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2022即將過去。盡管強調加速落實“會晤共識”,并聲稱要推動中美關系的再平衡,可美方近來的舉動卻是在不停地“捅刀子”。2023年的中美關系向何處去?還真的難說。所謂的關系平衡很可能演變成再失衡?
近來,白宮提出了一個新名詞,那就是中美關系的再平衡。圍繞著落實“會晤共識”,推動中美建立一種新型的防沖突關系。然而,從美方的表現來看,所謂的再平衡更像是給中國設的一個套。2023年,中美關系很可能迅速走向失衡。
美方一邊強調要與中國建立好管控機制以避免沖突,一邊在中國背后捅刀子。加強了對華半導體技術的領域打壓的同時,還把中國30多家企業列入了黑名單。很顯然,這是繼續在推動中美脫鉤斷鏈戰略。
重要的是,新近出臺的美國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公然強加了與中國臺灣軍事互動的內容。美國政府5年內向臺提供1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20億美元的“軍事貨款”,以及加強對臺軍售的等內容。
很明顯,這是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內政的行為,也嚴重動搖了中美關系的基礎。中國早就明言,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美國國防授權法案中的涉臺內容,等于是在推動中美關系徹底脫鉤,甚至是意在制造中美對抗甚至是戰爭。
對于目前的中美關系,王毅外長說得非常明確。美方不能一邊要對話,一邊搞遏制;一邊談合作,一邊捅刀子。這不是合理競爭,而是無理打壓;不是管控分歧,而是激化矛盾,實際上還是搞單邊霸凌的老套路。這在中國過去就行不通,今后更行不通。中方將繼續堅決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美方必須重視中方正當關切,停止遏制打壓中國發展,尤其不能以“切香腸”方式不斷挑戰中方的紅線。
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布林肯即將的訪華之旅,會晤共識根本無法落實。
封殺中國半導體行業和高科技相關企業,這是典型的脫鉤斷鏈。盡管這是有選擇性的,可這也嚴重破壞了中美經濟關系的基礎。
都說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可美國方面卻一再用重錘擊打,這個壓艙石早晚會破碎。中美關系的基礎也早晚被廢。
臺灣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美國人近來似乎已經有些不顧一切的意思了。如此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和國家安全的舉動,必然招來中國更強烈的反制。臺灣這個中美關系最大的壓艙石也將破碎。
佩洛西竄臺事件還沒有完全降溫,美國政府就又公然搞出了對臺軍事支援的相關法案。嘴上說是不支持臺獨,實際上卻是在給臺獨打氣。不僅不管控好危機,實際上是在有意制造臺海軍事沖突危機。如果美國方面真是一意孤行,那就不是武統臺灣之戰了,而是中美兩個大國的世紀大戰了。
不否認美國的實力優勢,但也絕不能低估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決心。寧失千軍不失寸土,這絕不是說著玩的。
那么,美國方面何以如此窮兇極惡?
