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近年來,面對各種“難上加難”的事情陸續出現及爆雷。各個方面開始再次“定位國企”。不少普通老百姓,也“回憶熱議”真正的“國營企業”時代。
關于此問題,這些年,不少普通老百姓經常發問:“好端端的一些大國企,怎么突然就消失了?”說白了,就是大批量地方國企私有化問題。
同時,近兩年,一些“常有理”們還在繼續說:所謂“國企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回答兩種典型言論現象,我們還是用事實說話。
簡單歸納一下,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到2010年為止。我國絕大多數規模以上國企,到底都經歷了大大小小,多少改革及“改制”工作任務?
首先,人事工資制度改革與“改制”
一,從1979年開始陸續出現的人事制度改革與“改制”,先后有多少?(地區不同,先后時間不同)
二,打破鐵飯碗,實行合同工制的“試點”及全面推行;
三,取消“8級工制度”,實行“產量、質量”的“承包制”,先后試點全面推行;
四,廠長承包制到“管理層收購”的試點及推行;
五,打破各類大中專畢業生“包分配”的試點及全面推行;
六,“減員增效”及“末位淘汰制”等等開始出現及“推行”;
七,職工“停薪留職”,下崗及轉崗等等現象陸續開始發生;
八,普通職工下崗失業現象,在國企中開始大量出現。尤其是地方上的各類國企;
九,“抓大放小”改制模式,開始全面推行;
十,行業龍頭國企,頭部國企,規模以上國企,也陸續開始被徹底私有化,以及“私有化控股”等等。
二,體制本源的改革與“改制”
從1978年左右至2010年的30余年間。體制本源改革及改制,都有哪些?(地區不同,時間不同)
一,企業“代號制”改為工廠稱呼,工廠變成總廠;
二,工廠變成各種“公司制”改革及改制。如總公司改為“有限公司”及“有限責任公司”等等;
三,“公司制”變成“股份制”,以及“股份制上市公司”;
四,“職工代表大會制”被“股東代表大會制”打破;
五,“黨委負責制”改為“一長制”;
六,由于體制本源特點,“國企黨委兩制”同“股份制公司”,形成“頂牛現象”發生;
七,陸續開始推行學習“西方至上理念”,如“幾S管理”等等;
八,開始徹底打破“文化自信底蘊”,全面推行所謂西方“現代企業制度”;
九,各種所謂“管理創新”開始出現,如“12小時工作制”;
十,一些“外包制度”陸續取代“鐵飯碗”等等。
三,經營模式的改革與“改制”
也是不同地區,全面推行時間不同。
一,企業“授權經營模式”,以及“廠長承包制模式”;
二,“政企分開”“強調模式”;
三,徹底打破“計劃性”經營模式;
四,“資本多元化”模式,全面推行,重要及一般市場基本“全面放開”;
五,“管理層收購”帶來國企私有化,陸續開始出現;
六,“以產頂進”的責任擔當任務,不斷“改制”打破。造成徹底失去連續性支持,現實中變成了“造不如買”;
七,“進出口經營權”全面資本多元化,真正的企業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企業原則,受到很大限制及影響;
八,“利改貸”、17%左右的增值稅等等改革,首先在國企全面推行;
九,職工“繳納多金制度”,也是在國企中提前多年,全面推行;
十,各種“金錢第一”考核制度,開始全面推行等等。
以上簡單歸納,就是國企幾十年來經歷的一些主要改革及“改制”工作任務。實際上,大大小小的“改革任務”,至少平均每年3項左右。而且都是有各級管理部門“考核”的…。
回頭看看,幾十年的國企改革及“改制”中,應該改的基本上“都改了”,不應該“改的”,一些“爭議大的事情”,最后,也都改了。
于是,需要探討的問題,就回到文章開始的“兩種典型言論”。
一,不少老百姓:“好端端的大國企,為何突然就消失了?”
二,一些“專家”:“國企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三,權威部門統計數字:目前,“民營企業”5072萬家以上。加之外資獨資企業數量市場。
現在,央企共243家,列入財政部的145家。劃歸國資委名錄的97家(一家剛剛合并)。
各個地方省級國企共665家。央企及地方省級國企合計起來,簡直都是“屈指可數”。而且真正的實體制造業大型地方國企,數量少的更是“可憐”…。
長話短說,以上兩種觀念觀點,加上權威數據。對于“爭議焦點”之現實,相信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就會有效合理及公平公正的判斷。
來源:“觀網說事兒”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