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羅范懿著《人的價值學》。
【摘要】本文擬從中國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以及當代現實價值等方面解讀“三和原理”。“三和原理”是羅范懿老師所創“人的價值學”的核心內容,其主要觀點:人的價值由物生價值與人生價值組成,重點肯定了人對親屬以外的他人、對公眾創造價值的意義,即“和分”概念原理;從通用公式:人生價值由人的價值減去物生價值,演化出種種運算公式和量化編程等項內容,即“和差”運算原理;肯定了物生價值必須向人生價值轉化,以及不同人群的轉化內容和過程,家庭、學校、社會都是物生價值向人生價值的轉化平臺等,即“和諧”轉化原理。時代、民眾需要信仰,信仰之學的研究正逢其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方興未艾。共產主義運動是人類社會的高級運動,他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運動,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就不會有共產主義的最終勝利。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必經之路。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后,為人類思想的解放提供了空前的活力,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為人類思想的傳播插上了翅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產生真理的最佳途徑。羅范懿老師通過重走長征路,在長期實踐、縝密思考并在借鑒以往理論學說的基礎上,創立了《人的價值學》。“挖出了人類沉睡千萬年來終于能讓人類認識自我、科學自我的一面鏡子”(卓尚棟語)[1]其核心是三和原理,即“和分概念”原理、“和差運算”原理和“和諧轉化”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益實踐。一、立足傳統文化解讀“三和原理”中的“和分”概念原理思維從概念開始。因為人的頭腦思維概念也是一種物質,所以其形成后運行會具有慣性。概念是用來確定、對照、監督的。最好的監督當然是每個人的自我監督,在人有自我監管能力之前,樹立什么樣的思維模式很重要。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2],思想形成之前的知識收集、儲備、整理并形成概念的過程值得深入研究。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是英國的古典政治經學、德國的古典哲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生根發芽的原因,依本人看應得利于:儒家的古典政治經濟學、道家的古典辯證唯物主義、佛家的空性利他觀。“三和”理論同樣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并且發揚光大。儒家確定人天關系、講求倫常,“和分”概念確定名份,把“人的價值”進行再一次精準拆分,不由得讓人耳目一新、暗自贊嘆;道家以陰陽、五行觀世界,“和差”運算道分陰陽,“價”分“人”“物”,“物生”、“人生”互為轉化;佛家現實超越、惟慧是業、奉獻眾生,“和諧”轉化,自利利他,不增不減,皆大歡喜。儒立倫常、道立陰陽、佛立十方。總之,“三和”原理以概念“立”人心,以運算“理”人心,以平臺“礪”人心。再者,從事物無限可分的角度出發,理論是永遠要發展的。“日取其半,萬世不竭”[3](《莊子》),“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4](《中庸》)。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5]“義”與“利”之別即是“和分”緣起,但是還是有“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6]從個體來說,“人生”與“物生”的區別確實顯而易見的。孔子:“泛愛眾而親仁”,在“愛眾與親仁”[7]中,“愛眾”是表現,“親仁”是內在需求,他又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說明人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古代儒家的荀子對人與其它事物的區別就很有借鑒意義。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9]從生存特征區分“人”和“物”,“人”不同于“物”,自然“人生價值”與“物生價值”也是不同的。“心”是古代的概念邊界問題,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知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10]至于“惻隱”、“羞惡”、“辭讓”、“是非”這四種心理狀態從何而來,時至今日,還需要繼續挖掘,“人生”與“物生”價值說為繼續研究提供了新工具。總之,儒家的智、仁、勇;道家的道、德、玄;佛家的信、愿、行,凡此種種都為“三和理論”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文化土壤。“和分概念”原理為智、為道、為信,“和差運算”原理為仁、為德、為愿,“和諧轉化”原理為勇、為玄、為行。就價值論而言可謂是“古今一體”。二、立足中國革命解讀“三和原理”中的“和差”運算原理“人間隨處有乘除”“和差”運算原理是在以極高的革命直覺和斗爭意識提出“和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一個“格物致知”的過程,對社會學、尤其是對“人的價值”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實踐路徑。社會概念是社會時代變革的產物,變革的過程就是一個“和差”運算的過程。對比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人把“武裝斗爭”的概念植入黨內的斗爭哲學中去,把“工農紅軍”的概念植入到民眾頭腦中去,把“土地革命”植入到中共產黨員的頭腦中去,從而完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全新理論創新。運用“和差”概念中的“人生”與“物生”的價值,解決了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讓社會各階級的思想軌跡、運動軌跡生動起來,從而發展了馬思主義,形成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自覺革命行動。