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朱亞夫:曹聚仁曾勸蔣氏父子“易幟“
點擊:3843  作者:朱亞夫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3-09-29 11:00:31

 

曹聚仁

 

近日,翻看夏衍的《懶尋舊夢錄》,在《西安事變》一節中,夏衍談到了曹聚仁為國共合作,奔走海峽兩岸,勸蔣氏父子易幟之事:“有一次,恩來同志和我說,曹聚仁終究還是一個書生。他愛國,宣傳祖國的新氣象,這是好的,但是他還是把政治問題看得太簡單,他將會碰壁的。┅┅他想到臺灣去說服蔣經國‘易幟’,這不是自視過高了嗎?“

 

這當然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事件,也是一個海峽兩岸的大事。因為“易幟”,意味著更換旗幟,改變政體。我國現代史上就有 “東北易幟”事件:1928年發生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的“皇姑屯事件”后,他的兒子張學良主持了東北軍政。1229日,他不顧日本帝國主義的反對,發布了“易旗”通電,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在東北三省同時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東北易幟標志著北伐的結束、南京國民政府完成“形式統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結束。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中國現代作家、學者、記者。浙江第一師范學校畢業。1921年到上海教書,后任上海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并從事寫作,以散文馳名文壇。30年代初主編《濤聲》、《芒種》等刊物。1938年他與蔣經國相識于南昌,兩人一見如故,從而有了曹的大著《蔣經國論》。1941年蔣經國更是盛情相邀其主持筆政,創辦《新贛南報》、《正氣日報》,曾采訪淞滬戰役、臺兒莊戰役及新四軍駐地,對國共兩黨頭面人物都有聯系。他對蔣經國的生活、思想,尤為熟悉,蔣經國也感嘆:“知我者,曹公也!”19727月病逝于澳門。一生著述逾四千萬言,生前出版成書約70多種。

 

國民黨敗退臺灣后,明面上國共兩黨劍拔弩張,相互指責,私下里國共曾有三次秘密和談,其中兩次,未見開花,只有曹聚仁牽線這一次,還真開了些花,可惜最后沒結果。

 

那末,曹聚仁是如何當起兩岸的“和平使者”的呢?

 

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的對臺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由過去的單純靠武力解決的方針,改變為立足武力,伺機徹底解決和力爭和平解放相結合的政策。19555月,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提出:“中國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毛澤東也表示,我們跟臺灣要“和為貴”,愛國一家。這個信息很快傳到了海外。

 

19567月,新加坡工商考察團要訪問北京,曹聚仁作為新加坡《南洋商報》的特派記者,隨團來到了北京。716日,周總理在頤和園設宴招待曹聚仁,當年國共要人邵力子,張治中、陳毅等人作陪,宴會結束之后,大家一起泛舟昆明湖。說起臺灣問題的時候,曹聚仁直截了當地問周總理:“你許諾的‘和平解放’的票面有多少實際價值?”

 

“和平解放的實際價值和票面完全相符,國共合作過兩次,這都是事實,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次合作呢?”這是共產黨第一次提出“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倡議。

 

接著,周總理又坦然地回答道:“臺灣是中國的內政問題,雙方完全可以合作,我們對臺灣絕不是招降,而是彼此商談,只要政權統一,其他都可以共同商量安排。”這也是共產黨第一次提出只要國民黨“易幟“,其他都可以共同商量安排。

 

當時,邵力子接過周總理的話,對曹聚仁說道:“你有許多條件,又有海外地理之便,這工作要多做些。”曹聚仁是邵力子的學生,一生的事業都得益于邵力子,聽到老師的話,他贊同地點了點頭。

 

這時陳毅在一旁打趣道:“曹先生不會推辭吧?”

 

“哪里哪里,聚仁身為炎黃子孫,義不容辭。”原來曹聚仁當年多次采訪過新四軍駐地,與陳毅也是老朋友。他接著頗有感觸地說道:“國共合作,則和氣致祥;國共分裂,則戾氣致禍。”

 

北京之行回去后,814日曹聚仁在《南洋商報》上發表了《頤和園一夕談——周恩來總理會見記》,海外報紙旋即紛紛轉載此文。文章中“國共第三次合作”的口號,在海內外也引起了強烈的震動。蔣經國獲悉消息,立刻派人前往探望,曹聚仁對來人詳細轉述了周總理的幾次談話內容,來人也轉達了蔣經國對于國共進一步談判的意見。

 

一個多月后,也就是1956年國慶期間,曹聚仁第二次前往北京。這次,毛主席和周總理都接見了曹聚仁。毛主席于103日下午與曹聚仁作了一次長談,肯定了蔣介石某些歷史作用,也表達了愿意再次和蔣介石握手的想法。毛主席知道曹聚仁和蔣經國關系甚好,便請他詳細說說蔣經國。曹聚仁對蔣經國的為人表示了肯定,還說自己曾經寫過一本《蔣經國論》。毛主席當場表示自己想看看這本書,請曹聚仁回香港之后寄一本給他。

