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藏不起公墓而將老人骨灰帶回老家山上安葬,遭遇政府執法,最后執法行動又引起村民不滿導致沖突……類似極端事件雖只是少量偶發,卻很值得有關部門認真反思墓園建設。
近幾十年來,全國各地喪葬改革力度很大,但盤點種種改革,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有的與傳統民俗存在沖突,有的甚至被利益集團綁架,也有的與生態環保構成嚴重不和諧……
就如合肥小蜀山,以前沒有辟作公墓時,滿山蔥翠景色宜人。可如今,如果驅車沿六安至合肥公路去合肥,遠遠看見小蜀山西南山坡,一片“白骨森森”的瘆人景象-----那是漫山直立的墓碑。這顯然是設計問題。如果采用西方公墓側臥式墓碑設計,讓墓碑傾斜地面15度角,就不會如此有礙景觀。即便現在,合肥市民政部門如果愿意對墓碑實施改造,還完全可以糾正過來。
一段時期以來,許多鄉鎮都建公祭堂,甚至有的縣區還建縣區級墓園。公祭堂內,骨灰如貨品一樣層層碼放在架子上,違背了中國人喪葬文化中所崇尚的“人死為大,入土為安”的民俗。雖然骨灰放在公祭堂不需要費用,但不少人還是悄悄將骨灰拿走,入土安葬,致使很多公祭堂差不多“灰”去堂空。
某鎮建了一座塔,游客遠觀還以為是景點,湊近才知原來是存放骨灰的公祭塔。實在大煞風景。
哪怕是一座鄉鎮級的公祭堂,除去占地費用不算,一建也得好幾百萬,還得花錢雇人長年看守。而且好不容易建好也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還得動輒維修。更難堪的是,公祭堂選址往往也是難事,即便建好,公祭堂周邊方圓好幾里地也成了少有人居家興業的“死地”。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頻現垃圾圍城、墓地圍城等現象,其中的墓地圍城,很大原因是公墓建設有悖傳統,不符合環境友好型理念。古人倡導“厚養薄葬”。古代平民死后,安葬入土,也就只是個土質墳塋。每年清明,后人祭祀,無非是給墳塋培點土。然“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過了三代五代,沒有人再行祭祀培土,那土質墳塋也便自然降解化為平地。可如今的公祭堂公墓等建設,卻人為地把簡單問題復雜化,磚塊水泥混凝土甚至漢白玉大理石等新型建材的大肆濫用,讓公墓質地變得不可降解。長此以往,怎不弄成活人與公墓爭地的尷尬?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出現這種局面,有地方政府研究民情不夠深入的因素,也有少數開發商與不法官員勾結,將墓園當“死人房地產”開發的資本介入元素……各級黨政部門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有人說,國家應該大力提倡樹葬海葬等。這其實過于激進。火葬、公墓等改革尚且難以推進,遑論其他?火化加集中地點土質墳塋安葬,這點改革,只要能堅毅地被執行,就好。重拾傳統的大道至簡做法,每個鄉鎮集中選一塊荒地,讓市民和村民采用土質墳塋安葬骨灰的方式安葬逝者,既做到入土為安,又符合環境友好,還節約大量費用。
作者: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