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全球新冠疫情動態
2020年注定是一個歷史留痕的年度,這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全球爆發,由此而造成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當世界各國調動一切力量和資源應對這一空前危機時,人們在疫情的驚恐中發現這個世界正在發生急劇改變。問題是這種改變來的如此突然、進程如此之快、變化如此劇烈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人們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便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中被倉促地卷入這種巨變。盡管目前新冠疫情尚未結束,但由此而造成的沖擊和變化已經開始顯現。那么,“后新冠時代”全球將面對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一、經歷新冠疫情的沖擊全球經濟急速下滑
新冠疫情爆發并在全球蔓延后,全球經濟活動正陷入現代經濟史上前所未見的下滑以至一度陷于“停滯”狀態。特別是3月中旬以來,全球經濟活動降速加快,目前降幅已遠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
有關數據顯示:
經合組織(OECD)3月2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2.9%下調至了1.5%~2.4%。然而,即使是2.4%的增速,也已進入了全球經濟衰退的范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其定義是,經濟增速低于2.5%。
IMF4月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假如疫情在二季度達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
IMF警告,這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而且是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首次同時陷入經濟衰退。
世界銀行曾估計,一場嚴重的流感可造成全球經濟損失3萬億美元。
IMF的估計則是,此次疫情在2020年和2021年對全球GDP造成的損失約為9萬億美元。9萬億美元是個什么概念?大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近半年的產出。
金融危機風險在上升:
3月,美國股指在10天內接連4次觸發熔斷機制。道瓊斯指數創造了史上最快跌入技術性熊市的紀錄。3月11日,全球至少11國股市熔斷,遍及亞歐美三大洲。
高盛預測,美股下跌遠未結束,預計標普500指數可能從最高點下跌41%至2000點左右。隨著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股票市場或將終結十年牛市。
南歐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國家出現財政和國際收支“雙赤字”,面臨的金融風險較大,若出現債務危機,可能引爆新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萊恩警告說,歐元區經濟可能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從新冠病毒危機“異常嚴重的沖擊”中完全恢復。
鑒于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未得到全面控制,且再度蔓延的風險依然存在,國際社會對全球經濟預期普遍擔憂,國內外多家機構和一些知名經濟學家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已成為共識。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全球化進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逆轉或強烈反彈。實際上,在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去全球化”傾向。特別是近年來,西方一些國家“逆全球化”思潮興起,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經貿摩擦持續升級。
根據國際機構的統計數據分析,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但金融危機后明顯進入低速增長階段,GDP、貨物與服務貿易的增速都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全球跨境投資更是持續低迷。
特朗普上臺后,由于推行以“美國優先”的狹隘民粹主義,使得以國際制度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治理受到嚴重削弱,也使歐盟這樣的地區治理機制受到嚴峻挑戰。特朗普政府還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鋼鐵和鋁的進口加征關稅,引發了報復,進而在其他地方擴大了貿易壁壘。為了保持美國的霸權地位,特朗普不惜發起了與中國的貿易戰,大幅度減少了雙邊貿易,并給全球經濟帶來消極影響。
毫無疑問,新冠疫情的暴發進一步加劇了“去全球化”趨勢。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到2020年,世界貿易將下降13%到32%,遠遠超過世界GDP的預期降幅。
目前,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經濟全球化遇阻為世界經濟蒙上陰影,世界各國對全球化態度不一,應對策略與政策走向也存在較大分歧。盡管全球化在疫情背景下受阻或出現某種倒退,但也應該看到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正在盡最大努力避免全球合作的倒退,因為倒退是沒有出路的。
盡管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經濟全球化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阻力,但作為一種發展趨勢全球化并不會因此而停止腳步。即便西方一些國家的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一時得勢,但逆勢而動最終必然還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從美歐在這次疫情中的掛科表現就不難看出答案。
反觀中國在這場空前疫情中的表現,贏得了世界的廣泛尊重。中國在推動全球抗疫合作的實際行動和外交公關中,充分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和高效的治理能力,這將成為“增強全球化”的關鍵因素,同時也預示全球化未來走向將在新冠疫情后重新定位。
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沖擊遠超出人們最初的想象,由于疫情何時能結束尚不清楚,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仍在持續。為了控制疫情,世界各國不得不采取嚴格的人員流動的措施,從而使得經濟處于“停擺”狀態,正常的經濟秩序也被打亂。
在全球疫情的新環境下,全球化及其對“中國制造”的依賴將進一步顯現。
