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作者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借紀念之名,美英等西方國家又掀篡改、歪曲“二戰”歷史歪風,抹煞蘇聯和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巨大貢獻;胡吹美、英作用,為其現實的霸權主義服務。為正確解讀“二戰”歷史,以正視聽,特重發本篇舊文(原文寫于2015年),此次發表作了一些文字修改。
美國人認為,美國是“救世主”,是它的兩顆原子彈拯救了世界,避而不談早年慫恿法西斯侵略——特別是1931到1941長達10年的“助日侵華”政策;
英國人“以敗為榮”,還在大談敦刻爾克撤退的“勝利”;
俄國人認為,是他們(前蘇聯)頂住了納粹的瘋狂進攻,解放了歐洲,至少把東歐、中歐從法西斯占領下解放了出來;
德國人在反思納粹罪行;
日本人則在忙著把搜集到的1.4萬份(寫滿了軍國主義的“玉碎”、“忠君”字樣)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遺物,作為“積極和平主義”的寶貝——向聯合國申遺!那些政客們正在爭相參拜靖國神社,在繼續否定有關南京大屠殺和有關慰安婦的罪行;
中國人似乎突然醒了,正在籌備9月3日——今年第一次隆重舉辦有外國首腦出席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
……
世界權威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七卷第316頁:“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的進程。德軍大舉入侵波蘭后進展迅速……”;
英國軍事理論家、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第一章大戰突然爆發經過: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卻出兵越過波蘭邊境。時隔兩天,在要求希特勒撤軍無效之后,英法兩國參戰。又一次歐洲戰爭爆發了,并進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聯的權威著作,由安·安·德波林主編的十二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導言:“在法西斯德國進攻波蘭那一天,戰爭還沒有達到世界規模。然而,這次進攻又是世界大戰的開端;從這個時刻起,由于各種現象的合乎規律的相互聯系,戰爭的規模不可遏制地日益擴大。因此,1939年9月1日就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日子。”
我國由胡喬木任總主編的權威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歷史》(1990年出版)第224頁,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表述:“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軸心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既然“二戰”是由德日意三個法西斯軍國主義與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之間所進行的一場世界性的戰爭;既然日本是“二戰”法西斯軍國主義的一方,又是以1945年日本投降的歷史事實作為大戰結束的標志,那么,你就不得不承認: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日中戰爭——中國稱抗日戰爭,其本身就是“二戰”的重要構成部分。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發動侵華戰爭,戰火在亞洲燃起,標志著“二戰”的開始;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發動入侵埃塞俄比亞的戰爭,“二戰”蔓延至非洲;
1939年9月1日,德國法西斯發動入侵波蘭的戰爭,“二戰”在歐洲展開,世界大戰全面進行。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入侵蘇聯的戰爭,“二戰”規模擴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發動對美的偷襲珍珠港戰役,“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決心共同對法西斯的德日意軸心國集團作戰,決不單獨媾和。
1942年6月5日,中途島戰役結束,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1942年11月4日,阿拉曼戰役結束,成為北非戰爭的轉折點;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成為歐洲戰場與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
1943年7月17日,西西里島登陸戰結束。9月,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垮臺,意新政府投降;
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戰役結束,8日,德國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簽署投降書,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二戰”結束。
“二戰”是“一戰”的繼續。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物“凡爾賽和約”所造成:“戰勝國在‘公理’的偽裝下力求維持和約對戰敗國的歧視,而戰敗國和不滿現狀的國家則力求躋身于戰勝國的行列,以便于日后自由行動。”(見第七卷第316頁)
“奧地利大公的被刺殺,但釀成這場國際性災難的根本原因是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俄國、法國、英國等幾個大國在戰前幾十年間所形成的敵對狀態。”(同上)——最終形成德奧意三國同盟與英法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直至戰爭爆發。
“二戰”所以爆發,希特勒的“侵略成性決不是唯一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
“長時期來西方列強殷勤討好的態度鼓勵了他,再加西方又在1939年春季突然來一個一百八十度轉變(按:指英法對德宣戰)。這個轉變突如其來,出乎意料,因此戰爭就不可避免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第5頁)
“希特勒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是又一次世界大戰。”“盡管希特勒肆無忌憚,但是,長時期來,他在追求目標時還是小心從事的。無論采取什么步驟,如果可能引起大戰的話,德國將領更是百般謹慎,憂心忡忡”。1936年,希特勒重占萊茵非軍事區(按:指撕毀凡爾賽和約)時,就怕法國回擊(如回擊,就打算退縮),因而,實際上“只是派出幾支象征性的部隊。”(同上第6頁)
正當德國將領們強烈反對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時,張伯倫卻答應了希特勒的全部要求。“并和法國沆瀣一氣,同意在這個不幸國家被剝奪領土和防務時袖手旁觀。”(同上)
就其主流而言,無疑是一場世界愛好和平人民反對法西斯軍國主義侵略、奴役的正義戰爭——故可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但就其不能忽略的非主流方面而言,又具有帝國主義大國(德日意同英美法)之間爭霸戰爭的性質。——要不然,就不能解釋英法美長期(直至1941年12月)采取縱容、支持日意德侵略弱小國家的綏靖政策。
另外,確實還存在社會主義蘇聯同法西斯軍國主義侵略,以及它與資本主義同盟國之間的矛盾與斗爭——正是這后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又影響著戰后的世界格局。
東方的亞洲、太平洋戰場。主要作戰雙方是:日本對中國、美國;
西方的歐洲戰場。主要作戰雙方是:德、意對俄(蘇聯)、英、美等國。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