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芯片制造,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痛。就因為沒有芯片制造能力,華為中興被美國人全球追殺,中國芯片制造水平與國外相差兩代,國產光刻機差距更大。各路自媒體的賣慘文宣幾乎摧毀了國人的自信心,中國如果買不到荷蘭光刻機,還能追得上嗎?
所以校長覺得有必要正本清源,聊一聊荷蘭光刻機是怎么霸占芯片制造市場的。
一代版本一代神
荷蘭阿斯麥(ASML)公司,今天早已家喻戶曉,但是在21世紀初,他什么都不是!
那個年代,世界光刻機的主要供應商是尼康和佳能。沒錯,就是那兩個造數碼相機的。
光刻機,說穿了就是一臺超高精度的照相機,將設計好的電路圖投影到硅片上。接下來就是日本的掛膠機、中國的蝕刻機上場,一步一步把芯片制造出來。
在那個尼康主導世界的年代,日本人的絕活是X光光刻技術,主推干式光刻。光刻機市場三大巨頭,尼康、佳能、IBM全部是這一技術的堅定擁護者。
而這個時候的阿斯麥不過是飛利浦手底下一個可有可無的小廠子,據說連廠房都是鐵皮搭的,誰都不覺得他們有什么希望,包括他們自己。
然而命運就像巧克力,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
改變歷史的那個人叫林本堅,一個在IBM微影部門工作了22年然后被嫌棄并掃地出門的人。他的履歷簡直可以寫成一部俗套的網絡小說!在所有人都認為光刻機的未來是X光,是干式光刻的時候,他將全部精力投入浸潤式光刻機技術。
基于林本堅后來在日本臺灣的影響力,校長傾向于認為,日本漫畫中某些主角就是以他為模版的:
但中二主角和林本堅的區(qū)別就在于,人家是美國工程學院院士,他知道微影技術的所有底牌。
當這么一個人向IBM說出真相的時候,結局當然沒有懸念——卷鋪蓋走人吧你。
2000年,林本堅去了臺積電,當時被尼康、佳能、IBM三座大山壓得死死的一家臺灣代工廠。
于是,同樣被全世界嫌棄的阿斯麥和臺積電成了“革命戰(zhàn)友”。反正已經被三巨頭嫌棄了,再慘又能慘到哪去呢?2004年,臺積電、阿斯麥上馬浸潤式光刻機,阿斯麥由此開始在光刻機市場攻城略地,短短五年就把尼康、佳能、IBM統(tǒng)統(tǒng)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占領了50%以上的市場。
阿斯麥王朝由此發(fā)端。
當校長讀到這一段歷史的時候,不由感慨萬千。這簡直就是5G技術迭代的預演!尼康時代,光刻機技術不在美國手里;阿斯麥時代,仍舊不在美國手里。
如果現(xiàn)在光刻機還掌握在IBM手中,根本就沒有什么“美國干涉荷蘭光刻機出口”的問題,特朗普簽個字就解決了。正如美國無視華為5G先進性,硬要跨越式發(fā)展6G一樣,當年的美國不但自己和革新擦肩而過,還用一波騷操作打倒了“家犬”日本。如果說光刻機在日本手里不安全,在荷蘭手里就更安全了嗎?
新華社動畫短片說得一點沒錯:
美國政客的智商總是那么有一致性。
來自中國的破局
說完阿斯麥的故事,不知大家有什么感想。校長認為,這個屌絲逆襲高富帥的故事有兩個重要的啟示:
第一,阿斯麥把自己和下游廠商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光刻機不是冰淇淋,就那么幾家用戶,下游雖然受氣,但如果決心造反,上游的日子就到頭了。今天被蘋果、華為、三星一起拋棄的高通就是最佳范例。
第二,廣闊的供應市場讓阿斯麥得以找到關鍵的配件。EUV三大核心技術:高精度鏡頭、高純度激光、精密儀器,分別來自德國蔡司,美國Cymer及一系列德國精密器械企業(yè),他自己擁有的核心技術只有10%不到。如果沒有攢機市場,阿斯麥是造不出EUV的。
美國試圖控制光刻機技術的努力歸于失敗,是因為自身技術實力的“不進則退”。在博弈的過程中,荷蘭、日本、韓國、德國、中國臺灣各領風騷,都拿到了屬于自己的一份子。PS,日本應該算把自己的兩份子丟出去一半。
總結起來就是,阿斯麥的光刻機并非中國芯片發(fā)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也并非不能替代。
恰恰相反,他促進了中國芯片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如果沒有阿斯麥,我們今天要拿到次一級的DUV都不可能!再說了,中國2025年之前國產芯片自給率70%的目標跟EUV關系不大,只要做好14nm工藝就行了。我們缺的不是光刻機,而是應用技術。臺積電研發(fā)7nm的時候也沒上馬EUV不是?
