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金燦榮:美國對華舊牌快打完了,新牌還不知道怎么出
點擊:4593  作者:金燦榮    來源:觀察者網  發布時間:2020-07-22 11:39:31

 

隨著大選臨近以及抗疫壓力逐漸增大,美國近日對中國的施壓也不斷增強,無論在南海、香港、還是臺灣問題上,都可以看到美國的身影。上周又傳出了美國政府將會禁止中共黨員及其家屬進入美國的消息。如果這一政策得到實施,無疑會加深中美的隔閡。

 

對此,觀察者網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教授,談談中美摩擦升級以及中美關系走向。

 

觀察者網:最近美國在南海動作頻頻,一再挑起爭端。美國在南海“攪局”,想要達到什么目的?

 

金燦榮:在南海仲裁案四周年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南海問題發表講話,這是“全政府對華政策”的一個最新動作。所謂的“全政府對華政策”,就是美國政府想協調各個部門,在對華政策上步調一致。過去我們在交流中有種感覺,就是美國不同的部門對華政策是有區別的,有了這個政策后步調就一致了。

 

5月20日,特朗普當局專門給國會提交了一個16頁的報告,強調從現在開始要嚴格地推“全政府對華外交”,從各方面對中國施壓。南海施壓只是一個最新的動作,其他還有很多動作,比如說在香港和新疆問題上制裁一些官員、進一步壓制中國媒體在美國的存在、加大制裁華為的力度、又對一部分中國商品增加25%的關稅、在國際上拉幫結派,排除中國的5G技術。最近又出了一個傳言,就是7月14號《紐約時報》的獨家新聞:美國考慮限制所有中共黨員及其家屬的赴美簽證。可以看得出來,讓美國調整南海政策是有一個大背景在的,我們要跳出南海看南海才看得清楚。

 

美國以前在南海島礁的主權歸屬上是中立的。在1995年以前,也就是美濟礁事件以前,美國并不關心南海島礁的歸屬問題,他們政府所關心的是自由航行。在美濟礁事件之后,美國就開始選邊站了。2012年中國與菲律賓就黃巖島問題對峙之后,美國更明顯地站到了菲律賓的一邊。因此,2016年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實際上是美國操縱的。美國政府躲在幕后,鼓勵菲律賓去起訴,而且起訴的歷史材料都是美國政府幫忙整理的,所謂的仲裁庭也是他們操縱的。

 

到了今年7月13日,美國最新的表態變得更加明確,就是要站在臺前,直接進入拳擊臺了。原來美國還是在后面當教練、遞毛巾,現在直接進場要和中國比賽了。第二天,也就是7月14日,美國派了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進入南海,為最新的表態背書。這次美國的政策轉變從我們中國角度來看是件很消極的事,因為中國現在在和東盟國家談“南海行為準則”(COC)。

 

7月14日,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拉爾夫·約翰遜號在南沙群島附近航行。圖自美國太平洋艦隊官網

 

在南海,與我們有島嶼主權糾紛的是四個國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在聲索國的糾紛當中,中菲矛盾比較突出,隨著現在杜特爾特執政,中菲矛盾就好多了;中越爭端還在,但是應該講也基本可控。馬來西亞、文萊和我們的糾紛并不突出。另外有個國家,和我們沒有島嶼糾紛,但是有海域劃分的糾紛,就是印尼。印尼有一個群島叫納土納群島,他們把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劃到我們斷續線里面去了,這樣我們就有海域糾紛。

 

總結一下,現在的情況是,我們與四個國家有島嶼糾紛,其中兩個比較突出,兩個相對可控,還有一個國家與我們有海域糾紛。這些年由于中國努力發展與東盟諸國的關系,再加上中國也在積極的跟東盟國家談COC,所以整個局面是可控的。

 

但是美國最新的表態和行動讓南海形勢變得復雜了。原來雖然美國也選邊站,但都是躲在糾紛國的后面,現在已經直接下場了,讓我們有一種感覺,就是美國現在表態說:“我也不在后面支持誰了,你就來和我硬碰硬。”其政策與行動會對有糾紛的聲索國產生微妙的心理和政治影響。

 

觀察者網:所以說美國想要給我們的談判制造一個復雜的環境,或者說,要給我們的談判增加難度?

