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中歐)需要展開坦誠對話(Honest conversations are needed),中國應避免過度‘自力更生’(while China should steer away from excessive self-reliance),為外國企業創造更可持續性的營商環境(to create a more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for foreign businesses)”
我在這里給大家念的這段話,是從港媒《南華早報》近期的一篇報道上節選下來的。更準確點說,與其將其稱之為“報道”,倒不如說是“采訪”更合適一些。被采訪對象是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駐大中華和東北亞地區的首席代表延斯·埃斯凱倫德(Jens Eskelund)。開頭的那段話就是延斯在采訪中說的。
延斯說,中國現在正在大力推進的供給側改革給歐盟商會造成了很大困擾。中國的經濟因此得到了增長,那么代價是什么呢?代價是歐洲企業現在在中國更難賺到錢了。
文章援引歐盟的數據稱,2022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達到了397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1177萬億元,創下了此前10來的最高紀錄。
到了2023年,雖然這個數字有所回落,但仍然達到了29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852萬億元)。
都說這人吶,看別人賺到了錢,往往比自己丟了錢還難受,更別說中國這錢還是從歐盟的兜里賺走的了,這就讓歐盟更加難受了。
但是難受你也沒轍啊,因為現在的情況并不是我們不想買歐盟的東西,而是歐盟不肯賣給我們想買的東西。芯片你們賣嗎?光刻機你們賣嗎?怕美國怪罪下來,都不肯賣。不肯賣這些東西還想平衡中歐的貿易逆差?
可問題是,你們歐盟除了這幾樣高精尖的玩意之外,還有什么商品是我們能瞧得上的嗎?香奈兒的包包?還是巴寶莉的首飾?光賣奢侈品就能平衡中歐之間動輒兩三千億歐元的貿易逆差了嗎?我覺著懸,除非你們歐盟的奢侈品都是金子做的。
身為歐盟商會主席的延斯對此自然心知肚明,他也明白如今中歐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在歐而不在華,所以他在接受采訪時也說了:
“現在中國人都把他們的市場份額用來滿足內需了,對于進口貨物的需求無比低迷。我實在很難想象,我們會在這種情況下袖手旁觀,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歐盟加速去工業化。”
延斯
對于商人而言,不被人需要是一件極端危險的事情,而此時此刻,以延斯為代表的歐盟商人在中國就感受到了這種壓力。他將目前中歐在貿易領域面臨的問題稱之為“正在緩慢發生的火車事故”。而要想阻止這場浩劫的降臨,雙方就必須展開“更為坦誠”的對話。
歐洲人覺得我們坦不坦誠我不知道,我反正是覺得延斯作為歐盟商會主席是挺坦誠的,簡直是坦誠到有些露骨了。他在采訪中直接就說了,他覺得我們現在的供給側改革搞得“太過了”,太過于自力更生了,對外國尤其是西方供應鏈的依賴度已經降低到了一個令他們都覺得不寒而栗的水平了。
文章援引歐盟的一份報告稱,很多原本喜歡用歐洲進口貨的中國省、市,現在都在內外壓力下轉而支持國貨了。原本屬于歐盟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因此被中國供應商蠶食了,尤其是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比如IT硬件和醫療設備等,現在地方政府都是能買國貨就盡量買國貨。
這倒不是說國貨在質量上就一定比歐洲貨強,而是真的是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搞怕了。別看現在用的還好好的,哪天要是華盛頓或布魯塞爾的哪個魔怔政客又抽風,說掐咱供應渠道就掐咱供應渠道,到時候我們真就是連哭都不知道找誰哭去了。
所以這種事情只能在平時下功夫,不能臨時抱佛腳。還是老話說得實在:趁著日頭好,得趕緊曬稻草啊。
平心而論,我們的這波供給側改革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沖著非經濟因素去的,所以國家意志和行政手段在這波改革中的存在感就會顯得很強。
延斯覺得這不是市場經濟的玩法,對他們這些外商來說不公平,嚇著歐盟的友邦了。歐盟企業之前從來沒在中國市場上吃過這么大虧,也沒有經受過這種考驗,歐洲人適應不了,還是希望恢復到以前那種狀態,即“只要你能來中國投資,一切都好說。只要不違反原則性問題,什么都好商量”的狀態。
換句話來說,現在確實就連歐盟的商會主席也覺得,如今中國的市場大環境確實是不如以前了,他們是真的感受到壓力了。但這種壓力并非是我們輿論場上的一些大V所說的那樣,是因為中國人民過分高昂的民族情緒,也就是所謂的“礙國主義”所導致的,而是中美之爭的大勢所趨,是中國人要搞產業升級的客觀需求所帶來的。
只要中美之爭的大趨勢不變,只要我們中國的企業想要力爭上游,以歐盟企業為代表的西方外商想要在中國市場上掙到錢,就必然是越來越難的。這一點不會以任何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哪怕明天我們全中國老百姓的思想都往右轉了,也一樣改變不了。
對延斯這群歐盟商人來說,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其實是比中國人的民族情緒高漲更為可怕的事情。情緒是主觀的,而趨勢卻是客觀的,他們不可能把歐盟企業在中國不好賺到錢這個問題的責任歸結到中國老百姓的頭上來,畢竟那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啊。所以他們只好把壓力給到我們的國家和政府這邊,希望我們政府能對他們“網開一面”,不要再自力更生下去啦,不然靠中國吃飯的歐盟企業就都得喝西北風去了。
和耶倫一樣,延斯在給“歐盟企業在中國不好賺錢”這個問題找靶子的時候,也朝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和“過分政治化的貿易政策”這倆話題開了一槍。這些滑稽的理由給《南華早報》的英語讀者們都看樂了,相關文章評論區里的70多條回復,一多半都是在嘲諷延斯和他所代表的歐盟的:
“你給我翻譯翻譯?什么叫做‘產能過剩’?沒有過剩的產能,還會有國際貿易嗎?中國搞低端制造業的時候,西方人從未抱怨過。瞧!現在他們躋身高端制造業了,他們就開始扯什么市場飽和啦、產能過剩啦。”
“還有,什么叫做‘中國政府應該避免不穩定的政策轉變,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而遷怒甚至是懲罰外企’?這不正是西方的政策制定者在做的事情嗎?你們就想出這種借口來甩鍋啊?真是有夠病態和蹩腳的!”
