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日59分,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一場突如其來的6.2級地震襲擊了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地震發生后,地震發生后,習近平主席做出重要指示,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于是浩浩蕩蕩的救災隊伍,從全國各地涌向西北高原的積石山縣。此前,或許人們大多數還不知道祖國西北有這樣一個僻遠小縣,如今,卻因為地震成為令全國人民關注的地方。在全國各地救災的行列里,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最早到達災區,他們都是清一色的年輕人,他們默默的一邊搶救廢墟中的受難群眾,一邊在災區支起了群眾最為需要的中央大廚房,以保障受災群眾能夠最快的時間得到熱熱乎乎的飲食保障。這群人,他們當年曾經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軍人。如今退伍了,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沖在了最前線。這群來自來自六盤山下的救災隊伍,他們就是以退役軍人為主體的“絕一手·戎裝營擁軍服務平臺”。他們隸屬于中國退役軍人創業就業服務促進會。當積石山縣發生地震的消息傳來,平臺員工立即開展了救災動員,在寧夏鹽池縣政府、鹽池縣紅十字會統籌安排下,連夜迅速行動起來,為災區送去了溫暖和關懷。他們不僅提供了物資援助,還通過各種方式為災區人民提供了精神支持,幫助他們度過這個艱難的時刻。

穿上軍裝是軍人,脫下軍裝依然還是戰士,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依然要無所畏懼地沖鋒在第一線。這是“絕一手·戎裝營”擁軍服務平臺創始人張宇軒充滿激情的動員。這位當年也是一位老兵的領軍人充滿情懷,當黨中央號召大力抓好新農村建設和落實退役軍人創業就業的號召后,他率領他的團隊第一個選擇了老區寧夏鹽池。這位當年參加援疆扶貧工作積累過寶貴經驗的老兵,如今又以自己的援疆經驗扎根在六盤山下。用資助貧困戶和老兵養羊的辦法,扶持鹽池群眾大力發展鹽池灘羊。如今,鹽池創業就業和新農村建設剛剛有了起色,他們在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在祖國和人民遇到災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沖在了最前線。張宇軒說:“全國都在關注關心甘肅地震災區,我們了部隊戰士、武警官兵第一時間奔赴災區,他們顧不上休息,顧不上吃飯,爭分奪秒搶救受災群眾。他們把自己的大衣、攜帶的食品、帳篷都讓給受災群眾,戰士們流著淚用雙手從瓦礫中解救受災被困群眾。幾天來,他們沒有吃上一頓熱乎的飯菜。“戎裝營”的同志們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用我們特有的方式,組織“絕一手·戎裝營”中稹九道(寧夏)鹽池灘羊中央廚房保供基地籌備一噸鮮羊肉、攜帶煮肉灶具奔赴救災前線,現場煮羊肉慰問救災官兵和受災群眾。”