 

金燦榮:是的。所以我覺得美國有這些動作之后,我們跟東盟國家的談判可能會困難一點。但是我個人也認為我們需要淡定。戰術層面,當然我們對于可能出現的困難要做一些準備。不過戰略層面上我們要淡定,因為無論是相對美國還是相對于周邊國家,我們有一個中國綜合國力增長快的大背景。另外中國軍力上的提升是全方位的。美國的軍艦以及飛機的巡航,還有周邊國家的一些小動作,應該不會改變這個大趨勢。

 

目前我覺得我們的應對是不錯的。首先我們外交部門出來揭露一下美國政府立場的虛偽性。美國拒絕國際海洋法,卻用海洋法來要求我們。在地區趨向緩和之后,還想把事情鬧大。我們外交部門應該出來譴責,不譴責是不對的。現在仍然有一些學者還是說中國應該忍住。這態度是不對的,因為忍氣吞聲是就是默許了美國的行為,對以后的中國的談判是不利的,還鼓勵了美國政府的囂張氣焰。我們除了在外交上要揭露和批評,也要在軍事和輿論以及其他層面做一些準備。

 

 

觀察者網:對,您剛才講到了,中國無論是在道義上,還是在法理上,還是在絕對的軍事實力上,都不用在南海方面過于的擔憂,我們有實力去應對這個事情。但是您剛才也說到了美國現在調整了對中國的策略,已經從原來的各自為戰變成了各政府部門聯合起來一起施壓。您之前在采訪中講的是它手里的牌是一張一張地打,現在感覺是一手全部都打出來了。

 

在國家安全層面上,除了南海之外,中國還有臺海、香港等幾個方向,您認為未來美國會不會在這幾個重點地區一起“搞事情”,然后讓我們“疲于奔命”?美國會干涉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想達到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金燦榮:美國現在正在實施“全政府對華政策”。請注意,不是“討論”,而是“實施”。因此,最近出牌特別多,但我覺得他們大部分能打的牌已經出了。當然,美國正在琢磨新牌,但這個新牌能不能做出來,他們還在掂量當中。

 

我觀察中國的輿論,有這么幾種心情。一個是憤怒,就是對美國氣焰太盛感到很不滿。現在網上隨處可見相關言論。第二個是焦慮,擔心中美間不只是對抗,不只是競爭,還有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而且可能出現的地方還挺多:臺灣排第一,接著南海,然后東海,還有一些周邊的熱點。第三點是困惑,就是覺得美國政府現在不太正常,做出來的事情都不是常人會做的事。現在這三種情緒在網上漸漸蔓延、發酵,我覺得這也很正常,因為那么多事擺在那里,否認不了。

 

而我們的政府也在認真應對,這一點可以放心。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制裁了我方官員以后,我們也制裁了他們的官員;美國趕走了中國四家媒體,我們也趕走他們四家。在新疆問題上的處理也是這樣的。外交上要斗爭。美國在東海、臺海、南海有一些軍事上的動作之后,我們經常也有一些回應。我覺得政府現在是根據有禮有節的原則正在處理一個一個的問題。在這里我想另外講一點,就是美國現在的行為其實也展現了他們的焦慮。

 

觀察者網:對,很明顯可以感覺出來。前兩天蓬佩奧在發布會上說中國是帝國主義,大家覺得是劇本拿錯了。

 

金燦榮:美國的一些官員已經口不擇言了。現在他們講話好像不需要邏輯,不需要事實依據,說明他們沒有章法了,這是一個。再一個大家體會一下,他們整我們,如果從2017年下半年算,已經快三年了,但效果很有限。中國近幾年經濟發展的有一點慢,沒有加入WTO的那10年那么快,那個時候經常兩位數地增長,我們現在只有6%左右,其實慢很多,但在大國里面還是算快。

 

就是說,中國還是按部就班地在往前推進發展,但是美國連吃奶的勁都能拿出來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在外貿方面有些不足,但總體還是在增長的。美國直接影響內部經濟比較難,但影響外貿應該是比較直接的,結果產生的影響也沒有想象那么大。上半年我們的外貿還是正增長5.1%,這是非常好的成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其實接近三年的對華政策并沒有成功。

 

另外,今年出了個新事物叫新冠肺炎病毒。它其實是一件意外的事情,雖然不改變原來的大趨勢,但是會對原來的趨勢有一個加速或者減緩的作用。由于我們處理新冠肺炎本身確實是大國里面比較好的,現在我們復工復產比較順利。因此,我們二季度正增長3.2%,美國二季度肯定是負增長百分之十幾以上,具體是多少還不知道,但是可能會比預期更多一點。

 

美國在新冠肺炎的應對上特別糟糕,經濟沒有最悲觀的預測那么差,但還是比我們要差得多。所以在這個背景之下,美國的焦慮是進一步加深了,這樣就導致最近他們的出手就更狠了,好像沒有底線了。

 

我應該是國內較早指出中美關系基本性質變了的學者。中美關系從既競爭又合作走向了競爭為主。就長期來講,中美競爭主要是兩個焦點:內部改革和第四次工業革命。誰能夠把國內的事務處理好,誰能立于不敗之地;誰能夠在工業革命當中占據領先地位,誰就能夠把握未來。這是我的基本觀點,也講了好幾年了。

