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華使節參觀國家電網未來科學城創新展示中心】
特高壓技術是中國的“獨家秘籍”。得知針對特高壓輸電工程面臨的多項技術難題,國家電網建成了世界上功能最完整、試驗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高的特高壓試驗研究體系后,盧森堡駐華大使俞博生認為這實屬不易。面對實打實的大國重器,駐華使節們紛紛表示高科技裝備令人驚嘆,置身其中非常震撼。走進國家電網計量中心,一排排電能表映入眼簾。它們的更新換代,不僅見證了中國電力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同時折射出百姓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與改善。電力工業發展的生動寫照,也促使駐華使節們紛紛拋出“橄欖枝”,希望深化合作,學習借鑒中方經驗。2022年9月21日,76名駐華外交官、國際組織駐華代表走入中國建筑,參觀了“中國建造之路”展廳、大型工程結構實驗室、數字智能成果展及新材料成果展,實地感知中國建筑別樣之美。

面向民生,中國建筑之美是一種合作之美。從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到雄安新區首個重大項目市民服務中心,從鳳凰展翅的新國門大興機場到長江之畔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在中國建筑“中國建造之路”展廳,一個個建筑項目的沙盤模型、影像資料,展現著建筑與生態人文的悄然融合。肯尼亞駐華大使吉喬希大使說,她很開心在肯尼亞的土地上,也能有中國建筑服務于當地民眾。比如,由中國建筑承建的內羅畢公園路保障房項目,是肯尼亞政府致力改善民生的第一個保障房項目,得益于類似的保障房項目,肯尼亞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大提升。

面向未來,中國建筑展現出的是創新之美。在中國建筑技術中心的工程結構實驗室,小到超高性能混凝土樣品,大到全球規模最大的反力墻與反力地板,吸引著駐華使節們的高度關注。盧森堡駐華大使俞博生對建筑技術的創新印象最為深刻。“綠色建造技術是面向未來的技術,非常具有發展潛力。今天我了解到中國建筑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出色表現,期待未來在創新領域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觀中國建筑大型工程結構實驗室】
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中國建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目前海外業務已遍布全球六大洲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承接海外項目8000多個,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使節們紛紛表示,“步入中國建筑”活動為他們認識、了解中國建筑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為中外方搭建了溝通合作橋梁。2023年2月27日,來自110個駐華使館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的111人“步入中交”,進行座談交流并參觀了專題展覽以及光智慧館、城市更新館,體驗光科技的千機變化以及智慧城市的無限可能,實地了解中國企業在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發展成就。

作為中國水運工程和公路橋梁重點工程建設的“國家隊”,中交集團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建設或參與建設了一大批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交通基礎設施。從被肯尼亞人親切地稱為“世紀工程”的蒙內鐵路,到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金港高速公路,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項目尼日利亞萊基港,到哥倫比亞迄今為止最大的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波哥大地鐵一號線,其中都有中交集團的身影。在專題展覽廳,一個個模型、一張張照片、一段段影像,向駐華使節們展示了中國交建在高速公路、軌道交通、港口機場、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建設情況。“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參觀中國企業的活動,走進中交集團更鮮明地感受到了中國交通基礎設施的高質量發展。”菲律賓駐華大使杰米·弗古律斯在介紹中交集團海外業務的展板前駐足良久,他這樣形容參觀后的感受。

光智慧館、城市更新館是中交集團基于“大城市”業務,融合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所開辟的新領域和新賽道。在光智慧館,使節們深度體驗了全球領先的光科技,感受了通過光科技手段提高地下空間利用率,賦能未來智慧城市的效果。在城市更新館,使節們通過數字化光影科技直觀生動地感受城市更新模式,從“全要素”評估、“全資源”統籌、“全領域”規劃、“全周期”策劃、“全社會”參與五個核心要素全面了解“全域型”城市更新理念。

【使節們深度體驗中交集團光智慧館、城市更新館】
交流中,駐華使節們紛紛表示,中國始終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機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不同國家實現共同發展。中國企業在給當地帶來技術、經驗和標準,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當地人員的勞動技能。2023年7月6日,近70位駐華使節“步入國機集團”,參觀了國機集團國際化經營成果展廳、機械裝備研發與制造展廳,實地考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近距離了解中國企業踐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推動全球經貿合作的發展脈動。作為“中國工業化和新型工業化的踐行者、全球經貿合作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國機集團努力為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及加強國際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國機集團董事長張曉侖在座談交流中表示,將秉承“合力同行、創新共贏”理念,與各國一道,開展共建“一帶一路”等方面合作,共育新機,共開新局,共創未來。

賞模型、看沙盤、聽講解、觀影像……在國機集團國際化經營成果展廳,使節們全面了解中國企業在能源工程、環境工程、民用工程等領域的全球發展概況。在看到尼泊爾博克拉國際機場項目模型時,尼泊爾駐華大使比什努·普卡爾·施雷斯塔激動地表示,博卡拉國際機場已成為尼泊爾乃至整個南亞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讓世界上更多人看到博克拉迷人的自然風光。“這是中尼兩國政府間最大的經貿合作項目,我也期待未來尼中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發展等方面開展更多合作。”

【駐華使節參觀國機集團國際化經營成果展廳】
本次活動中,裝備制造展覽室外展區展出的無人駕駛拖拉機、采棉機等大型農機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展出的先進裝備模型,引起駐華使節們的廣泛關注。“我從中看到了中國企業的強大。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你們對其他國家的幫助。更重要的是,你們取得的經驗可以供更多國家參考借鑒。”乍得駐華大使阿拉·馬耶·哈里納表示。

【國機集團農機裝備引起駐華使節們廣泛關注】
看著現場陳列的一排排大型農機裝備,駐華使節們興致勃勃,紛紛拍照留念,并不時就技術細節、性能參數、應用場景等問題與在場工程技術人員交流。印度尼西亞駐華使館公使狄諾表示,此次參觀讓他再次認識到中國裝備制造業全球領先的生產技術,也真切感受到中國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開展技術合作、共享發展成果的積極意愿。其他駐華使節們也在此次參觀中充分感受到中國機械之力,表達了增進合作的希冀。“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伴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步伐,國有企業將充分發揮推進器、壓艙石作用,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助力中國更加緊密聯系世界,攜手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