“和分概念”從馬克思的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中浸洗、分離出“人的價值”概念,“和差”運算把“人的價值”、“人生價值”和“物生價值”有機運行起來。革命概念就是革命的價值方向。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主動為革命提煉每個時期的新任務,用簡明語言提煉出人民能懂的概念。為革命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土豪、分田地”、“武裝割據”最傳奇的是造出了一個“井岡山地區。”“物生”與“人生”的“和差”運算原理在以后的革命歷史時期發揮了它的歷史作用。(一)《為人民服務》中“三和”原理論中的“和差”運算原理體現毛澤東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所不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11]用類比的方法說出了“人的價值學”中“和差”運算原理中的運算立場,就是以人民利益為尺度和參照物。習近平總書記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2]更加充分的表述了“人與物”價值的區別以及社會政治學中“和差”運算的恒等式。“人的價值學”重在建立動態的“和差”運算,“和差”運算過程即是自我修正過程。“有缺點不怕批評”改正缺點、從人民利益出發計算出“人生”價值與“物生”價值的比值,得出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法,正確運用“和差”運算其結局是“興旺未來”。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下,組織起一批人生價值為“正”的有志人士,集體進行充分的自我“和差”運算,修正了自己的和革命方向。“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13]“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14]這是經過充分的“和差”運算后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的思想表述。(二)《紀念白求恩》也舉出了一些“和差”運算中與中國革命方向相反的——“物生”價值很突出的做法。著名的重慶渣滓洞“獄中八條”中就有“防止領導成員的腐化;注意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嚴格整黨整風;”等飽含血淚和堅貞的要求限制、整頓黨內“物生價值”的忠告。毛澤東主席在《紀念白求恩》指出“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15]其“和差”運算的值總是偏向于“物生”的。“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白求恩以職業為轉化平臺,技術上追求精益求精醫術高超,使白求恩在人生價值上獲得突出的“正”價值。被毛澤東主席在《紀念白求恩》大書而特書,被譽為共產主義精神的國際主義戰士。“和差”運算的實踐通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使民眾的社會“和差”運算參與度越來越廣,民眾對自身社會價值的認同感越來越強。從這個意義上說,唯有真正的共產黨人才能做好“和差”運算。三、立足當代意義解讀“三和”原理論中“和諧”轉化原理(一)為新時期社會民眾信仰之學的建立提供有益參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在被世界所接受,尤其是“新冠疫情”讓世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更加清晰。社會也需要形成共同探討社會思潮的輿論氛圍,為這一理念充實鮮活的實踐內容。這樣才能使思想的范疇在人們長期生活積淀中成為觀念,觀念一經產生就會指導人的行動。社會觀念的形成需要“經營”,必須有一群社會觀念的營造者,負責社會觀念的建設與監督。中國古代有“小兒語”、“讖語”之說。都是有人有意識營造的結果。目前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嚴重落后于“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培養的需求,各種敵對勢力的思想意識滲透從未停止,如果不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的強勢介入,掀起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成為社會民眾的普遍心理需求,才使得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局面得以扭轉,恐怕今天不會這樣樂觀,但從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角度看,對社會觀念的監督與營造依然是我們政權的首要任務。民眾的政治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馬克思要求“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盡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對立。”這里體現了“人生”與“物生”的對立,在新時期對民眾能自覺實現“人生”價值,自覺提升“人生”價值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羅范懿老師自覺進行的“和諧”轉化原理探究,為民眾信仰之學中的“人生”價值自覺實踐,添了“磚”加了“瓦”。(二)繼承了毛澤東主席強調的建設無產階級思想消除非無產階級思想的思想理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主席就說: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后,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在意識形態的對手一天也沒有放棄奴役人民、壓迫人民的幻想。影響人民、教育人民是無產階級政權的重要任務,在無產階級專政前提下,所謂“革命”首先就是主觀上把人生價值的實踐牢牢地超越物生價值的實踐,并且主動進行“物生”價值向“人生”價值“和諧”轉化的實踐過程,并且使整個社會以“人生”價值的實踐為主流,當時青少年的人生理想多是想成為軍人、作家、科學家等以“為人民服務為榮,以貪圖享樂為恥”,今天我們還在享受著這一政治遺產。