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如何突破關鍵技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歐陽桃花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學曾德麟副教授基于多年在企業的調研和訪談寫成的新作,這本書源于作者所做的“國之重器”系列案例研究。他們在書中講述了盾構機、長航時無人機、支線客機、大飛機(干線客機)、載人航天工程五個國之重器波瀾壯闊的技術追趕故事,展現我國在五個領域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的關鍵細節和經驗。
在大國重器領域,中國龐大的產業規模和市場、復雜的工程環境,都為技術發展創造了寶貴的現實條件和獨有的機遇。基于在中國商飛、鐵建重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訪談和調研以及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從中國工業人追求自主可控的實踐中,本書作者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的管理經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管理理念:
核心企業與上下游其他創新主體聯合的“雙循環創新模式”
國家需求與技術實現雙驅動
復雜系統管理
主制造商與國內外組件供應商合作的“主供模式”
國家重大工程基于中國“和而不同”倫理思想的決策過程
總體系統的穩健性和關鍵系統的創新性的對立統一
《國之重器:如何突破關鍵技術》
歐陽桃花 曾德麟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序言(節選)
文 | 歐陽桃花
走進現場,講述國之重器的故事
我從事管理學案例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末。那時,我受教育部公派赴日留學,師從日本神戶大學的吉原英樹教授,攻讀管理學博士學位。恩師教導我要用“腳”做案例研究,要走進案例現場,要與案例企業呼吸同樣的空氣,因為案例的精髓藏在關鍵的細節中。獲得博士學位回國至今,我長期根植于中國的企業中,專注于案例的研究與開發。
進入21世紀,突破關鍵“卡脖子”技術成為中國面臨的中長期重大戰略問題。具有普適性的中國技術趕超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詮釋中國家電、汽車等領域的技術趕超之謎,但難以解釋在技術追趕之初,受到西方技術封鎖甚至遏制的“國之重器”(如盾構機、大型無人機、商用客機等復雜產品)的技術追趕歷程。揭示“國之重器”技術趕超之謎,對中國管理學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團隊開始關注“國之重器何以突破關鍵技術、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一話題。我們通過復盤“國之重器”突破西方技術封鎖的過程,提煉中國企業技術趕超的路徑與創新模式,揭示技術基礎相對薄弱而又受到西方技術封鎖的中國企業“如何”以及“為什么”能在面臨資源與時間雙重約束的困境下,實現從追趕到領跑的華麗轉身。我們的研究不是驗證國外主流的技術進步理論,而是根植于中國管理實踐,構建中國技術進步的自主知識體系。
我和團隊先后調研了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沈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中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航天宇長鷹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國之重器”企業,撰寫了一系列案例研究論文并發表在國內外優秀期刊上。做“國之重器”案例研究,面臨如下兩大挑戰:
第一,案例資料的收集與處理。在圍繞“國之重器”技術趕超展開的訪談中,我們深刻體會到被訪談的技術人員傾向于從技術細節聊如何攻克技術難題,內容之專業往往讓作為管理學學者的我們難以聽懂。事實上,這反映了“國之重器”技術趕超研究的關鍵挑戰,即從工程語言和思維向管理語言和思維的轉變。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做足調研前的“技術功課”,還要在訪談過程中快速對其工程語言和思維進行消化和轉換,并持續以問題為導向,追問“如何”與“為什么”。一個又一個刨根問底的訪談過程,直追真因,有利于揭示 “國之重器何以突破關鍵技術”。
此外,國內的案例研究受主流的大樣本數據收集與分析方法的影響,強調訪談樣本數量要足夠多。在優秀的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需要至少訪談 30人次。而我們在訪談實踐中感受到,訪談數量再多,不如訪談到關鍵人物。
如大型長航時無人機長鷹案例,我們依據新型號工程立項與研制流程,訪談了使用總體單位、研制總體單位、各參研和配套單位的代表人員;依據大型無人機的技術系統架構,分別訪談了統籌整個系統的總(副)設計師、總(副)指揮,以及四大分系統的總(副)設計師、主任設計師等。我們總計調研40次,共訪談了33人,整理錄音2815分鐘,形成文稿20余萬字。
