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一直在堅定的突破蘇聯模式,沒有完全照抄蘇聯模式。
1949——1956:
(1)社會主義革命方面
一、革命和建設總路線方面,我國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工業化同時并舉的方針,這同蘇聯先搞國家工業化,后搞農業集體化的方針是不同的。
二、社會主義革命具體執行方面,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選擇的是一條從低級到高級、社會震動比較小的改造道路,這跟蘇聯沒收資本家的工廠和全盤集體化都是一次完成的道路是不同的。
三、社會主義革命具體執行方面,對民族資本家的生產資料,我們采取和平贖買政策,對資本家本人,不是把他們趕走,而是把他們看成財富,使之接受教育、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跟蘇聯的做法完全不同。
(2)社會主義建設方面
四、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恢復時期的經濟建設方面,我們一開始,就把毛主席提出的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政策,作為基本方針,在處理同農民的經濟關系方面(包括初期的統購統銷政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之上的,這同蘇聯長期采用“農產品義務交售制”,向農民索取高額積累的辦法是迥然不同的。
五、社會主義建設的經濟發展戰略方面,我們雖然也采取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這在當時是必要的),但并沒有忽視輕工業和農業。那時毛主席經常提醒我們:“不要重重輕輕,因此,在重工業高速增長的同時,輕工業和農業也有一定的發展。這同蘇聯和東歐某些國家長期“一條腿走路”也是不同的。
(3)內外政治方面
六、在政治體制方面,我們實行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跟蘇聯實行的只有一個共產黨的體制是不同的。
七、解決民族問題方面,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國的民族團結不斷加強,同這個制度很有關系。
八、外交方面,我國政府首倡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的準則,已在世界上得到普遍的認同。
以上幾條足夠說明: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成功地解決了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這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前所未有的問題。其中有些獨創雖是作為新民主主義階段的政策原則提出來的,但在社會主義階段也同樣適用。
50 年代初期,在國際共運內部,實際上也存在著兩個“凡是”:凡是斯大林講的,就不容懷疑;凡是蘇聯經驗,就得全盤照搬”。而我們黨當時并沒有一切都聽,全盤照搬,走出了一條自己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
1956—1957:
(1)開創社會主義矛盾理論:
一、兩類矛盾學說(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提出這個學說,對于確定社會主義改造后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對于創造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理論和工作著重點轉移的決策。
三、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確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只是這兩組矛盾不具有在舊社會那樣的對抗性質。
以上三條,構成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問題的理論系列。這是毛主席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所取得的科學成果,是對那種認為社會主義社會只有道義上的一致而沒有矛盾的斯大林的傳統觀念的重大突破——這是蘇聯所沒有的。
(2)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建設理論方面
對于蘇聯體制模式和經濟發展戰略方面的弊病,在黨內,毛主席是察覺得最早的。在斯大林逝世后,蘇聯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陸續暴露出來,這使毛主席敏銳地察覺到:蘇聯經驗并非十全十美,因此,在1955年底,即在蘇共二十大召開之前,他就在中央領導集體的小范圍內,提出了“以蘇為鑒”。就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前后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聽取了 34個部委的匯報,著手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他所作的《論十大關系》的講話,集全黨智慧之大成,提出了“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十大關系統籌兼顧理論”是蘇聯沒有的。
四、發揮兩個積極性的思想。既發揮中央的積極性,也發揮地方的積極性,經濟建設中央管理國家事務的權限,有一部分要下放給地方管理。這是毛主席根據我國建設的實踐經驗提出的,反對蘇聯的過度集權。
五、在分配方面,提出了國家、集體、個人三兼顧的原則。這是鑒于蘇聯的教訓而提出的。
六、在經濟發展戰略方面,提出了走工業和農業同時并舉、輕工業和重工業同時并舉的中國工業化道路問題,這和蘇聯過度側重工業不同。
(3)社會主義上層建筑建設方面
七、文化方面,毛主席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這個方針反映了科學和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這個方針的提出,和蘇聯長期實行的只扶持一家之言、一種流派的藝術,別的都看成異端的政策也是不同的。
八、政治方面,毛主席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這是我國歷史條件的產物。這是我國歷史所形成的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體制,是蘇聯所沒有的。
九、政治方面,毛主席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一綱四目”。毛主席提出:“一綱”是中國臺灣必須統一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四目”是指除外交統一于中央外,其他中國臺灣人事安排、軍政大權,由蔣中正管理;國共雙方保證不破壞對方之事,以利兩黨重新合作;如果中國臺灣經濟建設資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撥款予以補助;中國臺灣社會改革從緩,待條件成熟亦尊重蔣中正意見和中國臺灣各界人民代表進行協商。毛主席創造的允許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存在特別行政區的設想,是蘇聯所沒有的。
1958—1976年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方面毛主席主要的理論創新:
(1)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
一、以農村集體所有制為基礎,開展農村統一的自主的工業化建設。農村自主工業化理論是蘇聯沒有的、是毛主席的創新。
二、毛主席認為,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發達的社會主義兩個階段,并推斷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更長。社會主義不發達階段理論也是毛主席首次提出的、蘇聯沒有的。
三、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按農、輕、重次序安排計劃的意見。農輕重次序也是毛主席創新,是蘇聯沒提過的。
四、兩步走的戰略步驟:第一步,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兩步走戰略”是毛主席的創新,是蘇聯沒有提出過的。
五、提出“兩參一改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 干部、工人、技術人員三結合)” 的思想。這是蘇聯和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管理制度中所沒有的,蘇聯恰恰實行的是與之相反的“馬鋼”。 ?
(2)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首次提出完整的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理論
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勝利之后,我國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社會:舊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性質的上層建筑殘余還廣泛存在,社會主義社會內部干部階層和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以及干部階層上下級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簡單勞動者和復雜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法權普遍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生產關系差別仍然存在。
列寧過早去世,斯大林曾經一度忽視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內部矛盾,這一課題的開辟完全是毛澤東的創新性功績。
開辟完整的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理論,是毛澤東面臨的全新的課題。毛澤東在根本社會性質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成功開辟了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這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全新的課題,首次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理論。
1.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理論——用辯證唯物史觀的對立統一的觀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對立統一理論。(哲學觀)
2.在社會主義社會歷史中,存在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斗爭,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可能,必須在上層建筑領域和經濟基礎領域加強革命力度——細化分析社會管理者和勞動者分工和官僚主義問題。
3.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筑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上層建筑的革命。
4.以部分腐化變質的干部階層為專政對象,發動群眾進行監督,并積極發展民兵組織。
5.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重要方法,就是改造群眾的改造思想靈魂——徹底和數千年舊社會私有制帶來的腐朽思想決戰。
來源:毛思想研究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駁“照搬論”——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不同于蘇聯的?。ǜ鶕舾少Y料整理論述)
2023-06-30江宇 | 超越和復興:中國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學習習近平總書記“726講話”
2017-07-3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