盡管美國方面也深知與中國的全面沖突對抗不符合美國利益,可是美國人卻一直認為強調不沖突不對抗就是對中國的“恩賜”。中國就應當對美國感激涕零,就應當在美國劃出的領域里以美國的方式合作,甚至是幫助美國渡過難關。
盡管美國方面不能明說,但封殺中國的高科技,實際上就是意在阻止中國現代化強國的建設進程。中國可以做為一個大國存在,但不能成為強國。只要中國不放棄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強國夢,美國就只能是打壓封殺到底,到頭來甚至有可能不惜一戰。
另外,近年來美國一直在打臺灣牌,甚至是不惜冒著引爆中美臺海軍事沖突的危險,說明美國對兩岸統一的恐懼。美國很清楚,盡管“臺獨”勢力不弱,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兩岸經貿關系的緊密,就算是一時半會兒難以實現統一,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也會加速。“臺獨”勢力會一天一天的勢衰,統一的意識會一天一天地增強。統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一旦兩岸統一,對美國來說可就是一個戰略上的重大打擊了。臺灣是橫在朝鮮半島和日本島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臺灣更是西太平洋上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母。可以說,兩岸統一之時,就是美國大兵退避西太平洋三舍之日。所以,美國必須盡其所能地在兩岸之間制造矛盾危機。
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通訊以及生特科技等是事關未來發展的前沿高科技。半導體技術是重要的一環。盡管美國有優勢,但領先地位已經不是那么的明顯。目前正值中國經濟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如果壓不住,美國的科技和經濟優勢就不在。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就會動搖。中國稱霸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會因中國的復興而失去霸權。而失去了霸權的美國,就會面臨分裂衰退的境地。
盡管美國是必欲扼死中國而后快,可美國人也深知中美對抗的代價是什么。
且不說中美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短時間之內難以破解,只說是中國只要給美國的全球戰略腳底使絆就夠美國喝一壺的了。
目前,美國最大的麻煩是俄烏沖突。盡管美國方面希望的是通過烏克蘭極大的削弱拖垮俄羅斯,以絕后患。可是,一是短時間內難以有效;二是有引爆美俄直接軍事沖突的危險;三是這個過程加劇美歐或北約的分裂;四是也嚴重地傷害到美國經濟。
盡管中國不持立場,但也絕不會坐視俄羅斯就這樣被拖垮。而一旦美國逼急了中國對俄進行強力的支持,那美國恐怕可就要輸掉這場代理人戰爭了。中國對俄的態度可以說決定著美俄代理人戰爭的勝敗。
這就是美國目前不敢與中國徹底撕破臉皮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中美管控危機的一個重點內容。
目前美國面臨的麻煩還不只是俄烏沖突,還有就是伊核和朝核問題。也是美國的死敵,重要的是這兩個國家都與俄的關系特殊。
目前,美伊之間的談判已經基本上失敗。而目前的伊朗,實際上已經掌握了主動權。拜登在承受了與中東盟友關系分裂損失的同時,卻沒能與伊朗完成談判,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戰略失敗。
目前的中東,正在建立一個去美國化的新的力量平衡。伊朗與沙特原本是死敵,可由于去美國化的需要,近來沙特與伊朗已經開始了有益的接觸。在中東正在去美國化的當口,伊朗就更不著急與美國完成談判了。
其實,中東正在去美國化,石油美元也踏上了脫鉤的進程。而中阿合作的加強,預示著中國將深度介入。這也將削弱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此時的美國需要說服中國不能在中東戰略上走得太快太遠。
那邊伊核問題上吃了敗仗,這邊朝核問題上美國也將遇到新的麻煩。近一年中,朝鮮方面試射了數十枚各型導彈,表明了朝鮮的軍力有了質的突破。近年來朝鮮的經濟狀態有明顯的改善。美國想壓制朝鮮是不可能的。
美國不想在朝鮮半島生事,可朝鮮的導彈發展卻嚇壞了韓國。目前不是美國想不想在半島搞事,而是韓國必須拉上美國威懾朝鮮。而解決半島事宜,中國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美國急于搞美日韓軍事一體化,可這就一定會激怒朝鮮。而中國的態度決定了朝鮮的動靜會搞多大。
除了以上之外,美國也還面臨著應對氣候危機、通脹危機以及能源糧食危機等難題。而這些也都需要中國的合作,這也就是美國所說的符合雙方共同領域的領域。如何合作不由美國說了算。
盡管是雙方共同面對的危機難題,可逼急了寧可一損俱損,也不能讓美國人走出危機。
美國目前是一方面需要穩住中國,另一方面還想著封殺中國。建立所謂的防沖突機制,實際上就是想給中國設套,而打壓或封殺中國卻又是勢在必行。這個平衡可不好建立。
布林肯即將訪華,可美國此時推出了一個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內政的或嚴重涉臺內容的法案。這意味著會晤共識是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了。布林肯來不來,似乎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而目前的拜登,更需要一個外交上突破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來穩定內部的政局。當然是不希望在與俄代理人戰爭期間與中國再搞對抗。然而,只說幾句好話忽悠中國肯定沒有用。而如果再打臺灣牌,中美關系就一定會嚴重地失衡。2023年,中美關系再平衡沒有建立,反倒有可能進入了再失衡階段。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動態大參考”,修訂發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