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觀察者網新聞,看到了一篇質疑監獄管理局“監獄視頻會見20分鐘50元”是否經過招標的文章,直接聯想到美國的監獄私有的制度,我國難道也要變相采用這一制度嗎?
看文章介紹說,多省監獄都在推行這一措施,只是收費不等,據說家屬和服刑人員都一致好評。對此,難免產生幾個疑問:
一是,服務于疫情期間的監獄管理的這一措施是否應該常態化?據文章介紹,推行這一措施是為了解決疫情期間服刑人員的親屬無法到監獄探望這一問題。那么,現在疫情監管已經放開,這一措施是否也應該取消呢?服刑的本意就是要通過限制犯罪分子的各種自由,以促使其反思悔過,這其中就包括限制其與親人朋友見面和交流的自由。如果線上付費會見成為常態,那監獄服刑跟異地工作還有多大的差別呢?信息化時代,親朋好友之間的交流也多為線上交流了,甚至很多一年里也未必有多次交流。竊以為給監獄服刑人員過多的人性化關懷并不一定有利于改造。
二是,放任第三方平臺收費的監獄管理是否失職?據文章了解,監獄管理方并沒有向服刑人員或親屬收費,費用是由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收取的。監獄管理者的如此回應似乎想表明這個事情不關自己的事,自己沒有收取任何違規利益。但監獄管理者大概忽略了我國的監獄本質是一個特殊公共服務機構,并且屬于國家暴力機關的附屬機構。這樣的機構既不能自己隨意向自己的服務對象收取任何費用,也不能為第三方提供向自己的服務對象收取任何費用的機會。顯然,現在多省監獄管理者讓第三方平臺向服刑人員及親屬收取會見費用是不妥的。
三是,對監獄服刑人員的人性化管理是否應該有一個邊界?監獄服刑旨在通過對犯罪人員在特定時間內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對其進行系統的思想教育,從而促使其在“三觀”上發生符合社會正向發展的改變,從而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在革命時期,黨創立了優待俘虜的制度。這一制度的內核是通過給俘虜提供比在國民黨、日本對待俘虜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情感關懷,使其“三觀”發生變化,逐漸認同我黨的主張,從而達到改造的目的。在新中國成立后,也被引入到監獄服刑人員的管理之中,從而成為我國的監獄管理特色,即,十分重視對服刑人員的思想改造,給其提供一些必需物質條件變通也是服務于思想改造。但在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監獄管理逐漸受到西方所謂人性化管理的壓力和影響越來越大。西方的所謂人性化管理實質就是減少對服刑人員的自由限制,且只重形式,不重內容。一味按照西方人性化管理的觀點來執行,不但不利于服刑人員的思想改造,還可能助長他們的原有思想傾向。因此,在對服刑人員的監獄管理方面,很有必要梳理清楚究竟給服刑人員提供哪些“人性化”生活便利才是對其思想改造有利的這一問題,給人性化”劃定一個界限。
作者:敏見倫語;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