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所在區,近年來不斷誕生新街道,街道下面又不斷衍生新社區,給地方治理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困擾。
一個似乎天經地義的理由是:人口倍增。一說起這個理由,人們也幾乎都認為無可辯駁。
如果人多就必須分設新街道、新社區,那么解放前合肥乃5萬人口的“江淮小邑”(四川有大地主劉文彩家鄉大邑縣,安徽江淮有合肥“小邑市”),今天合肥已是500萬人口的城市,要不要增設三孝口市、大西門市、小東門市、三里庵市、五里墩市等99個新的地級市?推而廣之,解放前中國有4萬萬同胞,今日中國14億多人口,要不要分設9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甚至干脆分設成好幾個國家?
分家也便罷了,分家后的命名問題也造成了許多匪夷所思的困擾。本區A街道,第一次分家后,連A街道名也棄用了。不用就不用吧,就如人改姓名,在新戶口本或履歷表上備注一下“曾用名”就得了。問題在于,他把“A街道”名給了新街道使用,自己搖身變為“B街道”。外面的人不知道,找原來的A街道辦事,卻被指到新街道去了,鬧出“真假李逵”、“真假美猴王”的笑話。
俗話說,“空城計”只能演一次。上述街道更名這樣的笑話,出現一次已經足夠奇葩,可更奇葩的是,不幾年后,B街道又迎來裂變。這一次又是故伎重演,它把B街道名又給了分家的新街道,自己更名為C街道。兩次更名同頻共振,先后3個名字帶來的困擾簡直無以復加。群眾戲謔:“我們不是街道,我們只是地名的孵化器。”
本區還有一家新成立的街道級社區,成立后才發現鄰區竟有一個村居級社區與其重名。媒體曝光此事后,人們才弄清原委。原來,這家街道級社區成立時,上級領導出于關心愛護,主動給取了名。這位領導不知道鄰區有重名社區,這很正常,問題是,市民政局地名辦公室不予審查就胡亂下了批復。如今,這家街道級社區認為自己級別高,那家村居級社區認為“自己先長胡子總不能不如人后長眉毛”,雖經媒體系列報道,最后還是不了了之。只苦了百姓辦事,乘公交或打的,屢屢跑冤枉路,至于快遞、郵寄弄錯,想必是再正常不過了吧。
人口備增,增加些公務員、事業編可也,也符合集約化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動輒成立新街道、新社區,既要重新建設辦公大樓,又得重新搞一套班子;而且分治后,全部事務都得分家,有的一時捋不清,弄得剪不斷理還亂,一家不像一家,兩家不像兩家,不知要浪費多少人財物力,難免被群眾指斥為瞎折騰。至于地名審定,民政部門的地名辦公室更當切實負起責任,不能不作為、亂作為。
作者:王亞玲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