中芯國際2018年才量產28nm制程,2019年量產14nm制程,2020年底才能解決7nm制程。國內其他企業(yè)仍在苦苦追趕當中。就算阿斯麥想把EUV賣給中國,也得有需求才行。
中芯國際只買一臺不叫需求,叫投石問路。中國培養(yǎng)出一個需求EUV的市場不過是未來幾年的事情,自動駕駛、5G、AI產業(yè),整個應用市場很可能要占世界需求的50%以上。如果中國要進軍芯片產業(yè),荷蘭賣不賣?
阿斯麥申請出口一臺EUV到中國,是個非常明顯的態(tài)度,也秉承了他一貫的商業(yè)思路(不能得罪下家)。根據西方國家簽署的《瓦森納協(xié)定》,EUV屬于敏感物資,是否出口的決定權在荷蘭政府。美國可以施壓,卻沒有否決權。
即便施壓成功了,又如何呢?
阿斯麥自己也知道,他并非原創(chuàng)作者,而是一個總裝企業(yè),他能在國際市場上買到的零部件,中國人也能買到(至少一部分)。買不到的,中國國內也未必沒有替代品:
▲ 長春光機所極紫外光項目
阿斯麥不賣,中國人就會自己研發(fā)。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絕不是什么好消息。你別看阿斯麥風光無限,財務報表上的利潤率也只有22%不到,這個數字還不如阿里巴巴的23%。作為壟斷型實體企業(yè),這個利潤率相當的低。
因為在EUV的時代,全球最尖端的科技成果集中在一臺機器上,成本極為高昂,需求又非常狹窄。其價格已經不遵循壟斷規(guī)律,而是上下游商量著辦。2019年,阿斯麥交付26臺EUV,臺積電要了一半,另一半被三星、英特爾瓜分??梢娺@個池子有多小,哪里容得下第二家巨頭。
無論是尼康還是別的什么公司,如果要硬擠EUV這個小池子,帶來的都只能是全行業(yè)虧損。如果阿斯麥是一家美國公司,美國政府說不定會給他補貼,但他是歐洲公司,只能盈虧自負。
中國人如果堅持投入,十年內市場就要重塑。阿斯麥打倒尼康,一統(tǒng)江湖,也正好是十年!
十年對中國來說,并不是什么太長遠的計劃。
中國人的計劃可以堅定執(zhí)行100年!
中國已經占據了消費電子產業(yè)鏈的組裝生產環(huán)節(jié)、占據下游品牌,完全可以決定零部件采購。一定會出現(xiàn)華為這樣不斷向上奪取品牌份額,向下拓展零部件供應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往往又能享受超高的利潤,從而迅速做大。
幾年前中國在面板領域受制于人,靠著京東方等一批面板企業(yè),活生生把臺灣、韓國同行給擠死了。
芯片產業(yè)也是一樣,韓國三星在初期技術不如日本的情況下,政府兜底瘋狂砸錢,靠著更合理的頂層設計,更大規(guī)模的投資,終于三分天下有其一。
中國人搞芯片產業(yè)也該有韓國人的霸氣,三星電子二十年不掙錢,把日本友商給弄死了。中國人十年不掙錢,總能干點什么吧?
作者:蔣校長 來源: 防務新視角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胡偉武:破解芯片產業(yè)困局,應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打一場科技領域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2019-05-30胡偉武 | 破解芯片產業(yè)困局,應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打一場科技領域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2019-05-2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