毛澤東主席做了有益的“和諧”轉化的重要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重大的理論突破和實踐成果,對未成年人有極大的傳承意義。首先,“全民皆兵”的理論樹立了民眾的斗爭意識和獨立意識、負責意識,對青年人的社會動員打出了很大的提前量。使個人自覺服從于社會發展的大局,尤其在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中。許多青年人的生命得到升華,雖然由于種種原因,他們的社會價值,至今還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但他們社會實踐人生價值,為后來人提供了良好的參照與參考。今天被高校和社會廣泛歡迎的“三支一扶”依然能看到知青當年的身影,有人以為知青是被耽誤的一代,但在意識形態安全領域,恰恰證明了他們在思想上捍衛了新中國的歷史價值。在意識形態領域絕不允許知青一代的貢獻被“雪藏”,絕不允許他們人還活著,卻被一些人急不可待的打入歷史的悲劇出現。如果是這樣的話,說明這是一個時代的意識形態已經面臨著危險。知青們付出了奉獻的汗水,決不能再讓他們咽下“無知”、“被利用”的淚水。是他們加快了新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否定他們的功績,否定他們的判斷力,就是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犯罪。但是請相信他們是從“和差”運算、“和諧”轉化的社會計算平臺中走出來的,他們過去以人生所特有的價值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存在,現在也會,將來還會。其次,全民政治意識的訓練,即“人民萬歲”的理念深入政府的每一個角落,毫不猶豫地把人民放到政治的頂層建設,從思想層面確立了人民的社會主體地位,為青年人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平臺。再次,就是人民的全民監督意識,為保持政權的清正廉潔提供了保證。把一個政權納入到,人民監督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不是以經濟、金錢來障礙人民執政,為青年相應國家號召提供保障。第四,一大批勞動英雄勞動模范,成為人民代表。在勞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成為人民的代言人,陳永貴、郭鳳蓮、王進喜等一大批人民英雄走向國家的政權機構,這個政權的革命性,斗爭性,得到了保證,為未成年人樹立了明確的榜樣。這就為未成年人“和諧”轉化提供了一個平臺,勞動的主體性得到了確定,人民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確立,用未成年人的內在轉化代替外在的管理,極大減少了社會資源的管理成本。目前,資本主義世界以“物生”價值為主要追求目標,對未成年人有相當的影響力,以“物生”價值,綁架了“人生”價值,吞噬了人的價值,實際上是降低了人的屬性中“人生”價值的實踐。尤其是“進化論”的社會應用,使人的“物生”價值,被西方以國家的力量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給“物生”價值的社會膨脹提供了物質理論基礎,使“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成為世界的主流。落后就要被壓迫、被剝削,成為主導思想,甚至于人為造出一些弱勢群體。如“羊吃人”的運動,國企改制中也制造了一大批下崗工人的弱勢群體,以多數人的勞動權、經營權被剝奪,為少數人的財富集中提供了條件,出現了一系列的事件,從而導致社會矛盾又回到了原點即有產者與無產者的矛盾;人的價值論被模糊,對青年的影響力巨大,物欲膨脹大于追求奉獻,這個歷史責任,早晚是要負的。目前的崗位缺人、人找不到崗位,就是一大矛盾,而矛盾的緣起就是因為過度追求“物生”價值,忽視“人生”價值,一句話,“物生”多了,“人生”就少了。道分陰陽,“物生”為陰,“人生”為陽。這是每個人都有的人生原料。思想是物質,應該按物質的發展規律去觀察去培養。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16]這種說法很適合思想存在的特性。馬克思研究了人的社會和個體價值。提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17]這一概念。并且以“自由人聯合體”[18]的概念形成未來社會的運行框架。這是站在現行社會之外,考察一個“成年人群”的思想行為軌跡。但在這個“成年人群”在未成年之前的研究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因為馬恩經典作家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社會,列寧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國家,毛澤東主席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民族階級,這些經典作家他們的對象可以說都是以“成年人群”為主要對象。共產黨人會從歷史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正在加大在思想意識領域研究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的力度。也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的那樣,“真的共產黨人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又繼續前進”。[19]人民不甘心與被膨脹的“物生”價值所掩埋,在商品經濟的“物生”價值大潮大行其道的時候,羅范懿老師的“三和”原理有很強的積極實踐作用,他站在當今時代,回望上個世紀,以長征為“標本”、為研究對象,對研究人類思想的軌跡形成、對指導青少年正確思想軌跡的形成進行了卓有價值的系統論述,從未成年人思想意識培養領域來說是填補了空白,也具有重要意義。“四個自信”的提出已經說明中國社會目前是一個“和諧”轉化的場所。“萬古事為今日”,今天的一切都是歷史的結果,今天又重新規劃歷史的未來。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國際級“和諧”轉化平臺,并且正在打造“一帶一路”世界性的“和諧”轉化平臺,這是一個世界工程,也是世紀工程,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相信這一天會來的,用毛主席的話說,“它是一艘看得見桅干的航船”,“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一個躁動于母腹中的一個嬰兒”。