尤其是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二戰后以美國和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格局,這讓美國感到其霸權地位深受“威脅”,他們認為中國的體制和發展模式對美國和西方模式形成了挑戰,特別是中國在應對疫情上的成功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更加深了他們的意識形態擔心,因而制造各種借口,意欲“甩鍋”中國,甚至不顧事實信口雌黃,不惜用謊言混淆視聽,打輿論戰。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也在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得以展現。新冠疫情爆發加劇了世界各地對供應鏈中斷的擔憂,由于擔心本國醫療設備、個人防護設備和藥品生產不足,許多國家實施了出口禁令。在這種危難時刻,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下,盡其所能為世界各國和多地區提供了急需的口罩、藥品、各種醫療、防護設備等援助。
尤其是在美國不斷限制醫療物資出口之際,來自中國的救援物資卻源源不斷地運往美國。可是,美國一面在用著中國制造的口罩,一面卻在指責中國并意欲“甩鍋”。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發推特稱,截至本(4)月20日,中國已向美國提供逾24億個口罩,夠每個美國人分到7個。
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為,就連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也看不下去了,新近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一些國家試圖“甩鍋”中國,與此同時,它們還在使用著中國的口罩,還在等待著中國的疫苗研發成功。一旦疫苗問世,這些國家到底會不會用?美國這樣的大國,也需要在處理重大問題時有合作伙伴,而不是處處樹敵。
但是必須要看到這樣一個事實,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唯一的,具備全產業分類、人才優勢、部分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的全球制造中心和供應鏈中心,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電子工業、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造船業等,以及全球跨國品牌,都需要在中國完成產品的生產,然后再銷往全球各地。“中國制造”正在走向世界,并以獨特的優勢支撐中國以及世界市場的需求。
然而,正是全球對“中國制造”及供應鏈的這種依賴讓美國深感不安,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5G等計劃的加緊實施與有序推進,讓美國感到這又威脅到了美國經濟技術的支配地位,這也是美國多方位打壓遏制中國重要成因。一些美國聲音更提出將美國的在華企業遷回美國本土或轉向其他國家,并向愿意遷回或轉移至其他國家的企業提供補貼。問題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有像中國這樣完整的產業鏈,因此這種狹隘的自我保護主義難以奏效,反倒是使其自身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可以確定的是,新冠危機正在對世界經濟產生前所未有影響和沖擊。在這一大背景下,現有的經濟秩序必然也會因危機影響急需作出調整,盡管目前這場新冠危機能夠持續多久還不明朗,但它的影響和沖擊后果可能會直接加速新一輪世界經濟的調整與重組。換句話說,無論各國是否做好準備,也不管各國是否愿意,這次新冠危機的結果必將改變全球發展的現有格局。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刊文《福奇: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來自中國的實驗室》
世界各國在一定時期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以及形成相對穩定的關系,從而構成了一種各國認同的世界經濟格局。現有的世界經濟格局形成于二戰后,冷戰時期又形成了美蘇兩級對立格局,隨著冷戰的結束及兩極格局的瓦解,美國稱霸世界經濟的單極世界也開始走向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格局不斷發生改變。
在二戰后的70多年中,美國之所以能夠占據獨霸全球領導地位,不只是因為美國在戰后集聚了大量財富和雄厚力量,還在于美國對國內的治理能力、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意愿,以及引領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危機的能力。而在這場新冠危機面前,美國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卻蕩然無存,直接降低了美國的公信力。以至于《紐約時報》稱,美國正在輸掉“抗病毒競賽”,已經失去世界領導地位。
然而,美國的這些變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實際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變化就已經開始顯現,其中一個明顯標志就是危機后美國國內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勢力明顯抬頭。特別是2016年特朗普勝選入主白宮,即是民粹主義與保護主義勢力掌握權力的體現。民粹主義得勢與保護主義勢力掌權,不僅嚴重破壞了戰后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而且隨著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給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帶來新的不安。
在這場新冠疫情面前,充分暴露了美國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缺乏世界第一大國大國的責任擔當,以及引領國際社會應對危機能力的缺失等諸多問題,從而使得美國成為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并引發各黨派及民眾的質疑和強烈不滿。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疫情防控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截止2020年5月17日,美國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確診病例1527664例,累計死亡90978人),美軍卻置疫情于不顧,盡管美軍確診病例也是全球各國軍隊中最多的,但這并沒有阻擋美軍在世界敏感地區的軍事活動。尤其是在東海和南海,美軍的軍事活動不僅次數攀升,而且其針對性和挑釁性也在升級。
據央廣新聞報道,4月28日,美國海軍“巴里”號驅逐艦非法闖入我西沙領海。之后,美國海軍又派出“邦克山”號巡洋艦到南沙群島挑釁,在我南薰礁附近開展所謂“航行自由”行動。4月份以來,美國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也多次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活動。此外,4月29日到5月1日,美國空軍還派出B-1B轟炸機在東海、南海活動。
美國國內疫情肆虐,白宮政客不是致力于采取對策應對和化解危機,而是置疫情于不顧,更不顧美軍官兵生命安危,頻頻到亞太地區國家的家門口進行所謂“航行自由”活動,意欲何為?其背后又隱含什么見不得人得意圖?
