至今都很有名氣,而中原兩河兩山四省同樣廣出大豆,中國各地都出,這傳統優勢農作物難道絕跡了?反倒要去美國進口? 難道不怕美國人給的是轉基因大豆?事實上,我國連大米都從美國進口,不但進口的都是轉基因,還購進轉基種子大量種植。要知道,我國的檢疫手段是無法檢驗轉基因物品的,這豈不是對國人的安全不負責???!
三,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重新考量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中國這一古老的生存法則,至今仍不失為治國之道。中國一旦出現“糧食危機”,將給14億人造成滅頂之災,也將給世界形成緊張局勢。即此,我們的仼何決策,都不能離開14億人這個“本”去謀劃,都不能背離中國的穩定去設想。在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上,應當根據中國的國情需要,著眼于長遠調整相應政策:
第一 深入調查農轉城居民的生存狀態,實行返鄉農耕優慧政策,破解農村空巢窘況。事實證明,農民離開土地難以生存:先前的補償款早已用光,入城后無法就業,做生意沒本錢,干啥亊缺知識缺技術,在城里處處碰壁,倒不如回農村從亊農耕得心應手。
第二 大力提倡打工群體返鄉發展,鼓勵承包農村土地,發揮資金、技術、行業優勢,實行優惠政策支持,拓展農耕方式,發展和開創現代農業新局面
第三 大力推進商品糧基地建設,除原有商品糧基地鞏固發展外,應大力發展平原地區的大機械耕作,如以兩河兩山中原地帶為重點發展區域,推廣國營農場、集體農場及農場主制度,促進商品糧生產。
第四 拒絕轉基因糧食的進口,拒絕轉基因農作物的生產。鑒于轉基因危害之烈(超強致癌、男女失育、傳統糧食消亡),就個人言,無論是院士還是技術人員,只要與美國有勾結,就必須按漢奸法辦;就單位言,無論是農業部還是其他責任單位,只要為轉基因開綠燈或打壓反對者的,一律查處清洗。如此方能全力保護中國的傳統糧食安全,大力推進中國傳統農作物的生產、收割、儲存,強化制度管理,真正解決14億人的生存問題。
作者單位: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法院(作者來稿)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