“歐洲人正忙著消滅自己的工業部門呢,我懷疑他們其實更需要中國的幫助,因為要是沒有了中國的產能供應,歐洲人把自己的工業摧毀掉之后就真得喝西北風去了。”
“歐洲的體制簡直病態又懶惰,總想干的活越來越少,拿的錢越來越多,所以他們的項目開發速度更慢、而且成本更高。不僅如此,他們還聲稱有自己嫉妒和傲慢的權利,還說什么他們的企業競爭不過中國都是補貼害的……拉倒吧,歐洲人沒比拜登和川普好到哪兒去。那話是怎么說的來著?‘打不過就拉黑,所以我們永遠是最棒的’。”
“除非歐盟有能力制定獨立的外交政策,否則歐盟陷入貧困就是早晚的事情。現在的歐盟不過是美國的附庸而已,因此歐盟總是被迫采取有利于美國、卻不利于歐盟的政策。鑒于歐盟領導人的榆木腦袋,還有他們那嚴格到近乎于變態的審查制度,我覺得這種歐盟很難演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來。但話又說回來了,他們推崇的票選民主不就是為這個服務的嘛?”
“我覺得歐盟與其來PUA中國,還不如去華盛頓跪求一個試試,懇求他們的美國老板允許歐盟對華出售阿斯麥的光刻機。光刻機多值錢啊,到時候還擔心中歐貿易逆差降不下來嘛?”
“歐盟還是認了吧,真正的問題在于,歐盟現在已經失去產業競爭力了。沒有了廉價資源作為支撐的歐盟工業,尤其是德國工業,經歷大規模去工業化是早晚的問題。這就是歐盟強推對俄制裁的結果。”
“美國迫使各國通過創建自己的供應鏈,妄圖以此降低來自中國的貿易風險。現在歐盟已經意識到了,構建自主產業鏈這種事情,不是中國行我也行的。歐盟要想實現延斯所說的那些目標,唯一的途徑就是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供應鏈,而不是以所謂的‘去風險化’為由,對中國既要又要。但即使如此,如果歐盟自身的競爭力不夠,類似問題將來仍然會出現,中國可不會坐等歐盟,產業升級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常識告訴我們,有總比沒有好,有太多總比不夠多好,工業產能也不例外。美國之所以那么急于和中國的供應鏈脫鉤,其根本原因就是想重振美西方的供給側。美國才不是討厭中的產能過剩,美國只是討厭產能過剩的那個不是它。中國的‘原罪’就在于他們擁有‘產能’這玩意兒的分配權。中國的中產階級還是不夠龐大,這阻礙了中國內需的擴大。但他們又不能猛地一下將人均工資提高太多,否則他們的產業競爭力就沒法和東南亞、印度、墨西哥等國家比。”
“現在中國要想破局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大力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這種產業不受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所帶來的壓力影響;二是讓人民幣升級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就像美元那樣,然后中國人就可以開動印鈔機買爆全世界了,美國在過去幾十年來就是這么干的。這兩條路子無論哪條走通了,最后帶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即壯大中國的中產階級,進一步刺激中國市場的內需。”
“但是,很顯然,這兩條路子都不會好走,美國肯定會玩命阻擊的。可一旦中國打破了美國的封鎖線,從長遠來看,中國的經濟失衡問題終將得到解決,中國的經濟實力將比現在更加強大。經濟基礎覺得上層建筑,只要經濟上足夠強大,中國獲得首屈一指的軍事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南華早報》評論區里的這些英語評論寫得都挺好,都是明白人,唯一糊涂的似乎就只有身為歐盟商會主席的延斯本人了,但考慮到他的身份和處境,咱也不好說他是真糊涂還是裝糊涂。
但不光是真是裝吧,總之還是那句話:客觀規律是不會以任何人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的就是這么個道理。
我們要力爭上游,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么我們在產業升級的長征路上和昔日的貿易伙伴短兵相接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沒法就這么宏大的話題向延斯先生作出回答,但歐盟商會的需求若只是想要短期在華營商能容易點的話,這個我倒是還有點主意。
荀子曰:“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不該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這叫做“大巧”;不該想的問題別瞎想,這叫“大智”。老老實實賣光刻機,舒舒服服掙人民幣。別總跟在美國人的屁股后頭,華盛頓要脫鉤你也脫鉤,華盛頓要制裁你也制裁。華盛頓說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撓中國的發展”,布魯塞爾也說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撓中國的發展”,殊不知,美國人所謂的代價,指的就是歐盟在中國的利益。
唐代高僧慧能大師那四句著名的偈語說得就很好,我覺得作為本期內容的結尾正合適,作為送給延斯等歐盟人士的寄語也合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來源:孤煙暮蟬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