在美國看來,維持其世界霸權是擺在第一位的。因此盡管疫情當前,但美國的霸權地位不能衰減。可是新冠病毒卻不管你是世界老大還是小國弱國,其感染力“一視同仁”。據美國五角大樓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美國國防部總共報告了7434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海軍感染情況最為嚴重。盡管如此,美國依然堅持要舉辦今年的“環太平洋”演習,只不過在規模上有所縮減。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約翰·阿基利諾對此表示:
“我們仍然致力于并有能力保護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盟友和伙伴,對環太軍演做出靈活調整,能夠讓我們在打擊未來對手和應對新冠肺炎威脅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眾所周知,在印太司令部之前的太平洋司令部,戰區就很大,東起美國西海岸,西至非洲東海岸,覆蓋了地球53%的面積。現在又加上印度洋部分,印太司令部的戰區要占地球表面60%以上的面積。為了彰顯美國的軍事存在,美國一再渲染“中國威脅”,并頻繁擅闖南海、東海以“航行自由”的名義制造事端。
國際社會不禁要問,美國戰機、軍艦遠離本土在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家門口頻繁巡航游弋演練,卻在渲染“中國威脅”,這是何等荒謬的邏輯!究竟誰是該地區和平與安全穩定的威脅不是一目了然嗎?
問題的關鍵在于,美國這些表面上的軍事活動掩蓋著更深層的軍事意圖。新冠疫情之后,大國戰略競爭、意識形態競爭、發展模式競爭以及地緣政治競爭將在新的全球形勢下加劇,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將進一步下降,不可避免將會出現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的重構與重組,這是美國既不愿意看到,更不愿意正視的這一變化。
而當美國內部矛盾急劇演化,特別是特朗普政府面對對新冠疫情處置不力的指責和壓力,急于轉嫁國內矛盾。因此“甩鍋”“抹黑”是美國政客慣用的伎倆,疫情之下,南海問題便再次成為他們轉嫁國內矛盾的借口。當美國在力圖“甩鍋”把所有的責任推給中國時,便給內部造成一種錯覺,外部的“威脅”遠大于內部的矛盾,轉嫁了內部矛盾也就化解了執政危機,還可以為特朗普連任加分。
2017年,特朗普上臺后發布的第一份《國防戰略報告》的基調是:“國家間戰略競爭,而非恐怖主義,是現在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關切。”隨即將美國的戰略中心轉移到亞太,并將中國作為首要的戰略對手。
為此,美國先后對中國進行了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等,為進一步圍堵遏制中國造勢。那么,在這之后又會是什么呢?
從近代西方國家發動的戰爭,和美國自朝鮮戰爭以來發動的歷次局部戰爭及反恐戰爭來看,每一次戰爭基本都是先從貿易制裁開始,然后利用其掌握的話語權開展強勢輿論戰,挑撥周邊國家對目標國進行牽制干擾,并在本國制造對目標國的仇恨與排斥,以獲得民意支持,同時運用強勢外交脅迫并將同盟國綁上自己的戰車,最后的目標指向那就是——戰爭!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新近美軍頻繁擅闖南海、東海,不再是常規的“自由航行”和軍演那么簡單,其背后深掩其軍事意圖,也不排除軍事摩擦和戰爭風險。從目前美國的對華政策與方針來看,以特朗普為代表的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勢力,正試圖利用新冠疫情轉移國內矛盾,并向危險的邊緣推進。
美國“甩鍋”中國,與臭名昭著的“洗衣粉事件”何曾相似?——2002年,小布什政府推動“有預設立場”的調查,將“未知粉末”說成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
以至于美國媒體都在直言,美國有線電視臺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亞5月5日接受采訪時稱,中國是特朗普政府的“替罪羊”,美國對華栽贓讓人想起了發動伊拉克戰爭前的輿論動員。美政府正試圖施壓情報機構說出,我們掌握某種關于中國的確切證據。正是這種政治化的情報導致了一場錯誤的伊拉克戰爭,現在只不過是歷史重演而已。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海外社交媒體發文:“中國不會成為伊拉克!”
這在于中國有自己的自信和定力!因為今天中國不再是1840年的中國,更不是1950年的中國,而是21世紀的中國!中國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所以更加珍惜和平,但中國絕不懼戰!因為只有能戰敢戰善戰才能止戰!
歷史早已證明,每次危機都蘊含著機遇,關鍵在于人類如何把握。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將迎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作者系軍事學者;來源:昆侖策網,原載“察網”【授權編發】,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