[20]毛澤東主席已經把一個舊世界,轉化成為一個新世界,一個有利于“和諧”轉化的新世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他把一個皇帝(溥儀)轉化成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把半封建、半殖民社會轉化到社會主義社會,把奴隸社會(藏族)轉化到社會主義社會,把原始社會(如赫哲族),轉化到社會主義社會,新中國成為世界的奇跡,為人的“物生”價值與“人生”價值的轉換開創了一個社會新天地。目前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北、上、廣、深等城市的經濟體量已不容忽視。人們的財富已經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再加上我們黨的“打黑除惡”、“精準扶貧”等系列工程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社會錯誤價值觀正在得到歸正。在這樣的條件下,人民對共產主義信仰的需求已經提上日程,用習總書記的話說:“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于世界舞臺的中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應該是新時代的思想主題,中國人民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也應當走上了歷史發展的前臺。毛澤東主席在《愚公移山》中說:“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去爭取勝利。要使全國人民有這樣的信心: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反動派的。”[21]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有之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時代的呼喚,“三和”原理通古、通今,直指未來。是“四個自信”尤其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有效詮釋,是社會學信息化時代每一個人的一個全新的社會“中央處理器”。四、立足“三和原理”中的“和分”概念解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歷史階段。用“和分”概念解讀馬克思主義會更加清晰理解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才是真正的人類社會。經過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后,在那里,人們自覺最求“人生價值”而無需最求“物生價值”。用“和分”概念理解就一目了然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里體現的“人類社會”和馬克思后來所用的“共產主義社會”應該是同義語。“人類社會”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中,才能告別弱肉強食的動物法則,人們才徹底剔除了私有欲望和剝削意識,才建立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沒有階級差別、階級壓迫的理想社會制度。人們才掌握了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自然和社會的奴隸變成了自然和社會的主人,從必然王國飛躍到理想王國。因此,只有共產主義社會才算是真正的“人類社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人民有信仰的重要體現,價值決定信仰,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價值。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馬克思說:哲學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我們把羅范懿老師尋找到的“物生價值”與“人生價值”植入社會人群的行動中,使其在社會事務中自覺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創建“世界大同價值”而奮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經歷了血雨腥風完成了中國化,經歷了痛定思痛走上了時代化,必將通過人民的覺醒完成大眾化。大道至簡,這,就是在改變世界!
注釋
[1]羅范懿《人的價值學》,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三頁。
[2]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
[3]莊子《莊子.雜篇.天下》
[4]子思《中庸》
[5]孔子《論語.里仁》
[6]孔子《論語.雍也》
[7]孔子《論語.學而》
[8]孔子《論語.雍也》
[9]荀子《荀子.王制》
[10]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11][13][14]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12]習近平《黨史學習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15]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16]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17][18]馬克思《共產黨宣言》
[19]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20]毛澤東《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1]毛澤東《愚公移山》
(作者系黑龍江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總支書記、副教授;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