?在受災現場,極度寒冷,高原的風吹透骨髓,但戎裝營在這個寒冷的高原上,擺開了中央廚房,煮起了熱騰騰的鹽池灘羊的羊肉,送到救災軍民的手上。所謂“中央廚房”,是戎裝營借鑒部隊野營訓練的方法,以備救災搶險需要的一種新型炊事車。這種新型廚房,特別適合搶險救災的特別需要。如今用在積石山的救災現場,成為整個搶險救災最為靚麗的一道景觀。平時,這種中央廚房是改進西北高原廚房模式的一種大膽探索和經營手段,而今天成為搶險工作十分重要的手段。這些,都是戎裝營的戰士們屬于自己的開拓創新。戎裝營為六盤山老區增加了光榮,為退役軍人增添了榮耀,也展現了這些當過兵的人特有的軍人風采。在救援現場,“絕一手·戎裝營”負責人、專委會副主任王延廷、中稹九道(寧夏)鹽池灘羊中央廚房保供基地執行董事鄭國和、總經理鄭友繼一起不顧天寒地凍,冰天雪滑的惡劣天氣條件,親自動手支起鍋灶,生火熬制美味的羊湯。隨著火焰的升騰,一股濃郁的羊肉香氣彌漫開來。這種濃濃的香味不僅讓搶險現場多了幾分家的溫馨,也穩定了人心,讓救災現場在這個寒風凜冽的高原之上,體驗到祖國大家庭的特有溫暖。為了把這項中央廚房工作做好,保證災區軍民遲到可口的鹽池羊肉,他們精心挑選了新鮮的羊肉,將其放入鍋中,慢慢煮熟。同時,他們還加入了各種時鮮的中草和調料,使得羊湯更加營養豐富,味道更加鮮美。一碗羊肉湯,飄散在搶險現場,不僅暖了所有抗災軍民的心,也讓大家感受到來自鹽池老區人民的特別厚愛。鹽池,這個當年為了陜甘寧邊區建設提供大力支持,曾經受到過毛主席表揚的地方,如今再次以自己老區傳統的特別方式,表達著老區人民與祖國各族同胞心連心的一種美好傳統。西北高原這個寒冷的冬天,似乎創造了歷史記錄的低溫奇跡,這更加考驗著災區軍民的毅力。在氣溫驟降的第一個夜晚,又趕上風雪交加,這更給救援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然而,戎裝營的同志們在第一線幾乎晝夜不停的苦干。帶隊人王延廷、鄭國和和鄭友繼將這碗碗熱騰騰的羊湯親自送到了受災群眾和戰士們的手中。他們品嘗著羊湯,感受著羊肉的鮮嫩和湯汁的醇香,仿佛一切疲憊和寒冷都被驅散了。
一個平臺,一支隊伍,承繼著人民軍隊的優秀傳統。穿上軍裝是軍人,脫下軍裝依然是戰士。只要祖國召喚,只要人民需要,經過軍營大熔爐出來的老兵,永遠都和人民心連著心,永遠都是沖鋒者。“絕一手·戎裝營”,之所以稱為絕一手,不僅在于這個隊伍即將生產的產品讓百姓稱絕稱奇,更在于這支隊伍在關鍵時刻有自己獨特的“絕一手”。一位救援部隊指揮員充滿感慨地說,自己曾經參加過無數次救災,也曾經見證過許許多多讓人落淚的感人故事,但是如今由一撥退役軍人把中央廚房設在救援現場,這的確開創了中國災難救援的奇跡,戎裝營為人民軍隊增了光添了彩。他們借用一個擁軍服務平臺,用行動詮釋了黨和人民、人民和軍隊那種魚水不可分的血肉聯系。
?作為戎裝營的創建者,張宇軒這個在部隊曾經建功立業的老兵,他是一個具有創造精神和家國情懷的人。他以善于做公益事業備受社會贊譽,在這次積石山救災中,他的思考非常具體,比如他向救災部隊和當地政府提出,積石山地震災害與以往不同,這次受災嚴重的基本都是農村自建房或老舊民房,加上地震時間是午夜,因此群眾受災極其嚴重,有的一家人全部遇難,他不僅希望搶救工作需要更加細致,而且希望災后重建和各地農村自建房一定要把防震防災放在第一位,鋼筋混凝土澆筑加固。他特別呼吁愛心人士捐贈物資或救援工作要聯系救災指揮部或屬地政府協調,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捐贈,否則容易造成去往災區的道路擁堵和一些暫時用不上的物資管理麻煩。他表示,目前災區急需的是帳篷、取暖保暖、應急照明電線、做飯電器等。希望各界愛心人士急災區所急需物資與屬地政府或救災指揮部聯系提供高效有計劃援助。一支戎裝營救援隊,像一面鮮艷的戰旗,飄揚在救援戰場。一支曾經是軍人的隊伍,用自己的拼搏和付出,在西北高原把黨對人民的關懷,鐫刻下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豐碑。他再次以實際行動,向社會展示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可以將人民壓倒的災難。戎裝營,為積石山地震留下一段精彩故事,一方載于史冊的豐碑。
(作者系著名文藝評論家、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