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香港《亞洲周刊》9月25日文章,原題:中美經濟逆轉的政治效應2023年是中美經濟的交叉點?最后導致何種政治效應?美國對華外交會改弦易轍?這是全球關注的懸念,也是美國選戰前夕的關鍵。盡管美國主流媒體唱衰中國經濟,描繪一片黑暗景象,但被最新經濟專業預測打臉。美國權威金融機構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顯示,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會調高到5.4%,跑贏美國和大部分西方國家。
中國經濟的韌性,不懼美國制裁,對美國當局是當頭棒喝,也使得美國決策層開始反思,是否誤判中國。同時,華盛頓也傳出國會兩黨鷹派議員要組織國會代表團訪問北京。這都顯示美國政治高層要和中國有更多深入交流,確保美國國家利益。
美國媒體唱衰中國經濟,但中國經濟的增長率高過美國很多。為什么會有這種“矮個嘲笑高個”的現象?
這都是因為美國當局與媒體的傲慢與偏見,以為在美國芯片的強勢制裁下﹑外貿關稅的制裁下﹑高新科技清單的卡脖子下,中國一定會一蹶不振,對中國的發展,加以意識形態的濾鏡,呈現扭曲的畫像。殊不知中國疫后的經濟發展如鴨子劃水,盡管面對美國的制裁和種種卡脖子,但經濟內循環韌性很強,從民企到國企有很多應變之道。而高科技創新更讓人驚艷。從華為新手機到慕尼黑車展的電動車熱潮,都可以看到中國創新的力道。這使美國發現中國是不一樣的對手,強硬壓制反而會導致相反的效果。
中國的基建發展勢頭很猛。中國民間的“煙火氣經濟”非常強勁。美國電影在中國有非常好的票房。星巴克中國和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國品牌,也在強勢擴張。民間經濟在高質量發展,創造很多的市場突破。
在華美商和在華盛頓的政客所看到的中國,是完全不同的畫像,中國人重視不斷提升個人的競爭力,也導致國家競爭力不斷上升。這使得美國決策者發現,美國的國家利益不應該是和中國沖突,而是要彼此成就,爭取雙贏。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美外交博弈,背后是雙方經濟的底氣,也與國際的合縱連橫有關。美國決策者在午夜夢回時找到政策轉彎的著力點,才可確保拜登安全連任,才可以保障美國的國家利益。
(作者:筆鋒;來源:環球時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