坦率地說,訪談人物越多,越不容易抓住關鍵問題。現在回想起來,讓我們收獲最大的恰恰是對使用總體單位、研制總體單位3~5個關鍵人物的訪談。他們不僅徐徐展開了研制長鷹無人機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是,能夠站在更具戰略性、長遠性和綜合性的視角闡述構建中國大型無人機原創平臺的價值,講清楚中國“為什么” 以及“如何”能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由此可見,遇到優秀的被訪談者,他們會“教”我們講案例故事。訪談到關鍵的少數人比一味追求案例樣本量更有利于做好“國之重器”技術創新的研究。
第二,關鍵研究問題的提出與研究過程的展開。基于訪談資料, 如何從管理實踐問題中提煉出背后的科學研究問題,極其考驗研究者駕馭實踐特殊性與理論普適性的能力。我們既不能拿已有的理論“裁剪”實踐活動,忽視實踐背后的理論涌現,也不能停留在現象層面,用實踐問題替代研究問題。這一過程往往要經過多輪迭代與調焦,亦要求身為研究者的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切忌被技術細節或理論視角“帶跑”。
圍繞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則更為考驗研究者對既有研究范式的應用與突破。“國之重器”的技術追趕話題具有中國情境的實踐性、復雜性和完整性特征。已有的管理研究范式強調從已有理論缺口出發,進行假設與驗證。這類范式很難開展“國之重器”這類具有前沿性、探索性題材的案例研究。因為中國作為后發國家,企業進行技術追趕的實踐活動不是已有技術進步理論指導的結果,而是企業主體在中國大地上通過解決工程實踐中一個又一個關鍵問題,共同編織出的“國之重器”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的畫卷。
此外,既有的案例研究范式往往更為看重數據編碼分析的研究過程,類似于還原論,試圖還原實踐的特征。但如此一來,一方面可能會割裂事物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所還原的特征也難以直達底層、抽絲剝繭、直追真因。為破解上述難題,本書在傳統的案例研究方法基礎上,引入錢學森先生所倡導的整體論與還原論相結合的復雜系統理論,在進行案例分析時從整體到局部復盤過程,挖掘關鍵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從局部綜合集成到整體,識別決定其發展路徑的關鍵行為特征與充分必要條件,并從理論上給予解釋。
回首來時路,“國之重器”關鍵技術突破的實踐不易、研究不易,且行且珍惜。十分慶幸這一路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學者相伴,大家在無數次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十分欣慰有一群實干興邦的業界人士欣然接受我們的訪談,真誠地講述他們的故事;十分感謝本書的廣大讀者以及愿意刊發、出版系列研究成果的期刊和出版社的朋友,他們的支持和認可是我們持續深耕、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的動力。
當然這些研究對于詮釋中國不斷涌現出的典型實踐來說還只是冰山一角。對于我本人來說,能夠在這一過程中用案例研究方法,記錄與詮釋中國波瀾壯闊的實踐活動,講述“國之重器何以突破關鍵技術”的故事,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內容簡介
對五個國之重器,本書從不同角度總結提煉其技術趕超的路徑及管理創新啟示,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經驗和知識,為科技和工業企業實現技術突破、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帶來可借鑒的經驗,也為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提供了現實基礎。
本書從訪談和歷史資料中挖掘細節,對國之重器波瀾壯闊的技術趕超歷程進行了生動描述。作者很好地平衡了學術的嚴謹性和大眾可讀性,文風平實,書中包含的大量歷史資料,引人入勝。
作者長期從事案例研究和寫作,所撰寫的案例入選“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哈佛商學院案例庫”等。本書中的五個大國重器案例,每一個都是優秀的案例寫作范本,為管理學科的師生帶來參考。
作者簡介
歐陽桃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榮獲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縱向課題25項。長期扎根于中國企業管理實踐,構建了立足于中國典型商業社會的中國企業創新理論與方法體系;在國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術的研究方面取得同行公認的重要成果,服務了國家戰略需要。
曾德麟,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案例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在《管理世界》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所創作的案例多次入選“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