 

中美兩國都是超級大國,外力無法擊敗他們,只能自己擊敗自己。所以只要把家里的事理得比較順,就敗不了。而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決定人類未來的,中國在這兩個競爭點上正在取得優勢。

 

第一、咱們國家不管美國怎么鬧,都在很認真地解決內部問題。今年我們就上下同心,以舉國之力打了一個全民防疫戰。這是我們對于短期問題的處理。看長遠一點,這幾年我們優化了經濟發展模式,提升了現代國家治理能力,還堅持扶貧,解決國內的社會問題,我們一直都是穩扎穩打地一步步往前推進。美國正好相反。美國國內現在好像越來越亂,沒人去解決問題,反而互相推諉,或者推給其他國家。

 

在6月20日的競選集會上,特朗普將新冠肺炎稱作“功夫流感”。該圖為觀察者網視頻截圖

 

觀察者網:您覺得美國現在這么大力地對中國采取動作,是不是也有轉移國內矛盾的需求呢?

 

金燦榮:美國政府最近這么瘋狂地打壓,一個邏輯是國際政治邏輯,就是他們感覺到中國發展得太快威脅到了他們。還有一個是國內政策邏輯,他們現在好像無力、也無意解決國內問題,然后就會把責任推給中國,就是我們剛才分析的態勢。

 

其實長期來看這并沒有什么好處,因為我們的邏輯是,重點競爭的第一點是解決國內問題。咱們中國扎扎實實地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為了回避管理問題就罵中國給罵死了,還有瘋狂地打壓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教育。但是客觀上來看,我覺得有一個好的作用,就是加強中國的自主創新。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還比較理智,對全球化也很尊重,努力地推進,所以那個時候我們依賴全球分工,發揮我們的相對優勢,獲得了較大的經濟利益。我們的發展是不錯的,但是原來的發展模式確實對我們自主創新不太有利。因為高度依賴國際成功以后,關鍵的技術和關鍵的產業就不在我們手上。理論上講,一個國家是不應該把所有技術所有的產業拿到手,這樣效率不高,所以依賴國際分工。現在的情況就是美國逼著我們走自主創新之路。

 

我覺得我們的政府還是比較冷靜的。美國單方面制裁我們,還威脅全面脫鉤,但中國政府不會主動脫鉤,在地方政府層面繼續交往,與專業協會以及公司也繼續交往。另外,我們在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的背景之下也加大了開放的力度。比如出臺外資22條,大幅度減少負面清單;還有金融開放,在南海建立海南自貿港。

 

我們現在其實是多手段地應對美國制裁和脫鉤的威脅。一個是國內加強自主創新,一個是更加開放,和國際資本合作,與西方國家繼續保持溝通渠道。我相信這個做法對我們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當中的角色是有幫助的。但美國現在在去全球化、排斥移民、排斥留學生,這些對于保持他們原來的優勢是不利的。

 

觀察者網:最后想請您來點評一下美國禁止共產黨員和他們的家屬進入美國這條新聞,非常有意思。因為大家都覺得這特別地魔幻,不可想象。以前我們不會覺得美國會主動去隔絕中國,因為美國就是希望能夠通過交流進行和平演變。中國有9200萬黨員,如果他們,還有他們的家屬被禁止進入美國的話就等于隔絕了絕大部分中國人與美國的交往。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您覺得這條新聞的真實性有多高,會不會真的實現?

 

除了禁止中國的人以外,美國還在排斥中國的技術。他們不僅自己打壓華為,還拉上了英國,甚至還想拉更多的國家一起打壓,要把中國的技術完全從國際市場當中排除出去。您覺得美國這種非常具有冷戰色彩的操作會愈演愈烈嗎?

 

金燦榮:首先我認為禁止共產黨員進入美國的消息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它符合特朗普對華決策班子的大邏輯。現在特朗普班子當中對華決策有幾個人作用特別大,一個是國安會副主任博明(Matthew Pottinger),還有就是納瓦羅和蓬佩奧。蓬佩奧受華人學者余茂春的影響很大。

 

這幾個關鍵人物都有一個思路,就是要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分開,然后進行打擊。按照這個思路,簽證方面限制中共黨員及家屬就很自然了。但是他們未必能真的做到。因為中共黨員9000多萬,如果把家屬算進來他們的想法可能涉及到三億人。這三億人中有不少在政商界都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限制他們,坦率地講,實際上對美國國家利益不利。


(采訪:戴蘇越,整理:徐俊;來源:觀察者網,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