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政界驢象兩黨,都是一門心思要跟中國對抗到底,使出各種打壓中國的招數,其中就包括打壓中國的科技企業,封鎖中國科技企業與發達國家進行貿易的門戶。美國政客們的想法倒是不復雜。我要保持美國科技霸權,就必須壓制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把你壓制住了,即使我進步緩慢,也一定會壓你一頭,以堅決阻止中國發展的任何可能的。然而,現在出現的一種情況,美國政客們是沒有想到的,或者是對此估計不足的。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已經開始影響到美國科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了。由于拜登政府禁止美國半導體企業向中國出售芯片,以及禁止向中國企業出售半導體生產設備,中國固然受到一定的損失,但這些原來向中國供應產品與設備的美國企業,以及為美國企業生產上游產品的歐洲企業,都跟著吃了掛落。這些歐美企業,因為禁止向中國銷售產品,美國芯片銷售的市場被強制大大地壓縮了。這些企業自身的銷售額大幅度下滑,隨之而來的就是營收利潤跟著大幅度減少。如果只是利潤減少還不至于讓企業傷筋動骨。但是如果利潤減少導致企業虧損,那問題就相當大了。企業一旦虧損,當然要想辦法止損。所謂辦法,目前看來,主要就是要降低成本,削減生產數量本。而要降低生產成本這一塊就少不了要裁員,要減薪。這種做法必然會帶來企業人才的銳減。現在高技術企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就是優秀的工程師。這一塊人才遭到了損失,對企業影響的負面效應就是難以估量的。此外,企業利潤的減少,即使沒有達到虧損的生死線,這種高技術企業原來賴以發展的科技研發也會受到了致命的影響。高技術企業只有不斷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不斷的新技術研發,才能提供更新更高水平的產品,企業才能保障自身的生存,也才能使企業立于更高的競爭地位。企業要進行這樣的研發,都是要從自己賺來的利潤中,拿出其中一部分來投入的。同時,也還要不斷地開辟新的更為廣大的市場。現在企業營利水平下降,企業拿不出更多的利潤充當資金來開展研發,那么這些高技術企業的前景肯定是非常令人擔憂的。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發,企業就拿不出更新的產品。你拿不出新產品,而其他企業卻仍在不斷地開發、更新、而且還不斷地升級新的產品,你美國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還有多少立足之地? 沒有了更為有利的立足之地,你這個企業還能怎么生存下去? 這就是目前美國在半導體行業中,那么多高技術企業面臨的困境。美國政府的本意是想用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來維護美國同類企業的優勢地位。但現在的情況是,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卻讓美國企業斷了繼續研發之路,從而不可能起到美國政客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更為可能的是,除了半導體企業之外,美國如果看到中國在其他領域的高技術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以及相關的技術正在趕上、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國,美國是不是還要對這些其他領域的中國高技術企業進行打壓? 而這種打壓的手段是不是還是要讓美國的同類企業斷絕向中國企業提供產品? 這是不是也要把這些美國企業逼到一個生死不如的處境?
如果這樣一輪一輪地打壓,一波一波的制裁,美國還有多少高技術企業能夠舒坦地活下去? 估計沒有多少了。如果美國的高技術企業都是這么半死不活地掙扎著,美國在科技領域里還有多少優勢? 美國的科技霸權還能維持多久? 這些問題早晚會逼得美國政府認真思考。現在看起來,美國一定要打壓中國的思路如果不加以改變的話,那么美國這些科技領域中的企業估計最后都會在生存與不生存(to be or nor to be )的邊緣上痛苦不堪。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在想要達到一個目的,并且采取了你以為是有效的手段的時候,一定要多想一想,這個手段是不是真的能達到你的目的,這樣的手段是不是會帶給你沒有想到的,而且你又并不期待的后果。如果你只想達到你的目的,而不考慮你采取的手段來帶來其他的不良后果,那你的這個選擇就叫顧頭不顧腚,結果一定會讓你“喜”出望外。這就是辯證法。在美西方,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政界與媒體往往是一個聲音,一個調調,他們似乎很一致。無論面對世界上發生的什么情況,他們都似乎在保持高度的一致。對于所謂“流浪氣球”,他們都在一致叫喊“中國威脅”。對于美國運輸化學品火車的爆炸,那么也都一致地保持緘默。對于被爆出的美國直接下手炸毀北溪管道的消息,他們也都一致地一聲不吭,或者顧左右而言他。但是,對于美西方的商界中的一部分企業,他們對于政界與媒體的行為,是非常不滿的。特別是這些政界與媒體的做法,已經嚴重傷害到商界的利益。商界既沒有權力,也沒有喉舌,他們現在做的只能是隱忍。再大不了就是離開那些是非之地。但是這樣的情況到底能持續多久呢?或許有人說,到大選的時候,美西方的商界就可能用選票來懲罰政界與媒體了。認為選票就能懲罰政界,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太實際。在商界里,還有一部分企業是樂于看到中國以及中國企業受到美國打壓的。這些企業是支持美國政府的這種無賴做法的。因為中國企業的存在對他們是有著競爭威脅的。另外,在政界背后的大資本財團,普通的商界是無可奈何的。而對于媒體,商界更是無計可施。在這里商界與大資本財團并不都是一個鼻孔出氣的。大資本財團在美國,主要是國際金融壟斷財團,以及大規模的軍工復合體,再加上一些高度集中的能源財團。而這里所謂的商界中的一部分企業,多是以制造業為主,以及牽涉到一些商品的批發商與零售商等企業。其中有的企業規模也不小,但與那些大型資本財團來說,還是相對要弱一些,也沒有那么大的發言權。商界中的這一部分企業,乍看起來,對美國政界的影響力并不太大。但這一類的工商企業在數量上,在從業人數上,并不是小數目。一旦政界的決策,與媒體的喧囂影響到更多商界中這些企業的利益,甚至可能對國計民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那事情就不好說了。美西方的統治者們現在似乎不會把商界中這部分企業的意見太當回事。他們從根本上就不認為這類企業會影響到他們的決策。而且,他們也會認為,他們的決策只要符合大資本財團的利益,那么這樣的政策就一定會堅持地貫徹下去。只是如果這樣的執拗太過僵硬,又太過持久,那么其后果必然反噬到政界、媒體與大資本財團的頭上。這一關他們是絕對躲不過去的。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