 

19575月,曹聚仁奉蔣氏父子的指示到浙江奉化,查看是否如中共中央在給蔣介石的信中所說“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并代蔣氏父子到蔣母的墓園掃墓。回港后,曹聚仁立即向蔣經國通報大陸之行的情況,并寄去他在溪口拍攝的照片。在另一封信中,他還談了自己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的看法。蔣介石有些心動,他囑曹別氣餒,容他從長計議,可這一耽擱,就是好幾年的時間。

 

1965年夏,李宗仁從海外輾轉回到大陸,受到了熱烈歡迎。在此影響下,蔣介石父子也展開了推動兩黨談判的行動。經常來往于香港和臺北負責聯絡工作的使者王濟慈通知曹聚仁,蔣經國將在近期親臨香港,接他到臺灣商量要事。曹聚仁聽到消息,急忙飛往北京,與中共領導人商討了談判的大綱要目,然后匆匆返回香港,等候蔣經國的到來。

 

曹聚仁此次帶往臺灣的大綱要目,就是1958年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針對兩岸統一的基本條件所作的概述:“一綱四目。”

 

1965720日,蔣經國秘密乘船來到香港附近海面,接上曹聚仁后立刻起航返回臺灣。在日月潭涵碧樓,曹聚仁向蔣介石出示毛澤東給蔣介石的一首《臨江仙》詞,其中有“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歸”之句,道出毛澤東“國共再攜手,一笑泯恩仇”的誠意。

 

筆者查“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歸”,按詞律,當為《臨江仙》詞的第三、四句,或為第七、八句。毛澤東用藝術的手法,巧妙地向他的“老朋友”表達了“結束飄泊生涯,回歸祖國大陸”愿望。老蔣對著這這首《臨江仙》,瀏覽了多遍,不禁感慨良多。想當初,抗戰勝利后,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將舊作《沁園春·雪》在重慶《新民報》、《大公報》先后發表后,引起轟動,被贊為“千古絕唱”。為打壓毛澤東風頭,國民黨曾暗中布置,要求能作詩填詞的人,以《沁園春》詞牌填詞,企望從中選出幾首佳作,最后以老蔣的名義發表,將毛澤東的詞比下去。哪曾想,結果征得的盡是些平庸之作,始終也沒有搞出一首能與《沁園春·雪》一比高下的詞,讓老蔣好不失望。現在毛氏親給他一首好詞,怎不叫他感慨系之。

 

可惜這首《臨江仙》全詞,搜索百度和《毛澤東年譜》,未能如愿。如有那位學者,能找到這首《臨江仙》全詞,那不僅是文壇盛舉,更是兩岸佳話。

 

當時,曹聚仁還向蔣氏父子介紹了大陸方面關于統一的條件和要求,然后便逐條討論、商談,蔣介石父子也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見,經過幾次討論,初步達成6項共識,其大意為:

 

()蔣介石偕同舊部回到大陸,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個省區,仍任國民黨總裁。北京建議撥出江西廬山地區為蔣介石居住與辦公的湯沐邑(意即臺灣最高長官在中國大陸的起居與辦公之地)。

 

()蔣經國任臺灣省長。臺灣除交出外交與軍事外,北京只堅持農業方面必須耕者有其田,其他政務完全由臺灣省政府全權處理,以20年為期,期滿再行洽商。

 

()臺灣不得接受美國任何軍事與經濟援助;如財政上有困難,由北京照美國支援數額照撥補助。

 

()臺灣海空軍并入北京控制。陸軍縮編為4個師,其中1個師駐在廈門、金門地區,3個師駐在臺灣。

 

()廈門與金門合并為一個自由市,作為北京與臺北間的緩沖與聯絡地區。該市市長由駐軍師長兼任。此一師長由臺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資格應為陸軍中將,政治上為北京所接受的。

 

()臺灣現任文武百官官階、待遇照舊不變。人民生活保證只可提高,不準降低。

 

 

新版中國標準地圖

 

隨后,曹聚仁返回香港,將與蔣氏父子商談情況及6項條件報告北京方面。正當他滿懷信心地等待出現臺灣“易幟”,實現祖國一統的時候,大陸爆發 “文化大革命”,不久作為國共兩黨和談的牽線人陳毅、曹聚仁又先后去世(原計劃由陳毅、蔣經國在福州口外川石島初步接觸),國共之間的聯系再次擱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青山曾經共風雨,明月何曾分兩鄉。但不知下一位“和平使者“在哪里?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